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第七章:鸟巢)
- 格式:ppt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28
模型设计鸟巢建筑方案鸟巢建筑方案是基于鸟类巢穴的设计理念而来的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将建筑与自然相融合,融合了生态、艺术和科技等多个因素,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功能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鸟巢建筑方案。
首先,鸟巢建筑以鸟巢的形态为基础进行设计,整体呈现出类似鸟巢的外观。
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采用了曲线和弧线的设计,使整体造型更加流畅自然。
同时,采用了具有透明性和轻质的建筑材料,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其次,鸟巢建筑方案注重生态和环保,在设计中融入了多种生态理念。
建筑物的内部设置了多个自然通风的大型空间,使室内的空气流通良好,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同时,在屋顶和外墙安装了太阳能板,以发电为建筑物供电。
此外,鸟巢建筑方案还设置了绿色屋顶,增加了植被面积,提高了空气质量,减少了热岛效应。
再次,鸟巢建筑方案融入了艺术元素,使建筑物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建筑外墙和屋顶采用了特殊的形状和纹理,形成了艺术感极强的外观。
同时,在建筑物周围布置了雕塑和景观,使整个鸟巢建筑成为一处艺术品。
另外,鸟巢建筑方案还充分利用了科技的力量,提供了一系列智能化的功能。
建筑物内部安装了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窗帘系统等,提高了使用者的生活便利性。
同时,鸟巢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具有良好的承重性和耐震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鸟巢建筑方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它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环保的追求。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在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也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鸟巢建筑方案是一种非常有特色和独特的建筑形式。
它的设计理念融入了生态、艺术和科技等多个因素,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功能特点。
鸟巢建筑方案注重生态和环保,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提供了智能化的功能,并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要求。
建筑工程行业的绿色建筑案例分享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选择、建筑施工以及建筑运行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们提供更舒适、健康、可持续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在建筑工程行业,绿色建筑案例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倡导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分享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案例。
1.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是一座标志性的绿色建筑。
设计团队通过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原理,减少了对电力和能源的需求,同时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了零碳排放。
飞机是航站楼内部氛围重要的源头之一,T2航站楼为了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设计了高效的通风系统,并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2. 德国弗莱堡太阳能小镇德国弗莱堡太阳能小镇是全球著名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该小镇注重建筑能源的自给自足,建筑屋顶装满太阳能电池板,以便进行太阳能的收集。
它还采用了先进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实现了能耗的最小化。
此外,小镇还通过灰水回收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3. 美国西雅图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总部美国西雅图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总部是一座绿色建筑的典范。
它采用了循环利用水系统,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实现了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建筑外部铺设了大面积的绿色屋顶,有效地减轻了城市热岛效应,并提供了一个绿色空间供员工休憩娱乐。
4. 法国巴黎菲利普·劳斯托利乌公园法国巴黎菲利普·劳斯托利乌公园是一个独特的绿色建筑案例。
该公园采用了非常规的建筑材料,如竹子和稻草等,实现了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和环保性。
同时,公园设置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5. 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是一座标志性的绿色建筑。
它采用了超大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太阳能的收集和转化,实现了对电力的自给自足。
建筑外部设置了大面积的绿色植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周围的环境质量。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国内一些优秀的绿色建筑实例。
1. 北京国家体育场北京国家体育场,也被称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这座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地源热泵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地源热泵可以利用地下水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建筑更加环保,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达到632米。
这座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高效节能玻璃、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中,高效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深圳万科云城深圳万科云城是一座大型住宅小区,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小区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绿色屋顶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此外,小区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4. 北京清华大学新校区北京清华大学新校区是一座大型教育建筑群,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地源热泵可以利用地下水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1. 纽约的One Bryant Park大楼是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这座高楼采用了许多环保技术,如高效的隔热材料、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以及雨水收集系统。
同时,大楼还采用了可持续材料和节能设备,使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 中国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也是一个著名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和光伏板等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鸟巢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覆盖屋顶,使其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日本的东京国际展览中心是一个典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利用能源资源,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展览中心还设置了大量的绿化空间和自然采光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舒适和环保的展览体验。
4. 德国的弗劳恩霍夫能源研究中心是一个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以及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使其能够实现零碳排放。
此外,研究中心还设置了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调节温度和照明等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艺术博物馆是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以及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使其能够实现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提供了一个环保和舒适的展览空间。
6. 美国的芝加哥市政厅是一个著名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使其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此外,市政厅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环保和可持续的公共建筑。
7. 英国的伦敦市政厅是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使其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此外,市政厅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环保和可持续的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典范——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分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设计中,一个独特的方案脱颖而出。
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鸟巢”方案,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形式,赢得了由13名国际建筑大师和专家组成的竞赛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认可,被选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
“鸟巢”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巧妙的地形处理。
方案将整个体育场的室外地形部分隆起了4米高,使得许多附属设施得以巧妙地隐藏在地形之下,从而保证了体育场的纯净性和整体性。
这种地形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不仅体现了设计的巧妙性,也展现了建筑师的独特审美。
在外观设计上,“鸟巢”方案同样具有创新性。
其造型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的外观不仅缓解了建筑的体量感,还赋予了建筑戏剧性和震撼力的形体。
不论是近观还是远眺,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独特的外观设计,不仅提升了体育场的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鸟巢”方案的结构体系。
外观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看似杂乱无章的结构实际上非常清晰合理。
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
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不仅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也赋予了建筑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空间设计上,“鸟巢”方案同样具有独创性。
其立面、楼梯及屋顶完美有机地融为一体,穿过体育场的网络状构架,人们便进入了环绕看台的宽敞回廊。
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整个体育场的美景,还可以浏览包括通往看台的楼梯在内的整个区域动线。
这种空间设计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也增强了体育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鸟巢”方案在材料选择上也颇具匠心。
传统的体育场常常因为强烈的光影而对转播和比赛产生负面影响,而“鸟巢”方案则采用了可作为填充物的半透明气垫膜作为外立面材料。
这种材料不仅使光线呈现漫反射的柔和效果,解决了强烈光影带来的问题,还为场内草坪的维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通透的围护结构设计使得体育场内气流顺畅,适应了北京的气候特点。
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是指符合环保标准、具有可持续性和低碳排放的建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可再生性材料、节能材料、减排材料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从设计、施工、投入使用以及后期维护和拆除等各个环节都考虑环保、能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绿色建材的特点:1.可再生性:采用可再生性材料,如竹木材、麻材、木质复合材料等,减少对原生态森林的砍伐。
2.节能性:采用节能材料,如保温隔热材料、太阳能板等,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消耗。
3.环保性:采用低碳排放材料,如水泥替代材料、减排板材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健康性:采用无甲醛材料、无重金属物质等健康材料,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
5.可回收性:采用可回收材料,如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等,减少资源的消耗。
6.长寿性:采用优质材料,如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高质量的涂料等,延长建筑寿命。
绿色建筑的特点:1.高效节能:通过合理利用建筑的方位设计、采用优质保温隔热材料、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能源的高效利用。
2.节约用水:通过采用节水设备、设计低污染排水系统以及收集雨水等方式,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3.优化室内环境:通过合理设计采光、通风和室内空气净化系统,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4.疏通交通压力:在建筑规划中考虑交通便利性、修建步行和自行车道等,减少车辆使用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5.风险防范:在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中考虑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防范。
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环境保护:绿色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和设计策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以及优化建筑外墙和屋顶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排放。
3.健康舒适: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健康材料、通风系统和室内空气净化设备,提高居住者的健康水平。
4.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材料,延长建筑寿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鸟巢简介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容纳观众座席91,000个,其中固定座席约80,000个。
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主体建筑为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的椭圆型,最高处高69米。
国家体育场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28日落成。
国家体育场座落在由地面缓缓坡起的基座平台上,观众可由奥林匹克公园沿基座平台到达体育场。
基座北侧为下沉式的热身场地,通过运动员通道与主场内的比赛场地连通。
国家体育场复杂的附属部分和赛后商业等安排在升起的地面之下,使不同人群进入的方式更加合理,同时保持了主体建筑外观的清晰、纯粹和完整。
体育场基座以上部分共七层,设有观众服务设施、媒体工作区和贵宾接待区等。
基座以下部分共三层,设有零层内部环路、停车场和大量功能用房。
碗型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并在中、下层看台之间设置包厢及其座位区。
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作为主会场,承担了开闭幕式、田径赛事和足球决赛。
精彩绝伦的开闭幕式表演与鸟巢大气宏伟的结构相得益彰,令世人惊艳。
博尔特、伊辛巴耶娃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纷纷在鸟巢实现了创纪录表演。
国家体育场主体是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座席区编织而成的“鸟巢”外形,空间结构新颖,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之美。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体育建筑之一,其屋顶维护结构为钢结构上覆盖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国家体育场在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比如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雨水的全面回收、可再生地热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等。
在“鸟巢”中足球场地的下面是312口地源热泵系统井。
它通过地埋换热管,冬季吸收土壤中蕴含的热量为“鸟巢”供热;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贮的冷量向“鸟巢”供冷,能节省不少电力资源。
绿色节能建筑案例绿色节能建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绿色节能建筑案例。
首先是北京的国家体育馆,也被称为“鸟巢”。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它采用了自然通风和被动设计原则,通过建筑外立面的开窗和内外空气对流的方式,有效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负荷,减少了能源消耗。
此外,在建筑外墙覆盖了两层“皮肤”,形成一种空气层,减少了建筑物对外部环境温度的感应,提高了建筑的隔热性能。
其次是德国的帕尔玛城市办公楼。
该办公楼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技术和设施,如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和智能照明控制等,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
在这个办公楼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将使用者的舒适感视为首要目标。
通过有效的建筑设计和自动化系统,帕尔玛办公楼实现了光线的充分利用和室内外温度的自动调控,提高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另一个案例是中国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该建筑是一座高度为492米的超高层建筑,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绿色建筑之一。
它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如双层玻璃幕墙、高效节能设备和太阳能发电等。
在建筑设计中,将被动设计原则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外墙隔热、自动遮阳和智能照明等手段,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此外,该大厦还设置了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和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洁和人们的舒适感。
最后一个案例是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森林式营地游客中心。
该项目是一座位于山区的游客中心,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环保特色而著名。
该中心的设计采用了木材结构,并利用当地可再生资源进行建造。
此外,游客中心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和节能照明装置等,确保了建筑的自给自足和低能耗运行。
同时,该中心还注重生态保护,通过植物覆盖和周围山地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绿色节能建筑在设计原理、技术手段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应对全球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中的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及其应用案例绿色建筑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旨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材料作为绿色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低碳、节能、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及其应用案例。
一、可再生建筑材料技术1.竹材料竹材料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其生长速度快、质地坚硬,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
竹材料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地板、墙体等部位。
例如,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玻璃竹屋项目中,他使用了大量的竹材料,打造出了一个融合自然与建筑的独特空间。
2.麦秸砖麦秸砖是一种利用废弃麦秸等农作物秸秆加工而成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隔热性能。
麦秸砖的制备过程无需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符合绿色建筑的原则。
在河北省沧州市,一座名为“麦秸砖房”的建筑利用麦秸砖进行搭建,既解决了废弃秸秆的处理问题,又提升了建筑的能源效益。
二、节能建筑材料技术1.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屋顶、墙体等部位。
这种材料可以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比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座中小学,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学校供电,实现了全天候的照明和供暖。
2.节能玻璃节能玻璃是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等特性的玻璃制品,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节能玻璃的应用案例很多,比如上海的一座写字楼利用双层中空玻璃作为外窗,有效地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传递,使得建筑在夏季保持凉爽,在冬季保持温暖。
三、环保建筑材料技术1.生态砖生态砖是一种采用废弃建筑材料再生制造的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空气透气性和吸湿性。
生态砖的生产过程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废水废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小。
在北京的一座低碳示范区,生态砖被大量应用于建筑的夹缝中,形成了自然的通风和保温层。
2.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是利用废弃混凝土经过再生处理而成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绿色建筑是指以环保为目标,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核心原则包括高效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合理的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提高室内舒适性等。
而绿色建筑材料则是指在绿色建筑中使用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
绿色建筑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环保运动,但直到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建筑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绿色建筑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利益。
在生态方面,绿色建筑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在经济方面,绿色建筑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建筑价值,并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在社会方面,绿色建筑可以提供更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核心原则之一是高效能源利用。
根据国际绿色建筑委员会的统计数据,全球大约40%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与建筑有关。
因此,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绿色建筑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的建筑朝向和设计、高效的保温材料、光伏系统和节能设备等。
绿色建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水资源管理。
根据统计数据,建筑物使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用水量的12%,因此水资源管理也是绿色建筑的重点之一、绿色建筑通过采集雨水、使用低流量设备和灌溉系统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并通过处理废水和回收水资源来减少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绿色建筑的关键。
绿色建筑材料应具备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特性,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绿色建筑中常使用的隔热材料、保温材料和节能玻璃等,都应具备优异的隔热性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此外,绿色建筑材料还应具备耐用性和健康性,以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和居住者的健康。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可以通过颁布相应的环保法律法规和建筑标准,鼓励和引导建筑业采用更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材料。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建材选用与评价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而绿色建材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用与评价直接关系到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性能。
一、绿色建材的概念与特点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低能耗: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较少的能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压力。
2、低污染:排放的污染物较少,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小。
3、可再生:部分材料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4、环境友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对室内外环境友好。
二、绿色建材的种类绿色建材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新型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砖、复合墙板等,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保温隔热材料包括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板等,能减少建筑物内外的热量传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节能门窗采用断桥铝、中空玻璃等技术,提高门窗的气密性能和保温性能,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耗。
4、环保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减少了有机溶剂的挥发,降低了室内空气污染。
5、再生建材利用废弃的建筑材料或工业废渣生产的建材,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绿色建材的选用原则在绿色建筑中选用绿色建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环境友好原则优先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建材,如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少、使用过程中无污染的材料。
2、健康安全原则确保建材不会释放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保障居住者的健康和安全。
3、节能高效原则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气密性能的建材,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4、资源节约原则尽量选择可再生、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2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的概念伴随着绿色建筑的国际化趋势,绿色建筑的理念铺天盖地遍及全国,绿色建筑被炒得沸沸扬扬,开发商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绿色”招牌,但这种不负责任的广告行为使得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有误区。
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价格昂贵的建筑,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采用节能技术、材料,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多一点绿化……此处不再赘述,但若要发展绿色建筑就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才不至于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目前关于绿色建筑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
而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两个词合称为“生态建筑”(Ecological Building)他认为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比如地质、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康运行。
这便是绿色建筑理念的雏形。
国内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也各略有不同,定义各有独特之处,但万变不离绿色建筑是具有可持续性质的,都是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上提出建筑业的可持续性,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这里给出两个国内相对比较全面的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与其它概念的不同就是包括了“全寿命周期”概念在里面,不是单纯考虑节约、舒适、和谐,而是给绿色建筑一个生命期,建筑的“绿色”不是仅仅体现建设期,而是向前向后延伸,具体的看下面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专家研讨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给出的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的定义是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另一个提出的概念是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