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鼓励浙商创业创新 在用地指标方面给予支持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度宁波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招工与就业商贸物资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甬政办发[2015]97号【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6.11【实施日期】2015.06.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度宁波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通知(甬政办发〔2015〕9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2015年度宁波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对照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浙商回归各项年度工作任务。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6月11日2015年度宁波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为进一步激发各地、各单位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天下浙商和在外宁波商会的群体优势和主体作用,开创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新局面,特制订本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按照树立精准理念、持续精准发力、强化精准服务的总体要求,通过考核,着力提升精准招商工作水平,着力体现“改革创新突破、提质增量扩效”的工作要求,着力集聚天下浙商甬商回乡创业的巨大能量,为推进我市在经济新常态下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质并重、鼓励创新,按不同职责和内容,分类考核。
二、考核对象(一)各县(市)区政府,宁波杭州湾新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宁波保税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二)市级有关部门。
具体包括市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市商务委、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审计局、市旅游局、市统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侨办、市经合局、市金融办。
杭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目前浙商的“回归”热不减,章鹏飞等浙商回归发展,政府等都大力支持。
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是杭州经济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重要举措;广大浙商回乡发展,不仅自身实现了再创业,也为杭州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经济下行、区域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各地普遍面临如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难题。
对此,浙江省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支持、引导和服务浙商群体创业创新。
杭州市更是在思路上进行创新,即突出杭州优势,强化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后顾之忧,实现政策叠加、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跟踪服务,在为浙商创业创新提供良好平台和支持,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动力等方面,走在了浙江全省前列。
杭州市在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在与浙商组织的互动上化心思。
打造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政策洼地浙江自然资源匮乏,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中,面临过于依靠物质资源消耗,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等问题。
浙江省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浙商是浙江最大的资源和财富。
去年10月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列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
作为省会的杭州市,与浙江其他地市相比,拥有经济发展质量好、经济发展活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城市宜居环境好和政府服务能力强等优势。
杭州市除了召开会议广泛动员、出台工作意见、建立工作机制和营造浓厚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氛围以外,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联系沈国军、郭广昌、章鹏飞、徐群、张国芳、张国标等10位知名浙商所投资的项目。
杭州市认为,吸引浙商回归,不仅需要走“亲情”路线,更需要为浙商创业创新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和强力保障,这就要求在支持政策、体制机制、创业环境、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营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破解体制机制和要素制约因素,激发创业与创新活力。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三年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3(000)016
【摘要】<正>浙政办发〔2013〕8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三年规划(2013—201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6月18日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三年规划(2013—2015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1〕119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动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工作(以下简称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根据
【总页数】13页(P11-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5年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的通报 [J], ;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的通报 [J], ;
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3年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情况的通报 [J], ;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三年(2013—2015年)行
动计划的通知 [J], ;
5.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6年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的通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教育方面配套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1.12.07•【字号】浙教基[2011]166号•【施行日期】2011.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教育方面配套政策的通知(浙教基〔2011〕166号)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根据《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有关精神,经研究,就《若干意见》第二十条制定如下配套政策:一、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海外回归浙商子女就读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性,将海外回归浙商子女的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和安排。
二、按照“欢迎就读、一视同仁、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海外回归浙商子女可在监护人户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学校就近入学,也可到监护人户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集中接受华侨华人子女的学校入学。
三、各地要加强指导,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健全管理制度。
经批准设立的公办和民办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原则上都要接受海外回归浙商子女就读。
在海外回归浙商投资较为集中地区,可根据需要科学布局建立华侨子弟学校,或选择有条件的幼儿园和学校,相对集中地接受海外回归浙商子女入学。
四、海外回归浙商子女回国就读中小学和幼儿园享受与户籍适龄儿童入学的同等待遇。
在义务教育阶段与当地户籍学生享受省统一规定的免费政策。
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拟集中接受华侨华人子女就读的学校和幼儿园进行评估,由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外事、公安部门审批,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六、有关部门要对相关学校教职员工开展涉侨法律法规和侨务工作方针政策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
学校和幼儿园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海外回归浙商子女在思想品行上积极引导,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同时要教育海外回归浙商子女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1.12.05•【字号】浙人社发[2011]358号•【施行日期】2011.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浙人社发〔2011〕358号)各市和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吸引和支持更多的海内外浙商回浙创业创新,现就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着力培养创新型浙商企业家。
着眼于提高浙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每年组织一批符合我省企业转型升级要求的中青年浙商企业家,到国外知名高校和相关企业接受思维创新、管理创新等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战略眼光、市场开拓和持续创新能力。
以行业龙头浙商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组织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知名高校或相关企业参加学习。
推进浙商企业家在线学习,加强企业网络学院建设,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
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认定一批全省企业管理创新示范咨询培训机构,引进一批国内外品牌咨询培训机构。
开展浙江异地商会负责人的轮训工作。
开展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
二、壮大浙商企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重大人才工程、重大平台的作用,加快引进培养一批适应我省转型升级需要的浙商企业人才。
支持浙商在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及国家、省级人才基地创办高新企业、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每年组织一批浙商企业赴美加、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招才引智。
浙商企业引进的海外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海鸥人才计划”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省政府科学技术人才补贴。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发展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6.23•【字号】•【施行日期】2015.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发展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各项工作部署,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发展、创新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一)加大工业投入力度。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军事、航空等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厂区范围内容积率、厂房高度不再设定上限指标限制,绿地率不再设定下限指标限制。
加大实施2015年重大工业项目计划力度,大力推进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基地、长安福特杭州汽车生产基地乘用车二期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进度。
(二)深入推进“机器换人”。
每年组织实施10个左右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综合试点示范,省级重点组织实施百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
省级财政安排一定资金对“机器换人”示范市县和示范项目进行补助。
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中采购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制造系统,省与市、县(市、区)财政按1∶2的比例,给予企业设备购置款10%—20%的奖励。
(三)加快“腾笼换鸟”。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力争2015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以上,全年整治和淘汰安全、环保、能耗不达标或其他违法生产经营的企业(作坊)10000家以上。
坚持“腾换”并举,利用腾出的发展空间,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基地)建设。
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创业园(基地)建设项目,允许其建成后通过租赁等方式经营,也可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分割转让厂房和土地使用权。
启动第二批“三名”培育工程试点。
(四)推进并购重组。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围绕集聚先进要素、发展七大产业、提升行业地位加大并购重组力度。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2年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18•【字号】浙政发〔2013〕10号•【施行日期】2013.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2年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的通报浙政发〔2013〕1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2012年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浙商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浙商创业创新和回归引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137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合办关于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浙政办函〔2012〕3号)要求,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2012年度各市政府、省级有关单位和省外浙江商会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
为鼓励先进、促进工作,省政府决定对杭州市政府、省地税局、上海市浙江商会等37个考核优秀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各考核优秀单位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绩。
全省各地、各部门和浙商组织要以优秀单位为榜样,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加快推进“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2年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名单浙江省人民政府2013年2月18日附件2012年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名单一、市政府一等奖:杭州市政府二等奖:宁波市政府嘉兴市政府三等奖:温州市政府绍兴市政府金华市政府丽水市政府二、省级有关单位一等奖:省地税局省经合办二等奖: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工商局三等奖: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商务厅省旅游局三、省外浙江商会一等奖:上海市浙江商会江西省浙江总商会二等奖:山东省浙江投资企业商会重庆市浙江商会天津浙江商会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三等奖:云南省浙江商会河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湖南省浙江商会江苏省浙江商会辽宁省浙江商会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新疆浙江企业联合会广东省浙江商会吉林省浙江商会陕西省浙江商会。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浙政发〔2015〕2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活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等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一)坚持扩大就业发展战略。
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在扩大就业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评估机制,同等条件下对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优先安排。
(二)拓展新的就业领域。
着力发展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就业吸纳能力。
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培育就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三)放宽市场准入。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全面实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实现“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协同审批、一证五码”。
在国家统一实施社会信用代码后,全面推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
继续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举措。
积极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企业名称远程自助查重申报,简化冠名程序。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税收配套政策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税收征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浙地税发[2012]9号【发布部门】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发布日期】2012.03.06【实施日期】2012.03.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税收配套政策的实施意见(浙地税发〔2012〕9号)各市、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财税配套政策》(浙财预[2011]41号),现将有关税收政策实施意见明确如下:一、支持浙商总部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跨省市设立营业机构的本省企业集团总部,如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酌情减免房产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新引进的省外企业集团总部,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给予三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照顾。
对跨省市设立营业机构的本省企业集团总部和新引进的省外企业集团总部,凭下列申报资料,报主管地税机关,按照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办理减免审批:(一)减免税费基金申请审批表(二)企业集团总部出具的本集团公司情况说明材料(三)企业集团总部的工商登记复印件二、支持浙商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对符合条件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批准的有效期当年开始,即可凭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及其复印件和有关材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备案。
经主管地税机关登记确认后,可按15%的税率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和年度申报,资格有效期三年。
纳税年度终了后至报送年度纳税申报表以前,已办理减免税手续的企业应向主管地税机关备案以下资料:1、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2、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3、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4、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
知
【法规类别】专项资金管理
【发文字号】浙财建[2017]18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02.27
【实施日期】2017.02.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目标责任制
考核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财建〔2017〕18号)
各市财政局、发改委、经合办,省外事侨务办:
为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推动全省浙商创业创新加快发展,我们制定了《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2月27日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推动全省浙商创业创新加快发展,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以下简称“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财政安排用于奖励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遵循“总量包干、分类分档、激励先进”的原则。
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商务厅•【公布日期】2023.05.04•【字号】浙商务发〔2023〕45号•【施行日期】2023.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商务发〔2023〕45号各市商务局局,杭州市投促局,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海关特殊监管区管委会,各参照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单位:《浙江省商务厅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通过厅长办公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江省商务厅2023年5月4日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更大开放发展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贡献经济开发区力量,根据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若干措施的通知》(商资函〔2022〕549号)等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要求,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时代全省经济开发区的新定位,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开放发展、产业提升、体制机制优化,推动经济开发区平台提档升级,彰显开放底色,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共建共享和绿色低碳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全面展现新时代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主平台担当,为打造“两个先行”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1.25•【字号】浙政发[2010]4号•【施行日期】2010.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4号)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浙委〔2009〕51号)精神,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一)重要意义。
我省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量占全省企业99%以上,提供了主要的就业岗位,创造了大部分地区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优势所在和活力之源。
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以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制约,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影响,我省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
去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发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化危为机的根本途径;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部署,以鼓励全民创业为基点,以促进全面创新为核心,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以扶持小企业和初创型微小企业为重点,全面促进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25•【字号】浙发改经合〔2020〕89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浙发改经合〔2020〕89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 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2. 省级有关单位名单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年3月25日附件1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为促进我省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意见》(浙委发〔2018〕2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资增长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8〕23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8〕83号),特制定本意见。
一、概念与意义(一)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资源优势吸引各类企业(机构)总部入驻而形成的集群布局,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出现的一种高端产业组织形态,可形成资源的大规模聚合,为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税收供应效应、产业集聚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诸多外溢效应。
(二)发展意义。
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激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有利于提升我省国际化水平,打造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增强对全球优质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有利于优化我省营商环境,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有利于推动我省大都市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7〕1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53号)精神,大力促进我省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落实创业投资服务实体、专业运作、信用为本、社会责任的原则,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和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构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创业、创新+创投"协同互动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创业投资规模,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浙商创业投资品牌,推动我省创业投资行业走在全国前列。
(二)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全省创业投资行业在资本规模、企业品牌、队伍建设等方面有较大发展;资本规模达到1000亿元左右,在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形成20家左右在全国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队伍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
到2020年,创业投资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浙商创业投资品牌,浙江成为国内领先的创业投资集聚地。
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商是浙江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推动浙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浙商创业创新,引导浙商回归创业,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是推动浙商跳出浙江与扎根浙江、发展浙江有机统一的战略举措。
敢为天下先、勇于闯天下、充满创业创新活力的浙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创造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奇迹,造就了出类拔萃的企业家群体。
在改革开放中,浙商纷纷走向省外国外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积极回归家乡参与建设,为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有助于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有助于促进浙商提升发展,构建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新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深化浙江与世界各地的交流合作,提高浙江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唱响“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主旋律,整合浙商资源,凝聚浙商力量,传承浙商文化,弘扬浙商精神,支持浙商“走出去”发展,爱国爱乡,把根留住,集聚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进浙江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三)基本原则。
坚持跳出浙江与发展浙江、扎根浙江与走出浙江、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统筹,把向外拓展同向内拓展结合起来,把富而思进同富而思源、富而思报结合起来,做到形成健康的发展机制同坚持理性的投资导向相统一,做大做强主业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相统一,调整产业结构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相统一,营造和谐企业文化同构筑和谐劳动关系相统一,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生态效益相统一,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功立业。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2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10•【字号】浙政办发〔2022〕50号•【施行日期】2022.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2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浙政办发〔2022〕5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形成担当作为、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经省政府同意,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
现将2022年督查激励措施及组织实施等事项通知如下:一、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效明显的市、县(市、区),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省级相关试点时予以倾斜支持,对其行政区域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二、对推进数字化改革成效突出的市、县(市、区),给予一定财政资金奖励,用于统筹推进数字化改革。
(省委改革办〔省数改办〕负责)三、对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奖补资金时予以倾斜,对申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谋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平台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四、对推进“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优先支持“一带一路”重大平台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带一路”平台或试点创建申报,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推荐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库、国家重大外资专班项目,优先享受“一带一路”金融专项政策支持,优先支持对外开放领域试点探索;优先支持其行政区域内培育建立综合性战略平台,优先纳入“百项千亿”重大项目,优先享受“义甬舟”金融专项政策支持。
浙江鼓励浙商创业创新在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支持作
者:李风
中国国土资源报网2011-12-14 23:44:49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本报讯 (记者李风)经省政府同意,12月7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用地保障的实施意见》。
《意见》从用地指标倾斜、供地政策支持、用地报批服务等方面,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用地。
《意见》明确,经省政府确定、由浙商投资建设并列入省重点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省级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预留指标中统筹安排;对省政府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浙商回归重大项目,予以用地保障。
《意见》提出,对浙商通过技术改造,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且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扩大生产性用房、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浙商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兴办现代服务业的,在不重新开发建设且不改变用地主体的前提下,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鼓励通过合理措施,腾出用地空间对盘活的存量建设用地和批而未供土地转用指标,优先用于保障浙商回归重大项目。
《意见》要求,开辟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加快办理;实行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工作联系制度,积极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审核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