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水
- 格式:docx
- 大小:18.45 KB
- 文档页数:4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大班科学领域,主题是《会变的水》。
教材为《生活中的科学》第二单元《奇妙的水》的第一节。
课程通过实验和观察,旨在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水的透明度、流动性、溶解能力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水的热情。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溶解能力和透明度等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透明水杯、白色颜料、糖、盐、实验桌、实验盘等。
每个幼儿将准备一个透明水杯、白色颜料、糖、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每个幼儿拿着自己的水杯,观察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2. 实验一:在实验桌上摆放好白色颜料、糖、盐,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水杯取适量的水,尝试将白色颜料、糖、盐溶解在水中,观察溶解的过程和结果。
3. 实验二: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水杯取适量的水,向水中加入白色颜料,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4. 实验三: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水杯取适量的水,向水中加入糖,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5. 实验四: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水杯取适量的水,向水中加入盐,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6.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幼儿发现水的性质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水的性质和特点1. 透明度:水是无色的,可以透过光线。
2. 流动性:水可以流动,具有流动性。
3. 溶解能力:水具有溶解能力,可以溶解很多物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水杯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和特点,并和家长分享实验结果。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家长分享水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水的透明度、流动性、溶解能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和特点。
大班科学《会变的水》教案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大班幼儿,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认识水的变化,探索水分子的特性和变化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水的变化过程•能够提出简单的假设和实验探究水的性质和特性•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培养,培养敬畏自然的心理和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教学准备•实验材料:–一杯水–一块冰块–一个大盆子–一根棍子•教具:白板、相应的绘图、模型等教具•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具,准备好讲义,熟悉教案内容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让学生观察一杯普通的水,引导他们讲述自己对水的认知,例如,水是什么、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水、水的用途等。
•用一个大盆子装水,同学围着盆子站成一圈,教师用水的固态来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说:“水也可以变成冰,它们是相同的分子在不同的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让同学看到冰块。
2. 实践活动•让学生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将冰块放在大盆中,然后用一根棍子搅拌,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学生亲自体验将冰块放在口中,用嘴吹气的方式使其变成了液态。
•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3. 学生交流•教师向学生强调了如何保护好水这一话题对地球的影响,并让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形成珍惜水资源的概念。
•让学生归纳总结今天课堂学到的知识点,并回答问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状态有哪些变化?教学后记本次教学以实践活动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水的变化。
在看到水变成冰块的过程中,幼儿们称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教师还通过让学生目睹气态水(蒸发出来的水汽)的形态和特点来加深学生对水分子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让学生留下对水的印象,并强调大家珍惜水资源,每天都要使用水时甄别其真正的价值并节约用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第三节《会变的水》。
主要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特性、水的作用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了解水的作用,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干冰、水、透明容器、温度计、吹风机、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冰块,让幼儿观察、触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状态的?”(2)教师将冰块放入透明容器中,用吹风机加热,引导幼儿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冰块融化、水加热蒸发、干冰升华等实验,讲解水的三态变化。
(2)教师结合实验,讲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画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画作,互相学习。
4. 知识巩固:(1)教师提问:“水有哪些作用?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水?”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变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流动(3)水的作用: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4)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爱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并说明每种状态的特点。
2. 答案:(1)固态:冰块,冷、硬、透明(2)液态:水,无色、无味、透明、流动(3)气态:水蒸气,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作用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会变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会变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吹风机、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材料(棉花、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状态的?”(2)教师将冰块放入热水,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过程,并提问:“冰块变成了什么?这是怎么发生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讲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概念。
(2)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水的三态变化的现象?”(2)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4. 动手操作(10分钟)(1)教师发放实验器材,指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2)幼儿完成实验后,进行观察记录和表达。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想知道关于水的小秘密吗?”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变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的三态变化:融化、凝固、蒸发、凝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会变水》幼儿园教案3篇(全文完整)《会变的水》幼儿园教案1活动目标:1、发现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2、训练幼儿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1、红、黄、蓝三种颜料、若干透明的杯子。
2、贴绒教具:红、黄、蓝三色的小兔各一只、三色的染杯各一个。
3、记录资料每组一份,各种颜色小卡片若干。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实验发现红、黄、蓝混合可变出不同的颜色,并能用语言和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难点:幼儿在混合某种颜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原来颜色的比例。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讲故事《调皮的小兔》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
1.教师一边出示贴绒教具一边讲述:“有三只调皮的小兔子小红、小黄、小蓝跑到染坊里捉迷藏,一不小心,小红掉进了黄色染缸,小黄掉进了蓝色染缸,小蓝掉进了红色染缸。
他们爬呀爬,好不容易爬出来了,结果却谁也认不得谁了。
为什么?”(形象直观的小兔教具,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一下子把幼儿带到故事情景中,引起幼儿的好奇)2.“小朋友猜一猜,小红掉进黄色染缸后会变成什么颜色?小黄掉进蓝色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小蓝掉进红色染缸后又变成了什么颜色?”(用猜想的形式激发起幼儿的验证兴趣)二、通过示范实验,验证幼儿的部分猜想。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有各种猜想,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教师将红、黄颜料倒入透明的空杯中,摇匀。
(教师做示范实验,在调色的过程中一边提醒幼儿注意调整原来两种颜色的比例,直到变成所要的颜色)“变变变,小朋友们看好了,看,红颜料与黄颜料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颜色?”“那么,小红掉进黄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你猜对了吗?”(神秘的语气,颜色的变化,激发起幼儿动手实验的积极性)三、指导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更。
1.师:“你们想知道小黄和小蓝掉进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吗?是不是也想验证一下自己猜想的对不对呀?老师为每组预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水》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对水的变化的爱好和奇怪,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看到的水的三态变化,主动参加试验探究,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变的水》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看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2、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爱好和奇怪。
3、主动参加试验探究。
4、通过实际操作,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力量。
活动预备: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试验;酒精炉、烧水的壶或其他容器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回忆水变冰的变化激发幼儿的爱好。
幼儿叙述自己是怎样把水变成冰的。
老师小结:水在0℃以下会结冰。
2、幼儿操作试验,观看水遇热的变化。
①激发幼儿争论水遇热会发生什么变化。
介绍操作材料及用法,让幼儿通过操作,观看、争论水在加热后发生的变化。
②提问:你们发觉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水变成水蒸气。
)水变成水蒸气后到哪里去了?(飘散到空气中去了。
)3、引导幼儿争论并试验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③提问:我们能不能让水蒸气变成水?(让幼儿把冷的物体放在水蒸气上,观看蒸汽凝聚成的小水珠;幼儿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感受手的潮湿。
)④小结:水冷了就会变成冰,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冷了又会变成水。
4、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看水的变化。
活动延长:让幼儿在家用较扁的盆里放满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看水的变化。
(水变少了,水在常温下会蒸发成气体。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还应仔细的观看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觉他们的爱好和阅历,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活动的组织调控力量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
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迟疑,准时反思、整理思路的力量还不足,活动后马上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小百科:水,化学式为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水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可以变色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可以变色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变色后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每个幼儿准备一杯清水、一杯热水、一瓶蓝色染料、一块白色毛巾。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和透明度,提问:“你们知道水有什么特点吗?”2. 实验一:让幼儿将蓝色染料滴入一杯清水中,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教师提问:“为什么水变成了蓝色?水还能变成其他颜色吗?”3. 实验二:让幼儿将热水和冷水混合,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教师提问:“为什么热水和冷水混合后会变温?水还有其他的变化吗?”4. 实验三:让幼儿将白色毛巾放入一杯水中,观察毛巾的变化。
教师提问:“为什么毛巾放入水中后会变湿?水还能使毛巾变色吗?”5. 总结: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可以变色的原因。
教师强调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特点,以及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五、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小实验,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明天分享实验结果。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分享环节的发言,了解幼儿对水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对于操作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适当引导和帮助,保证他们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在分享环节,鼓励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八、家庭延伸活动建议:1. 家长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如海水、湖水、矿泉水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探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喝水、洗澡、洗衣服等,让幼儿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水》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掌握液态、固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1.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来推测水的变化原因。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自主完成实验步骤,并注意安全。
1.3 情感目标: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掌握液态、固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来推测水的变化原因。
2.2 教学难点: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原因,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注意实验步骤的安全性。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物质准备:清水、冰块、热水、杯子、盐、糖、吸管等。
3.2 环境准备:科学实验室或活动室,通风、明亮,实验台干净整洁。
3.3 经验准备:学生已有的对水的基本认识,如水的透明、流动等特性。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不同状态。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状态吗?它们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4.2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定一种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3 分享与交流: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液态、固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4.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灌溉、饮用等。
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
5.2 实验操作评价: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如安全使用实验材料、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等。
5.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实验报告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水在蒸发、凝固、溶解等过程中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透明容器、水、冰块、热水、盐、搅拌棒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透明容器,里面装有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
2. 探究活动一:水的蒸发(1) 教师向幼儿讲解实验步骤,并演示如何将水倒入容器中。
(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蒸发过程中的变化。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现象,帮助幼儿理解水蒸发的过程。
3. 探究活动二:水的凝固(1) 教师向幼儿讲解实验步骤,并演示如何将水放入冰箱冷冻。
(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现象,帮助幼儿理解水凝固的过程。
4. 探究活动三:水的溶解(1) 教师向幼儿讲解实验步骤,并演示如何将盐放入水中。
(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溶解过程中的变化。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现象,帮助幼儿理解水溶解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掌握程度,以及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水的实验,如制作冰雕、溶解实验等。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水的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制作的关于水的作品,如水的三态手工艺品等。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和思考,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会变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会变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水的特性,第二节水的变化,具体探讨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冰和液态水。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三态变化的原理。
重点: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冰、锅、火、热水壶、干冰、气球等。
学具:小碗、小勺、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冰块的特性。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1)冰融化成水:将冰块放入碗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
(2)水蒸发成水蒸气:在锅中加热水,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3)水蒸气凝结成冰:将干冰放入气球中,让幼儿触摸气球外壁,观察水蒸气凝结成冰的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5.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小碗、小勺等学具模拟水的三态变化,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2. 变化原理: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水的变化现象。
2. 答案:(1)水烧开时,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水滴。
(2)冰箱里的水结成冰。
(3)冬天室外的水龙头结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水的变化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
(2)开展家庭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探索水的其他性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的三态变化现象演示。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水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水
一、活动名称:会变的水
二、设计意图:科学知识一直是开拓孩子们无限想象力的一项活动,随着孩子升入大班,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也随之提高了。
根据《纲要》精神我选择了省编教材学前班上学期第六个主题第八个活动。
水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孩子们或多或少的对水的变化有一些了解,但我想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更明确的了解。
知道冰可以变成水,水又可以变成冰和水蒸气,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现水的奥秘。
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试验,让幼儿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难点:水的三态的相互转换。
五、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幼儿家长在家帮助幼儿丰富有关水的三态的相关知识如雨、雪、雾、霜等水的变化。
活动前让幼儿在家有制作冰块的经历。
2、盘子、冰块、烧杯、酒精灯、夹子玻璃片、电磁炉、汤锅、热水、手套、棉花。
4、音乐《发现奥秘》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操作法、实验法。
七、活动过程:
1、听音乐《发现奥秘》第二段音乐,拍手进入教室。
2、引导幼儿观察冰块,了解水是可以变成冰的。
“孩子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冰块是怎样做成的?水是怎样变成冰的呢?”
请个别幼儿说说制作冰块的方法及过程。
启发幼儿说出水遇冷就会变成冰。
小结:水可以变成冰
3、引导幼儿探索取出玩具的办法,知道冰可以变成水。
①出示里面有玩具的冰花让幼儿欣赏,并说说它是怎么
做成的。
“我还做了一个和你们桌上不一样的冰块,看看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制作的?
②幼儿分组讨论取出玩具的方法,并请个别幼儿说一
说自己的想法。
如果要取出里面的玩具,怎么办?大家帮我想想办法吧!”
③融化冰花,取出玩具
给每组一个相同大小的冰花,幼儿分别用不同的方法
将冰融化。
取出玩具。
“那咱们就来试一试,用你们的办法,是不是都能取出冰花中的玩具”
幼儿实验时,帮助用酒精灯一组的幼儿,提醒他们观
察时注意安全。
小结:当冰花中的冰融化成水,就能取出其中的玩具。
冰可以变成水。
4、引导幼儿了解水烧开会产生水蒸汽
①将水加热,使幼儿发现水蒸气。
提问幼儿,冰上那去了?为什么冰会变成水?引导幼儿说出因为加热了,所以冰就化成水了。
“那我们把你们融化了的水再加热,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②引导幼儿讨论冒出来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它是谁变的呢?”先请幼儿说一说。
“我来给你们变个魔术,都看好了”把玻璃片放在蒸气上,让幼儿观察冒出的气会变成水成水。
告诉幼儿冒出的气体有个名字叫水蒸气。
小结:水会变成蒸汽。
5、看课件,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探索水还能变成什么?
“刚才我们做的小实验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小结:原来,冰可以变成水,水又能变成冰,水还
可以变成水蒸汽,水蒸气还能变成水,那咱们一起来听听小
水滴是怎么说的吧!
请几名幼儿说说,水、冰、水蒸气之间
是怎样变化的呢?
“水真是个奇妙的动西啊,谁能说说它还能变成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水能变成雨、雪、雾。
6、活动延伸:、探索怎样制作漂亮的冰花
刚才,小朋友看了老师做的冰花,你们想不想自己亲
手做个冰花呢?那怎么做?除了放玩具,还可以放什
么?那今天晚上,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
动手制作一个冰花,带来幼儿园我们比比谁做的漂亮!
7、听音乐,做律动结束活动。
附:
歌词内容:冰,能化成水,水也能变成蒸气;蒸气,它会凝结成水,水也会冻成冰,这是一个游戏里面有很多奥秘,只要你细心寻找,就能发现,很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