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业的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3
从市场化转型到工业化探索——中国电影制片业三十年的历史流变(1993—2023年)从市场化转型到工业化探索——中国电影制片业三十年的历史流变(1993—2023年)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对于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电影制片业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从市场化转型到工业化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1993年至2023年,回顾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历史流变,探讨其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转型路径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市场化转型的初期(1993-2003)中国电影制片业市场化转型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93年,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开始复苏的节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电影面临着市场化的巨大挑战。
电影票房逐渐成为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电影公司开始注重商业运作。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内电影市场对外国电影的侵占,中国电影制片业在竞争中陷入低谷。
为了转型,引进外资成为一种对资本、技术和市场的补充方式,通过与海外影视公司合作进行电影制作,提高了中国影片的质量和数量。
二、市场化转型的深化(2004-2014)2004年至2014年是中国电影制片业市场化转型的深化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票房的快速增加。
中国内地2012年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元,到2019年已经突破600亿元。
在市场繁荣的推动下,中国电影制片业开始壮大,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实力的企业集团。
同时,中国电影产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展开了对外输出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三、工业化探索的开展(2015至今)自2015年至今,中国电影制片业进入了工业化探索的新阶段。
在经过市场化转型的基础上,中国电影 began为提高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大资本投入,发展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行业凭借的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报告将针对我国部分重点行业进行总结,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制造业1. 发展概况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2%。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5.5%。
2. 趋势分析(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智能制造加速推进。
企业加大智能制造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3)绿色低碳发展。
在环保政策引导下,制造业企业加大绿色生产技术研发,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二、互联网行业1. 发展概况2023年,我国互联网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短视频、网络游戏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2. 趋势分析(1)数字化转型加速。
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拓展线上业务,提高运营效率。
(2)5G、物联网等技术赋能。
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监管趋严。
在政策引导下,互联网行业监管力度加大,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三、房地产行业1. 发展概况202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深化,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9%,销售额同比增长5.7%。
2. 趋势分析(1)市场分化。
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三四线城市市场压力较大。
(2)政策调控。
政府持续出台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3)租赁市场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房等租赁市场快速发展。
四、金融行业1. 发展概况2023年,我国金融行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1.71%,保险业总资产达18.6万亿元。
中国电影产业政策汇总1. 中国电影产业的背景与意义中国电影产业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了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同时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2. 《关于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是国家在2014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
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推动文化创新创造和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该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加大对电影产业支持力度,并鼓励优秀国内外作品在中国放映。
3. 《关于加强对中外合拍片拍摄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对中外合拍片拍摄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是2015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指导性文件。
该文件规定了中外合拍片拍摄的管理要求和流程,并对中外合拍片的拍摄、制作、发行等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和指导。
这一为中外合拍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中外电影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 电影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设立了电影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这一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电影创作、制作、推广等环节,促进中国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通过对优秀电影项目进行资助和扶持,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作成本,提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5. 《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关于继续深化放映机构改革加强放映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关于继续深化放映机构改革加强放映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是2016年发布的文件。
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放映市场管理工作,推动放映机构改革与创新。
通过优化放映市场环境,提高放映设备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观影体验和电影放映质量。
6.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影市场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影市场管理的通知》是2017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
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电影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电影、盗版行为和票房造假等违法行为。
商展经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仅严重威胁到了公共卫生安全,还对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致使社会中的各个业态都被迫发生着转变。
在疫情常态化的条件下,保证我国电影产业能够在“夹缝”中生存,成为电影从业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而文化产业与其他生产成本较高的产业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因而,在经济下行时期,更有可能获得“逆风翻盘”的机会。
经济学里出名的“口红效应”,就是指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单价越便宜、性价比越高的产品销量会更好。
疫情常态化下,中国电影行业的制作、发行和消费环节正在加速转型,在这种发展规律的支撑下,研究疫情常态化条件下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与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根植于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找到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陈旭光(2020)在《走出疫情的中国电影:回顾与凝望》中,复盘了2019年中国电影取得的美学成就,随即梳理了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中国电影产业会面临的几种困难[1],这为本文的观点产生了启蒙,激发笔者结合写到的几大困境,进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转型与发展趋势的相关思考。
郑璐和邢祥(2020)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向》中提出,中国电影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在疫情常态化下深耕细作、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探索最优化的资源配置结构、最均衡化的市场格局和最健康化的影视行业生态环境[2]。
张春(2020)在《后疫情时代:国产电影发展趋势》中,对中国电影市场在疫情下的相关表征和其产业链上各个主体的相关表现进行了分析,期望对其他国家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参照[3]。
Brzeski在《Chinese Comedy ‘Lost in Russia’ to Debut Online for Free After Coronavirus Cancellations》中对欢喜传媒为了应对疫情,将春节档大片《囧妈》放弃院线发行,与“其他新电影和网剧”打包以6.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字节跳动(今日头条、西瓜传媒母公司),由其旗下视频平台从大年初一起免费播出举措背后的商业逻辑进行了分析[4]。
中国影视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近年来,中国的影视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影视市场规模、产业布局、制作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来分析中国影视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市场规模2020年,中国票房总收入约为亿人民币,相比2019年减少了%。
这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对电影院的关闭和国内电影的推迟上映所导致的。
但是相较于2010年仅有近200亿元的市场规模,如今的数额仍然是相当可观的。
除了票房,影视产业还包括电视剧、网络剧、综艺节目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和媒体平台,市场规模更是巨大。
二、产业布局中国影视产业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包括影院运营、影视制作、发行发行、媒体网络、艺人经纪人等多个层次的子行业。
虽然制作公司数量众多,但实力强的影视制作公司也在逐渐聚集,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拥有较为完善的制作模式和生态链。
三、制作水平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国影视产业的制作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无论是剧本、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等方面,中国的影视制作技术都在逐步提高。
同时,制作成本也在不断的提升,目前在国内拥有亿元制作费用的电影作品逐渐增多。
四、发展趋势1.市场进一步扩大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而影视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形式之一,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2.内容方向多元化过去,中国影视创作中大多数都是武侠、家庭伦理、爱情等类型。
随着观众年龄层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现在已经出现了更多的类型,如科幻、动作、历史等。
3.国际化拓展中国的影视产业不断扩大到海外市场,不少中国电影已经在海外发行上映,并且在一些国外的国际电影节和颁奖典礼中获奖和获得一定的认可。
未来,中国影视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与全球电影工业交流合作将会成为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中国影视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无限潜力的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正迎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契机。
浅析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方法与对策摘要:保障影视产业发展战略实现的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制定市场外的“外部性”产业政策,解决影视产业发展初期的瓶颈制约,促进影视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其次是建设高效的影视产业市场体系,革除阻碍市场体系正常运转的各种因素;第三,需要科学完善的电影文化体制。
关键词:产业政策;市场体系;文化体制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62-01一、“外部性”产业政策1.加大对影视事业单位建设的政策性扶持力度。
在影视产业为国家总体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同时,国家也应该不断加大对于影视博物馆、影视节目资料中心、影视院校、影视制作基地等公益性单位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提高全民影视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创新能力的大本营。
2.积极发展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通过在全社会弘扬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引导他们扩大文化消费,使文化产业在就业人口、总体经济规模方面不断增长,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强化对艺术创新的奖励机制。
艺术创新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保证。
目前,我们的一些古典名著改编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走出了国门。
4.集中对关系到影视产业升级的新技术应用进行国家攻关,要对重点技术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以数字技术的最前沿应用为代表的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国家可以通过集中攻关,并以此带动相关信息技术、商务营销技术等的产业发展。
5.对与影视业前后相关的文化生产进行配套扶持,保证影视产业的均衡发展。
在文化产业内部,影视业与音像业、出版业和演艺业以及版权代理业务等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各产业间可以互为上下游关系。
如果解决了盗版等问题,不仅是影视作品的发行收入将相应增长,影视业还将得到来自音像业在原创作品方面的直接投资。
二、高效的影视产业市场体系1.破除影视业的行政垄断,改革市场进入管制制度,建立退出援助制度,构建不同竞争主体间的平等关系。
中国电影体制改革30年产业化发展历程与展望中国电影体制改革30年产业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近30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和蓬勃发展。
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电影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培育有竞争力的电影企业,并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
本文将回顾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历程,并展望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
一、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起点1.内外因素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电影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重视。
国内观众对电影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国外大片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渐渐引起了对本土电影产业的关注和思考。
2.电影制片厂改制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制片厂改革成为了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通过改制为企业的形式,电影制片厂得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操作自主权,提升电影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
改革后的电影制片厂开始以商业角度运作,创作并引进了一批优秀电影作品。
3.市场化和技术升级为了推动电影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扶持电影企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电影技术也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电影制作更为便捷和高效,提高了中国电影的质量和竞争力。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电影业的复兴改革后的中国电影业开始恢复元气和信心,一大批优秀电影作品涌现出来。
电影市场逐渐活跃起来,观众数量不断增加,票房收入大幅增长。
中国电影开始获得国际上的认可,一些作品荣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奖项,国际电影市场的份额也逐步增加。
2.电影制作机构的崛起随着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力的电影制作机构崭露头角。
这些制作机构致力于创作独特的电影作品,涉及各类题材和风格,充分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这些制作机构也走出国门,与国际电影界开展合作交流,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
3.电影产业链的完善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中国电影的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放映、营销等各个环节。
第1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环境分析1.1 电影产业综述1.1.1 电影产业定义1.1.2 电影产业产业链分析1.1.3 电影产业研究对象分析1.2 电影行业相关政策环境分析1.2.1 电影行业政策点评1.2.2 电影行业政策趋势分析1.3 电影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3.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与预测(1)国际经济现状(2)国际经济展望1.3.2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与预测(1)国内经济现状(2)国内经济展望1.3.3 宏观经济对电影行业影响分析(1)宏观经济对国际电影行业的影响(2)宏观经济对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影响(3)宏观经济对中国电影发行业的影响(4)宏观经济对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影响1.4 电影行业社会环境分析1.4.1 居民收入及消费分析(1)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分析(2)居民消费水平分析(3)居民消费结构分析1.4.2 居民观影习惯分析第2章:国际电影产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2.1 全球电影产业发展分析2.1.1 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概况2.1.2 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规模(1)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规模(2)全球电影票房地区分布2.1.3 全球主要国家票房排行2.1.4 主要国家本土电影市场份额2.1.5 全球银幕数量2.1.6 全国主要市场平均观影次数2.2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2.2.1 美国电影产业政策环境2.2.2 美国电影票房收入2.2.3 美国电影观影人次及平均票价2.2.4 全球电影历史票房排行榜2.2.5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模式(1)电影融资模式(2)电影制作模式(3)电影发行模式(4)电影放映模式2.2.6 美国电影产业营销战略与典型案例2.3 欧洲电影产业发展分析2.3.1 欧洲电影产业政策环境(1)投融资方面政策(2)制作、发行、放映方面政策(3)产业促进方面政策2.3.2 欧洲主要国家电影票房收入2.3.3 欧洲主要国家平均票价对比2.3.4 欧洲主要国家人均观影次数对比2.3.5 欧洲主要国家国产片份额2.3.6 欧洲主要国家电影票房排行榜2.4 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2.4.1 韩国电影产业政策环境2.4.2 韩国电影票房收入2.4.3 韩国电影观影人次2.4.4 韩国电影国产片份额2.4.5 韩国电影票房排行榜2.4.6 韩国电影产业衰退分析(1)韩国电影衰退表现(2)韩国电影衰退原因(3)韩国电影界应对策略2.5 日本电影产业发展分析2.5.1 日本电影产业政策环境2.5.2 日本电影票房收入2.5.3 日本电影平均票价2.5.4 日本电影观影人次2.5.5 日本动画电影市场分析2.6 印度电影产业发展分析2.6.1 印度电影产业政策环境2.6.2 印度电影票房收入2.6.3 主要企业市场占有率2.6.4 印度电影国产片份额2.6.5 印度电影票房排行榜2.6.6 印度电影产业的特征与经验(1)投融资方面(2)制作方面(3)发行、放映方面2.7 香港电影产业发展分析2.7.1 香港电影产业政策环境2.7.2 香港电影市场整体情况2.7.3 香港电影票房收入2.7.4 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2.8 国际电影产业经验借鉴2.8.1 政策方面经验借鉴2.8.2 产品结构经验借鉴2.8.3 龙头企业经验借鉴2.8.4 投融资体系经验借鉴2.8.5 营销战略经验借鉴2.8.6 院线建设经验借鉴2.8.7 电影产业链延伸经验借鉴2.8.8 电影技术经验借鉴2.8.9 盗版打击经验借鉴第3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3.1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分析3.1.1 电影产业发展历程3.1.2 2013年电影发展新特征3.2 中国电影产业经营情况分析3.2.1 电影产业产量规模分析3.2.2 电影产业市场规模分析(1)电影产业收入总规模(2)前十地区电影票房收入(3)国产与进口片比较分析3.2.3 电影产业营收来源分析(1)国内票房营收来源1)国产影片票房收入2)进口影片票房收入(2)海外销售及票房来源(3)国内非票房收入(4)电影广告收入来源3.2.4 电影平均票价3.2.5 电影观影人次3.2.6 电影票房排行榜(1)电影票房排行榜(2)票房过亿影片3.2.7 电影票房区域分布特征(1)发达地区占据主导地位(2)二三线城市快速增长(3)农村放映工程全面实施3.3 中国二级电影和农村电影市场发展分析3.3.1 二级电影市场发展分析(1)二级电影市场发展现状(2)二级电影市场竞争状况(3)二级电影市场存在问题(4)二级电影市场发展策略3.3.2 农村电影市场发展分析(1)农村电影市场发展现状(2)农村电影市场竞争状况(3)农村电影市场存在问题(4)农村电影市场发展策略3.4 中国电影档期市场分析3.4.1 电影档期发展特点3.4.2 主要档期市场分析(1)暑期档市场分析(2)国庆档市场分析(3)贺岁档市场分析3.5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3.5.1 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我国电影市场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发展(2)未来影院建设成本有望逐渐降低(3)电影相关产业与衍生品起步发展(4)新媒体发展,开拓电影市场新渠道3.5.2 电影产业发展前景分析(1)电影业产量规模预测(2)电影业营收规模预测第4章:中国电影制片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4.1 中国电影制片业产量与生产格局4.1.1 电影制片业发展现状4.1.2 电影制片业产量分析(1)电影制片业产量1)电影制片业纪录片产量2)电影制片业科教片产量3)电影制片业动画片产量4)电影制片业特种片产量5)电影制片业故事片产量(2)电影制片业生产格局4.2 中国电影制片业经营情况与转型升级4.2.1 电影制片业市场规模(1)电影制片业投入产出水平(2)电影制片业市场规模分析4.2.2 电影制片格局转型分析(1)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分析(2)国有制片机构分析(3)民营制片机构析(4)合拍片市场现状(5)非传统电影生产机构发展现状4.2.3 国产电影投资回报分析(1)电影制片业资金回收渠道(2)电影投资回报率(3)国产电影盈利原因分析1)投资额度方面2)主演阵容方面3)电影类型方面4)制片发行发面5)上映档期方面6)观众基础方面7)收入多元化方面(4)国产电影投资回收典型案例1)《人再囧途之泰囧》2)《喜羊羊》系列3)《画皮2》4.3 中国电影制片业发展趋势分析4.3.1 电影制片业发展策略分析4.3.2 电影制片业发展趋势分析第5章:中国电影发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5.1 中国电影发行业发展概况5.1.1 电影发行市场概况5.1.2 电影发行模式分析5.1.3 电影发行企业分类5.2 中国电影发行业竞争分析5.2.1 电影发行市场集中度分析5.2.2 电影发行市场竞争格局分析5.3 中国电影营销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5.3.1 商业大片营销案例分析(1)影片基本资料(2)影片优劣势分析(3)营销策略分析(4)营销效果分析5.3.2 小成本影片营销案例分析(1)影片基本资料(2)营销策略分析(3)营销效果分析5.3.3 文艺影片营销案例分析(1)影片基本资料(2)营销策略分析5.3.4 系列电影营销案例分析(1)影片基本资料(2)影片分析(3)营销策略分析5.3.5 热门电影营销模式分析(1)《画皮2》(2)《泰囧》(3)《桃姐》5.4 中国电影发行业发展趋势5.4.1 电影发行业资本市场化5.4.2 海外发行业务不断加强5.4.3 电影发行企业将注重网络构建5.4.4 竞争越来越激烈第6章:中国电影放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6.1 电影院线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6.1.1 电影院线发展规模分析6.1.2 电影院线市场竞争分析(1)电影院线集中度分析(2)电影院线竞争格局分析(3)电影院票房分布6.1.3 重点城市院线市场发展分析(1)电影票房区域格局分析(2)北京市院线市场分析(3)上海市院线市场分析(4)广州市院线市场分析(5)深圳市院线市场分析(6)成都市院线市场分析(7)武汉市院线市场分析(8)重庆市院线市场分析(9)杭州市院线市场分析(10)南京市院线市场分析(11)西安市院线市场分析6.1.4 农村数字院线发展分析(1)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简介(2)农村数字院线发展规模分析(3)农村数字院线区域分布格局6.1.5 电影网络院线发展分析(1)电影网络院线联盟的形成及发展(2)电影网络院线联盟运作机制分析(3)电影网络院线利益格局分析(4)电影网络院线对城市院线影响分析6.1.6 电影院线扩张模式分析(1)加盟模式1)模式内涵解析2)典型案例分析3)模式优缺点分析(2)万达模式1)模式内涵解析2)典型案例分析3)模式优缺点分析(3)“数字放映+二级市场”模式1)模式内涵解析2)典型案例分析3)模式优缺点分析(4)全产业链扩张模式1)模式内涵解析2)典型案例分析3)模式优缺点分析6.1.7 电影院线发展趋势分析6.2 电影院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6.2.1 电影院发展规模及竞争分析(1)电影院规模及增长情况(2)电影院竞争格局分析6.2.2 重点城市影院发展分析(1)电影院区域市场格局分析(2)北京影院发展分析(3)上海影院发展分析(4)广州影院发展分析(5)深圳影院发展分析(6)重庆市影院发展分析6.2.3 电影票价需求调研及走势分析(1)电影票价走势分析(2)影院观众票价需求调研1)观众认可的合理票价调查2)观众愿意接受的最高票价调查(3)电影票定价建议6.2.4 电影院经营模式分析(1)电影院经营业务分析1)票房业务分析2)卖品业务分析3)广告业务分析4)其他业务分析(2)电影院客户群体分析(3)电影院会员服务模式分析(4)电影院销售策略和手段分析(5)电影院运营成本分析(6)电影院盈利模式分析(7)电影院经营模式创新路径6.2.5 电影院发展趋势分析第7章:中国不同类型电影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7.1 中国数字电影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7.1.1 数字电影发展分析7.1.2 数字电影优势分析7.1.3 数字电影市场分析7.1.4 数字电影发展前景7.2 中国3D电影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7.2.1 3D电影发展分析7.2.2 3D电影盈利能力7.2.3 3D电影优势分析7.2.4 3D电影发展前景7.3 中国IMAX电影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7.3.1 IMAX电影发展分析7.3.2 IMAX电影银幕现状7.3.3 IMAX电影需求分析7.3.4 IMAX电影发展前景第8章:中国电影产业消费者行为调研8.1 消费者题材偏好调研8.1.1 不同性别电影题材偏好调研8.1.2 不同年龄电影题材偏好调研(1)20岁以下电影题材偏好调研(2)20-40岁电影题材偏好调研(3)40岁以上电影题材偏好调研8.2 消费者行为习惯调研8.2.1 不同性别观众结构调研(1)男性观众结构调研(2)女性观众结构调研8.2.2 不同年龄观众结构调研(1)观众结构调研总体情况(2)15-24岁观众结构调研(3)25-39岁观众结构调研(4)40-50岁观众结构调研8.2.3 观众消费频次调研(1)不同性别观众消费频次调研(2)不同年龄观众消费频次调研(3)不同职业观众消费频次调研(4)不同学历观众消费频次调研8.2.4 观众消费时间选择调研(1)节假日与非节假日选择调研(2)一周时间内消费时间选择调研(3)一天时间内消费时间选择调研(4)去影院看电影的时机调研(5)随行人和人数调研8.2.5 观众影院选择考虑因素调研8.2.6 观众选择电影因由调研8.2.7 观众观看电影的途径调研8.2.8 观众片源产地喜好调研(1)观众片源产地喜好调研总体情况(2)不同年龄观众片源产地喜好调研第9章:中国电影进出口市场分析9.1 中国电影进口市场分析9.1.1 中国电影进口片票房收入9.1.2 中国电影进口片票房排行榜9.2 中国电影出口市场分析9.2.1 中国电影出口营收情况9.2.2 中国电影海外观众实证调研(1)调研对象(2)调研结果1)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2)海外观众关注中国电影情况3)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电影渠道4)海外观众观看中国电影渠道5)海外观众不关注中国电影原因6)海外观众认为中国电影需改进方面7)海外观众最喜欢的电影类型8)海外观众最喜欢的中国导演9)海外观众最喜欢的中国演员9.3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前瞻建议9.3.1 政府政策扶植9.3.2 海推公司的集团化发展9.3.3 明确影片的市场定位9.3.4 注重其他市场的开发9.3.5 成立专业的海外运作团队9.3.6 实现海外推广的多元化第10章:中国新媒体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分析10.1 中国新媒体在电影中应用分析10.1.1 新媒体发展分析(1)手机发展分析(2)IPTV发展分析(3)数字电视发展分析(4)移动电视发展分析10.1.2 新媒体在电影产业中的应用(1)手机与电影(2)IPTV与电影(3)数字电视与电影(4)移动电视与电影10.2 新媒体发展对电影产业的影响10.2.1 新媒体给电影产业带来的机遇10.2.2 新媒体给电影产业带来的挑战第11章:中国电影产业主要企业经营分析11.1 中国电影制片发行企业领先个案分析11.1.1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运营特色分析(5)企业发展方向分析(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2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运营特色分析(5)企业组织架构分析(6)企业经营模式分析(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8)企业发展战略分析(9)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11.1.3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4 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5 橙天嘉禾娱乐(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运营特色分析(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1.1.6 博纳影业集团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利润分析2)资产负债分析3)现金流量分析4)主要指标分析(3)企业运营特色分析(4)企业电影作品情况(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7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运营特色分析(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8 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9 北京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0 北京盛世新影影视发行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电影作品情况(3)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1 完美世界(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2 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3 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4 峨眉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5 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6 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电影作品情况(3)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7 八一电影制片厂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8 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电影作品情况(3)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19 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20 北京今典影业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21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国产影片经营业绩(3)进口影片经营业绩(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1.22 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电影作品情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 中国电影院线领先个案分析11.2.1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市场规模分析(3)企业票房业绩分析(4)企业加盟影院概况(5)企业投资情况分析(6)企业运营特色分析(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2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票房业绩分析(3)企业院线扩张效率(4)企业运营特色分析(5)企业明星影院(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3 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市场业绩分析(3)企业加盟影院概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4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市场业绩分析(3)企业加盟影院概况(4)企业运营特色分析(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5 深圳市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市场规模分析(3)企业票房业绩分析(4)企业加盟影院概况(5)企业运营特色分析(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6 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票房业绩分析(3)企业加盟影院概况(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7 浙江时代电影大世界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影院规模及布局分析(3)企业市场业绩分析(4)企业投资扩张计划分析(5)企业发展模式及经验分析(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8 辽宁北方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影院规模及布局分析(3)企业市场业绩分析(4)企业发展模式及经验分析(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9 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市场规模分析(3)企业票房业绩分析(4)企业运营特色分析(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2.10 世纪环球电影院线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市场规模分析(3)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11.3 中国电影院领先个案分析11.3.1 北京耀莱成龙国际影城(1)影院选址环境分析(2)影院硬件设施分析(3)影院经营业绩分析(4)影院经营项目分析(5)影院营销策略分析(6)影院经营优劣势分析11.3.2 首都华融电影院(1)影院发展简况分析(2)影院选址环境分析(3)影院硬件设施分析(4)影院经营业绩分析(5)影院经营项目分析(6)影院经营业绩分析(7)影院运营特色分析(8)影院经营优劣势分析11.3.3 上海万达国际电影城五角场店(1)影院选址环境分析(2)影院硬件设施分析(3)影院经营项目分析(4)影院经营业绩分析(5)影院运营特色分析(6)影院经营优劣势分析11.3.4 深圳嘉禾影城(1)影院发展简况分析(2)影院选址环境分析(3)影院硬件设施分析(4)影院经营业绩分析(5)影院经营项目分析(6)影院经营业绩分析(7)影院运营特色分析(8)影院经营优劣势分析11.3.5 北京UME华星国际影城(1)影院选址环境分析(2)影院硬件设施分析(3)影院经营业绩分析(4)影院运营特色分析(5)影院经营优劣势分析11.3.6 北京UME国际影城双井店(1)影院选址环境分析(2)影院硬件设施分析(3)影院经营业绩分析(4)影院运营特色分析(5)影院经营优劣势分析第12章: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分析12.1 中国电影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12.1.1 电影产业投资机会分析(1)单一影片市场(2)院线市场(3)影视器材制作公司(4)第二阵营电影企业(5)专门影视培训机构12.1.2 电影产业投资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2)盗版冲击风险(3)作品审查风险(4)市场竞争风险12.2 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模式分析12.2.1 银行贷款12.2.2 私募股权融资12.2.3 专项电影基金12.2.4 多方投资12.2.5 影片预售融资12.2.6 影视基金12.3 中国电影细分行业投融资分析12.3.1 制片业投融资分析(1)投融资渠道多元化(2)制片企业投融资现状(3)制片业投融资趋势12.3.2 发行业投融资分析12.3.3 放映业投融资分析(1)主流商业院线投融资分析(2)数字影院投融资分析(3)农村电影放映投融资分析12.4 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典型案例分析12.4.1 银行贷款案例分析12.4.2 电影基金案例分析12.4.3 电影企业资本运营案例分析(1)中国电影集团资本运营案例分析(2)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3)橙天国际集团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体育文化导刊 2020年10月 第10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0 October 202027中国体育电影的时代价值、特点及发展思路潘霞1,2(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061;2.中国体育博物馆,北京 100029)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电影的时代价值和特点进行研究,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
体育电影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良好的文化传播媒介、重要的体育文化产品、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方式、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的使者。
随着国际国内赛事的增多,我国体育电影也蓬勃发展起来。
体育影片所涉及的运动项目更加广泛,电影创作及活动多样化,国际分工与合作增多,逐步融入国际体育电影市场。
结合当前我国体育电影中的问题,提出大力发展中国体育电影的思路:增加体育场景,提升电影制作中体育的专业化,包括电影主创人员接受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重视体育影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创作中体育精神的呈现,将电影语言与体育文化相融合;加大对体育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坚持以大众为中心。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文化;体育电影;时代价值;发展思路Age Valu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Ideas of Chinese Sports MoviesPAN Xia 1,2(1.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Center,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061,China; 2. China Sports Museum , Beijing 100029, China)Abstract: Mainl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ag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ports mov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uture development ideas. Sports movies have important era value, which lies in the excellent cultural media, the important sports cultural product, 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good way to educate youngster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ports events, Chinese sports movies thrive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lies in more kinds of sports involved, the film making and related activities diversifi ed, mor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tepping up to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movie market. Based on some problems in Chinese sports mov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y. Firstly, we should increase sports pictures and sports 'professionalization in sports movies .The sports movies'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should accept professional sports training, focusing on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Secondly, sporting ethics should be expressed fully and deeply, integrating sports culture into movie language. Thirdly, we should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derivative products. Lastly,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ublic as the center. Keywords: sports management; sports culture; sports movies; age value;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简介:潘霞,女,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国电影业的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毛羽一、改革之初中国电影业的体制,是上个世纪50年代模仿前苏联建立的,其基本特点是电影生产和发行放映政企合一、按指令性计划指标生产和发行放映电影。
中央设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地方有一级政府就设立一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形成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发行放映体制。
又由于地方发行放映公司又都由所在地政府行政管理,所以,构成典型的“条块结合”模式。
条块结合是计划经济年代确保经济利益之外实行全国普及放映的条件,有利于各司其职,保障供应。
由于中影公司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有独立发行权的公司,制片厂影片发行全部交由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
此种行政性和非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经过了计划经济年代在全国实行普及放映的辉煌后,其弊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逐渐显现出来。
具体表现为由于行政“割据”的局面,电影企业等级分明,缺乏横向联合,难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
同时,电影制片企业没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出品的影片不能直接面向市场;各省级公司也没有自购影片地方发行权的权力。
尽管1991年全国放映收入接近24亿,创下了新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但制片和各省级电影公司与统购统销影片的中影公司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制片企业因为不能直接面向市场,加之发行环节过多,其收入已经不能维持生产。
而省级公司要求实行地方自购发行权,使省级公司真正实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呼声日益高涨。
因此种状况的影响,电影业的几项重要业务指标开始下降:1992年,观众人次从1991年的144亿猛降至105亿,发行收入和放映收入较前一年分别减少17.9%和15.7%。
而制片与发行放映之间利益的分配仍然极不合理:1992年全国放映收入19.9亿元,而制片的收入只有1.68亿,不足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制片难以为继。
1993年1月5日,广电部《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
这一被电影行业称之为“三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在于: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企业必须适应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四十年来计划经济下电影的“统购统销”,调整由此形成的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经济分配上的不合理状况。
新冠疫情下中国电影财务绩效分析研究【摘要】:由于2020年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电影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公司经营也受到显著影响。
随着疫情常态化形式的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也开始慢慢恢复。
本文选取中国电影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疫情前后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计算相关财务指标,通过详细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发现新冠疫情带给公司的影响,提供企业更好的适应疫情常态化的外部环境的理论启示和战略参考,助力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冠疫情;财务绩效;中国电影一、我国电影业发展现状(一)行业背景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影院停业180天,虽然短期内电影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但是总体上中国电影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2021年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72.58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迅速。
近年来我国电影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2021年国产片票房占全国票房总额的84.49%。
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榜的前十名中,国产片有8部。
2021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影院不得营业,低风险地区影院不得超过75%的上座率限制。
随着疫情局部爆发,最多时全国约三分之一影院停业,部分影片拍摄及上映计划也需要调整,作为全年最重要的档期之一的暑期档受到较为严重影响。
但受春节档、五一档、国庆档的拉动,2月、5月票房创下近五年新高,10月票房为历史第二,整体而言中国电影市场稳中向好发展,也为疫情过后中国电影业的稳健发展坚定了信心。
2020年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阐明了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龙头,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因此中国电影仍处在黄金发展期,电影强国建设征程已经开启。
(二)公司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的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主管部门批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联合7家单位2010年共同设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电影行业调研报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观众偏好分析电影行业调研报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观众偏好分析一、引言电影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影市场不断壮大,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观众偏好,为电影行业提供科学和实用的建议。
二、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根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市场规模,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截至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达到了642.8亿元,同比增长0.3%。
2.优质电影逐渐占据主流过去,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大多被好莱坞大片垄断。
但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优秀电影作品的不断出现,优质电影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2018年,中国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为中国电影产业注入了新动力。
3.院线经济持续升级院线经济是指电影院与片方、发行方、品牌商等多方合作,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院线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影院数量逐年增长,高品质的数字影院不断涌现,引入了更多的观众。
4.新型电影发展迅猛在线视频等新型电影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电影市场。
通过优质内容的推荐和在线付费方式的创新,线上电影观看方式将逐渐成为观众的主要选择。
三、中国电影观众偏好分析1.消费群体分析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主要消费观众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些人是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注重视听体验和情感交流。
(2)中年人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关注电影的内涵和文艺价值。
(3)儿童及其家长:儿童及其家长在寻找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时注重电影的安全性和教育性。
2.电影类型偏好分析中国电影观众也有其偏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动作片:此类型电影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好莱坞动作片。
2023【作者简介】 张阿利,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院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文化产业研究;郝蒋彤,男,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化强国进程中中国影视高质量创新发展研究”(编号:21ZDA079)阶段性成果。
张阿利 郝蒋彤技术生态、媒介融合、工业美学:中国电影产业转型与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核心科技被应用到电影产业中,在大数据、5G技术、云技术、CINITY等技术的支持下,中国电影正在构建有特色的电影生产新格局。
《长津湖》(2021)、《战狼2》(2017)、《你好,李焕英》(2021)、《流浪地球2》(2023)等新时代主流大片在打破世界电影票房记录的同时,中国故事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攀升,为中国电影从量的优势转为质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电影产业还面临着来自内部、外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对此,本文在肯定近年来产业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对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转型和深度发展提出建议。
一、“技术生态”:构建中国电影产业新格局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电影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电影技术的进步已然不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从胶片到数字阶段的鲜明、孤立式的发展,而是走向制发放协同、不同技术系统化、组合式的发展形态。
“技术生态”是指各种不同技术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强调各部分组成之间的相互协调与互利共生,追求整体演进过程中的和谐性和可持续性,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1]用“技术生态”的方式看待电影工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动关系,对于推动构建中国电影产业新格局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大数据、5G、物联网、云技术、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推动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只有充分把握技术利弊,促进不同技术间的合作,才能做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构建电影产业新格局的过程中使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电影行业调查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影视行业的监管体制正在由单一计划经济的监管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监管体制。
作为文化娱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剧市场连续多年保持持续增长,各类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影视制作行业,除原有的国有资本主导的影视剧制作市场外,民营资本、外资也相继进入影视制作行业,一方面促进了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加剧了影视行业的市场竞争。
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外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关注极大程度的缓解了中国电影产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为充满巨大活力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以下是电影行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一、行业简介1、定义:电影产业链是指在市场经济时代和产业格局下,以电影产品为核心,以其形成到最终消费所指涉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各个功能主体的集合。
2、大电影产业链包含的主体与收入构成如下:主体构成:内容提供商(制片商、外包内容供应商)、发行商、组织渠道商(院线/影院);收入构成:票房收入、广告收入、衍生品开发收入、转播收入、网络版权收入等。
3、电影产业分为三个环节:制片、发行和放映:制片:有投资意愿的制片商投入资金、设备及人力等必要资源,然后剧组根据剧本进行分镜头拍摄,再经过一系列后期制作合成标准拷贝与复制要发行的拷贝,影片成品完成。
此过程统称为“制片”。
制片都作为电影版权拥有者以票房分账和出售各种版权获得收益。
发行:发行商从制片商购买发行权后,在指定的范围和期限内,将已完成影片拷贝的使用权向电影放映单位输出(出租),以实现对制片方生成的电影产品进行有偿的传播。
具体来说,发行商主要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策略制定、实以及及与院线洽谈拷贝投放。
发行都以票房分账形式获得收益。
很多时候,电影的制片和发行由同一家公司操作。
放映:指获得拷贝使用权的放映商利用专业业设备,在影院等放映场所把影片拷贝转换为屏幕效果的过程,放映商以票房分成、食品饮料以及电影衍生品销售获得收益。
4、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实际票房与“分账票房”①实际票房:影院售票收入总和(包含院线、发行方售出的团体票) 。
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司马 夏雨天一二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制作发行放映影院衍生国有制片机构民营制片机构国有发行机构民营发行机构合资发行机构海外发行电影频道城市院线农村公益院线衍生品视频网站付费电视DVD音像制品院线自有影院加盟影院衍生品开发影视城主题公园原声专辑前期项目、主创的市场调研EPK物料的收集与制作前期新闻的投放与线上互动商务合作和品牌植入的洽谈首映礼、明星见面会的策划与执行社会化媒体互动与点映会、媒体观影营销的整合与推进预告片、海报的制作与投放观众认知指数与购票指数的监督与调查社会化媒体互动与口碑维护纪录片或制作特辑的投放案例库的更新与反思26电影行业的季节性主要体现为档期。
我年春节期间播放的由著名导演影视行业技术特点三中国影视行业公司四五影视行业的人才需求影视行业一直是热门行业,也是公认的朝阳产业。
影视六影视行业的编剧七影视行业相关院校简介▲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也是老牌的专业类院校,主要培养编剧人才的专业是戏剧文学系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该专业同时培养学生的文艺编导和理论研究能力。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戏剧文学系在成立之初便迎来了洪深、欧阳予倩、曹禺、李健吾等著名戏剧家的执教,孕育了良好的戏剧文学底蕴。
新中国成立后,熊佛西、魏照风、李健吾、余秋雨等一大批文学名家相继在此授课,为上海戏剧学院培育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文学系倡导学生“读书、读剧、读世”,在培育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进行剧本创作。
上海戏剧学院培育了许多优秀的编剧,老一辈剧作家有陈恭敏、陈耘、谢民、沙叶新、王仁杰、孙惠柱等,他们创作了《年青的一代》《布谷鸟又叫了》《陈毅市长》《钱学森》《焦裕禄》等优秀作品,给后辈树立了标杆。
戏剧文学系坚持优化教学方法,坚持小班教学,夯实基础,培育精英,先后走出了如于正(代表作品《美人心计》《宫锁珠帘》《美人制造》《延禧攻略》)、饶俊(代表作品《花千骨》《醉玲珑》《颤抖吧,阿部!》《画江湖之不良人》)、张鸢盎(代表作品《暗黑者》《老九门》《香蜜沉沉烬如霜》《司藤》)、汤祈岑(代表作品《执念师》《老九门》《沙海》《暗黑者》)等新生代编剧,在影视行业尤其是电视剧方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总第177期QILU REALM OF ARTS(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84/doi:10.3969/j.issn.1002-2236.2020.06.013中国电影如何再次度过倒春寒?——2019-2020中国电影比照分析周星6,马立2(1.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085&2.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福州350117)摘要:比较2019和2020年电影市场与创作境遇,试图描绘其发展的内在规律:2019年中国电影经历了“黑天鹅事件”,获得意外却有理由的成功;2020年中国电影碰到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则是继续遭遇“台风雨”而损失惨重。
电影业的人们忧心忡忡不知如何复苏。
但比较2019年的中国电影从寒冬回到暖春的过往,却是因为有出色作品支撑着三个主要档期,在呼应时代主题的多个层面取得多重突破。
由此尽管2020年中国电影难以避免留下寒流的后遗症,但如何在下半年以恰当的时机和扎实的创作更多地弥补损失,为2021年的中国电影重新出发做好准备,却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关键词:2020电影倒春寒;2019电影黑天鹅;电影档期;创造开拓中图分类号:J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20)06-0084-07-$2020年的电影“倒春寒”春天原本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春节档期原本是中国电影市场必然开门红的第一大档期,但是,2020年的春节档期荡然无存,所以,比拟为“倒春寒”也就名副其实。
这一个倒春寒不仅仅是超常反历史,而且是连续跨两个季度前所未有。
其实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电影整体上的一次倒春寒)2020年,在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还未到来的时候,在网络上似乎已有预感,诸如庚子年等的议论就已铺天盖地,我们曾经嘲笑这一个带着迷信色彩的说辞,但不幸而言中,居然就意外遭遇了历史上的一次大灾难。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业的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向中国电影业的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壹、改革之初1993年1月5日,广电部《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
这壹被电影行业称之为“三号文件”的基本精神于于: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企业必须适应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四十年来计划经济下电影的“统购统销”,调整由此形成的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经济分配上的不合理情况。
1993年的改革主要是:壹、将国产故事片由中影XX公司统壹发行改由各制片单位直接和地方发行单位见面(进口影片仍统壹由中影XX 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XX公司发行);二、电影票价要原则上放开,具体由各地政府掌握。
改革之初,拥有了独立发行自己影片权力的制片厂,收益较过去有明显提高。
北京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合拍的影片《狮王争霸》,于直接同上海新成立的全国第壹家电影股份制XX 公司——上海永乐影视股份有限XX公司的交易中,破天荒地从上海电影市场上获得了近百万元的票房收入,这于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此时,另壹个问题出现了:按照“三号文件”精神,尽管中影XX公司国产影片的全国垄断运营被打破了,可是各省级XX公司于自己的行政区域内独家运营、垄断发行以及中间环节过多的局面仍然普遍存于。
过去制片厂面对中影壹个壹个垄断运营者,而当下要面对32家地方垄断运营者。
制片厂和发行XX公司的谈判仍然是“壹对壹”,仍然处于不平等的状态。
为此,1994年8月1日,广电部电影局下发了《关于进壹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电影行业称之为348号文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国务院《关于进壹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精神,348号文件明确影片(著作权)发行权拥有单位能够直接向北京等21家省、市(11家老、少、边、穷省区除外)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发行。
这壹指导思想使得电影全行业所有企业的运营自主权于政策上、理论上得到认可,市场多主体的形成成为可能。
1995年,广电部474号文件进壹步放开农村16毫米拷贝运营权。
强调任何壹级XX公司和集体、个体的放映单位均能够自由购买,每个16毫米拷贝均含有全国放映权。
于此之后每年的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均强调了这壹规定。
因为它符合中国农村电影市场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抓好大的,放活小的”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放映员的积极性。
然而,这壹政策于很多地区且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原因是农村放映员自己购买拷贝会危及县级电影XX公司的垄断地位。
因此,全国壹些地方出现了放映员购买拷贝后被没收、被罚款甚至放映员被扣留的现象。
广电部、电影局壹再强调:县级XX公司应该通过更新观念、转变机制来成为16毫米运营主体,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赋予。
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出现的农民放映员自筹资金、自购拷贝且成立股份制放映联合体的做法,得到了电影局的肯定。
这是农村电影改革中出现的壹种新生事物,这壹新生事物从它诞生的那壹天起就伴随着观念之争。
要感谢那些勇敢的农民放映员们,是他们于逆境中的坚持、是他们创造的所辖区域内电影市场的兴旺说服了越来越多的人们。
1998年5月6日,管辖着中国最大农村电影市场的河南省文化厅于全国率先改变观念,他们向全省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发文,积极鼓励、支持农村电影发行行业实现多种经济成分且存及运营形式多样化;鼓励、支持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探索,且推动其逐步完善。
二、改革中期1995年1月1日348号文件正式生效后,市场因为潜于的竞争主体的出现壹度活跃起来。
地市电影XX公司和影院作为企业法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希望直接面对制片厂和中影XX公司以便影片更直接地和观众见面。
这壹段时间市场见似动荡,实则是重组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即使于改革之后市场控制得较好、票房壹直保持于全国前列的福建也出现了以福州等几个城市电影XX公司组成的海峡XX公司,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省级XX公司壹搏的局面。
几乎是同时,上海出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组建的第二条院线即东方院线;四川、山西等地的第二发行渠道也于竞争中脱颖而出。
可是,制片厂见到的曙光很快就暗淡下去,主要原因于于中影XX 公司独家掌握着进口影片的发行大权,而这批影片对市场的重要性是国内任何壹家制片厂所不能比的。
因此,中影XX 公司的独家发行大权实际上是掌握着下面俩条渠道的生死大权。
几家XX公司里有的没有得到中影XX公司的影片而夭折,有的因中影或者制片厂挑动俩家XX公司恶性竞价后伤了元气。
这种模式没有走通。
1997年底,陕西省电影XX公司上报文化厅壹份《关于全省35毫米影片运营的改革意见》,其核心是影片发行市场全方位放开,凡有条件的地市电影XX公司均能够申办全省影片发行许可证,面向全省发行,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同时,电影放映市场也全方位放开,放映单位能够自由选择有省厅发的影片发行许可证发行方,不受区域限制。
1998年新年伊始,陕西省文化厅下发了《关于改革我省35毫米影片发行办法的通知》,陕西电影市场放开。
这是陕西省电影XX公司艰难地维持了几年后,不得已而作出的选择。
他们体会到,传统的运营方式,不能调动各地市XX公司法人承担35毫米影片的运营责任,而省XX公司又无法直接面对市场,造成所发行的影片未能紧贴市场,票房壹再下降。
而地市欠款不断增加,购片资金严重不足,节目、拷贝短缺,形成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只有通过放开,动员全行业内有能力的XX公司均来购片,均来投资改造影院,引进新技术,才能达到加大投入的目的。
另外,放开后谁购片,谁直接对放映单位运营,不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而且以单片为运营单位,更有利于把每部影片相对应的观众群体请到电影院。
陕西省XX公司仍提出了以后购片应有“资本运营”的观念。
不求购买多少影片、要把有限的资本放于追求效益上,买壹部影片,就要使这部影片产出最大的效益。
这些良好的想法具体操作起来后,省、市XX公司的矛盾又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竞争中陕西省XX公司处于不利位置,原因是近几年省XX公司没有抓自己的院线建设,而西安市XX公司拥有直属影院8家,发行收入几乎占全省三分之二。
因此,西安市获得了独立购买影片和于全省发行影片的权力后,购片积极性很高,且把这见成是西安XX公司死生存亡的关键。
1998年初,西安市电影XX公司于和省XX公司竞价中影XX公司的壹批影片时,以高出过去几十万的价格获得了这批影片的全省发行权。
按照市场潜力来说,这样的价格是有很大风险的。
不过,因为这批影片里有《泰坦尼克号》(当时谁也没有预料到它的票房如此惊人),西安XX公司得以渡过难关,且因为获得了运营自主权,而使得西安电影市场出现红火局面,经过壹年的努力,西安电影各项收入皆创历史最好成绩。
而省XX公司却因没能得到影片而失去了长期以来调控市场的能力。
经过壹年的实践,陕西省文化厅认为改革“出现壹些新问题,特别是不少地方出现竞争无序、走私泛滥的混乱现象,使国产优秀影片不能正常放映,有损于全省电影市场的整体利益”。
于是,分开的市场重又以行政命令整合于壹起,电影发行机制重回老路。
2000年初,广电总局电影局依据《电影管理条例》给西安电影XX公司和西安电影制片厂通过资产重组形成的发行XX公司下发了全国《电影发行运营许可证》,可是地方的保护使得这家新XX 公司至今均不能于当地工商注册,这家XX公司只好胎死腹中。
由此可见,市场放开后无休止的争吵扯皮使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了“不改革等死,搞改革找死”的俩难困境。
长期的内耗使这块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得不到有效的调理,而显得各自为政、零乱无章。
反思几家XX公司的失败得出的结论是:壹个省组建俩个发行机构仍然势于必行。
可是,俩个发行机构的竞争不能停留于影片发行权的独家争夺上,而应体当下俩个发行机构控制的影院数量、放映质量和服务意识上。
原因很简单,壹条院线的生存至少壹年应该有100部之上的影片,而目前情况下中影XX公司和制片单位仍不能提供足够的片源满足俩个发行机构的需求。
于是谁争夺到了影片发行权谁就赢得了能够生存下去的机会。
当年海峡XX公司、太原XX公司、成均XX公司竞争买片的出价方式是近乎悲壮的,壹些卖片单位或许因当时的竞价得到了利益,但马上无论是买方卖方均尝到了这种自杀性运营方式带来的苦果:买方投入太大没有实力收回成本继续购片,卖方卖得的高价因买方的惨淡运营且没有实际的得到。
历史不能重复,中影XX公司也意识到了手上这批进口影片于重建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分量。
于电影局的协调下,1998年正式开始运作的四川第二发行渠道四川峨嵋电影发行放映XX公司,不再通过竞价方式而按照其市场份额,获得了进口影片的供应。
至此,壹个地区俩个发行渠道的建立开始走向正轨。
之后不久,广西、湖南、广东、湖北相继出现了俩个发行渠道。
另壹方面,为了避免出现俩条发行渠道之争,避免因竞争而造成的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地方出现的种种改革激情被传统的思维惯性压抑下去。
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壹种发行XX公司之间的联营模式于几个省开始尝试。
继中影XX公司向山东几个地市电影XX公司直接供片的“山东突破”之后,于山东地方电影管理部门的干预下成立了山东齐鲁影业XX公司;同样,继多家制片厂直接向苏州等四个市供片的“江苏突破”之后,于江苏地方电影管理部门的干预下,成立了江苏长江影业XX公司。
此外,湖北、陕西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省地市电影发行XX公司的“俱乐部”。
但由于联合的目的均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地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重组,这类联营XX公司运作过程中大均存于不少弊端,比如由于所有制关系没有改变,联营中的省、市XX公司仍然是过去计划经济的模式,各XX公司内部人员臃肿、吃大锅饭的局面仍然存于,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企业仍然缺乏活力,三角债问题更加突出等等。
因此,联营XX公司于面对市场时,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壹方面,对于制片厂和中影XX公司的影片,要投入资金购买,另壹方面壹些地市XX公司及放映单位交不起片租。
联营中的省级XX公司被拖得不堪重负,终于意识到要想发展必须有所放弃。
突出重围的首先是四川省电影XX公司。
从省XX公司脱胎而出的四川西南影业有限责任XX公司,于初具现代企业制度模式的同时,运营方向也从单纯的发行向放映延伸。
如今,以四川“CHN院线”为品牌的电影院,于四川的发展达到了黄金时期:四川省电影XX公司和王府井电影城等五家和其有资产相连的电影院组建了院线,五家影院分别由省XX公司独资、控股和参股组成,拥有43块银幕。
湖北省电影XX 公司奋起直追,“银兴”院线成立以来,就于全省拥有了35块银幕。
正由于果断地放弃了发行XX公司同发行XX公司之间不真实的所谓“联营”,才换来了省XX公司今天同地市县XX公司“老朋友,新关系”意义上的领头地位。
建院线、抓多厅影院,于这条路上取得可喜业绩的仍有广东、湖南省的电影XX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