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歌赏析(一)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30
[曹操观沧海赏析]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曹操篇(1):《观沧海》曹操阅读答案《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观沧海》阅读答案1、曹操政治家2、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观沧海①曹操(第7课时)东临②碣石③,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⑥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⑦,歌以咏志。
①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摘要》,诗歌《嵩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②﹝临﹞到达,登上。
③﹝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过这里。
④﹝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⑤﹝竦峙(sǒngzhì)﹞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⑥﹝星汉﹞银河。
⑦﹝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一、整体把握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除了这两句之外,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接下来四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曹操古诗代表作品赏析1 曹操古诗代表作品赏析 1.《短歌行二首》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3.《龟虽寿》曹操古诗赏析 4.《薤露行》曹操古诗赏析 5.《度关山》曹操古诗赏析6.《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 7. 曹操生平简介【诗一】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首先《短歌行》是一首用于宴饮的诗诗的最终意思是能求得大才贤士和自己一起平定天下建立功业。
这首诗的的开头两句正适合宴饮的场面。
对着美酒当着慨歌这种欢心的场面在人的短暂的一生中是少有的。
然后有这一开头谈到忧过忧民谈到思贤纳士之心谈到定国安邦之意。
从全诗来看不能把这两句当做的消极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两汉的诗已经由《诗经》的四言诗转入五言体。
本诗纯属四言可以说是两汉的四言中的代表之作。
2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人名传说是第一个造酒的人后世因此以“杜康”借代为酒。
曹操写这首诗的时候正直天下大乱有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虽然已经消灭但还远远达不到统一的地步。
战争挫折随时可见。
做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处于对事实政局的担心有时候借酒来暂时消除烦恼。
并由此引出下文希望能求得更多天下人才的辅助共同安定天下。
曹操为人的特点就是十分爱惜人才他渴望得到帮助自己的人才想统一国家大业。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许多人感到人生无常心情苦闷但作者在这种悲伤的世风中能积极地看待人生。
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自己功业未成心中忧虑不得不借酒消愁。
但作者并没有停在吃酒消愁的情绪中正像诗经《郑风?子衿》中所讲的一位女子热烈地希望自己所期待的男子到来充分说明作者想招揽天下人才的迫切心情。
他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思夜慕。
在明明月夜诗人举目望银色的月亮驰骋想象心中思念着人才故友亲朋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使人精神开朗。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曹操诗歌及其解释5篇曹操收编太平道、抚接五斗米道势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挟天子",目的皆在暗争"天命"。
曹操一生所经营之"天命在吾"的魏氏圣化大业,随曹丕黄初元年受禅而得实现。
从曹操势力兴起以至汉魏禅代,其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原始道教牵涉至深。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曹操诗歌及其解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陌上桑朝代:三国|作者:曹操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翻译/译文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去拜见王母娘娘和东君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注释(1)陌上桑: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
曹操只是沿用旧题,内容与古词无关。
此诗与《气出唱》、《精列》、《秋胡行》等篇同是曹操晚年的游仙诗。
(2)九疑:又作“九嶷”,或名“苍梧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据《史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玉门: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为古代通往西方的孔道。
(3)济:渡河。
天汉:银河。
(4)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居昆仑瑶池。
谒东君道家说东华为男仙居住之处,东方公为男仙之首西华为女仙居住之处,西王母为女仙之首。
(5)赤松:即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6)羡门:羡门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7)要秘道:成仙和养生之道。
精神:指人体的精华、灵气。
(8)芝英:灵芝的精华。
(9)醴泉:甘美的泉水。
《史记.大宛传》:“河出昆仑……上有醴泉瑶池。
”(10)佩:带在身上。
《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短歌行【其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字词解释: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
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
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
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其一艺术赏析引言:《短歌行二首》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政治性很强的作品,而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歌行二首》其一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短歌行》其一艺术赏析一《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1. 观沧海曹操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总领全篇。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线索。
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观”二字传达出作者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实景)是俯瞰沧海的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海面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的辽阔苍茫景象。
“何”是“多么”的意思,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大海苍茫动荡景象时的惊奇与赞美之情。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实景)静景,写岛上树木和野草,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衬托出大海的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实景)动景,具体描绘海上景色的变化,表现出大海惊人的力量、宏伟的气象和磅礴的气势。
“涌”字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出壮阔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以上8句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刻画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景)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豪迈自信气概,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奋发昂扬的精神。
“若”表明所写是想象之景,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和雄心壮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豪迈自信气概,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奋发昂扬的精神。
曹操诗歌赏析(一) 曹操诗歌赏析(一)一、曹操的人生背景1.1 家族背景1.2 学识与才能1.3 政治生涯1.4 军事才能二、曹操的诗歌创作背景2.1 政治动荡的时代背景2.2 文化氛围与文学传统2.3 诗歌创作的目的与意义三、曹操的主要诗歌作品3.1 《短歌行》3.2 《白马篇》3.3 《观沧海》3.4 《龟虽寿》3.5 《龟虽寿》3.6 《对酒》3.7 《步出夏门行》3.8《登车赋》3.9《典论》3.10 《策杖子》四、曹操诗歌的主题与风格4.1 壮志豪情4.2 忧国忧民4.3 自嘲与自省4.4 对生死的思考4.5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4.6 词章华美五、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5.1 修辞手法5.2 韵律把握5.3 绘画意象5.4 语言表达技巧六、曹操诗歌的影响与价值6.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6.2 历史记载与研究6.3 文化认同与价值评价七、附录:曹操的部分诗歌作品赏析附件一、《短歌行》全文及赏析附件二、《白马篇》全文及赏析附件三、《观沧海》全文及赏析附件四、《龟虽寿》全文及赏析附件五、《对酒》全文及赏析附件六、《步出夏门行》全文及赏析附件七、《登车赋》全文及赏析附件八、《典论》全文及赏析附件九、《策杖子》全文及赏析注释: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具有杰出的才能和领导能力。
2、短歌行:曹操的名篇之一,以豪情壮志、自我表达为主题,展示了其政治抱负和人生态度。
3、白马篇:曹操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以描绘白马之美、寄托政治抱负为主题,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4、观沧海:表达了曹操对历史沧海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5、龟虽寿:运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了曹操对寿命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6、对酒:表达了曹操豪情壮志和追求英雄事业的决心,形象地展现了其政治野心。
7、步出夏门行:描绘了曹操统率大军出征的场景,以及对出征事业的壮志豪情。
8、登车赋:以写赋的形式,展现了曹操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和宏伟目标。
曹操诗词鉴赏(整理11篇)篇1:曹操诗词全集鉴赏《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原文朝代:两汉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鉴赏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曹操短歌行全文及译文赏析
曹操短歌行,是一首十七世纪中国项羽王朝知名诗人曹操的著名诗歌,这首诗歌颇具情怀,表达了曹操心中进退两难、纠结不安的心情。
诗歌全文:
垂杨君子,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上有青冥,下有渊明;
夜郎自叹流年去,
无计留春住。
译文:
垂杨君子,在天愿做双飞翼的鸟,
在地愿可以像连理枝一样紧紧地抱着。
上有苍穹,下有渊深;
夜郎历历回首流年无情而逝去,
也无法再留住春天了。
赏析:
曹操短歌行具有表面简单却深刻的确切意义。
poet表达了自己连理枝般紧密的梦想:他仰望苍穹,许愿可以像双飞翼的鸟一样翱翔;他又瞻望渊深,但却又叹息流年无情,春天早已老去。
这首诗歌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营造出一种用遥远的情怀去凝视时光流逝的意境。
曹操短歌行充满了强烈的哲理色彩与人的洞察力,在极尽深刻的诠释了苍茫的过往,并且勾勒出这美好的梦想。
莎士比亚曾把春天比喻为“人生的开始”,但曹操觉得只有留住美梦才能与那永远流逝而去的春天相配。
他唱出了一曲绵延蜿蜒的挣扎之歌,要紧紧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在时光荏苒间实现自我的愿望。
曹操短歌行深深地影响了后世诗人,也启迪着人们的智慧,实现了自我的梦想,面对给过去痕迹所留下的孤独和寂寞,他们自由奔放
地唱起歌来,任由自己在流逝中沉沦。
曹操短歌行不仅如此,更像一道星空下的梦幻曲线,让人有。
曹操的古代诗歌大全赏析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我在此整理了曹操的古代诗歌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曹操的古代诗歌赏析1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唯一作: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一作:皎皎)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曹操的古代诗歌赏析21龟虽寿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诗歌的情感内容(一)
曹操诗歌的情感内容
概述
•曹操(155年-220年),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
•曹操的诗歌作品多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主题,传达出浓厚的个人魅力和复杂的情感内涵。
勇武之情
•曹操作为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他的诗歌中常常表达着勇武之情。
•他的诗作中常用豪迈激昂的词句,表现出自己壮志凌云的气概。
•例如《步出夏门行》中写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了他追求事业成功的决心和坚定。
孤独之情
•曹操身处乱世,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也流露在他的诗歌中。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出对权谋和忧国忧民的思考与感慨。
•例如《短歌行》中写道:“钟鸣鼎食之家,春谷园蔬之宴。
淑景良时和气致,鸟兽伎俩乐陶陶。
”表达了他对平常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爱情之情
•曹操诗歌中也不乏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沉浸其中的情感。
•他的诗作中常常以花、月等意象来描绘他与情人的浪漫情谊。
•例如《短歌行》中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深情厚意。
总结
•曹操的诗歌作品以勇武、孤独和爱情等情感为主要表达内容。
•他的诗作通过多样的意象和文笔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复杂人生。
•曹操的诗歌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个人情感与历史时代的重要见证。
曹操《观沧海》赏析《观沧海》是曹操的一篇代表作,诗歌通过对于沧海的描绘和歌咏,表现出他壮阔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以下从诗歌的意境、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一、历史背景《观沧海》写于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已经初步统一了北方,正准备进一步统一全国。
诗中的“观沧海”是他站在碣石山观看大海时的亲身感受。
在这首诗中,曹操通过描绘大海的广阔无垠和气势磅礴,表达了他对一统天下的执着追求和必胜信念。
二、诗歌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展现了一幅大气磅礴的海景画卷。
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大海的广阔与山的峻峭,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展示了大海生物的丰富多彩,为后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作好了铺垫。
诗的末尾,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宏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十六个字赋予了大海一种浩渺无边的气势,构造了诗的高潮部分,令人回味无穷。
三、写作手法曹操在《观沧海》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包括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静态描写,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是动态描写,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生命力。
此外,“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实相生,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将眼前的海景与想象中的宇宙景象相结合,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壮美。
四、情感表达《观沧海》寄托了曹操深深的感概。
诗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人情感的直接表达,体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宽广胸怀。
通过对大海的描绘和歌咏,表达了曹操的壮阔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整首诗情感饱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五、文化精神《观沧海》一诗,曹操以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来比喻他的胸怀和抱负,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念以及对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展示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的卓越才能,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度和精髓。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作品《短歌行》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以下是对《短歌行》的赏析:
《短歌行》是曹操在徐州战胜吕布后,返回许都途中创作的。
这首诗运用了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了曹操在压力重重的战争时刻下的坚定决心和自信心。
诗的开头两句:“对海而唱,逼万斛之船,临河而踏,穿桥孤屿”。
通过这两句,诗人展示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曹操身处在海滨和河边,面对大海和浩瀚的河流,他并不畏惧,反而高唱百舸争流的豪情,表示他将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接着,诗歌将焦点转移到曹操的敌人身上,描绘了他对吕布的胜利:“白驹过隙,飞电踏空,犁庭扫穴,狗彘不敢昂”。
这些字句形象地表达了曹操军事才能的强大和吕布败北的无能。
然后,诗歌提到曹操在回程中遭遇艰难,面对险阻,“万国都来朝,贡献不称觞”。
曹操的壮志豪情和能力已经让人尽皆敬仰,但他仍然面临着来自各个国家的威胁和困扰。
最后,诗歌回到曹操本人身上,表现了他的胸怀和志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曹操对美丽的江山心生痴迷,同时也表明他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英雄人物为之效力。
总体来说,曹操的《短歌行》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自信心,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特有的气概和胸襟。
这首诗也被后世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秋胡行·其一曹操[魏晋]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
意中迷烦,歌以言志。
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
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
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标签抒怀、人生、艰难译文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健牛因困顿倒下,倾刻间,车辆坠入山谷。
坐在大石头上,弹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
那音调凄怨的清角古曲啊,让我感到迷乱和烦忧。
早晨,我终于登上了散关山,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他们身穿狐裘,外披罩衣,看起来不像是平常人。
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困苦和自我怨恨呢?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心中有什么欲求?三位不知名的老翁啊,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虽然成仙之道深不可测,但是只要诚心追求,就一定会得到。
我们遍观名山,遨游八方极远之处,枕着石头睡觉,用流水漱洗。
喝着山泉水,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三位老翁已经飞身上天了。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
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自从仙人走了以后,我每夜都不能安睡,惆怅哀怨啊,自我怜悯。
齐桓公德行端正,从来没有欺诈行为。
因此,有德能的宁戚通过唱歌前去依附他。
曹操的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曹操的经典诗作之一。
一、诗歌内容与主题这首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中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篇,感叹人生短暂,犹如朝露转瞬即逝,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接着,诗人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里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与思念。
曹操将贤才比作心中所念之人,为了他们,自己沉吟思索,久久不能释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描绘了宴会上宾客欢聚的场景,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欢迎和礼遇,希望他们能前来归附自己。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以明月比喻贤才,表达了对贤才难得的忧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写贤才远道而来,曹操与他们欢聚畅谈,回忆往日恩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绕树寻找栖息之地比喻贤才在乱世中寻找明主,暗示贤才应归附自己。
最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态度和统一天下的决心。
二、艺术特色1. 用典巧妙•诗中多处引用《诗经》等经典著作中的句子,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 比喻形象•以明月比喻贤才,以乌鹊比喻贤才在乱世中的彷徨,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
3. 韵律优美•诗歌采用四言句式,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历史价值与影响《短歌行》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也反映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胸怀和抱负。
在历史上,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引用或化用《短歌行》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和政治的思考。
同时,曹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