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41 KB
- 文档页数:3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案7八年级历史教案地位分析民国时期,由于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再加上国民政府的不重视,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
他们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作用。
但是在当时,他们的愿望和抱负却无法实现。
教学思路教师首选引导学生回顾:从商代开始,我国的科技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可是,到了明清时期,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科技的全面落后。
到了近代,我国开始引进、介绍、学习西方近代科技。
民国时期,由于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再加上国民政府的不重视,科技和教育发展缓慢。
但是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
然后让学生讲述六位科学家和教育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主要贡献。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要点,进行必要的纠正、补充。
讲述完毕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引导学生总结每一位科学家和教育家的生平事迹中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精神,从中受到活生生的爱国主义和立志成才的教育。
可通过列表的办法,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此表可以由教师列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
重点分析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
在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期,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再加上国民政府的不重视,我国科技发展缓慢。
但是,由于科学家和教育家的个人努力,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也由于他们有脚踏实地,勤奋治学的科学态度,因此,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我们应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崇高信念。
着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蔡元培和陶行知是我国近代着名的教育家。
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一系列改革,打破了封建主义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第四章中国近代文化第四节民国时期文化(二)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成就;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及其代表作;李大钊、瞿秋白对介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民国时期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革命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文艺的新阶段。
2.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代表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
3.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著作,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4.社会生活的一些变化,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尽管极其缓慢。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指导学生列表归纳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成就、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哲学的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结合前一节的内容,比较解放区与国统区文学艺术和教育内容的不同,发展方向的区别,来提高学生比较与鉴别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成就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革命文艺的成就3.教育事业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1.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及其代表作2.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介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三、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1.剪辫子2.服饰变化3.禁止缠足4.历法的改变5.饮食引入新内容6.交通的发展7.住宅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成就;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课难点: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和哲学。
二、讲课时,应联系民国时期的大环境,以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为背景,来向学生介绍革命文艺和马克思主义的史学与哲学,使学生理解革命斗争促进了进步文化、革命文化的发展,同时革命文化、进步文化又反作用于革命斗争,推动革命的发展。
三、“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成就〞一目,需讲明4个问题:1.教材介绍了瞿秋白在革命根据地组建高尔基戏剧学校的情况,他指出文艺应该是大众的。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16课民国时期的文化(一)——科学技术和教育张家口市一中高级教师杨润平(一)教学目的1.本节课应当把思想教育置于首位。
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竺可侦、茅以升、侯德榜,著名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为使祖国富强,献身科学与教育,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一些成果。
他们少小立志,勤奋读书。
青年时代留学国外,不为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所动,毅然归来报效灾难深重的祖国。
他们终生追求民主与科学,坚持不懈地在自己选定的专业领域探索、发现、发明,为使中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
他们都是“学界泰斗,人生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要求学生了解民国时期科学与教育发展的概况。
知道李四光、竺可侦、茅以升、侯德榜、蔡元培、陶行知及其伟大成就。
3.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在旧中国,政治反动,科学和教育发展缓慢。
爱国科学家与教育家使中国富强的抱负,都不可能实现。
4.把历史与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的有关内容相联系。
使学生初知地质、气象、桥梁、化工等近代科学常识。
5.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要求1.以科学为重点。
力求讲出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不在专业知识上过多耗时间。
2.由于作以上重点选择,难点则在于把各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李四光等六人的故事。
有条件的可利用壁报、团会等发表。
2.准备六人的肖像和格言。
也可以转录一部分有关录像。
应注意剪接和时间分配。
3.李四光等四位科学家跨跃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将他们1949年以前的贡献列成年表。
4.准备较详细的讲述提纲,有关科学部分力求简练、准确。
人物故事求生动、具体。
板书提纲第19课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李四光(地质力学)竺可帧(气象学)茅以升(钱塘江桥)侯德榜(制碱)蔡元培(北大)陶行知(晓庄师范)教学内容提示1918年,中华民国成立。
蔡元培(1868—1940)任教育总长。
李四光(1889—1971)任湖北实业公司司长。
17课第民国第时期的文化(二)教学目的:民国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
著名的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翼作家联盟。
国民党的“文化围剿”,鲁迅及其杂文,郭沫若的历史剧,茅盾、巴金、老舍的小说,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徐悲鸿和张大千、齐白石的绘画,解放区的文艺。
教学重点:民国时期的文学,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和解放区的文艺。
教学难点:鲁迅的杂文,郭沫若的历史剧。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艺术欣赏法。
教具:录音带、作家原著、插图。
教学过程:随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文学艺术的革命也发展起来,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一些文艺团体,如20年代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30年代成立的左翼作家联盟等,促进了的繁荣。
一、鲁迅的杂文(板书)1、让学生看P124鲁迅肖像,介绍鲁迅,让学生说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2、介绍鲁迅的小说。
《狂人日记》、《孔乙已》、《阿Q正传》、《祝福》。
3、介绍鲁迅的杂文。
(展示《鲁迅杂文全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读《“友邦惊诧”论》让学生的欣赏鲁迅杂文的“匕首投枪”的作用。
二、郭沫若的历史剧(板书)1、让学生看P125郭沫若肖像。
介绍郭沫若。
2、让学生指出郭沫若的几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
三、茅盾、巴金和老舍的小说(板书)1、让学生说出茅盾等人地代表作。
2、出示《子夜》《家》等作品并进行简单介绍。
四、电影进入生活(板书)学生阅读。
老师提问“电影在发展上经历了哪两个段?”“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什么?我国第一部的声电影是什么?”五、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板书)1、让学生讲徐悲鸿的故事。
2、读徐悲鸿名言“人不可的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3、介绍徐悲鸿的作品《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4、“南张北齐”讲齐白石的故事,看P131“齐白石画的虾”六、解放区的文艺(板书)1、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第三节民国时期文化(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数学研究中的突出成就,陈建功、苏步青和华罗庚。
2.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3.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4.进步文学的成就,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叶绍钧、曹禺和田汉等。
5.电影、绘画与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
6.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科技成就,培养学生列表比较同一类事物的能力和综合归纳分析能力。
2.通过民国时期进步文艺的思想特征的归纳,培养学生联系社会现状分析事物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民国时期教育家在我国教育事业上的贡献,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民国时期科技成果的讲述,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2.通过介绍科学家、教育家爱国、敬业等方面的事迹和创新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道德情操教育。
3.通过民国时期进步文艺的介绍,认识进步知识分子的努力追求,宣传进步、反对落后,追求民主、抨击独裁、沤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投降主义,追求光明和进步的信念,增进学生对光明和进步信念的理解和为推动社会进步不断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
2.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
(二难点1.科技成就的简释。
2.鲁迅的杂文。
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三解决办法1.“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
建议事先布置学生课余时间查找课本提到的有关文艺作品的资料,包括书籍、图画、照片、影像资料片断、录音带或乐器等,通过对比,分小组课堂展示或讲解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之后可由学生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增进对追求光明、独立、进步的理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信念。
‟2.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
可由学生列表归纳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教师介绍主要人物生平后,由学生比较他们的相似之处,体会他们在贫寒的环境下,胸怀为祖国崛起而学习之鸿志,刻苦学习,为祖国科技事业贡献毕生心血。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学设计例如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学设计例如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学设计例如导入:我国民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和社会性质怎样?〔学生答复后老师导入新课〕民国时期的历史,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____,经济落后,外患严重,科学技术和教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但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在科学、教育和文学艺术领域,获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这节课先介绍科学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讲授新课:一、李四光和地质力学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由他创立了地质力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局部,观察李四光野外考察图,老师介绍李四光〕李四光先留学____,后又留学英国。
在英国刻苦学习地质学,还选修了物理学,特别是力学,为他后来创立地质力学奠定了根底。
19___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谢绝外国的高薪聘请,回到祖国。
他说“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奉献给我的祖国”。
地质力学是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李四光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系统地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地质学理论作出了重要奉献。
____成立后,运用李四光的理论,找到了丰富的石油矿藏如著名的大庆、成功、大港、华北等油田。
李四光为____的石油勘探事业作出了出色的奉献。
二、竺可桢和气象学中国直到本世纪20年代,根本上还没有自己的气象事业,这使竺可桢感到莫大的耻辱,他决心竭尽全力创立和开展中国的气象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
20年代初,他在东南大学建立气象测候所。
1928年,他主持办起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并创办北极阁气象台,成为当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中心和气象业务指导中心。
他还大力建立我国自己的气象台站网,到30年代中期,全国测候所、雨量站已达300余处。
从1930年起,他集中气象情报由我国电台播送,开展天气预报业务,从此打破了帝国垄断我国天气预报的场面。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民国时期的文化(1200字以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背景、特点和代表性人物,掌握常见的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民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与特点: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重大变革,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2.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形式:绘画、书法、音乐、电影等。
3.民国时期的文化代表性人物与作品:鲁迅、梁启超、胡适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梳理出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并让学生分析民国时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2.主体教学(70分钟)(1)介绍民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与特点: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变革,为学生建立起认识民国时期文化的基本框架。
(2)讲解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形式:绘画、书法、音乐、电影等。
通过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并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练习。
(3)介绍民国时期的文化代表性人物:鲁迅、梁启超、胡适等。
通过讲解和展示他们的作品和贡献,让学生了解他们对民国时期文化的重要影响,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论。
3.拓展与综合运用(30分钟)(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简短的展示。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并互相点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合理竞争精神。
(3)开展教师提供的相应活动或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创作或研究任务。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展示成果等方式进行日常评价。
2.提供相应的评价指标,包括对学生对于民国时期文化背景与特点的理解程度、对民国时期文化艺术形式的准确理解与表达能力、对民国时期文化代表性人物与作品的评价等。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案人教版(新教案)《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著名的数学家及其成就、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工程建筑学家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电影艺术的发展;绘画艺术的发展及著名画家;著名的音乐家及代表作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及其教育主张。
.能力要求:()概括归纳民国时期的文化成就。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民国时期的教育。
.情感目标:民国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是我国的科学家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从事科技研究工作,努力钻研的结果。
其中有些成果已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时期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心声,构成了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
而蔡元培的全面教育观、陶行知为改造中国的教育作出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课时安排课时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科学技术的成就()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重点。
学习前辈的教育思想,可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同时可培养学生对社会进步事业的探索和献身精神。
.难点分析:如何认识民国时期出现的进步文艺。
课堂教学设计师:“民国时期的文化,”涵盖了~年近年中国科技成就,文学艺术成果,教育状况,哲学、史学的发展及生活习俗。
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什么?请同学们看本节内容提示。
生:(阅读、代表发言)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
(板书本节题目)一、科学技术的成就.数学师: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自然科学的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
但也有些成果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在数学研究方面,出现了陈建功、华罗庚、苏步青等著名数学家。
生:(阅读课文,了解这些杰出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贡献).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师:请同学们看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材料)李四光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地质力学。
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是他创立地质力学的开端;年出版《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标志着地质力学的创立。
民国时期的文化·哲学、史学的发展与教育、科技的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李大钊、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介绍;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李大钊、郭沫若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及其教育主张;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事业;教育家华罗庚、苏步青;地质学家李四光;工程建筑学家茅以升。
2.能力方面:(1)通过归纳民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民国时期教育的教学,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事迹介绍,培养学生对社会进步事业的探索和献身精神。
(2)通过了解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对中国石油勘探、地震预报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加深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4.学法指导方面: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训练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和归纳要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重点。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日强,30年代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代表先进思潮的认识方法在思想学术领域被广泛地应用。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
将它作为重点,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分析能力。
(2)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重点。
学习前辈的教育思想,可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同时可培养学生对社会进步事业的探索和献身精神。
2.难点分析:哲学的发展是难点。
学生所学哲学知识甚少,对哲学观点理解较为困难。
教师可结合政治课哲学常识的介绍,认识这一时期哲学思想的发展。
但只要把握好时代特点,近代中国西方文化思想传入,马克思主义是最进步的中国人的最终选择。
课堂教学设计师:“民国时期的文化,”涵盖了1912~1949年近40年中国哲学、史学的发展,教育状况,科技成就,文学艺术成果及生活习俗。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民国时期文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掌握民国时期代表性文艺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民国文艺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民国文艺现象的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展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民国文艺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民国时期文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民国时期代表性文艺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民国时期文艺现象与历史背景的关联;(2)如何运用历史思维分析民国文艺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民国时期文艺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民国时期文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 新课讲授(1)民国时期文艺的基本特征:- 以反封建、反帝为主题;- 注重表现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 重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创新;- 注重吸收外来文化,形成独特的文艺风格。
(2)民国时期代表性文艺作品及艺术特色:- 文学:鲁迅的《呐喊》、《彷徨》;郭沫若的《女神》;- 戏剧:曹禺的《雷雨》;田汉的《南归》;- 音乐: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美术: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
3.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民国时期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色;(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点评。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民国时期文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艺的发展,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文艺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展示效果。
2.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民国时期文艺作品的相关书籍或文章,撰写读书笔记或观后感。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民国时期的文化示例篇1文学和艺术导入新课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和新道德。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918年,鲁迅(周树人)发表小说《狂人》,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学艺术革命不断发展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文学艺术家,鲁迅、郭沫若、聂耳、冼星海、徐悲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革命文艺团体的出现与发展,促进创作繁荣,团结进步力量,大大鼓励了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斗争。
新授知识一、民国时期著名的文艺团体。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
前者由郑振择、沈雁冰(茅盾)、叶圣陶等发起。
后者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
(鼓励学生活跃,回忆作家的作品)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左联),鲁迅、茅盾、夏衍等参加。
“左联”作家不顾国民党特务的逮捕、暗杀和围攻,写出大批革命作品,展开文化反“围剿”,有力地配合了红军和根据地的军事反“围剿”。
(板书:郭沫若历史剧)郭沫若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五四时代以诗集《女神》开辟中国新诗的时代。
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周恩来领导下,为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作了大量有显著成效的工作。
为适应团结抗战需要,他写了《屈原》、《棠棣之花》等六部历史剧。
(板书: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放电视剧录像片段。
或依次展示原书。
)茅盾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小说还有《林家铺子》、《春蚕》等。
巴金的重要作品是《家》,《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通过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高老太爷专横、凶残、荒淫,觉慧兄弟在历史潮流推动下觉醒,展示了五四以后社会思想领域的巨大变革。
作品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丽酣畅。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难点:科学成就的简释;进步文学艺术的分析教学过程导入老师首先请同学阅读本节引言,然后进行简要分析,以便同学能在宏观把握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本书的内容。
引导同学熟悉,并理解文化是肯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反映的原理。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老师首先引导同学阅读教材,分析科技落后的缘由。
然后,由同学填表归纳闻名科学家及成果,在同学填表时老师可以展现科学家的图片。
引导同学找出科学家共同的优秀品质,以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和熟悉学有所成的努力创精神。
二、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学习过程中,要解决如下问题:鲁迅的杂文,老师可补充相关资料,与中学语文课选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文章结合分析鲁迅杂文的时代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民国时期小说的成就突出,可引导同学课余选读一至二部作品,以增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的熟悉。
讲解民国时期电影事业、音乐时。
老师可以供应相关的历史图片,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同学观赏电影《渔光曲》的片断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以增加同学的民族感和爱国主义信念。
讲解绘画时,老师应在介绍画家的同时,让同学观赏部分作品。
三、民国时期的教育老师依据教材内容简要说明民国时期教育进展概况,然后重点介绍闻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关于蔡元培,老师可引导同学回顾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蔡元培的内容,让同学阅读教材所引材料,熟悉蔡元培的“五育”教育思想,熟悉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较早提出全面教育的闻名教育家。
关于陶行知,老师补充资料介绍陶行知生平,指导同学阅读“独立歌”,思索与教育思想的关系。
提问:“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称陶行知为人民教育家?”等等。
引导同学了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之后,提问:“蔡元培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小结本课所涉及的科技、文艺、教育事业等方面的成就,说明先进的、进步的学问分子追求光明、弘扬进步、提倡科学,反对黑暗、反对落后、批判愚昧,体现了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17课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文学和艺术张家口市一中高级教师杨润平(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把课本内容与旧有知识联系起来,了解民国时期文学和艺术发展的概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文学艺术革命不断发展,涌现出一些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
2.了解无产阶级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伟大成就。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历史文献。
3.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有:(1)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翼作家联盟。
(2)人物和作品:鲁迅杂文、郭沫若历史剧、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样子》和《四世同堂》。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赵树理、丁玲、周立波。
(3)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延安文艺座谈会。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效果分析文学艺术作品,提高分辨和鉴赏能力。
教学建议1.以文学为重点,其中又侧重鲁迅杂文和郭沫若的历史剧。
2.难点是如何使学生了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要内容和伟大历史作用。
3.文学部分设计为谈话法,边讲边忆边讨论,在和谐气氛中施教。
音乐与美术调动直观教学手段,课上欣赏。
补充京剧和解放区文艺。
4,准备:(1)鲁迅像;(2)《屈原》、《子夜》、《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录像片段,总计不超过10分钟。
或准备原书。
(3)准备《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录音带。
(4)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作品各一幅。
(5)如有条件,可将(3)、(4)都编入录像。
板书设计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文学和艺术一、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联。
二、鲁迅杂文三、郭沫若历史剧四、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五、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六、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和新道德。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2. 掌握民国时期的文化变迁和影响。
教学内容:1. 民国时期的文化特点:西方文化的影响、国家主义文化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 民国时期的文化表现形式:文学艺术、电影、戏剧、音乐等。
教学步骤:Step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与民国时期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民国时期文化的兴趣。
Step 2: 知识讲解讲解民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西方文化的影响、国家主义文化的兴起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等。
Step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民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4: 学习案例分析分发学习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涉及的民国时期的文化现象。
指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电影、戏剧和音乐等,探讨这些艺术形式如何反映和塑造了民国时期的文化。
Step 5: 主题讲解邀请一位专家或特邀嘉宾来校园,就民国时期的文化进行主题讲解。
学生可以提前准备相关问题,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Step 6: 综合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讨论,让他们就民国时期的文化变迁和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评估: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学习案例分析以及综合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民国时期文化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拓展延伸:1. 请学生选取一部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电影、戏剧或音乐进行研究和展示,分析其中的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
2. 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媒介资源,如图书、网络和影视资料等,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化。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第16课民国时期的文化教案一教学目的: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
竺可桢为中国气象研究奠定基础。
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
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
教学重点:以上各点都重要。
教学难点:地质力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插图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民国时期的历史的起止时间(1912-1949)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利用课文前提示导入新课。
一、李四光和地质力学(板书)让学生阅读P117-118内容。
1、让学生讲述李四光的故事。
找出李四光刻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救国,是为振兴中华。
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之受到爱国情操的感染和熏陶。
2、说出李四光的主要成就――创立地质力学。
3、老师补充李四光的贡献。
二、竺可桢和气象学(板书)让学生阅读P118-119内容1、指导竺可桢的成就。
①20年代末,主持办起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
②30年代,发表专著和许多论文。
阐述了中国气候的形成和特点,并第一次对我国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作出科学评价。
2、我们应该向竺可桢学习什么?让学生讨论发言。
①民族自尊心②毅力③高度的事业心勉励学生:只要的毅力,没的办不成的事。
三、茅以昇和钱塘江大桥(板书)学生阅读P119内容。
1、中国人自己设计建成的第一座近代化大桥是什么?是谁建的?建成的时间?2、让学生讲钱塘江大桥的情况。
3、老师补充讲些内容:谚语“钱塘江造桥”、“钱塘江无底”、“钱塘江桥,五行缺水”的对联。
抗日开始炸桥,抗战后修桥。
4、我们向茅以昇学习什么?(立志为祖国争一口气)四、侯德榜和“候氏制碱法”(板书)让学生阅读P120内容1、侯德榜的什么成就?2、讲一讲侯德榜的故事。
小结:想一想,民国时期我国科学家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让学生到黑板上写)五、中央研究院的建立学生阅读,老师简单指出: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中央研究院,是当时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初步形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做出一定贡献。
高二历史教案民国时期的文化教案导入新课
1915 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和新道德。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918 年,鲁迅(周树人)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学艺术革命不断发展涌现了一批着名的文学艺术家,鲁迅、郭沫若、聂耳、冼星海、徐悲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革命文艺团体的出现与发展,促进创作繁荣,团结进步力量,大大鼓励了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斗争。
新授知识
一、民国时期着名的文艺团体。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立于1921 年。
前者由郑振择、沈雁冰(茅盾)、叶圣陶等发起。
后者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
(鼓励学生活跃,回忆作家的作品)
1930 年,中国*******领导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左联),鲁迅、茅盾、夏衍等参加。
“左联”作家不顾国民党特务的逮捕、暗杀和围攻,写出大批革命作品,展开文化反“围剿”,有力地配合了红军和根据地的军事反“围剿”。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2.认识关于民国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电影作品;3.培养学生对民国时期文化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3.民国时期的艺术作品;4.民国时期的电影作品。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民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国时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激发起他们的思考。
例如:请学生观察并描述一张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
Step 2: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变迁。
重点讲解该时期文学、艺术和电影方面的发展和特色。
Step 3: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电影作品,比如《红楼梦》、张大千的画作和《大闹天宫》等。
要求学生就作品的艺术风格、主题和对时代背景的反映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4:展示和欣赏(15分钟)请一些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民国时期作品,进行展示和欣赏。
同时,老师也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音频、视频材料,与学生一起进行欣赏和讨论。
Step 5:总结(5分钟)对民国时期的文化进行总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和思考。
Step 6:拓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自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国时期作品(文学、艺术或电影),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节课上做展示。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关于民国时期文化的小研究报告,包括对历史背景、文学、艺术和电影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资源:1.民国时期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材料;2.相关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电影作品的资料。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图片的反应,了解他们对民国时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民国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3.评价学生完成的小研究报告,了解他们对民国时期文化的整体把握能力。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
难点:科学成就的简释;进步文学艺术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节引言,然后进行简要分析,以便学生能在宏观把握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本书的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反映的原理。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科技落后的原因。
然后,由学生填表归纳著名科学家及成果,在学生填表时教师可以展示科学家的图片。
引导学生找出科学家共同的优秀品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学有所成的努力创精神。
二、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
学习过程中,要解决如下问题:鲁迅的杂文,教师可补充相关资料,与中学语文课选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文章结合分析鲁迅杂文的时代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民国时期小说的成就突出,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可引导学生课余选读一至二部作品,以增强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的认识。
讲解民国时期电影事业、音乐时。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历史图片,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欣赏电影《渔光曲》的片断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和爱国主义信念。
讲解绘画时,教师应在介绍画家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部分作品。
三、民国时期的教育
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简要说明民国时期教育发展概况,然后重点介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关于蔡元培,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蔡元培的内容,让学生阅读教材所引材料,认识蔡元培的“五育”教育思想,认识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较早提出全面教育的著名教育家。
关于陶行知,教师补充资料介绍陶行知生平,指导学生阅读“自立歌”,思考与教育思想的关系。
提问:“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称陶行知为人民教育家?”等等。
引导学生了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之后,提问:“蔡元培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小结
本课所涉及的科技、文艺、教育事业等方面的成就,说明先进的、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步的知识分子追求光明、弘扬进步、倡导科学,反对黑暗、反对落后、批判愚昧,体现了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
板书设计
民国时期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1.科技落后的原因
2.科技成就
二、民团时期的进步文艺
1.文学成就
2.话剧、电影的成就
3.绘画与音乐成就
三、民国时期的教育
1.民国时期的教育
2.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