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吕长生的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27 KB
- 文档页数:2
长江大侠——吕紫剑作者:欣悦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1年第07期世纪传奇吕紫剑生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北宜昌人,原八卦掌掌门。
自小跟随母亲学习武术,后来拜江英为师,就读于湖北国医学堂。
18岁前往北京,在京城拜八卦掌李长叶及形意拳丁世荣为师,最后在重庆跟随李国操习练太极拳。
1920年,南京雨花台举办武术擂台,当时已27岁的吕紫剑一举夺得了武术大会擂台冠军。
1929年,为抗议当时国民党“废止中医案”,他被选为中医医疗组组长。
抗战期间,他在重庆,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总裁侍从室少将国术教官。
解放后,他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在新疆劳改了30多年。
1979年才返回重庆,被选为市政协委员。
1982年获全国武术精英赛雄狮金奖。
1984年峨眉山拳师邀请赛特别金奖。
1985年任国际功法联盟总会会长。
1986年,他被国际气功学会聘为首席顾问。
同年还获聘美国加州武当武术开发中心总顾问、副董事长。
1994年任国际气功协会首席顾问。
后来开办了“渝丹紫剑武术馆”和“吕紫剑骨伤科诊所”。
他出版了《中国武当内家拳法》、《八卦养生法》等著作。
自己创编了“八卦浑元养生功”。
2000年获全国健康老人金牌,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命名为:“中国武林泰斗”、“长江大侠”、国家武术九段。
2005年10月18日在第五届武当太极拳联谊会和赵堡(何氏)太极拳联谊会担任评委。
现系武当武术联合会名誉会长。
据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杰介绍,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以来,曾相继向长期工作在武术教学和训练岗位的5位著名武术家授予了九段段位。
吕紫剑是第一位获得九段的民间武术家。
2007年1月24日成为全球最年长男性。
2009年1月2日成为全球最年长者,到今年他已经118岁了。
吕紫剑与霍元甲、杜心武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与杜心武把酒言欢,与冯玉祥是拜把子兄弟,袍哥会大哥,利用自己的势力把洋人的轮船赶出长江的势力范围,还曾与霍元甲一起在上海抵抗日本势力,与日本武士比武杀死3个日本武士,遭日本人暗杀——老婆死了自己逃过一劫,曾一掌把马歇尔的拳师打死,由蒋介石亲点国民党总教头,当过国民党的少将,曾任陪都重庆南北武术家联盟会会长、陪都重庆卫戊司令部少将国术教官、重庆市中医协会主席、四川省武圣会会长、任国术研究所所长,等等。
高小河,副主任医师,临县同济中医院副院长,临县名中医,临床40多年,曾任临县中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吕梁市政协第一、二届政协委员,临县科技人才奖获得者。
擅长中医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肝病、肺病、胃肠病、脑出血、脑梗塞、动脉硬化等疾病。
对老年性疾病及养生有专长。
武彦杰,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临县同济中医院副院长,吕梁市名中医,临县名中医,从医38年,曾任临县中医院名医堂主任。
多次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擅长中医辨证治疗内科和多种慢性疑难病症。
对脾胃、肾病的治疗有独特研究。
王晓宏,主治医师,临县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临县名中医,临床40多年,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景岳中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曾任临县中医院副院长。
擅长运用运气学说治未病(提前防治)、内经相学辨体质(疑难杂症鉴别)、四季养生、中风病辨证施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对心脑血管病、胃病、肾病、风湿腰腿疼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
马金山,副主任医师,临县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临床50多年,吕梁市名老中医,临县名中医。
擅长中医辨证论治、妇科杂病(乳腺增生、盆腔良性囊肿)、男科杂病、脾胃病、四季养生、四时杂病。
对男女不育症、抗衰老、老年保健脱发有独特治疗经验。
发表国家级论文5篇。
刘学多,副主任医师,临县中医研究所所长,国医名医,临床40多年,吕梁市名中医,临县名中医。
曾多次参加国家及省级主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发表医学论文15篇,医学专著有《中医治疗感悟与锁记》。
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病症。
对糖尿病、银屑病、肾病等的治疗有独特研究。
王瑞金,主治医师,临县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临县名中医,从医40多年,曾任曲峪医院院长,临县中医院内科主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病。
对风湿、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研究。
刘引连,女,主治医师,临县同济中医院B 超室主任,先后在多家省医院进修学习。
临县B超临床诊断创始人,从事B超影像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8“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特别专栏百岁开国将军的养生之道据统计,在新中国的1614位开国将帅中,有十几位寿命达到或超过百岁。
开国将帅乃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之才、社会上的出类拔萃之辈。
身为将军而又寿至百岁,实属凤毛麟角,其养生之道,为人们津津乐道。
吕正操:开国上将,享年106岁吕正操是享年最长的开国上将,也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在抗日战争时期,吕正操曾担任冀中军区第一任司令员。
他曾用“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9个大字来概括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业绩。
说到吕正操的健康长寿,真是如有神助,堪称奇迹。
他打网球打到90多岁,打桥牌打到97岁,游泳游到98岁。
吕正操的夫人刘沙曾经这样概括他的养生之道:“读书、打桥牌、打网球,是吕正操晚年保持体力、脑力的3个有力招数。
”萧克:开国上将,享年102岁萧克既是一位战将,也是一位儒将。
他是唯一在红军时期担任过3个方面军领导职务的开国上将,也是唯一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开国上将。
1985年,萧克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又取出早在战争年代就开始创作但因种种原因耽搁了40多年之久的小说初稿,重又开始修⊙佚 名栏目编辑:侯叔霞*****************我党早期领导人中,不乏高寿之人。
他们历经战争年代,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得享高寿,这无疑跟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高尚的个人品德,以及善于养生是分不开的。
本专栏选取部分领导人进行介绍以飨读者,并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改。
动笔之前,他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用以自勉:雕虫半世纪,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戎马六十年,乐得解甲,赋闲再难闲。
定稿后改名为《浴血罗霄》的长篇战争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影响深远,随即在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文武双修、德才兼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用这16个大字,大致可以概括萧克将军的养生之道。
孙毅:开国中将,享年100岁离休前担任总参谋部顾问的孙毅,在开国将军中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
毛泽东叫他“孙行者”,朱德称之为“孙胡子”。
索命无形怪病难医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位木材商人叫吕家宗。
这年开春,他花了两个月时间去外地贩卖木材,赚了不少银两。
一天,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泾县城,叩响了自家院门的门环,不料,院内却迟迟没有动静。
这是怎么啦?吕家宗正在心里嘀咕着,吱呀一声,门忽然开了,只是开得很缓慢。
他抬眼一看开门的人,禁不住叫出声来:“桂枝,你咋成了这副模样?”吕家宗的夫人名叫许桂枝,只见她面容消瘦、面色发黄、双目无神,脚步也有些蹒跚,就像几天没有吃饭一样。
许桂枝一向面色红润、身体健壮。
两个月前,吕家宗准备外出贩卖木材时,她一路有说有笑地把吕家宗送到了城外,因此,猛然见她成了这副模样,吕家宗怎能不惊讶地叫出声来?待吕家宗进了院子,许桂枝才有气无力地说:“当家的,我这是病了,而且,咱爹、咱娘、儿子、闺女都得病了,都是和我一样的病。
”吕家宗听了这话,更加震惊,他三步并作两步,进屋一看,他家人个个面黄肌瘦、无精打采。
吕家宗连忙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许桂枝说,一个多月前,不知怎么的,全家人忽然都病了,开始只是感到气力不足,然后慢慢地瘦了下来,脸色也越来越黄……为了治病,她几乎请遍了泾县城中所有的郎中,却没有一位郎中能瞧出病因所在。
后来,她请来了泾县城中名声最响的江郎中,江郎中望闻问切一番后,认为吕家人之所以得病是因为操劳过度所致,开了一个养神补气的药方。
吕家得病之人一直都在喝药,但直到今天,一个也没见好转。
夫人的一番话令吕家宗的心头更加沉重起来。
见他眉头紧锁,许桂枝连忙道:“江郎中医术高超,他开的方子应该不会有错,我想,治病得有个过程,也许多喝几天药,咱家里人的病就全都好了。
”吕家宗一想,夫人的话在理,于是心头宽慰了许多。
从那天开始,他天天待在家里,为父母、夫人、儿女熬药。
转眼,日子过去了半个多月,这一天,吕家宗正在院子里劈柴,忽然觉得有些吃力,他不由得纳闷起来:我身强体壮,劈柴之类的活计一向干得很轻松,今天这是怎么啦?吕家宗正在疑惑,许桂枝走了过来,问道:“当家的,这几天你怎么面色有点发黄,像是气力不足?”吕家宗擦擦汗道:“我的确感到有些乏力。
广西吕谦一脉简介在广西平南、桂平、藤县、蒙山、柳州等市县。
有一脉吕氏家族。
这就是吕谦一脉.吕谦是,吕伯六郎(吕开文)的长子,吕旷兴(吕大德)后裔,是广西平南县吕氏开族祖。
吕谦年幼时,随其先人从福建漳州。
迁入广州十三行朱衣巷,后又随其先父吕开文迁去广东罗定州西宁县(后改郁南县)连滩圩西坝坎头村落籍。
吕谦于明万历己酉年(公元1609年)八月十五日己时生于福建省,终于清康熙丁未年(公元1667年)又四月十一日己时,葬广东西宁县连滩圩郎旗村大路尾,至清道光年间,经其迁广西平南县平田村“国”字辈后裔起回,迁葬平南县间岭村,穴名:燕子企横梁。
元配蔡氏,葬在广东连滩牛腿山井仔上,坐北向南,生三子:长子吕炳泰、次子吕炳仪、三子吕炳维(又名吕炳文)。
二女:长女嫁连滩东坝黄门、次女嫁连滩西坝曾门。
继配罗氏,生于福建省,终于广西平南县,葬在湿塘尾坐己向亥兼乾巽,即万板山也。
生四子:吕炳全、吕炳礼、吕炳友、吕炳瓞。
吕谦公七子(即“七炳”兄弟:炳泰、炳仪、炳维、炳全、炳礼、炳友、炳瓞)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从广东罗定州西宁县(民国三年改郁南县)连滩圩郎旗村迁广西浔州府平南县路三里(今平南镇)平田村及附近各地开基,至2007年6月30日止,在户人口已达二万三千多人,其中平南县一万八千多人。
裔孙分居广西桂平、蒙山、藤县、柳州、柳城、桂林等市县,又有约6000人。
:吕炳仪,是吕谦公次子,平南县平田村吕姓开基祖,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丙午六月十二日丑时生于广东连滩西坝朗旗村,终于乾隆丙辰年(1736年)十一月初四日巳时,在平田村,寿七十有一岁,葬在平南县平田村白沙路边大岭。
娶张氏,生于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3年)甲寅十月初八日在平田村张厅屯(今马路岭),终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六月十一日亥时,寿七十有八岁,与夫同葬在平田村白沙路边大岭。
生三子:长子吕昭智、次子吕昭仁、三子吕昭汉。
二女:长女嫁王门、次女嫁曾门。
长江大侠”传奇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部电视剧《霍元甲》,让中国人在精神层面好好地雪洗了“东亚病夫”的历史耻辱。
每当这部连续剧播出的时候,大街小巷飘出《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激昂旋律,电视机前挤满了兴奋的人群。
由此,我们也知道了中国近代武术史上,还有一个曾名震中外的“津门大侠”。
但刀光剑影、拳脚往来,国人扬眉吐气,洋人落荒而逃的情景,毕竟只出现在了影视画面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却真有那么一位长髯飘胸的高龄老人,以一身武功和传奇经历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就是号称“长江大侠”的吕紫剑。
由于他身跨三个世纪,若干生平事迹今且无从考证,坊间的某些传说又有谬史实、有悖常理,所以他成了一个备受质疑的人,言之重者更是斥他的经历为“一个骗局” 。
其实,抛开一些细节不谈,吕紫剑肯定算得上一个武林的传奇人物,一个国宝级的武术大师,一位值得尊重的世界长寿老人。
吕紫剑老先生的传奇人生如下(少数资料有疑待考)吕紫剑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湖北宜昌一武术世家,原名吕长贵。
祖父吕政德,官居湖北镇台,人称“钻天鸽子”。
父亲吕大才,人称“银枪太保”母亲倪久英,人称“屠龙师太”。
至少在父亲这一辈,吕家开了一个在江湖上很有声望的镖局。
吕紫剑幼年(7 岁)开始习武,启蒙师是自己的母亲。
1905 年,12 岁的吕紫剑从武当名师李国操习武并成其入室弟子。
1906 年,全家因故移居湖北宜昌。
1908 年,在湖北荆门再拜铁腿江英为师学练武当长拳。
1911 年,已年满18 岁的吕紫剑前往北京,拜丁世荣为师学形意拳。
在北京又拜神掌李长叶学八卦连环掌,并在日后成为其第三代传人。
(一说在京次年即赴峨眉山拜李长叶学八卦掌8 年。
)后又拜武当山龙门派的紫霄道长徐本善为师,习内家拳。
1920 年,南京雨花台举办武术擂台赛,当时年仅27 岁的吕紫剑一举夺得了大会冠军,并与杜心武把酒言欢,与冯玉祥结了拜把兄弟。
又传他与霍元甲在上海有交谊,曾为霍元甲选馆址,出主意战胜日本人,霍元甲甚至“屈长”称年小的吕紫剑为兄。
吕长春格律诗词摘要:一、吕长春简介二、吕长春的格律诗词创作特点1.题材丰富2.情感真挚3.艺术表现独特三、吕长春诗词的价值与影响四、如何欣赏吕长春的格律诗词五、结论正文:【吕长春简介】吕长春,原名吕惠生,字长春,号静庵,江苏扬州人。
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卒于民国三年(1914年)。
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擅长格律诗词创作。
【吕长春的格律诗词创作特点】1.题材丰富:吕长春的诗词题材广泛,既有山水田园,又有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社会、历史的独特见解。
2.情感真挚:吕长春的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家国的忠诚、友情的珍视、爱情的向往等。
他的诗词充满人文关怀,透露出一种真诚的情感。
3.艺术表现独特:吕长春的诗词艺术表现独具特色,他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吕长春诗词的价值与影响】吕长春的诗词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文学家、诗人受到他的作品启发,从而推动了我国文学的发展。
【如何欣赏吕长春的格律诗词】欣赏吕长春的格律诗词,首先要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其次,通过阅读他的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最后,学习他的艺术手法,品味他的诗词韵味。
【结论】吕长春的格律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他的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古典诗词的宝贵机会。
吕昶的简介
吕昶,中国著名政治家、学者,1905年1月生于湖南汨罗县。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一流的政治才能和学识,出类拔萃,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吕昶小时候居住在湖南汨罗县,从小便读书苦读,五岁开始就能背诵《三字经》。
他十六岁考入上海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考取上海大学政治经济系研究生,先后在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曾任上海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日本学院院长。
1937年初,吕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员。
随后,他参加了革命活动,担任湖南省共产党领导人,在湖南发动了一系列抗日游击战,并当选为湖南省委书记。
1945年,他担任湖南省政协主席。
1949年,吕昶随国民党陆军移居台湾,并担任中华民国党部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国民党中共关系委员会”主任。
后来,他又任台湾省政府副秘书长,台湾大学法学院教授,台湾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8年,吕昶病重,受中共中央的邀请,终于回国,任中央军委委员,军事委员会副主任。
1959年,他又任中
央政治局常委,负责军事工作,他还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71年4月,吕昶因病去世,享年66岁。
吕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政治家,他是一位勤奋好学、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曾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吕才:自学成才的思想家音乐家世界吕氏宗亲总会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吕;请点击上面“世界吕氏宗亲总会”关注,拥抱中华吕氏大家庭,我们在北京为您报道全世界吕氏大小事,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吕氏文化,共建繁荣吕氏,传播吕氏正能量。
我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人知识渊博,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我们身边的历史人物”就是一个学识渊博、博才多能的人。
他叫吕才,是唐代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音乐家,还是学者、自然科学家。
在其老家——现在的高唐县清平镇,当地人都知晓他,他的爱情故事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吕才(606—665年),博州清平(今山东高唐县清平镇吕庄人)。
吕才的名头不少:唐代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音乐家,还是学者、自然科学家。
更令人惊叹的是,多才多艺的吕才,没有拜过老师,属于自学成才。
看来,吕才绝非一般人,悟性极高。
吕才出身寒微,从小好学,爱好广泛,通晓《六经》、天文、地理、医药、制图、军事、历史、文学、逻辑学、哲学乃至阴阳五行、龟蓍、历算、象戏等,尤长于乐律,而且大都有专门著作和创造。
因其学识渊博、博才多能而逐渐知名。
唐初的一些名臣官僚,如魏征、王珪等都十分赞赏吕才的“学术之妙”。
30岁时,他由温彦博、魏征等人推荐给唐太宗进入弘文馆,官居太常博士,太常丞,太子司更大夫。
他参加了许多官方编辑、修订图书的工作,也有不少自己的著作,内容涉及音乐、天文、历算、地理、军事、历史、佛学、医药等众多领域。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吕才的著作几乎全部失传,至今保存下来的仅有8篇残篇、5000余字。
用儒家思想创立无神论体系在战国时期形成的阴阳五行学派,形成了唯心论与神学的思想体系。
唐太宗命吕才及宿学老师对所传阴阳书“删落烦讹,掇可用者”。
吕才“以经谊推处其验术”,批驳了阴阳书中的宗教迷信,用儒家思想创立了一种无神论体系。
吕才刊正削存的百余卷阴阳书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并诏颁天下,但现仅存《叙宅经》《叙禄命》《叙葬书》三篇。
关于吕长生的介绍
论专业毕业,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研究馆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1973年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曾任保管部文物组组长、登编室主任,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委员。
书画鉴定“金字招牌”。
1人物简介
1966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毕业。
1973年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曾任保管部文物组组长、登编室主任。
2006年起任教于北大资源学院文物书画专业。
先后参加或主持的展览有:1987、1988年赴日本《中国历代女性像展》、1991年赴西班牙《中国文化艺术一千年展》、1995年馆内《中国历代妇女形象服饰展》、1997年赴香港《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
主要学术成果有:《(聊斋图说)考》、《黄向坚初论》、《读宋拓颜柳白米四家法帖》、《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书画鉴定》辞目(合撰)、《馆藏法书大观》第十二卷《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墨迹》等。
2突出贡献
长期从事古代书画编目、研究、鉴定和文物展览的内容设计工作。
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我馆举办的展览项目,如《中国历代女性像展》(1987、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艺术一千年展》(1991年,西班牙)、《中国历代妇女形象服饰展》(1995年,北京)、《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1997年,香港)等。
曾参加金陵画派、吴门画派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独立或参与馆内外书画鉴定工作。
④发表书画研究论文数十篇,对本馆收藏的《聊斋图说》进行了编目,撰写说明十余万字。
主要著作论文有:《评宋人<辋川图卷>——兼考唐王维<辋川图>》、《情高韵美——读高凤翰的两本花卉册》、《黄向坚初论》、越州石氏之谜》、《<聊斋图说>考》、《柳书二题之一·<司徒刘沔碑>著录考述》、《柳书二题之二·柳书的风格》、《四家法帖中的颜、柳之帖》、《陈恭尹及其书法艺术》、《返璞归真别开新面——郑于鹤艺术赏晰》、《宋拓四家法帖中的米帖》、《横笔行天下,奇哉张大千》、《江山如此多娇》等。
3著作论文
《评宋人〈辋川图卷〉——兼考唐王维〈辋川图〉》、《情高韵美——读高凤翰的两本花卉册》、《黄向坚初论》、《〈聊斋图说〉考》、《柳书二题之一〈司徒刘沔碑〉著录考述》、《柳书二题之二柳书的风格》、《四家法帖中的颜、柳、白书帖·上、下》、《陈恭尹及其书法艺术》、《返璞归真别开新面——郑于鹤艺术赏析》、《宋拓四家法帖中的米帖》、《横笔行天下,奇哉张大千》、《江山如此多娇、《米芾喜藏谢安〈八月五日帖〉·上、下》、《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书法大观·第十二卷·战国秦汉宋元墨迹》主编、独立撰写序论、图版说明。
4文论
《古画品录》是中国画的经典理论
1.“画有六法”
南朝·齐(479-502)谢赫,生卒年不详,画家、评论家,以人物画著称。
著《古画品录》,文中述及三十三名画家,分级六品,其前序引云:
“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
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
……”
按:卫协,西晋画家,擅长画道释人物故事。
陆探微,南朝·宋画家,擅长画肖像、人物,兼工蝉雀、马匹,也画山水林木。
谢赫的“序引”提出了“画有六法”,认为完全具备六法的画家很少。
只有陆探微及卫协两位是六法俱全的大家。
此后,六法名重画坛,以至习惯地成为绘画的代名词。
2.“论画六法”
大约历经三百余年之后,至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书画家、鉴赏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问世。
其书卷一《论画六法》说:“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自古画人罕能兼之。
”张彦远引述六法,取其每句前四字,舍其句尾“是也”二字。
此后千余年以来,六法每句四字成为定式。
张氏论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
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在这里,张彦远的论述,言简意赅,已经包含了六法中前四法的全部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主次因果关系。
绘画象物,立意为本,求其生动,全其神韵,用笔是关键。
否则,不得其形,难有其彩,骨气神韵,从何谈起。
在《历代名画记》卷二之《论顾陆张吴用笔》文中,说顾恺之的画迹用笔,“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十分清楚地阐述了绘画立意与用笔的因果关系及其重要性。
六法之五,张彦远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言及本质,为后世历代名家所宗。
六法之六,张氏说“至于传模移写,乃画家末事。
”此说符合事实。
因为身为画家,当以锐意创新为要务。
总之,唐张彦远完全赞同谢赫“画有六法”的立论。
不仅解读评论六法精练透彻,妙语时出,而且以六法为准则,品评唐代及其以前朝代的绘画名家。
如上述卷一张氏论六法文中说“自顾、陆以降,画迹鲜存,难悉详之。
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
”
5研究方向
书画,鉴定和文物展览的内容设计。
6著作
《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书画鉴定)》辞目
《馆藏法书大观》第十二卷——《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