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运动会
- 格式:ppt
- 大小:6.45 MB
- 文档页数:14
青岛版海洋教育一年级鱼类运动会(二)引言概述:青岛版海洋教育一年级鱼类运动会(二)是一项旨在推广海洋科普知识的活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活动背景、参与者、比赛项目、获奖情况以及总结。
正文:1. 活动背景- 青岛版海洋教育一年级鱼类运动会是青岛市教育局倡导的一项鼓励学生参与海洋环保活动的活动。
- 该活动旨在通过鱼类运动会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海洋生态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参与者- 本次活动邀请了青岛市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参与。
- 共有120名学生报名参赛,他们经过海洋教育培训后,准备充分。
3. 比赛项目- 鱼类知识问答:参赛学生需要回答关于鱼类的常识问题,考验他们对海洋生态知识的掌握。
- 鱼类模型拼装:参赛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给出的鱼类模型进行拼装,考察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 跳水比赛:参赛学生需要在游泳池内进行跳水表演,展示他们的水性和灵活度。
- 游泳速度比赛:参赛学生需在规定距离内进行游泳,比拼速度和耐力。
- 创意绘画:参赛学生根据主题创作与海洋生态相关的绘画作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
4. 获奖情况- 活动结束后,根据各项比赛的成绩和评委的评判,评选出了鱼类运动会的获奖者。
- 最后,共有50名学生获得一至三等奖,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广泛赞扬。
5. 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增加了对海洋生态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创意思维。
- 此外,鱼类运动会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兴趣的平台,激发了他们对海洋科学的兴趣。
- 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也为后续的海洋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结:青岛版海洋教育一年级鱼类运动会(二)通过丰富多样的比赛项目,促进了学生对海洋生态的认识和关注。
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让这次活动圆满成功,也为未来的海洋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可能性。
该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兴趣,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鱼类运动会小故事在海洋深处,有一个叫做泡泡鱼村的小村庄。
每年的这个时候,村子里的鱼们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鱼类运动会。
今年的鱼类运动会,所有的鱼们都特别兴奋。
各种鱼儿们都在为比赛做着准备。
有的在练习快速游泳,有的在练习跳跃,还有的在练习潜水。
其中,最自信的是金鱼杰克。
他是村子里最出色的游泳选手,速度快而且耐力强。
他总是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觉得自己一定能赢得这次比赛的冠军。
比赛当天,所有的鱼儿们都聚集在村子的广场上。
大家都期待着看到自己心仪的选手能赢得比赛。
主持人海豚先生宣布比赛开始后,所有的鱼儿们都在自己的赛道上准备好了。
第一轮比赛是游泳比赛。
金鱼杰克满怀信心地跳入水中,开始了他熟悉的游泳动作。
他快速地划动着他的鳍,一路领先。
然而,就在他以为自己即将胜利的时候,一只海豚突然从旁边冲了过去,赢得了比赛。
金鱼杰克虽然感到惊讶,但他并没有放弃。
接下来的几轮比赛,金鱼杰克尝试了不同的项目,但每次都因为一些突发情况而没能赢得比赛。
他开始感到沮丧和失落,但他没有放弃。
最后一轮比赛是潜水比赛。
这是金鱼杰克的强项,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跳入水中。
他快速地向下潜去,越过了其他的选手。
然而,就在他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只乌龟正在慢慢地游向终点。
金鱼杰克犹豫了一下,然后决定帮助乌龟完成比赛。
他用自己的鳍推着乌龟,一起游向终点。
所有的鱼儿们都为他们的勇气和友谊欢呼。
虽然金鱼杰克没有赢得比赛,但他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海豚先生宣布他们共同完成了这次比赛,成为了本次鱼类运动会的“冠军”。
从那以后,金鱼杰克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他学会了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友谊和尊重。
而这个故事也成为了泡泡鱼村最美的传说之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鱼儿们勇往直前。
《鱼类运动会》教案学习内容:青岛版《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一年级第9——12页。
学习目标:1、认识鱼类各部分身体结构名称,根据鱼的身体结构特点辨别鱼类,通过了解鱼类各自的生理特点、行动方式等,增长科普知识;掌握更多的海洋知识;2、丰富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激发探究海洋奥秘的兴趣。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点:1、通过搜集了解不同鱼类的资料,研究更多鱼的特点,了解鱼的特征及分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搜集,整理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2、了解更多海洋与人类依存关系,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运动会的概念谈话: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运动会吗?运动会里有哪些项目呢?老师听说今天海洋里也要举办一场运动会,你想不想去看看呀?【设计意图:给学生明确运动会的概念,同时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师:大家看,有一只小鱼儿拿着大喇叭游了出来(课件出示图片一),大家仔细听,他说什么了?(播放录音)二、合作探究,参加鱼类运动会(一)喧闹的报名处1、师:你能说一下参加海洋运动会需要什么条件吗?(使学生注意到,必须是鱼类才可以参加。
)2、小组合作探究,报名参加运动会。
①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海洋朋友的卡片,谁来扮演一下这些小动物?(师扮演小螃蟹,做报名示范)其余的同学一起来当严谨的小裁判,看看这些小动物们符合不符合参赛条件,好吗?师:当裁判要公平公正啊,那我们选择运动员的标准是什么呢?生:只要是鱼类就可以参加。
追问:那判断一个小动物是不是鱼类有什么依据呢?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鱼类结构图,鱼类有鳃、心脏、鱼鳔、肠、鳍。
鱼类的特点是:1、鱼用鳃呼吸;2、鱼用鳍游泳;3、鱼有脊椎骨。
我们记住这三条标准,一起来当严谨的小裁判吧!下面开始报名了。
②(师示范)小螃蟹:裁判你好,我是小螃蟹,我想报名参加鱼类运动会。
小裁判:小螃蟹对不起,你不是鱼类,所以你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
2024年《动物运动会》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特点。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动物的运动方式,学会合作完成任务。
2.教学难点:设计富有创意的动物运动会项目。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动物运动会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教学场地:学校操场或室内体育馆。
3.教学器材:接力棒、障碍物、沙包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展示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运动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它们有什么特点?(二)基本概念1.介绍动物运动会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
2.讲解动物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如接力赛、跳远、投掷等。
(三)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种动物。
2.各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富有创意的动物运动会项目?(四)实践操作1.各小组根据讨论成果,进行动物运动会项目的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跳远、投掷等比赛,体验动物运动会的乐趣。
1.各小组汇报实践操作成果,分享运动会的感受。
3.评选出最佳创意项目、最佳运动员等荣誉称号。
五、教学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动物的运动方式,提高了运动能力。
2.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本次活动还存在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这些问题,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5.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的方式,深刻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并学会合作完成任务。
2024年秋期龙马潭区五校联考八年级半期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全卷共100分)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请你认真读题,细心做答,规范书写,并在60分中内完成,相信你会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填写在试卷上概不得分注意:交卷时只交答题.......!........,不得损坏或遗失.......卡.,试卷自己妥善保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抹在答题卷上选择题的答案表内。
)1.中国大洋39航次科考船“大洋一号”2015年12月12日从青岛港正式出发,沿中国东部沿海一路南下,经过了台湾海峡、南中国海,正式进入南半球。
科学考察队员发现一种新生物有口无肛门,在海中生活,它最可能是()A.软体动物B.腔肠动物C.环节动物D.节肢动物2.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它常常可以捕捉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是依靠它的()A.刺细胞B.疣足C.消化腔D.口3.人类的肠道可以消化大鱼大肉,但却不能消化寄生在小肠内的蛔虫,主要原因是蛔虫()A.身体呈圆柱形B.消化管结构简单C.生殖器官发达D.体表有角质层4.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药用价值很高,其干制品泡制后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等功效。
水蛭属于()A.线形动物B.扁形动物C.腔肠动物D.环节动物5.“金蝉脱壳”的壳在生物学上是指()A.皮肤B.鳞片C.外骨骼D.甲壳6.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A.石憋、章鱼、鱿鱼B.河蚌、珊瑚、蜘蛛蟹C.乌贼、水蚤、虾D.海葵、海蜇、虾7.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几种无脊椎动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B两种动物都有口无肛门B.图中C属于线虫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C.图中动物D的消化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D.图中E是河蚌,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8.寄居蟹因常居住在空的螺壳里面而得名,这样它可以得到螺壳的保护,寄居蟹和海螺分别属于哪一类群()A.软体动物、节肢动物B.节肢动物、软体动物C.环节动物、节肢动物D.节肢动物、环节动物9.文蛤俗称“花蛤”,肉嫩味鲜,含有蛋白质10%,脂肪1.2%,碳水化合物2.5%,还含有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钙、钾、镁、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关于文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蜗牛一样属于软体动物的单壳类B.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C.文蛤依靠外套膜完成呼吸D.文蛤靠入水管和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10.动物园举行全体鱼类运动会,①中华鲟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黄鳝⑥鲨鱼⑦墨鱼⑧带鱼⑨鱿鱼报名参加,其中有参赛资格的是()A.①③④⑤⑧B.①⑤⑥⑧C.①③⑤⑥⑧D.②④⑥⑧⑨11.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环境 B.幼体和成体都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C.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所有的两栖动物成体都在陆地上生活12.长江鱼是“四大家鱼”的基因库,如果保护不力,将来我们就真的会面临无鱼可吃的局面,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从2020年开始,长江将全面进入10年禁捕休养生息期,“四大家鱼”是指()A.青鱼、草鱼、鲢鱼、鳙鱼B.草鱼、鲤鱼、鲫鱼、青鱼C.鳙鱼、鲫鱼、带鱼、鲢鱼D.鲤鱼、青鱼、草鱼、鲢鱼13.青蛙和鳄鱼既可在水中游泳又可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下列关于上述分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的肺比鳄鱼的肺发达,且青蛙兼用皮肤辅助呼吸B.青蛙和鳄鱼都用四肢在水中游泳,但青蛙后肢发达C.青蛙的皮肤比鳄鱼体表覆盖的角质鳞片更容易保持水分D.青蛙在水中产卵,鳄鱼在陆地产卵且卵的发育不受水的限制14.右图示为家鸽的呼吸系统和气囊结构示意图,能够发生气体交换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D.②15.生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A.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有利于其维持恒定的体温B.家鸽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鲫鱼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协调游泳D.龟的卵较大养料多,含有水分,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在陆地中发育成幼龟16.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下列动物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老马识途B.海狮顶球C.蜘蛛结网D.小狗算数17.在观察蚯蚓时,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A.有利于观察清楚蚯蚓的刚毛B.有利于观察蚯蚓的身体是否有分节C.有利于蚯蚓进行呼吸D.有利于观察蚯蚓的运动痕迹18.扬子鳄、穿山甲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蓝色的家园鱼类运动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类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基本生活习性,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种类的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 常见鱼类的介绍:如金鱼、鲤鱼、鲨鱼等。
3. 鱼类的生态环境: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鱼类的特征、生活习性和常见鱼类的认识。
2. 教学难点: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了解,以及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鱼类模型、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引出主题——蓝色的家园。
2. 新课导入:介绍鱼类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鱼类模型,了解鱼类的身体结构。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鱼类观察,记录鱼类的生活习性,交流分享观察成果。
4. 游戏环节:开展鱼类运动会,让学生扮演不同种类的鱼,模拟鱼类的游泳方式。
六、板书设计1. 蓝色的家园鱼类运动会2. 内容:鱼类的特征、生活习性、常见鱼类、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鱼类,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同学分享。
2. 画出自己喜欢的鱼类,并介绍其特点。
3. �搜索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思考如何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有助于学生了解鱼类和海洋环境保护。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多姿多彩的大海活动目标:1.了解大海的色彩变化。
2.初步认识大海呈黄色的主要原因。
3.初步感受大海的形式多样,富于变化的特点。
活动重难点:理解大海呈现蓝色的原因和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
活动准备:1.海水呈现蓝色的原因图片,各种天气时颜色的变化。
2.不同条件下的大海的样子。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海的样子是多姿多彩的,有时候蓝,有时候黄,还有的时候青,这是什么原因呢?(播放儿歌《天蓝蓝,海蓝蓝》的朗诵,学生拍手说儿歌:天蓝蓝,海蓝蓝,小小船儿当摇篮。
海是家,浪作伴,白帆带我到处玩。
)2.谁能说说大海为何是蓝色的?为何把海水装到瓶子里,就没有颜色了?(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大海的色彩变化是丰富的,是什么引起大海的颜色变化的。
二、大海是块蓝宝石1.大海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蓝色的呢?谁能说一下你的想法呢?。
2.课前老师也让大家找一找关于大海颜色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学生交流展示)3.教师小结:大家说的很对,阳光中有七种颜色,这一点从彩虹种可以知道。
而海水是蓝色的,和光照有关系。
1.教师引导:大海是个多变的世界。
生活在大海边,你都看到过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关于大海的,你又知道哪些知识呢呢?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大海在不同的天气具有不同的颜色,但是大部分时间是蓝色的,那是天空的颜色。
当大量的泥沙流入大海,海水就会呈现黄色!四、大海是个魔术师1.你知道大海退潮是什么样子的吗?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呢?2.大海也是一个多变的魔术师,有时候性格温柔,风平浪静,想一个害羞的小女孩,有的时候脾气暴躁,波涛汹涌,像一头发怒的雄狮。
你还知道哪些大海的性格呢?3.世界各地的海多姿多彩,有的在大陆中间,有的在陆地边缘,有的很小,有的很大,你知道哪些于大海多姿多彩的样子有关的资料?2、美丽的海滩活动目标:1. 感受美丽的海滩风景2. 了解美丽的异域海滩3. 培养热爱大海的情感活动重点难点:体会大海景色的美丽,体会海边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学反思(通用8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学反思篇1《鲸》选自人教版教材第十册。
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了。
作者紧紧抓住鲸的特点,采取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四方面内容作以介绍,是一篇难得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学习语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科普说明文。
一、突出语文特点,渗透科学素养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
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
以本节课为例,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自然常识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课)。
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巨鲸演讲团”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二、强调个性朗读,体现科学素养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我们当然应该尊重这种可贵的个性。
其实,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
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