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主要国家城市化率变化情况
- 格式:xls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安徽省宿州市向阳中学2021年高一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A.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C.石灰岩、火山岩、片麻岩 D.侵入岩、喷出岩、砂岩参考答案:B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冷凝而形成;沉积岩受外力作用而形成;变质岩受变质作用而生成。
2. 下列著名风景名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黄河壶口瀑布B. 华山西峰绝壁C. 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D. 海南天涯海角沙滩参考答案:B内力的能量是来自地球的内部,华山是断块山,是内力作用岩块断裂位移形成的地貌。
选择B项。
3. 现在,在上海市郊已经形成了种苗、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名特优新为主的小宗经济作物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B、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发展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参考答案:C4. 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B.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C.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D.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发达国家参考答案:C5. 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参考答案:D6.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
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A. 男性比例降低B. 女性比例降低C. 青壮年比例降低D. 村中心人口减少9. “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 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A. 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B. 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C. 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D. 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参考答案:8. C 9. D 10. B8.农村“人口空心化”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去打工,所以最科学的表述是青壮年比例降低,而不是男性比例降低、女性比例降低和村中心人口减少,选择C。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较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较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平的⾼低是衡量⼀个国家经济发展⽔平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个⼈⼝⼤国,⼀百多年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是⼀条⼗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本⽂是通过2010年世界发展指标上的数据,对世界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主要特点进⾏研究分析并做出⽐较。
⼀、城市化的基本内容1、定义:城市化也称作是城镇化、都市化。
从地理学⾓度来说,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地扩展,城市⽂化、城市⽣活⽅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从⽣态学领域来说,城市化指⼈类⽣产和⽣活⽅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向城市⼈⼝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城市化三⼤标志:(1)劳动⼒从第⼀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城市⼈⼝在总⼈⼝中⽐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地规模扩⼤。
3、演进过程:正常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城市化的背景早在原始社会向奴⾪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
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增加极其缓慢。
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只占总⼈⼝的3%。
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产业⾰命的掀起和社会化⼤⽣产的出现,造成了农村⼈⼝向某些中⼼区域的迅速集中。
⽽资本主义⽣产⽅式的产⽣和发展也使得涌现出许多新兴的⼯业城市和商业城市,城市⼈⼝迅速增长,城市⼈⼝⽐例不断上升。
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总⼈⼝增加1.6倍,⽽城市⼈⼝却增加了23倍,这期间多数西⽅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1950年左右,⼀些西⽅国家的城市⼈⼝占全部⼈⼝⽐例分别为: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较发达国家: 1、起步早。
表中数据列出了世界上的几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加拿大、韩国、法国,以及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俄罗斯、印度、越南和巴西。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城市化率普遍高于70%。
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俄罗斯和巴西外,城市化率普遍低于50%。
造成这一现像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发达国家经济起步早、经济实力强,城市化发展进程早而且成熟,普遍进入后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普遍较晚,城市化发展依托的工业化基础较薄弱,经济基础不牢。
2、发达国家人口较少,除美国日本外人口过亿的国家较少少,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压力较小,而新兴经济体国家人口普遍超过一亿人,中国和印度超过十亿,城市化任务艰巨。
3、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高的原因在于经济和大城市的畸形发展,人口过多的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所致,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
第二题: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化滞后、超前城市化并存的分析(一)中国城市化总体上具有“滞后城市化”特征“城市化滞后”,是指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由于以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启动,城市化进程提速。
城镇人口比重从1978年的19%升至2010年的45%。
但总体上讲中国城市化水平长期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3.4%,我国仅达到26.4%,到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7%,我国只有36.2%。
其次,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GOP结构转移不同步。
城市化进程的度量可以通过三大产业转移中的两大指标:产值(GDP)结构与就业结构指标加以考察。
一般来讲,经济水平越高,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城市化水平越高。
发达国家中,美国城市化水平为73%时,GDP结构中,第一产业比例仅为1.6%,就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比例仅为2.94%。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高一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下图为“某城市区域示意图”,图中②为石油化工区,③为电子工业区(附近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④为水泥厂。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①处最有可能形成区,其外围主要是区。
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市区的工厂纷纷向外搬迁,其主要目的是①;②。
(4分)(2)②③④中工业布局明显不合理的是,理由是。
(3分)(3)城市化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①;②;③。
(3分)【答案】(1)商业住宅降低土地成本保护城市环境(2)④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会造成城市的大气污染;位于城市河流上游,也会造成水污染。
(3)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社会问题严重(每个要点1分)【解析】(1)①处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形成商业区。
①处外围靠近商业区,面积广大,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模式,应是住宅区。
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郊区相比市区地价低,工厂向外搬迁可降低土地成本,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2)图示城市盛行风向为东南风,④为水泥厂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方向,污染城市大气;又在城市河流的上游,污染城市水源,不合理。
(3)城市化主要是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土地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绿地减少;工业和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社会问题严重,失业率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影响。
2.下图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早或晚),水平_______(高或低),目前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________(快或慢)。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市江城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下图,回答下题。
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b、c、d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 a=b=c=dB. a>c>d>bC. b>d>c>aD. c>b>a>d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比较;等高线的判读。
根据四幅图图幅大小相当,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小,四幅图比例尺分别为:1:50000,1:500000,1:100000,1:200000由大到小为:a>c>d>b,所以表示的实地距离为a<c<d<b,图中等高距相同,所以水平距离越小坡度越大,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
所以选择B选项。
本题需要将各比例尺形式统一后比较。
2. 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
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
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
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A. 景点密度大B. 人口密度大C. 工业密度大D. 建筑密度大24. 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A. 保持温度恒定B. 节约建设用地C. 减轻地面震动D. 避免雨水渗漏25. 京张高铁的修建有利于A. 解决货运紧张问题B. 促进京津冀一体化C. 劳动力向西部转移D. 加快沿线矿产开发参考答案:23. B 24. C 25. B【分析】该题组立足于京张高铁的修建,考查铁路站点布局、高铁对区域的影响等问题,侧重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
【23题详解】B、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铁路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B正确;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图示信息没法确定工业、景点和建筑密度,A、C、D错误。
亚洲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文对中国、印度、印尼、菲律宾四个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城市规模、城市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政府应对的政策、城市规划和管理以及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印度、印尼、菲律宾四个亚洲国家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但其发展趋势、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策支持和规划管理方面需要不断改善和完善。
引言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各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亚洲国家因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选取中国、印度、印尼、菲律宾四个亚洲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亚洲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特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等方面的差异,并对政府应对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城市规划以及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亚洲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一)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城市化阶段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8亿,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城市化率的快速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70%,可见中国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加速。
(二)印度印度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但在近年来逐渐加速。
印度城市化率目前仅有34%,城市人口仍不足10亿,但印度的城市化速度在逐渐加快。
由于人口基数巨大,印度的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很长时间,并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加速。
(三)印尼印尼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
目前,印尼城市化率约为56%,城市人口接近2亿,未来几年内预计将继续增长。
印尼的城市化进程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政府需要加强管理和改善城市化环境。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摘要:一、城市和城市化的产生.二、世界城市化进程.关键词:城市规划一、城市和城市化的产生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少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发展了小集镇和城市,这一变化称为“城市革命”.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伊拉克境内,沿幼法拉第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而立.按现代的城市标准来说当时的城市很小,但与以前人类定居点相比,则是很大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邬沧萍在其着世界人口纲要中指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位于死海北岸的古里乔,距今9000年左右.亚当斯Adams .在其城市的进化一书中记述,大约公元前1000年,由于铁的使用, 社会交通大为改善,生产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开始慢慢加快,公元几个世纪前,欧洲的雅典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城邦,而罗马到公元2世纪,已拥有百万居民,成为罗马这个地跨亚、非、欧的国家的中心.随着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的开始, 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迅速加快.在公元2世纪还只有3万人的伦敦,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其人口猛增至100万人;170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英国居民在城市里生活,到1900年,大多数英国人都成了城里人.农业和交通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和新商路的开通,最重要的是生产力的提高,这些都为这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3%.1900年上升为%.二、世界城市化进程有关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在大约1800年后才出现,估计 1800年世界人口约为亿,其中大约亿24%的人口生活在拥有两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中,大约2%的人生活在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里.1850年,世界人口大约增长30%,拥有2万规模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132%,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了76%.在1900年-1950 年期间,大城市人口增长率达到254%.与此同时,城市化在世界各个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性.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生,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使了城市化的发展.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大多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的初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据198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 80%以上,其中英国已达92%、比利时为97%、澳大利亚为86%、荷兰为88%、丹麦为86%.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1995年,伦敦大约有700万人口,在1998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有7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长短不一,形成发达国家之间城市化发展时间不一致现象.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发展最广泛,从1760年开始到1851年,9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而当时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而到1921年,其城市化水平已达%.当西欧城市化进程发展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还是一个乡村国家.在1860 年-1920年间,美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了其高度城市化.1860年,其城市人口不到20%,到1920年其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全国的一半以上.美国的东部地区,包括纽约、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等,工业化较早,是美国最早实现高度城市化的地区.美国1790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表明,当时5%的城市人口聚集在美国的东海岸.二战期间,国防工业的快速增长,使西部城市迅速得以发展.80年代城市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南部的弗罗里达、得克萨斯和亚利桑大几个州.东北地区城市化则减慢.近十年的城市人口增长,90%发生在南部和西部,表明了其人口向美国南部,西部边陲地区流动的趋势.现在美国十大城市中有六个位于该地区.加拿大的城市化发展与美国相类似,当美国的城市人口大规模集聚在东海岸和西海岸时,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则集聚在南部的边境地带. 目前 ,据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是77%.日本的城市化进程,虽然比一些西方国家晚百余年,由于其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已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1920 年,日本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8%,但是,到二战后的1955年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为58%.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目前其城市人口比重为79%.根据联合国社经资料与政策分析部人口司资料显示,1994年东京总人口为2650万,在世界超大城市中保持领先的位置.从1970年以来,东京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15年.在大洋洲国家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总人口最多,它们基本反映了该地区的城市化状况.1994年两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0%.2000年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城市人口比重为85%.大洋洲地区的特点是没有一座城市总人口超过500万,总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由1950年的2座增加到2000年的6座.在近几十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开始于北欧和西欧,随后在七八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如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中在西欧和美国表现较为突出.在60年代,美国全国6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减少了140万,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从20个减至16个.这16个大城市人口总数也减少220万,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降到%.纽约市的人口减少了%.在70年代和80年代间,许多城市包括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新奥尔良、匹兹堡和圣路易丝等,总人口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有些城市在这期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负数.在60年代,英国伯明翰的人口减少了 8%,伦敦的人口减少了54万.在1970年-1985年间,伯明翰、利兹、伦敦和曼彻斯特人口增长率为负,在1985年-1995年期间,其总人口也基本没有增加.从1970年-1985年期间伦敦人口负增长率超过1%,共减少了万人,从而失去其大都市的称号.在其他一些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其现有资料表明,这一现象仍在进行当中.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电子通讯业及交通业的高度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信息化社会.另外,由于经济和其他活动大量向城市聚集,造成城市的拥挤和环境的恶化.于是大城市中的富人首先开始离开城区,搬到生活和条件好的郊区.随后中产阶级和大城市中心区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搬到郊区.最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也是城市人口减少的一个原因.2.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起步晚, 历史短.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曾为殖民地,18 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对其影响很小.二战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有资料表明,从1800年到193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由3000 万人增加到亿,而农村人口却由亿增加到亿.自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关资料表明,1950年-1985 年3年间,城市人口比重也由%增加到%.而且仍以相当高的加速度发展.在亚洲,和发达国家一样,发展中国家中的城市化进程也显出很大的地区差异.以中国为例,建国后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化进程一直非常缓慢.1978 年,中国结束了其计划经济时代 ,才开始了一条类似美国、德国和英国在18、19世纪所采取的发展道路,城市化步伐随之加快.1978年,还只有不到1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1995年上升到29%.而今,城市人口比重已上升为31%.根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后十年间,中国将迅速发展为一个工业社会 ,中国的城市人口在未来也将成倍增长.由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1999年中国城市已经达到了666个,比1980年增长了三倍,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75个,中等城市192个,小城市399个.中小城市进入发展最快时期,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城市将会达到800个左右.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其他国家如印度的城市人口大约是28%、越南是20%、菲律宾是5了%、马来西亚是56%、土耳其是61%、中亚地区是66%.韩国由于其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就达到了80%的城市化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一样,近二、三十年来都保持了相当高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目前资料显示,在玻利维亚,大约只有61%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而阿根廷是89%,乌拉圭和委内瑞拉达到91%.中美洲国家的城市人口处在45%-60%之间,其城市化程度明显低于南美洲国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7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和世界上其他区域相比,非洲的城市化进程要慢了许多.1856 年,非洲有2万人口以上的城市9个,6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个.大多分布在近海的地方.1990年,非洲城市人口只占25%.而且非洲内部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差距十分明显.以1995年城市化水平为例,东非城市人口比重占21%,中非占%,北非%,南非%,西非占%.非洲较大的城市有开罗,其人口为1100万,其次是阿尔及尔270万、开普敦240万.非洲国家共同的特点是都只拥有一个以出口为主的、面向国际市场的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与亚洲、南美洲相比,其城市人口增长率具有更高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特别快.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平均人口增长率超过4%. 1950年,世界上只有纽约和伦敦两座城市的总人口达到800万以上,到1970年,达到这一规模的城市增加到11座,其中就有5座属于发展中国家.在 1994年中期,全球共有22座总人口超过800万的大城市,其中16座在发展中国家.2000年世界上20个最大城市中,发达国家仅占9个,而发展中国家的已升至16个.联合国估计,到2015年,全球该规模的大城市将会达到33座,而仅亚洲就会占22座.目前世界15座最大城市中分别有11座在亚洲地区,两座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一座在非洲地区,只有一座在北美洲.例如,在1960年-19130年的20年间,曼谷人口从213万增至515 万.在这20年中,伊朗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由1个增至6个,印度由11个增至36个.在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中,发展中国家从1950年的24个增至1985年的147个,而发达国家仅由51个增至 126个,前者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后者.根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的20%,集中在世界各国的78个,人口超过400万以上的大城市,而这78个大城市中有一多半在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从1950年到203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将由亿增加到亿,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由亿增加到亿,二者分别增加倍和倍.因此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加速度较快,远远的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将不断缩小.从世界范围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有3%,发展到1900年.也只有14%.而经过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的时间,城市人口达到了5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的情况.1950年,世界上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84个,1970年增至84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1950年-1970年间由71个增至 157个,1980年达到234个,根据美国全球2000年报告,发展牛地区有400个城市突破了100万人口大关.而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的势头有增无减,持续而迅猛,而发达国家大都已达到高度城市化.而今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仍然保持这种态势,所以很多人说,世界进入了一个城市化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