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45收稿日期:2020-12-02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8XZD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强,男,陕西神木人,历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章世森,男,安徽来安人,陆军研究院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E297A 1674-0955(2021)05-0045-1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军队的变革与发展王 强 章世森(国防大学 国家安全学院,北京 100091;陆军研究院 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北京 100016)一百年波澜壮阔,一百年信念如磐。
伴随着中华民族向前迈进的铿锵步伐,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
诞生于烽火硝烟中的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仰望星空、拥抱大海,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历史功勋,谱写了一部恢宏厚重的英雄史诗,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道路。
回顾苦难辉煌的伟大建军历程,认真总结经验,科学探索规律,对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奋力开创新时代强军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夺取革命战争胜利为牵引,人民军队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难发展历程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和成长起来,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最终夺取了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军队自力更生,建构起合成军队体系,逐步迈向现代化正规化道路。
海湾战争爆发后,人民军队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牵引,主动进行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提高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建设一支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军队,开启了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新征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一、引言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建军初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二、建军初期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正式成立。
在建军初期,人民军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装备落后、人员不足等。
然而,通过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人民军队逐渐发展壮大。
三、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军。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和战斗,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英勇的军事素质。
人民军队在长征中锻造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不仅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还在政治、军事、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建设和发展。
人民军队通过一系列的战役和战斗,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的解放。
五、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军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军队的现代化水平。
人民军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现代化建设当前,人民军队正致力于实现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人民军队通过提高装备水平、加强军事训练、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等措施,不断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综合素质。
人民军队积极参与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结论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建军初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等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民军队将继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推进军事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保障。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一、引言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是国家发展和军事力量壮大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重大事件和成就。
二、起源人民军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初期。
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这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
起义部队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和革命志士组成,他们以武装斗争为手段,为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奋斗。
三、发展阶段1. 游击战争阶段(1927-1937年)在这一阶段,人民军队主要采取游击战争的形式,与国民党政府进行斗争。
红军在井冈山、瑞金等地建立了根据地,并通过游击战争的方式消灭了大量敌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2. 抗日战争阶段(1937-1945年)抗日战争是人民军队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抗战。
在这一阶段,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人民军队通过游击战争、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解放战争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是人民军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时间的内战。
人民军队通过游击战争、正规战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取得了全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 和平时期的发展(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军队进入了和平时期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民军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
人民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军事装备和作战能力。
人民军队还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重大事件和成就1. 长征长征是人民军队的重大事件之一。
在长征中,人民军队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长时间的行军,最终成功突围,保存了军队的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是人民军队的又一重大事件。
6I N R OR T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
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1937.8-1946.6)称八路军和新四军,从解放战争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至今。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一起向共产党发动大规模武装袭击,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使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
在惨酷的现实面前,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认识到组建军队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决心以共产党人所影响和掌握的江西南昌部分国民革命军为基础,组建自己的军队。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等人遵照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即“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后来被定为建军节)。
“八一南昌起义”7天后,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11日,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了“秋收起义”,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而在部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则是在三湾改编中完成,它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制度,制定了革命纪律。
这些原则、纪律和制度,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8年2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岗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此期间,毛泽东为工农红军规定了打在战火中诞生在辉煌中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79年发展简史文/刘俊桐时政热点C HINA RE PO RT时事中国200/8.CH A E P 27时政热点CHI NA R EPO R T 时事中国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优待俘虏政策。
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由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民军编成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岗山,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后称朱、毛会师)。
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一、人民军队的成立和发展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成立于1927年,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发展,逐渐壮大起来。
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丰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在军队中的全面领导地位,才能保证军队始终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坚决贯彻党的决策,有效执行战斗任务。
三、紧密结合人民群众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表明,军队和人民群众的紧密结合是军队发展的重要条件。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斗,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四、坚持政治建军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政治建军是军队建设的根本任务。
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军队的高度政治纯洁性,才能确保军队始终坚定听党指挥,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注重军事训练和实战能力提升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表明,注重军事训练和实战能力提升是军队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持续的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才能有效履行军队的使命和任务。
六、坚持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改革创新是军队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
只有不断推进军队的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军事科技创新,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才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和竞争力。
七、加强军事外交合作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表明,加强军事外交合作是军队发展的重要战略。
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军事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军队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增强军队的综合实力,提高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的能力。
八、培养优秀军事人才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表明,培养优秀军事人才是军队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只有加强军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注重培养军队的领导干部和指挥员,才能保证军队具备强大的组织和指挥能力。
九、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表明,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是军队的神圣使命。
论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发展1、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始于1921年,那时center=中国共产党在1月庆祝成立,党总支发出建立共产党军队的号召。
此后,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斗争,使军队早早地发展壮大起来,奠定了国有领土和国家统一、主权独立的基础。
1925年,中央工农红军、中国人民革命军以及延安八路军等军队更名为中央苏维埃军。
其中,中央苏维埃军是正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194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开始大规模的重建人民解放军,扩大了其实力、改进了装备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开始了一条常规化发展的道路,把军队发展成为一支综合实力强大、科学化、现代化的军队。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路线,在政治、组织、作战、装备、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武力强大、作战能力高、能够在情报化、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战争中发挥出极大作用的军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一个革命过渡期和一个改革与发展期,建立成为一支具有独立自主意识、整体分步进步策略、中国化办法、遵照社会主义立国之本法以及灵活反应、自动变革的先进战斗力的军队。
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巩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守护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安全;它正式迎接新时代,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它积极参与推进发展,为国家出示了良好的战略示范。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高科技、信息化、高效运作的世界一流军队,为中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百年党史看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作者:李游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15期李游1927 年8 月1 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由此诞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成为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回望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能够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力。
一、始终坚持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建军之本、强军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鲜明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1]。
党旗所指,军旗所向。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赋予了人民军队安身立命之本、建军强军之魂,是我军发展制胜的根本经验,也是我军走向更加辉煌未来的根本保证。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使我军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回顾我军建设发展的历史,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些原则和制度,人民军队就能够取得胜利、不断发展壮大。
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个原则,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能丢的军魂和命根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我们这支军队永远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全军官兵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
二、始终坚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人民军队是国家的重要力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壮大和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一、建军初期(1949-1959)1.1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长征等一系列战役,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
1.2 建军初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解放军正式成立,开始了从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转变。
1.3 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团结精神。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2.1 军队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作战力和战斗力。
2.2 军队现代化:军队装备逐步现代化,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作战效能。
2.3 国际维和行动:人民军队积极参预联合国维和行动,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和责任担当。
三、21世纪初期(2000-2022)3.1 反恐维稳:人民军队积极参预反恐维稳行动,捍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2 军事改革:军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提高了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3.3 海外维权:人民军队积极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国际责任和担当。
四、新时代(2022-2022)4.1 强军目标:人民军队提出了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4.2 军事现代化:军队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了作战力和战斗力。
4.3 军民融合: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提高了国防科技实力和军民资源共享。
五、未来展望5.1 军队现代化:继续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5.2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军事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5.3 军民融合: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军民一体化发展。
结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充满荆棘和挑战,但也充满了荣耀和辉煌。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民军队将继续宏扬革命传统,不断壮大和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2课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一、内容标准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知道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
结合课文插图与课外了解的信息,分别讲述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发展现状,锻炼学生历史表述能力。
2、方法与能力利用图书馆与互联网查阅、搜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最新信息,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结合人民海军与人民空军、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史实,简要论证科技对国防建设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阐述、论证历史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国防建设与战争、和平的关系,认识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性。
还要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国防力量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树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为祖国现代化国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要点1、重点: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
2、难点:理解科技发展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开国大典,第1次国庆阅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第一次公开亮相。
受阅部队装备几乎全部是战争中缴获的,号称“万国牌”。
为防止敌机袭击,人民空军飞机带弹受阅。
国庆50周年阅兵,江泽民主席在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陪同下检阅部队。
这次“世纪大阅兵”与15年前的阅兵相比,国防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主战武器。
这些武器装备95%为中国自己制造。
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部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部队中。
再看2009年的60年大阅兵这是对中国特色武器力量精锐之师的一次检阅,阅兵涉及陆军、海军、空军、二炮、武警以及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还展示一些新型武器装备。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一)中国军队近代化,就其总体发展阶段而论,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1895年清廷小站练兵到1924年国共合作、黄埔建军;后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从严格意义上讲,小站练兵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国家机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王朝建立后,封建统治阶级依靠八旗兵和继起的绿营,统治了中国近三个世纪。
然而,作为封建没落政权的工具,八旗、绿营随着封建制度的沉沦衰败而日趋解体。
19世纪以后,八旗兵已成为名存实亡的"寄生集团",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兵自乾嘉开始,也迅速走向衰朽。
在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清军的腐败无能,有事则临阵溃逃,无事则虚糜粮饷。
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朝50余万军队,"遇敌辄糜",溃不成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60年代初叶开始,在洋务派"求强"、"求富"呼声推动下,清政府曾对军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聘用外国军事教官,购买洋枪洋炮,推行西洋操典等等。
但由于清军积重难返,收效甚微,尤其其建制仍保持绿营的组织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革。
这种表面的局部"西化",虽然为尔后的军队近代化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很快地在实践中碰了壁。
1894至1895年中日甲午一役,参战的中国陆军不堪一击,号称"北洋精华"的海军也全军覆灭。
堂堂天朝大国,居然败于东瀛弹丸小国。
失败的苦果,撞击着人们的心窗。
那种昏聩愚蠢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虚妄自尊,以及纲常名教等封建陈腐教条所筑起的樊篱,再次遭到重创。
朝野上下,"修明武备"的呼声日亮。
许多中外臣工,纷纷提出"筹饷练兵为急务"。
清朝最高统治者也从这次战争中看到了日人"专用西法制胜"之道,决定"仿照西法添设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