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标准园如何对园地进行功能性布局
- 格式:pdf
- 大小:717.83 KB
- 文档页数:2
共享菜园场地规划方案简介共享菜园是指一个集体管理的种植区域,由社区居民共同分享和参与。
这种形式的菜园能够提供一个社区互动的平台,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并且可以给城市带来更多的绿色空间。
本文将提供一个共享菜园场地规划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设计思路,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饮食和社交活动的需求。
设计原则在制定共享菜园场地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多样性和灵活性:共享菜园应该容纳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人们不同的兴趣爱好。
场地规划应考虑到灵活的种植布局和足够的空间供人们进行休闲和社交活动。
2.可持续性:设计方案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水设施,鼓励有机种植和废物回收。
3.可访问性:共享菜园应该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进入方式,并且应该提供无障碍的设施,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参与其中。
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场地是共享菜园项目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相关因素需要考虑:1.阳光照射:菜园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选择位置时应确保场地能够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
2.土壤质量:土壤应具有良好的肥力和排水性,以支持健康的植物生长。
进行土壤测试,确保选择的场地符合这些要求。
3.社区接近度:选择一个靠近社区居民的场地,方便居民参与到菜园项目中。
4.场地面积:根据社区居民数量和需求,选择一个适中的场地面积,既满足大家的种植需求,又能兼顾到其他活动的空间。
布局设计共享菜园的布局设计应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种植区域: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域,供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种植不同的植物。
可以根据植物的类型进行分类,如蔬菜区、草药区等。
2.社交区域:在菜园中设置社交区域,方便居民进行互动和交流。
可以设计一些座位和遮阳设施,供居民休息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3.教育区域:设置一个教育区域,供社区居民提供种植技巧和绿色生活知识的培训。
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的培训室或露天教室。
4.设施区域:设置洗手间、储物柜和垃圾回收设施等基础设施,方便社区居民在菜园中进行各种活动时的使用。
一米菜园建设与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一米菜园的术语与定义、原则、设计、建设和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一米菜园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一米菜园square foot gardening利用农家庭院和村庄零星空地,通过科学规划、景观设计和蔬果种植等,融入砖瓦、竹木、手艺等农村文化元素,打造乡土味浓、便于休闲劳作、游玩采摘的可食可赏的现代乡村菜园。
3.2家庭型family type利用自家庭院、露台阳台或房前屋后边角地,种植设计以庭院风格为主,实行自建自管方式。
3.3集体型collective type通过流转、租用、收储等方式由村集体对拆后土地、废弃荒地、零散土地进行修复、提升,可与地方产业相结合,规划建设“一米菜园”、“一米果园”、“一米花园”、“一米茶园”、“一米药园”、“一米鱼塘”等,实行共建共享方式。
3.4认领型claim type认领者根据自身因素进行定制、生产和管理,可通过个人认领、机关单位认领、公司认领、学校认领等途径,由“村集体统一创建,社会有偿认领”,实行共建共享方式。
3.5旅游型travel type利用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拆后闲置用地,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分类规划设计,兼具休闲放松、游玩采摘、观光体验等功能,带动地方民宿和农家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6研学型research type由村集体或个体建设方进行生产和管理,具备满足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教育实践、手艺制作、艺术创作和团建活动等不同需求的功能。
园地的规划设计种植园规划设计是种植园的基础性工程,就像建造一栋楼房一样,都要有规划设计。
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园艺植物园必须在建园前,根据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全面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使之既符合现代商品生产要求,又具有现实可行性。
尤其是多年生果树和观赏树木栽后生长多年,园艺设施建造后使用多年。
因此,在规划设计时更应考虑周全。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园地的规划设计。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重点学习:1.园地调查2.园地测绘3.园地规划设计4.编写规划设计书首先,我们来学习园地调查。
种植园规划涉及多项科学技术,是园艺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科学技术的综合配套。
在建园时,要考虑到园艺植物本身及环境条件,又要考虑到市场销售和流通,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园艺生产效益的高低,甚至投资的成败。
因此,在建园以前,要对园地进行全面调查,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好新建的种植园。
园地调查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园地环境调查,社会调查和园地附近种植情况调查。
调查的具体步骤是:拟定调查纲领,制备必要的表格,进行详细调查并记录,整理资料,绘制规划的基本框架。
调查结束后,要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在具备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生产目标、发展规模、主要工程建设、树种与品种规划、经营规划及经济效益分析等,行程规划的基本框架。
下面我们来学习了解园地测绘。
园地测绘就是用测量仪器测量园地的高差、边界线、主要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和占用面积、水源位置,绘制成1:(5000-25000)比例图。
我们再来学习园地规划设计,它主要分为六个方面。
1.小区规划。
小区是种植的基本单位,一般是长方形,长宽比为2:1或3:2;平地面积10-30公顷,山地面积2-5公顷。
2.道路规划。
道路分为主路、干路、支路和作业道。
主路位置要适中,贯穿全园,外与公路相接,内与支路相通,一般宽6-8米。
3.灌溉系统规划。
灌溉系统包括输水渠和灌溉渠,输水渠贯穿全园,位置要高,外接引水渠,内接灌溉渠;灌溉渠设在小区内,垂直于输水渠相接;灌溉常见方式有滴灌和喷灌。
种植蔬菜中的整地要求种植蔬菜的整地要求是指在准备播种前,对土地进行必要的处理以确保蔬菜能够顺利生长和发育的一系列措施。
整地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肥力,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适度排水和调整土壤结构,同时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以下是种植蔬菜的常见整地要求:1. 清理土地:清理杂草、病虫害残留物等,确保土地整洁。
2. 土壤疏松:通过翻松、耕犁、反复翻耕等方式,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使根系可以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
3. 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蔬菜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或化肥进行施用。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化肥则可以提供蔬菜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4. 调整土壤pH值:根据蔬菜的喜好和土壤酸碱度测定结果,选择合适的方式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增加蔬菜的生长和发育条件。
5. 病虫害防治:在整地过程中,可以施加土壤消毒剂等措施,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源。
可以采取物理方法如夏季孔雀石或黑色的塑料膜覆盖,或使用化学药剂,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6. 排水设计:蔬菜对排水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土地进行排水设计,确保土壤适度排水,避免水分积累,造成根部窒息。
7. 平整土地:蔬菜生长需要一个平整的土壤表面,通过耙、铲、压实等方式,使土地表面平整。
8. 建立蔬菜床:可以根据蔬菜的生长特点和种植密度,选择合适的蔬菜床宽度和高度,以便管理和生产。
9. 播种和移栽:整地完成后,根据具体的蔬菜类型和季节,进行相应的播种或移栽。
总之,种植蔬菜的整地要求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种植环境,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调整土壤酸碱度和排水情况,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促进蔬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同时,整地也有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并减少病虫害的侵害,降低种植风险和成本。
因此,农民在进行蔬菜种植前,应该仔细研究对应蔬菜的整地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蔬菜的良好生长。
规模化蔬菜标准园的规划布局要领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3年第05期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第二条、第三条对园地要求,设施蔬菜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设施内面积)200亩以上,露地蔬菜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
搞好功能区布局,标准园具备农资存放、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产品检测、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功能区,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且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蔬菜标准园的规划布局应达到:集约化育苗、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商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要相对集中,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规模化经营是商品蔬菜生产的首要条件,生产越发达,产业越趋向于集约化。
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便于进行统一规划、建设、销售等,提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效率。
适度规模化生产可使产品批量上市,形成有效的市场辐射,一般产品的辐射能力与基地规模呈正相关,基地规模越大,产品的辐射能力就越强。
规模化经营也有利于基地内部的产业分工和专业细化,形成有利于蔬菜商品化发展的专业化生产格局。
如果基地规模过小,生产过于分散,就不能充分发挥土地、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势,蔬菜生产水平也难以提高。
因此农业部对蔬菜标准园的创建提出露地应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
此外,规模化基地要求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较强的技术队伍、较完善的生产组织形式。
规模化基地应完善好土地流转有关手续,按照章程要求搞好社员花名册(姓名、地址、年龄、面积、电话、入社年月、退社年月等等)的管理。
1 划分。
在蔬菜生产体系之外,一般应包括农资供应与仓储、技术服务、营销服务、信息网络等配套体系。
因此,蔬菜标准园的功能区一般包括:育苗区、新品种和新技术展示区、蔬菜生产区、采后处理区(含产品仓储)、生产后勤服务区(含农资仓储)、综合管理办公区。
2 建设内容。
①蔬菜生产区包括露地种植区及设施种植区,对应的建设内容有:露地设施及保护地设施。
露地设施:土地平整、区内路渠、灌溉系统和配电线路、肥料池、蓄水池等。
蔬菜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蔬菜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
想象中的蔬菜园,绿意盎然,蔬菜整齐划一,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1.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蔬菜标准园,有助于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目标(1)提高蔬菜产量,实现优质蔬菜的规模化生产。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业的竞争力。
(3)提升蔬菜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二、园区规划与布局1.选址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便捷等因素,确保蔬菜园的可持续发展。
2.规划(1)生产区:包括蔬菜种植区、设施农业区、仓储保鲜区等。
(2)生活区:包括办公、住宿、餐饮等设施。
(3)辅助设施:包括灌溉系统、供电系统、道路系统等。
三、关键技术与应用1.种植技术(1)选用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蔬菜品种。
(2)采用科学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3)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2.设施农业(1)建设标准化温室,提高蔬菜生长环境。
(2)引进先进的灌溉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
(3)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蔬菜生长状况。
3.仓储保鲜(1)建设冷藏库,延长蔬菜保鲜期。
(2)采用先进的包装技术,提高蔬菜的商品性。
四、管理体系与运营1.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蔬菜园管理制度,确保园区正常运行。
(2)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保障蔬菜产品质量。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2.运营策略(1)加强与市场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
(2)开展品牌推广,提高蔬菜园的知名度。
(3)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
五、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蔬菜标准园建设后,预计年产量可达1000吨,产值可达500万元,净利润可达100万元。
2.社会效益(1)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
(2)带动周边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水平。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风险评估(1)自然灾害风险:如干旱、洪涝、病虫害等。
小菜园规划设计方案小菜园规划设计方案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实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菜园正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
拥有自己的菜园可以让人们亲手种植新鲜的蔬菜和草药,并享受到种植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
本文将探讨小菜园规划设计的方案,以满足不同需求和条件下的种植要求。
一、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小菜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规划设计:1. 选择适合的场地:小菜园可以建在后院、阳台、屋顶或者露台上。
选择一个位置充足的地方,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并且便于管理和维护。
2. 制定种植计划:在规划设计之前,要先制定种植计划。
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蔬菜和草药品种,并确定每个品种的种植时间、间距和收获时机。
3. 合理安排空间:根据规划设计的场地大小,合理安排蔬菜和草药的布局。
可以考虑使用容器、垂直种植、组合种植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4. 确保土壤质量:良好的土壤对于蔬菜和草药的生长至关重要。
可以添加有机肥料、堆肥和其他改良剂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5. 定期管理和维护:小菜园需要定期浇水、施肥、除草和防虫,以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要及时修剪、摘花和采摘成熟的蔬菜和草药。
二、小菜园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1. 场地选择:如果有后院空间,可以选择离家最近的地方建立小菜园。
如果没有后院,阳台、屋顶或露台等也可以成为种植的好地方。
确保场地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避免树木阻挡阳光。
2. 种植计划: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蔬菜和草药品种。
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易于管理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如番茄、辣椒、生菜、香草等。
3. 空间布局:根据场地大小和蔬菜品种需求,合理安排种植空间。
可以考虑使用容器种植,将蔬菜安排在不同大小的容器中,如大号花盆、菜箱等。
也可以尝试垂直种植,利用墙壁或网格搭建支架,将蔬菜垂直生长。
4. 土壤改良:确保土壤肥沃和疏松,可以添加有机肥料、堆肥和其他改良剂。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如何进行生态农业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
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
推广旱作农业。
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安徽省某县的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中,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把粮食种植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统筹大田种植与林、牧、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构建节水灌溉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计划,配套完善的生态循环发展保障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一、建设要求1、基地选址。
必须在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之外,处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土壤基础条件好、周边无污染。
凡新建的蔬菜基地,要远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基地周围3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土壤、灌溉水、大气等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已建蔬菜基地周围有化工企业的,化工企业或蔬菜基地一律搬迁至3公里以外,并建隔离带。
2、产地环境。
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环境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蔬菜基地。
蔬菜基地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附表1所列的浓度值;蔬菜基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含量不应超过附表2所列浓度值;蔬菜基地各种不同土壤中的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附表3所列的限值。
3、地形地貌。
选择在相对平缓地建设,坡度控制在25°以内。
4、交通。
应紧邻公路或已经规划农村公路建设的通达区域。
合理配备田间机耕道、板车道、田间便道,满足蔬菜生产要求。
5、土壤。
建设区域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基本农田管理、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小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实施。
耕地经开发整治后,做到地平土碎,土层深厚(活土层大于20厘米),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
6、排灌。
基地水源有保证,伏旱季节40天无雨能保灌溉,其它季节70天无雨能保灌溉;雨季能排渍,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日降雨量150毫米不受淹,特大洪水有对策。
7、综合利用。
蔬菜基地经整治后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复种指数,开发秋冬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
二、建设内容与标准(一)排灌设施充分开发河流与地下水资源及天然降雨,合理布局和修建灌排水沟、拦山沟和动力提灌或塘、库蓄水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和水源利用。
地面排水工程按十年一遇标准设计,三日暴雨不淹田,一日内排除积水,干旱能满足蔬菜生长需要的灌水要求。
(二)田间道路按照集约节约用地、方便生产、适度超前、降低投入的原则,因地形地貌特点规划建设,并与土地整治和排灌设施结合紧密。
小区是种植作业的基本单位,长方形为好,以适合各种机械作业方便同一小区种植较单一的园艺植物本种植园面积较小,规划柑橘种植面积共计500亩。
密改稀、疏株间移间伐:按照每亩40-55株的标准,因地制宜,采取隔行或者隔株的方式进行间移间伐,同时对过多的主枝进行疏剪处理。
大冠改小冠(丰产优质的树形):控制树体高度,早熟和特早熟蜜柑品种树控制在2.5米左右,中熟树控制在3米左右。
并使其形成紧凑的优质丰产的树形。
抽槽改土,提高地力:全园抽槽改土。
在离主干80—100厘米沿行带抽槽,槽宽60-80厘米,槽深50-70厘米,通槽两头要与排水沟相通。
槽内分层施入(槽底)桔树枝干等有机无机肥。
序号划分标准品种数量亩数可以直接通入工厂的排水系统。
6.道路、建筑及其它(附下图)种植园的管理、工具与农用物资库房、产品分级包装以及贮藏加工、陈列室和采购中心等。
二、种植园的规划设计2.1、规划设计的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落实好2009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09〕1号)、《湖北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荆门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实际,为加快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的建设步伐,促进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在湖北省政府、荆门市委为打造“中国农谷”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按照泛农方向去发展,坚持以农为魂、以同为形、以农为神,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拓展农业的功能,延长农业产业的链条,实现农科、农文、农史、农商、农业旅游、农业生态的协调并进,特别是一、二、三产业要融合发展,形成以农为本,接二连三的产业格局。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农业种植业发展的方针,城乡发展规划。
依托农业实行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②荆门自然环境条件和资源极其优越,荆门平原土质深厚肥沃,丘陵岗地宜草宜木,土地自然生产力高。
全市各类土地面积1219.26千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9.4千公顷,森林面积340千公顷,淡水养殖面积5.95千公顷,人平分别为1.2亩、1.7亩和0.3亩。
高标准蔬菜园区建设方案按照深入推进农业协作,将建设成高标准蔬菜园区,打造农业协作典范的总体要求,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气候资源和农产品品质优势,瞄准国内大中目标城市,放大冷凉蔬菜品牌效应,大力推广绿色提质增效技术,建设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创新社会化服务,强化产销对接,持培育进出口企业,发展订单生产,连接产业链、构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形成高质量农业发展平台的新格局。
二、建设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建立完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打造具有可辨识、易流通、有内涵的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产业链全程可监管、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
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达到XX万亩以上,蔬菜核心生产企业达到XXX家以上,发展冷凉出口蔬菜备案基地XX家以上,备案加工厂XX家以上,培育进出口龙头企业XX家以上;建设蔬菜产品现代配送中心XX家以上;建设大型集约化育苗中心XX家以上。
通过高标准菜园建设,带动我区蔬菜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
三、主要任务(一)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产业大县紧盯国内大中城市目标市场需求,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向我区蔬菜优势产区集聚,打破县区界限,一县一业或多县一业,做大优势产品规模,实现集聚效应。
每县打造X-X项主导产业,单品规模达到X万亩以上;每个产业大县建立XXXX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X个;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蔬菜专业村,单品面积XXX亩以上;结合贫困村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建立一批科技扶贫专业村,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产业脱贫能力。
(二)强化龙头带动,完善利益链接机制进一步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建立“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蔬菜产业现代化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连接产业链、构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构建全程产业链条。
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品牌打造,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今年,我市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20个,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项目实施区域选择主产区、城市周边及距城市相对较近的优势产区,集中连片,推进生产集中化、规模化,通过几年集中扶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
已承担过“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的合作社、企业不再安排补助。
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核心区,示范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带动全市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二、实施地点及单位实施地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土壤、空气、灌溉水无污染,符合无公hai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要求,基础条件好、栽培水平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园区优先安排标准园创建。
以蔬菜种植为主,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集中连片。
其中,设施栽培基地面积200亩(设施内栽培面积)以上;露地栽培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
产品100%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结合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及近几年项目实施情况,初步推荐了24个创建园艺作物园艺作物标准园,按栽培类型分,设施栽培17个,露地栽培7个;年终验收考核后,根据评分排序确定前20名给予资金扶持。
三、实施内容(一)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设施蔬菜标准园核心示范区10栋以上,展示组装配套高温闷棚消du、应用防雾滴耐老化功能棚膜、集约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张挂反光幕、防虫网、黄、蓝板、bing虫hai综合防控等标准化技术,重点示范生物反应堆技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建立露地蔬菜标准园核心示范区100亩,重点展示蔬菜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喷灌或膜下滴灌、膜内化学除草、测土配方施肥、频振式sha虫灯、性诱剂等技术。
分品种制定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规程;印发并在每个温室大棚张挂技术规程;组织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切实按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田间管理。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农村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观光农业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观光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旨在打造一个能够展示农业生产、提供休闲娱乐和教育培训的综合性农业体验园区。
下面将从园区规划、景点设计、设施设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园区规划观光农业园区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选址应在距离城市中心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园区总面积应合理控制在100-500公顷之间,以确保规模适中且运营成本可控。
园区应按照耕作区、旅游区、辅助设施区三个功能区进行规划划分。
1.耕作区域:耕作区域是观光农业园区的核心,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示范。
根据该区域特色农业的类型和面积,可以分为果园、菜园、花卉区等不同的耕作区。
每个耕作区都应设置示范园地,展示此区域主要农业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
此外,还可以设置采摘区,供游客亲手采摘农作物。
2.旅游区域:旅游区域是观光农业园区的主要景点所在地。
景点的主题可以是农业体验、农事活动、农产品加工和展示等。
在旅游区域可以设置农民市集、农家乐、农艺馆、农业博物馆等各种设施。
此外,还可以规划步行街、观光小火车等交通设施,方便游客游览和购物。
3.辅助设施区:辅助设施区主要是指厕所、停车场、餐厅、休息室等设施。
园区应合理规划这些设施,确保游客在园区内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二、景点设计1.农家乐:在园区内设置农家乐,可以提供农村特色的住宿和餐饮服务。
游客可以品尝新鲜农产品,并亲自参与农事活动如烹饪、揉面、晒麦等。
同时,提供农家乐的场所也是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农戏演出等文化活动的好场所。
2.农业体验区:在景点设计上,可以设置一些农业体验区,供游客参与农事活动。
例如,开展农产品采摘活动,游客可以亲自采摘自己喜爱的水果或蔬菜。
此外,也可以设置农业科普教育区,向游客介绍农业知识和农作物生长规律。
3.农业博物馆:农业博物馆可以提供农业科技、农作物栽培、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展示和教育。
上海都市菜园的功能分区
上海都市菜园是一个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蔬菜主题公园。
它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杭州湾畔,占地面积5000亩,其中主体参观区占地400亩。
园区功能分区丰富多样,旨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农业体验和休闲娱乐。
1. 主体参观区:这是上海都市菜园的核心区域,包括农耕博览馆、博雅农园、馨香蔬苑、奇瓜异蔬园、四季果园等五个主要场馆。
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到200多种蔬菜和水果,了解农耕历史文化、现代农业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等相关知识。
2. 休闲娱乐区:位于公园西面,提供生态迷宫、水生蔬菜区、草地足球、沙滩排球、风筝放飞等休闲娱乐项目,适合家庭和亲子游玩,让游客在游玩中体验回归自然的乐趣。
3. 大型绿色蔬菜采摘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新鲜蔬菜的乐趣,享受亲近自然的休闲时光。
4. 农耕博物馆:展示传统农业和农耕历史演变的场馆,通过各种展览让游客了解中华5000年的农业文化和发展历史。
5. 健康生活馆:提供关于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展示,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6. 儿童游乐区:专为儿童设计的游乐区域,提供安全的游戏设施,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和探索。
7. 生态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方便游客自驾前往。
8. 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导览服务,以及租赁电动车、童
车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
上海都市菜园通过这些功能分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光体验,还促进了农业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
小菜园的过道设计方案小菜园的过道设计方案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培养健康的蔬菜,过道的设计对小菜园的种植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提出一套合理的过道设计方案。
首先,考虑到小菜园的面积相对较小,我们需要合理规划过道的宽度。
一般来说,过道宽度应在30~60厘米之间。
虽然过道过宽会浪费地块资源,但过道太窄则不方便农作物的管理和采摘。
因此,在小菜园的设计中,我们建议将过道宽度设置在40厘米左右,以平衡地块利用率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其次,过道的材质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常用的过道材料有草坪、砾石、木屑等。
我们可根据小菜园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材料。
一方面,草坪可以起到保水、保肥、保温的作用,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另一方面,砾石或木屑可以使过道更加坚固、通风,并且易于清理。
根据小菜园的用途和个人喜好,可以选择合适的过道材料。
此外,过道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方向和发展需求。
根据农作物的高低、生长周期和栽培技术等因素,我们可以设计出不同形状的过道布局,如直线、弧形、螺旋等。
对于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可以预留较宽的过道,以方便土地的管理和农作物的采摘。
而对于生长周期较短的农作物,可以采用密植模式,过道则相对较窄。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小菜园的种植效益和节约用水,我们还可以在过道中添加一些功能性植被。
例如,可以在过道两侧设置一些矮生的花卉或香草植物,既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能吸引益虫,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过道的雨水收集起来,重新利用在小菜园的浇灌中,以实现节水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菜园的过道设计方案应合理规划过道宽度,选择合适的材质,考虑农作物的生长发展需求,同时添加功能性植被,以提高种植效益和节约用水。
通过科学的过道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小菜园的土地资源,培养出健康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