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顺德清晖园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10.78 MB
- 文档页数:34
嘉庆十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又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驻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煦普照之恩,从此“清晖”之名随着这一处精致的岭南园林流传下来。
清晖园在正式定名之前,按照龙氏家族文献上的记载,最开始也叫“小方园”、“旧园”或“南园”,在现有文献中,“清晖园”最早出现在龙令宪写的一首诗,直呼清晖园。
文人之于园林,总会有多一份的情怀。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贾府造大观园初成,贾政领着宝玉等人入内游览,并要品景题名,所言道“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绝不能生色。
”说的也就是园林之中,大小景观命名的玄妙学问。
清晖园中也是如此,一路看下去,都是充满意蕴和玄机的。
碧溪草堂是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建筑,当年为龙家母亲居住的地方。
碧溪草堂最大的亮点是“百寿图”,一边48个“寿”字,两边加起来是96个。
在中国,历来对数字非常讲究,虽然名为“百寿图”,但100是整数,寓意寿满、寿尽,不吉利,而96代表长长久久、六六大顺,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清晖园中还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名字,“惜阴书屋”、“真砚斋”、“启明居”和“笔生花馆”,缕缕书香中弥漫着文人墨客的气息,更记载着书香门第的龙家诗书传家的风范。
这些名字从字面山看应该都是书房,但取名上的细小差别,也表明了他们的不同功能。
“惜阴书屋”是当年老师办公的地方,取名“惜阴”是龙家为勉励子孙后代珍惜光阴、努力学习;旁边又是另外座建筑“真砚斋”,龙家小孩读书的地方即龙家的私塾。
清晖园的许多布局和设计都是有讲究的,代表着主人的志趣和追求。
园内多处都有“岁寒三友”之一竹的形象,或是借物咏志,园主还嫌不够,又在庭院深处南楼后另辟一院落,名为“竹苑”。
竹苑是当时龙家会友的一个地方,主要由三座建筑组成,归寄庐、小蓬瀛、笔生花馆。
笔生花馆是根据李白的《梦笔生花》而命名的,希望他的子孙后代都能够像李白一样宏才大略。
——地地理理实实践践调调查查报报告告学校: 顺德红旗中学班级:二(2)班组长:张艺耀组员:张艺耀何小发指导老师:***调查景点:清晖园、顺峰山一.活动背景劳志和局长指出,旅游业作为顺德区“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顺德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拥有众多的特色旅游景点,显现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在2006年,顺德区以顺德新十景评选为契机,开展了系列旅游推广和整合活动,顺德旅游业发展提速,全区实现旅游收入39.51亿元,增幅近30%,并逐步把顺德旅游业从旅游客源向旅游目地转变的目标迈进,目前已具备了发展“和谐城乡游”的良好旅游资源基础。
因此,为了让人更加去了解顺德的旅游景点,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认识清晖园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我们掌握了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方法和步骤;学会了调查计划、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2.通过对社会的接触、了解,体验了社会生活,让我们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同一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样才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新的思维模式。
3.通过对清晖园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更加了解了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
4.让我们学会坚持,懂得坚强和合作。
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搜集资料、访问调查以及实地考察的方法,培养自身实践能力。
三.活动安排A.目的:通过对清晖园的考察,了解布局特点,培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以及生活实际的学习能力。
B.流程图:充分准备,制定计划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评价和总结C.地点:清晖园,家里。
D.时间:2011年3月28日~4月28日E.方式:为了获得清晖园的相关知识,使调查更有效,我们首先查阅关清晖园的网站,书籍等资料。
同时为了使调查结果真实和更具代表性等,我们小组还亲自走访了清晖园。
F.研究方法:文献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一)序言:说到园林,我们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215作者简介:文诗薏(1996— ),女,汉族,四川巴中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岭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这些园林植物在造景中被广泛应用,逐步形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岭南地区植物特点(1)热带性和乡土性。
岭南气候炎热,雨水众多。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则体现出对热带性气候高温、多雨及台风等特征的适应。
在岭南园林中,较多用到树冠宽阔的植物种类,例如凤凰木和高山榕等植物,其枝叶宽大,叶数巨多,具有良好的纳凉作用。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物种演替后所形成的对当地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植物,例如:细叶榕、木棉等[1]。
(2)实用性和观赏性。
岭南素来有“水果之乡”的称号,岭南常见种植的果木有:荔枝、香蕉、芒果、菠萝等。
这里的水果畅销全国甚至发往世界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岭南的气候三冬无雪,四季常花,植物种类繁多,因此岭南园林植物在选择上注重其实用性和观赏性上的统一。
(3)兼容性和开放性。
岭南地区地处海陆交接区域,历史上,既受中原内陆的影响,也受海外文化的影响。
在碰撞交汇中整合了各种文化的优势,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其开放、兼容、多元的文化特征。
在植物中外来物种为岭南园林增添了许多风采、丰富了这里的植物种类。
二、清晖园植物的造景现状顺德清晖园作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整体风格为雅致古朴,尽显了岭南庭院的精髓与江南园林之特色。
植物配置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的群落特征。
植物的群落特征,即植物种类构成的植物配置。
主要包括乔木、灌木、地被以及藤本。
在清晖园中,被子植物占据绝对数量优势,裸子植物则相对较少。
其中,乔木和灌木占据物种数量优势,盆栽和棕榈科则处于中游位置,地被、竹类和藤本占所有植物种类比例最少。
庭院中的优势乔木种类为龙眼,优势灌木为桂花及龙船花。
清晖园地被植物只有沿阶草和芭蕉两种。
棕竹是园内棕榈科的绝对优势种,而散尾葵则是占地面积最少的一种。
紫藤是园内唯一的藤本植物,覆盖面积也较小。
elements of “both thin and dense vegetation and proper arrangement of the waters”. There is cool breeze in the south, soft light in the reading space in the middle, and quiet and shady living space in the north, which together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living and enjoying.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methods of Lingnan Garden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mfort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contemporary Lingnan.Key words Lingnan Garden; climate adaptability; spatial layout; thermal environment test; simulation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十三五”以来,国务院、住建部相继出台相关文件,提出“努力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治理‘城市病’”等任务要求,“宜居性”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
城市园林常常能通过空间布局、掇山理水,以及花木栽植的配合营造出舒适的微气候环境[1],从而对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产生影响,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2]。
城市园林建设成为宜居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的微气候效应成为风景园林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在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营造微气候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手段。
广东文化知识目标:了解广东文化的历史渊源、广东宗教文化及相关旅游资源;熟悉广东民族文化资源及民俗活动类型;掌握广东地区建筑、雕塑、书法、绘画、音乐、戏曲、文学发展及相关旅游资源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广东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广东地区旅游的重要影响教学内容:一、广东广府文化的历史渊源二、广东广府文化艺术三、广东广府民俗文化教学重点: 掌握广东广府地区民俗文化及相关旅游资源教学难点:掌握广东地区民俗文化及相关旅游资源一、广东文化的历史渊源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
广东也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简称粤广东三大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二、广东文化—广府文化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的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
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广东汉文化的代称。
(一)建筑1 镬huò耳屋镬:古代的大锅。
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
在明清时期的广府民居中,一般是出过高官的村落,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耳封火山墙。
2 岭南园林中国园林按所属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中国园林按位置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岭南园林四大代表: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二)文艺岭南三秀:岭南画派、粤剧、广东音乐1 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与古琴音乐的“大雅”形成强烈反差的“大俗”,它传达了人间世俗的喜怒哀乐,映照出南方都市新兴市民阶层及一般城乡平民的生活风采,所表达的感情真切、自然。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岭南广东音乐兼受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双重熏陶,故其艺术形态极具传统性与开放性的双重特色。
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生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秋月》《娱乐升平》《赛龙夺锦》等2 岭南画派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和风光。
清晖园讲解摘要:一、清晖园简介二、清晖园的历史沿革三、清晖园的园林特色四、清晖园的文化价值五、清晖园的旅游指南正文:清晖园,位于我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园林建筑。
它是岭南地区代表性的园林之一,被誉为“岭南园林明珠”。
清晖园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明朝。
原为顺德望族黄氏的私家花园,后来几经易主,到了清朝,园主陈恭尹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使清晖园达到了巅峰。
陈氏家族将清晖园作为宅院,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
直到1959年,清晖园被收归国有,成为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园林。
清晖园的园林特色独具一格。
它融合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江南园林的优雅韵味。
园内有大量的水系,碧波荡漾,景色宜人。
各种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巧妙,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清晖园内的植被丰富,四季花卉盛开,为园林增添了无尽生机。
清晖园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它是岭南地区园林建筑的典范,代表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清晖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还承载了当地深厚的人文底蕴。
园内的陈氏家族曾是顺德地区的名门望族,他们的故事成为清晖园的一部分,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对于游客而言,清晖园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景点。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园林风光,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氛围。
游览清晖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
以下是游览清晖园的一些建议:1.交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等,可直达清晖园附近。
2.门票:清晖园的门票价格合理,游客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购买。
3.开放时间:清晖园全天开放,游客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游览。
4.游览路线:入园后,可以按照园区导览图进行游览,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美景。
清晖园,这座充满魅力的园林,期待着你的到来。
在这里,你将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美丽与韵味,体会到悠久历史所带来的厚重感。
清晖园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
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布局既能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
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园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顺德“清晖园”有详尽描述。
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
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造园特色清晖园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林的实用性,为适合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
其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作文。
其次,清晖园内水木清华,幽深清空,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花卉果木葱笼满目[1],艺术精品俯仰即拾,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突显出我国古园林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清晖园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惜阴书屋、竹苑、斗洞、狮山、八角池、笔生花馆、归寄庐、小蓬瀛、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造型构筑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
在花木配置方面,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京树种,品种丰富,多姿多彩,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有百年有余,一年四季,葱茏满目,与古色古香之楼阁亭榭交相掩映,徜徉其间,步移景换,令人流连忘返。
顺德清晖园导游词(北门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清晖园坐落在顺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斋(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合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
由于清晖园内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加上建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历史,所以它是一处很具有观赏、艺术与使用价值的园林景观。
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
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在进园之前,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清晖园的建造历史。
明万历35年即1607年顺德杏坛右滩村人黄土俊高中状元。
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归故里,中间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ga)而独善其身。
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即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周围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大的踪迹了。
所以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衰落,庭园建筑日渐荒废,庭园废址由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
到嘉庆十年即1805年,龙应时将所购得的黄家祠等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
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
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
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
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
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
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