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金矿
- 格式:pdf
- 大小:205.80 KB
- 文档页数:5
内蒙赤峰金蟾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讨论【摘要】金蟾山金矿主要矿脉赋存于安家营子花岗岩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安家营子岩体和岩体内的闪长岩包体均属于I型花岗岩类,安家营子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的重熔作用。
矿石铅和花岗岩长石铅数据点分布于下地壳与地幔之间,暗示铅主体来源于下地壳和地幔,成岩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
硫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主要与深源岩浆关系密切,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安家营子花岗岩的残余岩浆热液或与安家营子花岗岩同源演化的深源岩浆热液。
【关键词】金蟾山金矿安家营子花岗岩成矿物质来源深源岩浆1 金蟾山金矿地质特征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NCC)北缘,北部为兴蒙造山带(CAOB),这两个构造单元大致以东西向赤峰-开源深大断裂为界,东南界为北东走向的平泉一八里罕大断裂。
这两条大断裂相交成一锐角区,区内地洼期北北东向断裂发育,将这一锐角区切割成一系列相间排列的北北东向次级隆起和凹陷。
三个隆起带分别为:铭山隆起、喀喇沁隆起和努鲁尔虎隆起。
金蟾山金矿即位于喀喇沁次级隆起内(图1)。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建平群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岩夹角闪斜长片岩、大理岩,元古界早奥陶世明安山群的变质(结晶)灰岩夹钙硅质角岩和千枚状二云长英质片岩夹大理岩及千枚状含砾含石榴二云长英质片岩、石英片岩,其与太古代变质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此外还有少量的中新生界地层分布。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北西向展布的晚燕山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即安家营子岩体。
金蟾山矿区发育大量脉岩,以流纹斑岩最为发育,脉岩与金矿脉在空间上密切伴生,从矿脉与流纹斑岩脉的穿切关系可以确定流纹岩脉的侵入是在金矿化之后。
矿区东部发育太古界片麻岩,片麻理走向近东西,总体南倾,倾角70°~90°。
金蟾山金矿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主要矿脉均产于安家营子岩体中NNE向脆性构造中。
金蟾山金矿床直接的赋矿围岩安家营子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32±5Ma[1],矿田内侵位时代比金矿化时代略晚的流纹斑岩脉锆石U-Pb年龄为124.9~126.5Ma[1],从而将金矿成矿时代限定在132~126Ma之间[1]。
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主要金矿类型及地质特征研究
陈伟军;刘红涛
【期刊名称】《黄金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6(014)005
【摘要】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区内已经发现200多处金矿床(点),其中主要金矿床的产出都与太古代深变质岩和中生代的火山岩有关.EW、NNW和NE向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多组断裂的交汇处是矿化的有利部位.根据区域成矿特点及矿床特征可划分出3种矿床类型,即石英脉型、石英脉-蚀变岩混合型和隐爆角砾岩型.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成矿流体是原始岩浆热液和古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属中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总页数】7页(P1-7)
【作者】陈伟军;刘红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江西省鹅湖金矿化集中区金矿成矿特征研究 [J], 谢春华;梁湘辉;韦星林;刘建春;胡金山
2.辽宁省主要金矿化集中区特征及今后找矿工作建议 [J], 杨占兴
3.辽宁朝阳长在地区金矿化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J], 高绍营
4.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元素分带特征及其应用 [J], 朴寿成;李绪俊;师磊;于泽新;武玉琪;孙洪礼;史风江
5.大功率激电法和连续电导率测深在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快速找矿评价中的应用 [J], 陈伟军;洪万华;郝情情;褚少雄;邢宝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3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arch 2012 第5期总第255期Inner Mongolia Science T echnology &Economy No .5Total No .255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矿化及蚀变特征研究X张彦生(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108队,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 要:柴胡栏子金矿矿体赋存于石英脉——蚀变岩中并受构造控制,与金有关主要矿化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
围岩蚀变是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热液矿床的主要特征之一。
研究金化学性质、金在地质体分布规概况及围岩蚀变能提供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热液的性质和演化,以及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和矿石沉淀的有关信息,丰富并发展成矿理论。
关键词:金矿;硅化;黄铁矿化;蚀变;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 中图分类号:P 618.5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5—0055—03 柴胡栏子金矿区位于内蒙古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南东缘与内蒙古地轴(Ⅱ级)东段交界处,位于地轴的三级构造单元云雾山隆起的北东端。
赤峰~铭山大断裂(属康保——赤峰大断裂的部分)为上述两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此断裂由铭山以北经孤山子——碱场南——然后转向赤峰,呈一向北突出的弧形。
该区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以华力西期和燕山期岩浆侵入为主,其中尤以燕山期更为强烈。
南部以花岗岩(C 2-15)和(C 2-35)侵入活动为主,而北部则以大量的火山喷溢活动为主,形成了晚侏罗世广泛发育的火山岩盖层。
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主要分布于舍路嘎河和阴河两岸山脊上,不整合于期它岩层之上。
其中燕山期闪长岩和花岗岩的侵入与本区金矿化关系密切,NE 向断裂与EW 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以及花岗岩、闪长岩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复合构造带往往是金矿床产出部位。
1 金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地质体中的分布状况1.1 金的地球化学性质金的原子序数为79,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的IB 族,根据AH查瓦里茨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属于金属矿床的成矿元素族。
赤峰柴金矿矿山概括赤峰柴胡栏子金矿是xxxx集团公司成功购并重组的矿山之一。
该矿经购并重组后矿山发展迅速,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矿区位于xx北麓低山丘陵区,西北高而陡峻,南东低而平缓。
山脊走向多呈北东~南西向或近东西向,海拔标高1280~850m,相对高差430m。
气候区带处于北中温带,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30℃,年平均气温6.5℃。
每年x月至翌年x月为冰冻期,最大冻土深厚1.8m。
冬春秋季多西北风,一般风力5~7级,最大风速18.70m/s。
年降水量405.30~740mm,平均530mm,多集中在x、x、x月份,年蒸发量1782.0~2365.0mm,均1983.0mm,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属半干旱大陆型气候区。
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xx区xxx镇。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8'54"~118°29'52”;北纬42°19’14”~42°19'48”。
矿山采用下盘两翼罐笼提升的竖井平峒联合开拓方式,1“号竖井位于矿区的北部,井口标高+925m,井底m;2"号竖井位于矿区的南部,井口标高+915m,井底m;另在1“号竖井井口的北侧开拓有一条运输平峒。
目前,从上到下共开拓出七个中段,各中段的标高分别为О|段(+925m)、一中段(+855m)、二中段(+850.72m)、三中段(+811.07m)、四中段(+770.68m)、五中段(+732.17m)、六中段(+697.97m)。
阶段之间高度40m左右。
矿山应用的采矿方法主要采用浅孔留矿法和全面法。
浅孔留矿法主要用于矿体倾角大于60°以上矿体的回采,采用平底出矿方式,采场长35m~45m,高40m,根据现场情况留或不留顶柱。
全面法主要用在倾角较缓,靠重力无法正常出矿的矿体的回采,采矿工艺和浅孔留矿法一样,需根据现场情况留出2.5m~3m×2.5m~3m不规则的矿柱,支撑顶板。
赤峰地区金矿分布规律、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张彦生【摘要】赤峰地区位于天山—阴山东西向构造带和北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以赤峰深大断裂为界线,北部属于地槽区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的南端,南部属于内蒙古地轴东北翼,黄金资源在赤峰南部丰富.火山岩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矿源层和赋矿层主要来自绿岩建造和含铁建造;金矿(床)点的分布受区域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断裂控制.【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41-42,134)【关键词】矿床分布规律;成矿地质条件;构造~岩浆活动【作者】张彦生【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一○八队,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226)赤峰地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于华北地台和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地跨槽台两大构造单元。
太古界小塔子沟组、大营子组在南部台区广泛出露,其中小塔子沟组的绿岩建造和含铁建造构成了本区金的原始矿源层和赋矿层。
赤峰~开原槽台分界断裂和承德~北票深大断裂(内蒙古地轴与燕山沉降带的分界断裂)在本区南部交汇,两条断裂所夹锐角区(即建平古隆起区)构成了华北地台北缘最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朝阳~赤峰金矿化集中区)。
其北部属地槽区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南端,南部属内蒙古地轴东段北翼。
赤峰南部地区发育有太古代绿岩带,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多种成因的各类矿产。
金矿主要分布在准地台的北缘及槽台交界处,槽区则主要为铅、锌、银、锡、钨等多属矿产,也具寻找伴生金矿的潜力。
赤峰~开源深断裂决定了本区基本构造环境—南台北槽,即该断裂以南为准地台北缘,以北为内蒙古~兴安古生代地槽褶皱系。
不同的地构单元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演化过程,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西拉木伦河深断裂带以北属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哲斯~林西复向斜,该带以北东向构造带为主,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均较发育。
从出露地层来看,仅在西拉木伦河附近见少量志留系片岩,片麻岩和石碳系碎屑岩和大理岩零星分布。
4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赤峰市大窝铺金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宫文涛,汪筱伟,张天智,刘 辉,朱旭东(内蒙古山金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内蒙古 赤峰 024000)摘 要:赤峰市大窝铺金矿区与温家地西金矿区紧密相邻,位于其南侧。
通过对该矿区前期开展的工作所得到的成果进行分析,讨论了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地质特征,并通过对周边金矿床讨论分析,研究得出:大窝铺矿区北西角为温家地西矿区金矿脉延伸方向,具有很大的找矿空间;该矿区成矿条件良好,闪长玢岩、石英脉等构造发育,是找矿的有利区域。
关键词:大窝铺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找矿远景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9-0043-4收稿日期:2021-10作者简介:宫文涛,男,生于1994年,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
1 区域地质背景勘查区位于柴胡栏子金矿南侧,与其无缝相邻。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Ⅰ级),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Ⅱ级),化德-多伦-赤峰-开源深大断裂带中部(Ⅲ级)(图1)。
该区域经历了自太古代以来复杂的构造演化,主要包括:元古代陆壳生长事件,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造山事件,晚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多期大陆裂谷事件,随后卷入了古生代克拉通北缘与古亚洲洋俯冲有关的造山事件中,并经历了中生代与西太平洋俯冲有关的去克拉通化过程,还受到了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影响。
不同时代的构造岩浆事件,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形成了一条东西长超过1500km 的成矿带。
勘查区区划古生代属华北地层大区(05),内蒙古草原地层区(赤峰—哈尔滨)(V 1),赤峰地层分区(V 33);中、新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属滨太平洋地层区(5),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乌兰浩特—赤峰地层小区(513)。
出露地层有:太古界建平群,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
赤峰撰山子金矿地质特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赤峰撰山子金矿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探讨了该地质构造特征、金矿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内容。
研究发现,该金矿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明显,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殊的成因。
在矿床找矿方向上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了赤峰撰山子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阐述了本研究成果在金矿地质研究领域的意义。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金矿地质特征,指导矿床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赤峰撰山子金矿、地质特征、地质背景、构造特征、金矿、矿床成因、找矿方向、地质研究、成果意义、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赤峰撰山子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之一。
该矿床已经被证实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赤峰撰山子金矿的发现和开发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金属矿床的形成受地质、构造、矿床成矿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找矿工作和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赤峰撰山子金矿地质特征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为地质学理论研究提供实践案例,还可以为矿床找矿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赤峰撰山子金矿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该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成矿规律,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矿床的地质特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赤峰撰山子金矿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揭示该矿床的形成机制,探讨矿床的构造背景,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可以辨识矿床的成矿规律,为矿床的勘查和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金矿地质特征还可以为金矿勘查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为提高矿床的开发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对该矿床的地质认识,为未来的矿床勘查与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促进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内蒙古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李首汐;王怀楚【摘要】本文从赤峰市红花淘金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开始,对区域和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矿床的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并深入探究金属矿床的发展过程,为红花沟金矿地质勘查及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18【总页数】2页(P152,155)【关键词】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作者】李首汐;王怀楚【作者单位】辽宁省第六地质大队,辽宁大连116226;辽宁省第六地质大队,辽宁大连1162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2.3(1)大地构造背景。
红花沟金矿区位于天山—兴蒙地槽系与华北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分界带上[1]。
赤峰以北区域属于天山—兴蒙地槽褶皱系;以南区域属于华北地台范围。
(2)地层。
红花沟金矿床主要发育了中生代、前寒武纪、古生代和新生代等地层。
此金矿床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在岁月变迁中发育了不同组合、不同时代的地层系统。
(3)构造。
从金属矿山区域方面分析,红花沟金矿床为前震旦纬向韧塑性变形构造,勘探过程中发现片麻理化构造和褶皱构造。
前震旦纪本区域构造呈现E-W向波状弯曲,主要表现为纬向构造系,S-N向对压为其应力场,此结论是在以片麻理作构造线面为前提下分析得出的[2]。
海西末期,由于矿山地质构造受到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对压,形成蒙古靠山带,区域构造断裂分为40°、310°两组交叉,同时形成格状扭张性断裂构造系,海西—印支期格状断裂构造系形成。
(4)岩浆岩。
红花沟矿区内出现的岩浆岩主要以侵入体为主,喷出岩不发育,侵入体有太古代侵入体和、太古代侵入体、中生代侵入体等,其中侵入体以中生代侵入体为主。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是太古界建平群变质岩系。
由老至新分为小塔子沟组,大营子组等变质片麻岩类,中生界为侏罗系上统酸性-中基性火山熔岩及火山沉积岩少量沉积岩,新生界主要为第三系中新统砂岩及砂泥岩变质页岩,上新统玄武岩及第四纪黄土。
编号C055 赤峰市喀喇沁旗金矿简介
矿山概况:
采矿证面积1.28平方公里,有效期限:2010年2月至2011-2月。
提交Au金属资源储量(122b+333)2208.62kg(平均品位Au4.79g/t) 第一节位置及交通
一、位置
矿区距赤峰市约45km。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2月5日颁发《采矿许可证》,开采矿种:金矿,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0.01万t,采矿证面积1.28平方公里,有效期限:2010年2月至2011-2月。
本次详查区范围与勘查许证及原采矿许可证范围一致,详查区总面积1.28,本次详查对该区内赋存的金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矿体赋存标高887—593m,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勘查许可证范围、详查区范围一致。
第三节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一、自然地理
矿区属中低山区,海拔高程962m~730m,高差232 m一般阳坡
较陡,阴坡相对较缓。
本区具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多季风,雨量少。
年最低气温为一30℃.最高气温为37.4℃,冰冻期为171天,最大冻土厚度为1.7m,年平均风速为2.8m/s,最大风速17m/s,年平均降雨量为423,1mm,且多集中在6~8月份,年蒸发量为1980.2皿fI,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河谷常年干涸,只有在雨季,暴雨可形成山洪注入西辽河水系的老哈河中。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O.1,对照烈度为7度。
区内地质环境基本来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依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所列“地质环境条件程度分类表”,本区地质环境划为良好类型。
二、经济状况
矿区为农业区,兼少量畜牧业,居民主要为汉族,农作物以谷子,玉米、高梁为主,因受气候祭件限制农业收入较低。
工业
不发达,80年代采金业较发达,矿区周围有很多大小金矿、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枯竭,采矿业处于萧条阶段。
矿区周边有元宝山电厂、平庄煤矿、头道营子石材和老哈河等,可为矿区提供充足的电力、燃料、建材和工业用水。
生产、生活物资中国移动通讯网络已覆盖矿区,投资及建设环境良好。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一、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965一1966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在该区(喀喇沁旗幅)开展了l/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编写了区域地质矿产报告。
本次区调较为详细的划分了地层,叙述了构造和岩浆岩特征,对发现的矿(化)点进行了检查评价,这一工作为后续矿产地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70—90年代有数家地质勘查单位在本区西南部等地开展金矿地质工作,主要有冶金部第一冶金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提交《内蒙喀喇沁旗金矿区及其外围普查地质报告》和《金矿区详查地质报告》(1980年),《内蒙古金矿床评价报告》(1986年)等,上世纪90年代先后有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文、郑学正等科研人员进行成矿预测等科学研究工作。
金矿是喀喇沁旗大水清金矿探矿队人员于.1994年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的。
发现后,大水清金矿探矿队在矿区布置了部分探槽、竖井、平硐工程。
为了寻找盲矿体,扩大找矿成果,1995年3~5月大水清金矿委托吉林有色地质局六。
八队在该区进行了地质调查,完成1/2千地质草测约1km。
以上地勘单位在矿区工作后形成了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资料,未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查。
但可供本次工作参考。
2005年9月~2006年4月赤峰市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对岩金矿开展了普查评价,投入l/10000地质测量26平方公里,实测地质剖面4100米,槽探2800立方米、坑道
887米、竖井108米、浅井36米、基本分析样277件,组合样8件、小体重样32件、其它各类样品36件,于2006年6月提交了探获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岩金矿石量746112t,金金属量7560kg。
该报告于2006年7月8日由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蒙储评字[2006]124号”审查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7月14日以“内国土资储备字[2006]135号”文各案。
由于当时矿区已设置采矿权,因此普查工作未对矿区岩金矿开展任何地质普查工作。
但普查工作对本次详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普查区位于本次详查区的东南部。
二、矿山建设与生产简介
2007年2月5日赤峰市矿业有限公司取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施工了部分竖井和沿脉平硐后,发现该区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采矿工作难以进行,地质工作程度不能满足采矿的需要。
于2007年4月~5月委托内蒙古赤峰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对矿区岩金矿进行了调查评价,进行了l:2000地质草测、编录了矿山施工的竖井和平硐、采集了化学基本分析样品,2007年5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区地质调查阶段性总结》。
本次工作对地表及近地表浅部进行了工作,未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查。
不能作为矿山开发的依据,但可供本次工作参考。
要的地质点及探矿工程均用全仪器法测定。
通过本次详查,基本查明了矿区岩金矿体的规模、形态、
产状、矿石质量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的,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工作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最终提交金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461547吨。
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62925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98622吨;提交Au金属资源储量(122b+333)2208.62kg(平均品位Au4.79g/t),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Au760.05kg(平均晶位Au4.67g/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Aul448.57kg(平均品位Au4.85g/t)。
其中Au金属资源储量(122b)占总Au金属资源储量(122b+333)的34%。
本次详查共投入了勘查费87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