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唱情感及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196.79 KB
- 文档页数:2
2006年第3期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摘要: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交流感情的最自然、最亲切的独特表达方式,是人们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寄托希望、寓于理想而反映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通过对演唱作品的理解,演唱者素养等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力图说明情感在演唱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歌唱;情感;表现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2X (2006)03-0053-01浅谈歌唱的情感表现丁冬(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作者简介丁冬(6),女,安徽铜陵人,铜陵学院艺术系声乐讲师。
收稿日期6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最自然、最亲切的独特表达方式,是人们用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寄托希望、寓于理想而反映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用心灵的歌唱把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的传递给听众,才能引起共鸣。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是声乐艺术的审美观,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歌唱时,即要注意声音的技巧,又要讲究音乐语言感情表达,只有声与情有机的结合起来,歌唱才能声情并茂,有血有肉,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因此歌唱的情感是歌者对生活中情感的高度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
一、歌唱是情感的艺术歌唱情感的产生是与歌唱者的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内容丰富的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都是情感产生的源泉,一轮明月、一片白云、一段美好的回忆都地激发出歌唱的情感火花。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唱歌并不是给别人唱的,而是为自己而唱,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如当思念保卫边防的丈夫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十五的月亮》;当战友分别就不由自主的想起《驼铃》;当恋人间互相表白爱情时,是民族情感的需要,也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需要。
黑格尔指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心情”(引自《美学》第三卷),毫无疑问演唱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演唱情感就没有演唱艺术。
二、歌唱情感来自对作品的理解演唱一首歌曲时,要对歌词、曲调、作品创作时代、作曲家的风格进行认真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发展,再结合自己的演唱特点充分表现歌曲。
论歌唱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摘要:歌唱表演中的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生命线。
本文从歌唱声音与情感表现的辩证关系、情感表现的过程、情感表现的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了歌唱表演中情感的重要性以及情感表现的方法与特征。
关键词:歌唱情感过程特征表现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歌唱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得以生存,繁衍并发展到今天,其情感表现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基础与核心之一。
歌唱表演中的一切表现手段都服务于情感表现,歌唱艺术的魅力就是以情动人,以情化人,让欣赏者陶冶在高尚真挚的审美情感中。
一歌唱声音与情感表现的辩证关系作为歌唱艺术最根本的两个方面,声音和情感互为依存,相辅相成。
在中国古代歌唱理论的著述中,就有很多对声音和情感关系的阐述。
两千多年以前的《礼记·乐记》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是说音乐都是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内心有了情感的涌动,才能形成打动人的声音。
清代徐大椿所著的《乐府传声·曲情》中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重……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
”是指歌唱表演实际上就是通过演唱者的声音抒发内心情感,表现作品思想内涵。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各种艺术都需要技巧。
”声音作为歌唱的一种手段,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如果在歌唱表演中没有娴熟的歌唱技巧与良好的歌唱发声状态,没有富于艺术化的歌唱声音,便无法准确表现内心的情感,也不能表现出声乐作品的内容。
反过来,情感则是声音的灵魂,是声音所要表达的内容,歌唱发声的所有技术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表达感情服务的。
唱声的目的是唱情,如果只有精湛的发声技巧与纯美的嗓音而没有对所唱作品内在情感精准把握的话是不可能打动听众的。
在歌唱表演中,只有好的声音,而没有好的情感表达,就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只有情感表达的冲动而没有好的声音承载,则会显得娇柔做作。
所以说,声音与情感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表现作品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浅谈歌唱艺术中情感的表现【摘要】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情感在歌唱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
声音的感染力是感情激发的结果,人心感于物而动,声音动于心而发。
因此,歌唱者要有良好的演唱技巧,掌握歌曲的情感精髓并将其精彩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情感表现;审美心理;歌唱表达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情感在歌唱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
声音的感染力是感情激发的结果,人心感于物而动,声音动于心而发。
因此,歌唱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演唱技巧,掌握歌曲的情感精髓并将其精彩的发挥出来也是演唱者要培养和学习的。
歌唱是一种心理创造的过程,它要求歌者把自己化为曲中之人,在情的贯穿下,把歌唱的外部技巧与心理因素统一起来,把心中所想转化为眼中所见,口中所唱。
以声传情,以情动人。
一、了解歌曲的内涵内涵是指歌唱作品所特有的内在意义,即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唱者,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是演唱歌曲的基础。
歌曲是作曲家的艺术结晶,这当中有他们的创作情感和意图。
歌唱者需要认真并且真实的表达出作品的意境,让听众感受到作者创作的歌曲内涵。
以下内容以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例,从几个方面分析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1.创作背景。
当我们要演唱一首歌曲的时候首先就要了解歌曲作者的生平、年代、创作特点、风格流派以及民俗、民情等。
这样就对歌曲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作品是作曲家朱践耳的作品。
1963年,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唱支山歌给党听》是当时优秀的一首作品,它的歌词收录于《雷锋日记》。
因此,《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总体情感是深情、悲怆、激昂的。
2.歌词内涵。
歌词是音乐的主体,是音乐的来源。
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中:“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一句写的是人民对党的热爱,对党的赤诚之心。
应以热情,深切的音色来表现情感。
另一句:“共产党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夺过敌人的鞭子揍敌人!”这一句表达出了人民的悲愤情感。
浅谈歌曲《黄河大合唱》演唱技巧及情感表现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关键字 (2)1.创作背景 (2)2.简述 (2)3.演唱技巧 (3)3.1男声独唱《黄河颂》 (3)3.2女声合唱《黄水谣》 (3)3.3女声独唱《黄河怨》 (4)情感表现 (4)致谢 (5)参考文献 (5)摘要黄河大合唱作为我国的经典曲目,在中国歌唱史上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极具民族色彩。
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现,首先从创作背景上了解作品,再通过《黄河颂》《黄水谣》《黄河怨》三部歌曲从情感、呼吸、音调等细节来赏析黄河大合唱的演唱技巧。
表达的情感也主要是对日军行为的控诉和对反西斯势力的斥责,中华文化的雄伟壮阔,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悲伤,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AbstractYellow River Cantata, as a classic repertoire in China, has a milestone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inging and has a strong national flavor.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inging skill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Firstly, the work is understood from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and then the singing skills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are appreciated from the details of emotion, breath and tone of the three songs "Ode to the Yellow River", "Ballad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Compli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motions expressed are mainly the accus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the Japanese army and the rebuke of the anti-Sith forces, the magnificence of Chinese culture, the pain and sorrow brought to people by the war, and the indomitabl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关键字黄河大合唱演唱技巧情感1.创作背景任何一件作品都无法离开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只有充分的了解好背景,才能更好的体会作品体现的情感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这部《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创作者冼星海是在1939年1月听到光未然同志在延安创作的《黄河吟》,这部(诗朗诵)之后产生了灵感,决定创作《黄河大合唱》同年三月。
浅谈歌唱的艺术表现曾莹歌唱是人们用以抒发感情,交流情感的一种手段,它通过美的语言和美的旋律表达着人们丰富的内心情感。
所以最富有感染力,最能引起人们之间的心灵共鸣。
歌唱也是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音乐,为了能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听赏水平和学唱能力,通过对歌唱的艺术表现几大方面的剖析以便使人们更清晰的了解歌唱,欣赏歌唱,以及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和修养水平,从而更深一层的走进音乐殿堂的歌唱艺术,体会歌唱艺术的美。
歌唱是一门古老的音乐艺术。
这里所说的歌唱,是一种美妙而有艺术修养的歌声,而不是任何人随便发出的声音。
它必须经过严格合理的训练过程才可以获得。
歌唱的艺术表现是演唱者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凭借熟练的演唱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达到声情融合后对音乐作品具体而又准确的表现。
我们将从语言之美,音乐之美,表演之美等三个方面来阐述歌唱的艺术表现。
1分析歌唱中的语言之美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融合的语言艺术。
在语言和音乐的关系上,语言是歌唱的根本,歌唱是语言的艺术载体。
歌唱的目的是让听众从优美的歌声和清晰的语言中明确歌曲中的内容、思想和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语言在歌唱艺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作品光靠美的声音、高超的技术而没有诗歌般的语言的话,那就易产生“噪声论”的倾向,像喝白开水一样,这个作品也就不可能成为艺术作品。
例如王洛宾改编的哈萨克族民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只有两三句旋律,可是有着四段歌词,却让人百听不厌,谁都能唱上两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等等,这些歌词让每个人听了都有所感动,容易产生共鸣。
它能很好的向听众观众传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就是语言的美。
语言在歌唱中很重要,语言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特性:1)语言的准确性歌唱语言的美要达到“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调”的境界与效果,可不是“动动嘴”就能达到的。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区域之间差别很大,语言类别复杂,要达到规范语言的准确性,先要尽可能使用统一的、标准的语言。
《乌苏里船歌》音乐特征及演唱情感表现分析《乌苏里船歌》音乐特征及演唱情感表现分析《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古老的蒙古族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
本文将对《乌苏里船歌》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情感表现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首先,我们来分析《乌苏里船歌》的音乐特征。
这首歌曲常常在蒙古族牧民的春节、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中演唱。
音乐结构上,它采用三段式的形式,即前奏、主歌和尾奏。
歌曲的调式为A小调,起初悲凉低沉,后来渐渐在激情与悲情之间转换。
整首歌曲没有过多的装饰技巧,朴实而真挚,通过简单的乐句交织和谐的音响效果,展示了蒙古族民俗音乐的独特魅力。
其次,我们来探究《乌苏里船歌》的情感表现。
这首歌曲以古老的船歌形式,表达了蒙古族牧民对祖国草原、牧民生活以及亲人离去的深情厚意。
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歌曲中流露出的情感丰富而深沉,真实地展现了蒙古族的思乡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在声线中融入了对远方、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同时还表现出对亲人离去的哀思和对生活矛盾的思考。
这些情感通过演唱者的咏唱调子、音色和节奏的变化而得以传达,使人们在欣赏时产生共鸣和深刻的感受。
在演唱方面,《乌苏里船歌》既要求歌唱者嘹亮高亢的嗓音来表达情感,又需要歌唱者运用细腻的技巧展现情感的层次和变化。
在音色方面,歌唱者要运用假声、真声等不同的发声方式,以呈现出丰富的音质变化。
在节奏方面,演唱者需要灵活运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把握好歌曲中悲情与激情的衔接,使其在演唱时既能表现出激昂的情绪,又能将悲伤的情感娓娓道来。
通过这样的演唱技巧,演唱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演绎这首《乌苏里船歌》,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深意。
总而言之,《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具有悠扬旋律和深沉情感的蒙古族民歌。
通过对其音乐特征和演唱情感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它以简单的乐句、朴实的歌声传达了对亲人和家园的深情厚意,展示出蒙古族民俗音乐的独特之处。
艺术教育•180[作者简介:李新明(1996--),女,汉族,硕士在读研究生,齐鲁工业大学,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浅析歌唱中的情感表达——以歌剧《白毛女》中的唱段《杨白劳》为例1 歌曲《杨白劳》中的创作概述1.1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歌剧《白毛女》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是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诞生的一部歌剧。
这部歌剧自诞生至今已有60多年了,直到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歌剧《白毛女》是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基础,以当时时代斗争的真实情况进行挖掘和加工后创作而成的。
后来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发挥想象,在原剧情的基础上,融合了杨白劳在歌剧《白毛女》中所唱的四个唱段改成了这首著名的歌曲《杨白劳》。
1.2 杨白劳的人物形象分析在《白毛女》这部歌剧中,杨白劳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所表达的情感在整部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剧情的发展,杨白劳内心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在《杨白劳》这首作品中,既有悲愤,又有痛苦,各种复杂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这就对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在这里,重要的是把握人物贯穿作品始终的性格。
剧中杨白劳的性格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他是一个老佃户,内心长期受到严苛的欺压,以至于形成了某种心理抗力;第二种,他是一个父亲,家里有个女儿,但无奈家中一贫如洗,有一种对女儿的自责;第三种,他身处农民阶层,对地主、对社会有无法名状的愤恨。
总体来看,杨白劳的性格是一种“矛盾”状态,他不想做却不得不做,他想倾诉却不得不压抑感情,所以在歌唱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这种复杂心理,把这种复杂心理融入到演唱中。
2 歌曲《杨白劳》的情感表达2.1 歌曲《杨白劳》的音乐分析从故事情节上来看,歌曲《杨白劳》由四部分组成,音乐的每一部分都由杨白劳不同的心理变化组合而成,构成了杨白劳鲜活丰富的形象。
依照四个旋律的转变上分析,作曲家按照杨白劳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把四个部分的人物形象进行了两次中心音和C大调的转换,从第一、二部分有五个降号的降A 微调式转到第三部分有五个升号的升C商调式上,后又根据情节的发展,从第三部分的升C商调式转到第四部分有五个降号的降E商调式上。
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67浅析声乐演唱中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鲁齐(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43000)摘要:声乐表演的效果需要情感和技巧的双重保障。
所以,声乐表演者在提升演唱水平时,也应该从艺术感染角度进行情感的抒发。
通过对演唱中情感与技巧的辩证理解,可以使声乐演唱达到一种更为健康的艺术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声乐表演中情感与技巧的关联分析,为声乐演唱者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以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演唱技巧;情感;统一;艺术一、前言声乐演唱最佳的境界是能够让演唱者带着对歌词全面理解的感情去进行演唱技能的体现。
所以说,声乐的技巧也应该是让演唱者能够以艺术形式将歌曲情感真实的再现,也就是声乐应该注重技巧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在实际的声乐歌唱中,很容易出现技巧与情感表达没有兼得的情况,从而使得声乐演唱显得有点苍白。
所以,研究并掌握声乐艺术中的技巧与情感表达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声乐中的歌唱技巧及情感表达概述(一)声乐技巧声乐技巧一般是演唱者在经过专业的训练之后掌握的一种表演习惯。
声乐技巧主要有歌唱时的肢体动作、呼气及吸气的节奏、音色控制等。
每个声乐技巧都需要演唱者经过刻苦长期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在歌唱时根据歌曲来有意识的进行调控处理。
只有演唱者灵活掌握了各种技巧,才能在歌唱各类歌曲时灵活地进行歌唱展示。
歌唱技巧需要歌唱者通过声控的严格要求来不断提升。
(二)声乐情感表达声乐中的情感表达,是演唱者能够在技巧基础上加上自己内心的感情,通过情感表达能够将歌曲与群众的内心形成共鸣。
情感表达需要演唱者通能过音色、节奏、肢体动作各方面的技巧共同协作才能够实现。
为让演唱者对歌曲进行真实的情感表达,首先必须要求演唱者对歌词的意境进行掌握,体会歌曲蕴含的精神,并能够将这些精神转变为歌唱的灵魂来指导自己的歌唱行为,从而才能在歌唱中将情感表达与技巧进行融合,达到声乐歌唱的最佳艺术效果。
三、声乐演唱中的歌唱技巧及情感表达关系(一)声乐表演技巧是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声乐各种技巧的舞台展现则就是声乐的表演。
浅析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艺术歌曲,歌曲本身蕴含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演唱者除了要具备出色的演唱技巧之外,更需要通过情感表达来传递这种深沉的爱国情怀。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演唱者需要充分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内涵,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将这种爱国情怀真切地传递给听众。
演唱者需要具备出色的演唱技巧,在音准、音色、音量和节奏掌握上要有较高的水准。
音准是演唱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一旦音准出现偏差,就容易导致歌唱失真,影响歌曲的表现效果。
演唱者在唱歌前要进行专业的声乐训练,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技巧水平,确保自己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各种音调和音高。
而在音色方面,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情感氛围,选择适合的音色来进行演唱。
《我爱这土地》这首歌曲,要求演唱者在音色上能够展现出一种深沉和激昂的情感,因此演唱者需要在唱歌时注重音色的调节和表现,让歌曲的情感更加贴近原曲的意境。
演唱者需要在演唱时用心感受并表达这种爱国之情。
在演唱时,演唱者要通过动作、表情和声音的语调来表现出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唱中去。
演唱者在演唱《我爱这土地》这首歌曲时,要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唱出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要贴近自己的情感状态,让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演唱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演唱者需要在舞台上展现出饱满的气场和个性魅力,通过自己的形象和表演,将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真实地传递给观众。
演唱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和眼神来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观众在观赏演出时能够被演唱者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所感染,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