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 格式:pptx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52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一、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衰CD-10: 150. 900)、心肾衰竭(ICD-10: 150.900x022)o(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心力衰竭指南》(中华医学会,2018)1.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心衰高危因素。
2.活动后气喘、双下肢浮肿、夜间平卧气喘等心衰症状。
3. BNP. NT-proBNP升高,心脏彩超提示:EF下降或舒张功能不全。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心力衰竭指南》(中华医学会,2018)1.非手术疗法。
(1)利尿治疗。
(2)强心治疗。
(3)控制心率治疗。
(4)抑制心肌重构治疗。
(5)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危险因素治疗。
(6)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7)其他基础病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7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L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力衰竭(ICD-10:150.900)、心肾衰竭(ICD-10: 150. 900x02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肌钙蛋白、BNP或NT-proBNP;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甲状腺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脏彩超、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冠脉CT或造影、动态血压或动态心电图、双下肢动、静脉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心肌灌注核磁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某些特定心衰患者应进行血色病或HIV的筛查,在相关人群中进行风湿性疾病、淀粉样变性、嗜络细胞瘤的诊断性检查、心肌活检等。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选择。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质量评价和控制指标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01 背景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其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最后战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最终发展为心衰,使得我国心衰患病率持续增高。
近30年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心衰已成为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为帮助医务人员在制订心衰诊治策略时基于最好的循证医学证据,多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制定了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并不断更新,对我国临床医生进行心衰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心衰防控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治疗欠规范,治疗现状与指南推荐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级别的医院心衰诊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改善预后的治疗药物使用率有所提高,但目标剂量达标率很低[1];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的非药物治疗,如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的比例很低[2];心脏康复和长期随访实施困难;尚未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心衰分级防治体系和双向转诊模式。
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心衰的诊疗和管理,我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17年,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发起的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和认证项目,目前累计认证400余家。
2019年4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制定了《心力衰竭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心衰分级诊疗的重点任务包括建立心衰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利用医联体创新服务模式和明确心衰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左室射血分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左室射血分数1. 引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脏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指标,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左室射血分数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和实用的指导,以促进我国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左室射血分数的意义和测量方法左室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之比,反映了心脏每搏所能排出的血液占左室总容积的比例。
该指标通常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进行测量,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心功能、心肌重塑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3. 左室射血分数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根据左室射血分数的不同范围,患者可分为心力衰竭伴收缩功能障碍(LVEF≤40%)、心衰伴保留收缩功能(LVEF>50%)和中间LVEF (40%<LVEF≤50%)三种类型。
这些分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意义重大。
4. 左室射血分数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左室射血分数的测量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心脏超声搭配左室射血分数的测量可以提供心功能状态的准确判定,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的影响,从而确诊心力衰竭。
5. 左室射血分数对心力衰竭治疗的指导意义根据不同的左室射血分数范围,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有所差异。
对于心力衰竭伴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积极药物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是有效改善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手段。
而对于心衰伴保留收缩功能患者,则需要重点管理患者的共病和症状缓解。
6. 左室射血分数的监测与预后评估左室射血分数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随着治疗的进行,左室射血分数可能发生改变,及时监测这些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早调整治疗方案,提高预后。
慢性心衰:规范诊断与全面评估(最全版)心衰的分类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的定义,当患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体检闻及双肺湿啰音、见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等体征,同时伴有生物学标志物升高,即B 型利钠肽(BNP)>35 pg/ml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125 pg/ml时,即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
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界值,分为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及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
其中对于HFmrEF的界定,主要是因为这一类心衰的发病特点、病理生理、疾病过程、治疗方案,跟HFrEF有很大的区别,目前还未完全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
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和一般检查项目图慢性心衰诊断流程病史及查体从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图)中可以看到,对于疑诊心衰的患者,首先需要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包括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腹胀、尿少、踝关节水肿,查体见心脏扩大、心脏杂音、肺部湿啰音、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脏肿大、肝颈回流征阳性等。
心电图心衰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表现,如心房和(或)心室增大、肥厚,心律失常等。
胸片胸片是判断心衰最简单易行的影像学检查,通过胸片,可判断心脏大小、肺淤血、肺水肿等,不建议以胸部CT替代胸片。
BNP/NT-proBNPBNP/NT-proBNP是目前常用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心衰的筛查、排除诊断、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当BNP<35 pg/ml或NT-proBNP <125 pg/ml时,应考虑患者呼吸困难由心外原因所致。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对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做出直接判断,评估充盈压和心输出量,评价血管外肺水情况,明确心衰病因,根据LVEF 值进行分类。
同时应用超声多普勒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和随呼吸变化幅度以评估中心静脉压(CVP)和总血容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