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出版时间
- 格式:xls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蛙》经典语录(莫言)
更多书籍语录尽在微信公众号:中外名著语录全集(yuluquanji)每天了解一本书~作品简介: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经典语录:(部分)1、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
我的病就要好了。
2、其实,她说,蛙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人跟蛙是同一祖先。
她说:蝌蚪和人的精子形状相当,人的卵子与蛙的卵子也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你看没看过三个月内的婴儿标本?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与变态期的蛙类几乎是一模一样啊。
3、一个有罪的人不能也没有权利去死,他必须活着,经受折磨,煎熬,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样的方式来赎自己的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4、但那是历史,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终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
面。
5、想起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
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
感兴趣的童鞋,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外名著语录全集(yuluquanji),点击“已推书单”——“按字母分类”,查看该书全部书摘语录~。
[莫言蛙t某t]蛙t某t蛙t某t篇(一):蛙(莫言创作长篇小说)《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22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创作背景《蛙》选择题材是乡村医生与计划生育,不是莫言特意要写这个敏感的题材,莫言是被姑姑接生到人间,所以莫言写小说,总想有一天要把姑姑写到小说里,而推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必须涉及到。
内容概述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
“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
“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
“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
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点评鉴赏《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与莫言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12月版)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丰乳肥臀简介篇一:莫言小说简介莫言来自于农村,他根植于高密东北乡,他写他熟悉的事情!书籍信息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1987年5月第1版内容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1987)出现具有审美转型的深刻意义。
作者用“虚构叙事”取代“亲历在场”,用“酒色财气”颠覆“英雄崇拜”,用“灵魂救赎”挑战“旧梦新知”,并以强烈的艺术理性精神,宣告了**英雄传奇神话的历史终结。
书籍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88年第1版内容简介天堂县蒜薹全部滞销,数千蒜农忧心如焚,县府官员不闻不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数千蒜农冲击县府,酿成严重“蒜薹事件”。
莫言长篇小说力作以“蒜薹事件”为经,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故事。
并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贫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导致“方四叔车轮下惨死”、“金菊上吊自杀”种种悲剧发生的原因。
小说的景物描写优美绚烂,散发着新鲜的泥土气息。
在一种逼真的然而却是荒诞迷离的景物描写中,一个个悲剧性的人物鲜活跃动起来,使读者在为小说人物命运扼腕的同时,又不禁为其优美动人的景物描写所感染。
书籍信息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年第1版内容简介中的官员之所以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才华高过他人,而是因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
吃的影响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反腐小说,莫言在酒国中还通过酒国酿造学院勾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一斗不断寄给作家莫言的小说中,几乎将整个20世纪中国各种各样小说,从狂人日记到武侠小说,再到魔幻小说、先锋小说之类都戏仿了一遍。
书籍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3月第1版内容简介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
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人动魄的爱情。
2024年饥饿与尊严莫言读后感《饥饿与尊严》是中国作家莫言于2009年出版的一部作品。
这本书通过揭示中国农村贫困现象和农民工困境,展现了人们在饥饿和困苦中的坚韧和尊严。
本文将通过读后感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分析这部作品带给我的感受。
首先,《饥饿与尊严》以莫言独特的笔触,刻画了农村贫困生活的残酷和艰辛。
书中描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农民们凭借微薄的收入艰难维持着生计。
他们常常不得不忍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为了生计而离乡背井,寄人篱下。
书中所描述的困境令人心痛,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而作者对这些困境的真实揭示,让人们对农民工的境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饥饿与尊严》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贫困和压迫中追求尊严的力量。
在书中,农民工们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艰难地赚取每一分钱,不辱使命。
他们在贫困中保留着尊严,用坚韧不拔的品质面对困境。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令人为之感动和敬佩。
再次,《饥饿与尊严》通过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引起了我对社会公正问题的深思。
作为中国作家,莫言在书中对贫困现象和社会不公正提出了批评和反思。
他用文字揭开了农村贫困的无尽循环,指出了社会制度的问题。
通过描述农民工的困境和贫困,莫言传递了一种力量,唤起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思考。
最后,《饥饿与尊严》还通过情感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
在贫困和压迫的环境下,人们依然铭记着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他们用真挚的情感相互支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种情感的呈现,让人们感受到希望和勇气。
总的来说,莫言的《饥饿与尊严》是一部批判现实、展现人性的杰作。
通过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揭示,书中展现了农民工们饥饿的辛酸和坚守尊严的力量。
同时,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社会公正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贫困的严重程度和不公平的存在,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尊严对人们的意义,为之动容。
莫言,现代中国的文学巨匠之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被誉为“文坛巨匠”。
莫言出生于1955年,是一个文学世家的儿子。
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种文学作品,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并且在校期间就开始着手写小说,而且受到了当时许多作家的关注和指导。
莫言的作品大多以描写农村为主题,他常常从破土动工、拼命耕耘、收获的喜悦,到各种纷繁复杂的生死离别、人间疾苦等各种生命的洗礼中寻找文学的灵感。
他的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主义文学。
莫言的成名作品《红高粱》出版于1987年。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在20世纪初的农村社会生活的小说,描写了在标志性的红高粱大旱之年,小说中的主人公有所追求,有所奋斗,有所取得的故事。
不仅如此,莫言还在小说中较为真实地描写了中国的乡村文化和习俗,这种写作方式被业内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创新。
而且《红高粱》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上流传着。
自此之后,莫言便在文学界崭露头角,被国内外奉为文学创作的楷模。
莫言的成名之路并不顺畅。
他很少参加温馨的文学圈子,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孤军奋战完成的,只是在文稿送去出版社的时候,才和外界有了接触。
但他的作品却几乎总是一路畅销,广受好评。
莫言的作品通常引起了大量现代主义文学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学性格的兴趣,因而使他成为了现代中国文学里整个团队里的领袖。
莫言的作品涉及了多种文学体裁,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等,而且每种文学体裁都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比如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尤其关注了女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女性对国家的贡献,这里女性形象显然就变得非常高大尚了。
而他的中篇小说《檀香刑》则通过对一个悲惨故事的描写,使人们重新审视对历史的看法和对人性的判断。
莫言的作品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们理解文化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莫言诺贝尔莫言诺贝尔篇1:莫言诺贝尔获奖作品莫言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一览新网10月11日电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1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
莫言的主要作品如下:《白狗秋千架》(2022年1月,简体版出版年份,下同,当代世界出版社) 《红高粱家族》(2022年1月,当代世界出版社)《食草家族》(2022年1月,当代世界出版社)《酒国》(2022年9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檀香刑》(2022年1月,当代世界出版社)《透明的红萝卜》(2022年1月,当代世界出版社)《四十一炮》(2022年7月,春风文艺出版社)《牛》(2022年4月,民族出版社)《十三步》(2022年10月,春风文艺出版社)《会唱歌的墙》(2022年11月,作家出版社)《丰乳肥臀》(2022年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生死疲劳》(2022年1月,作家出版社),《蛙》(202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2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诺贝尔篇2:莫言获诺贝尔奖感言全文“作为一个从中国一个遥远的县城——高密东北乡走来的农村孩子,今天能够站在世界知名的大厅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当然,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作家比我值得获得这个奖项。
我坚定地相信,只要他们继续写作,只要他们还相信文学是人类和上帝给予的权利的美化,‘她必将花冠加在你头上,把荣冕交给你。
’我同样意识到,文学对于政治争议和经济危机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对人类的影响却是古老的。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全球文学爱好者,尤其是中国人的热烈关注。
在早前的两家著名博彩公司诺奖赔率表上,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分别占据头两名。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的生平及其创作年表: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
1960年被家人送进村小学。
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因家庭成分是富裕中农,也因得罪一农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中学的权利,只能在家务农,成为一名公社小社员。
1967年,莫言十二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后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
这个惨痛的记忆,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1973年莫言参加挖掘胶菜运河成为农民工,后来又到棉纺厂任司傍员并成为棉纺产夜校的语文老师。
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时年21岁。
1979年7月,莫言回老家结婚。
而后苦经调任却提干无望。
在同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课老师。
1987年秋,他在《莲池》杂志第5期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同年,女儿管笑笑出生。
1982年在《莲池》杂志又发表短篇《丑兵》和《为了孩子》后被破格提干,调到延庆当干事。
1983年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受到孙犁赏识,赞其有空灵之感。
1984年在《长城》杂志第2期、第5期分别发表了短篇《岛上的风》和中篇《雨中的河》,在《解放军文艺》第七期发表了短篇《黑沙滩》。
201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莫言及其文学作品2014大学生村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会考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这让广大考生大为苦恼,接下来大学生村官网为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的考生们总结了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201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莫言及其文学作品》,下面大学生村官网带领大家学习一下有关莫言及其文学作品的知识,祝广大考生能在2014村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莫言简介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2月17日,祖籍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红高粱》是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1日13时(北京时间19时)公布。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
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作品是《蛙》。
三、莫言文学作品《蛙》的简介《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2009年出版。
小说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融合为一体,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以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贴近生活的史诗般叙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路程。
好有缘品牌鞋业提供资料-希望您能采纳谢谢!莫言,作家,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7年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5年再次失手于茅盾文学奖。
《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文学作品《蛙》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莫言以十年3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
2007年9月11日,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子榜单【中国作家实力榜】发布,由包括朱大可、谢有顺、陈晓明在内的十位文学评论家共选出了58名作家上榜,其中莫言以9票高居榜首,余华、史铁生、阿来和王安忆以6票同居次席。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
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
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
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简介及作品莫言是汉语写作群体辉煌星辰中最明亮的一颗,是一个深通艺术辩证法的文化魔术师,是一个将汉语的文学魔力发挥到更高境界的语言魔术师。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莫言的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莫言的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莫言先后获颁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童年经历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
在“”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军旅生涯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过。
红树林莫言一、介绍《红树林》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95年首次出版。
莫言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描绘了农民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生活和困境。
《红树林》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红色政权下红树林村的描写,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善恶、社会的兴衰以及权力对于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
二、故事梗概1. 背景设定《红树林》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红色政权下的红树林村,这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小村庄。
村中的居民多以从事农业为主,生活相对简单,村庄里的每个家庭都与红色政权紧密相连。
2. 主要角色介绍•王福重:红树林村的党支部书记,是村庄中的权力代表。
他擅用权谋,追求个人利益,通过权力欺压村民,为自己谋取私利。
•王福义:王福重的弟弟,是一个正直善良的村民。
他在王福重的帮助下成了红树林村的党支部书记助理,但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原则,不愿陷入权力欲望的漩涡。
•李四芳:王福义的妻子,一个善良而勤劳的妇女。
她在家务劳动和农田劳作中辛勤付出,是一个不抱怨的人。
•刘娅蓉:红树林村的一名年轻女教师,她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希望通过教育改变村民的生活。
•杨洪正:红树林村的一名农民,他在政府推行的农业发展政策下成为了一个富有的人。
他因此而与王福重产生了矛盾。
3. 故事情节故事开始时,红树林村的权力由王福重掌握,他以权谋私,经常对村民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他的弟弟王福义努力保持自己的原则,但难以逃脱王福重的影响。
后来,村里农田的改革政策使杨洪正成为富有的农民,他拥有了许多土地,引起了王福重的嫉妒和恐惧。
王福重开始打压杨洪正,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刘娅蓉作为年轻的教师,与王福义产生了感情。
她希望通过教育改变村民的命运,却发现自己无法抵抗权力的摧残。
最终,杨洪正被杀,王福义无法容忍权力的荒唐,决定站出来揭示真相。
他与刘娅蓉一起向红树林村的村民揭露了王福重的真面目,村民们终于觉醒,联合起来与王福重抗争。
三、作品的意义和主题1. 反映社会现实《红树林》以红色政权下的村庄为背景,通过权力、贪婪、欺压等现象的描绘,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莫言作品年表及获奖情况
时间作品类型奖项
1981《秋水》,《民间音乐》
《春夜雨霏霏》短篇
1982《丑兵》,《为了孩子》短篇
1983《售棉大路》短篇
1985《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爆炸》中篇
《枯河》《老枪》《白狗秋千架》《大风》《三匹马》《秋水》短篇
1986《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筑路》中篇
1987《红高粱家族》长篇
《欢乐》《红蝗》中篇
1988《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长篇
1989《你的行为使我恐惧》中篇
1990《父亲在民夫连里》中篇
1991《白棉花》《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中篇
《神嫖》《夜渔》《鱼市》《翱翔》短篇
1992《幽默与趣味》《模式与原形》《梦境与杂种》中篇
1993《酒国》《食草家族》长篇
《神聊》短篇
1995《丰乳肥臀》长篇1997年获“大家文学奖”
1998《牛》中篇
《会唱歌的墙》《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散文集
《拇指铐》《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白杨林里的战斗》《一
短篇
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蝗虫奇谈》
1999《师傅越来越幽默》中篇
2000
2001《檀香刑》长篇2002年获第1届“鼎钧文学奖”,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2002
2003《四十一炮》长篇
2004
2005
2006《生死疲劳》第一部章回长篇小说
2007
2008
2009《蛙》长篇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0
2011
2012获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十大好书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