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模式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模式浅析

作者:潘雪姣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0期

摘要: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医院设立社会工作部,另一种是社工机构派驻社工在医院进行服务。笔者认为,相较于医院设立社会工作部,派驻的模式在专业性、独立性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社工机构;社会工作部

一、概述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指医务社会工作人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配合医护人员的医疗、预防和伤残康复等工作,解决病人因疾病而引起的各种有关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工作。[1]1905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开始引进社会工作者,正式成立社会工作部,为病人提供社会服务。[2]历经百年的发展,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在欧美已自成体系,而且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颇具规模,成为医疗服务领域内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面的援助。

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在医疗机构里设置社会工作部或社会服务部,以北京、上海为代表;另一种方式是社工以编制外的第三方身份进驻医疗单位,由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支付其薪水,[3]以深圳为代表。

二、我国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两种模式

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其中一种模式是在医疗机构里设置社会工作部或是社会服务部,由医务人员转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开展服务。2000年,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医院率先成立社会工作部,设置专职人员。而北京协和医院的社会工作部成立于2007年,进行了有益的初步实践,该部门的医务社会工作主要由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医患沟通,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困难,开展心理社会服务;二是关心本院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促进医院内环境的和谐。三是改善医院就诊环境和流程,开展相关社区医疗服务,建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4]

而作为第三方的由专业社工机构提供的医务社会工作者进驻到医院开展服务,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2008年10月,深圳市民政局、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第三方派驻形式聘请了第一批医务社工8名进入市级6家医院进行服务,2009年开始在各区推广并派驻社工至各家医院开展专业服务。这样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两大特点:一是嵌

入式,社工以编制外的第三方身份进驻医疗单位,由第三方即民办社工服务机构起薪。二是岗位制,政府向民办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岗位,按照“一院一社工”配置在医疗单位。[3]

在医疗机构里成立社会工作部虽然具有资源整合比较容易、病人信任度高等优势,但以第三方派驻的身份在医院开展服务的医务社会工作具有的优势则更为明显。

1.专业性

醫院里成立的社会工作部,其工作人员主要是医务人员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知识,由编制内转换而来,实行“以医务工作者为主,专业社工为辅”的模式,专业社工所占数量较少,社工的理念不强。而由专业社工机构派驻在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更大的优势,提供服务的专业性更强。

2.独立性

专业社工机构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派驻医务社会工作者以第三方身份到医院开展社工服务,由社工机构支付其薪水及补贴,独立于医院的体制外。因为这种独立的性质,医务社工相关的人财物与医院不牵涉到利益关系,立场保持中立,较医院编制内的社工部,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并且在考虑和解决医患问题和解决时,医务社工不只是站在医院的立场上,并且同样注重患者和院方的立场和需要,考虑更加全面。

3.费用较小

相比较于医院编制内执行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社工部,社工机构派驻人员在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支出费用比较小。由机构负责社工的薪酬,医院支出较少,却收获因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服务所产生的好的影响。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脚步的加快,现代社会的医学问题越来越多,也更加复杂,不再是仅靠医学治疗手段就能得到彻底解决。一个患者,除了生理问题,还可能存在心理、社会问题,或是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等更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给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有设立社工部和机构派驻这两种模式,可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选择。社工机构派驻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因为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借鉴上海、北京和深圳较为成熟的经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务社工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为医院、患者及社会大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秦燕.医务社工[M].台北: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印行,2000

[2]唐莉,李顺民,杨曙东,张树本,柯山,刘丹.医院开展医疗社会工作的战略选择[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4)

[3]卓美容.沪深两地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比较[J].中国社会工作,2013(4)

[4]盖小荣,彭华,王秋俐,曹卫华,罗静.北京协和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J].中国医院,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