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预制板梯形渠道)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7.1施工条件7.1.1工程条件⒈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及场地利用条件**干渠工程地处---流域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带、+++市辖区范围内,从---第三分水枢纽引水,途经123农场、456乡、789乡、9877林场、**牧场到达**农场,在**农场跨---后投入普米干渠。
干渠施工地有+++市至123农场和+++市至**地区的公路穿过,对外交通方便。
加之+++市是12345678自治州首府,也是123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可作为工程对外物资转运站,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部分地段应修筑与对外交通道路相连的临时土路或碎石路,以方便运输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
施工场地内也多有便道相通,但有些工程段需新建或扩建、整修部分简易土路以方便施工运输。
沿**干渠两侧分布有耕地、荒漠、胡杨林。
总体上看,工程仅侵占了少量的农田、草场和林地,而绝大部分的施工段点场地开阔,是未被利用的国有土地。
⒉材料及水电供应条件⑴建筑材料的供应按天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的原则,施工中所需的天然料及人工料可就近选定料场采集或采购。
水泥、钢材和预制砼板可从+++市购进,砂、石、土料、戈壁料可从+++市附近的料场采集或购进,片石须从+++市购进。
**干渠首段距+++市30km多,末段距+++市50~60km左右,材料的运输较为方便。
⑵水源、电源情况及提供修配加工的能力**干渠工程施工中所需的施工用水可就近从---引取,在施工段点需修建蓄水池。
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可打临时的抽水机井并设小型水泵,施工完毕后,应废弃并恢复地表。
**干渠施工用电全部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供应。
**干渠工程位于+++市城郊,施工中机械修配与加工便利。
初拟在123农场或**地区距离干渠较近的施工点设置一个定点机械修配站,渠线每10km设一个移动机修队,负责机械设备的小修及日常保养,机械设备的大修及零配件的加工考虑可在+++市进行。
汽车保养站可与机械修配站合并设置。
(1)工程简介交口抽渭灌区南干渠改造工程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境内,全长 6000 米,桩号为(5+000—11+000)段,设计南干渠渠道断面由梯形变为弧角梯形断面,弧角半径 1140mm;底板及坡底弧角为现浇砼,板厚10cm;坡面为 C20 预制砼板,板厚8cm,过渡层为 20mm 厚低标号砂浆,渠口安装预制封顶板。
(2)主要施工内容拆除原有砼衬砌,重新进行砼衬砌,衬砌采用平底弧角梯形断面,同时改造此段渠道上建造物。
(3) 合同工作范围及主要工程量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渠道衬砌 6km 及渠系建造物改造。
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及清淤泥 19500m3 ;土方回填 9600m3 ;现浇砼 2237m3 ;预制砼 2711m3 ;复合土工膜 60020m2 ;聚乙烯塑料胶泥伸缩缝 1179m2 ;改造渠系建造物 20 座,其中生产桥 12 座,斗门 7 座,节制闸 1 座。
(4)主材消耗本次改造工程水泥选用秦岭 P.0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为 1660T;砂采用渭河中砂,砂用量为 3700m3 ;石子采用蒲城碎石,石子用量 5000m3 ;复合土工膜 60020m2 ;钢筋制安 37T;块石 800m3 ;汽油 1.5T;柴油 3.5T。
2.2.1 施工总布置原则本着有利于工程施工,易于管理、便于生活、少占耕地、节约投资的原则。
2.2.2 施工临设的布置,必须满足各项主体工程的施工要求,适应不同施工时期的特点,协调配合,避免重复及干扰。
2.2.3 充分结合现有道路,布置临设及生活区,以满足整个施工期的要求。
2.2.4 应急工程工期要求: 2022 年 12 月 1 日开工, 2022 年 3 月 31 日完工。
根据本工程的分布特点,该工程分为两个工区进行施工,桩号: 5+000-8+000 为一工区,桩号: 8+000-11+000 为二工区。
项目经理部设在一工区,在一工区附近的刁张村采用租赁民房的方法解决,面积约 200m2。
渠道施工组织设计一、任务背景渠道施工组织设计是在进行渠道工程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规划和组织安排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实现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设计目标1. 提高施工效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流程,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2. 保证施工质量:制定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3. 确保施工安全: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4. 合理利用资源: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
三、设计内容1. 渠道施工工序划分:根据渠道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要求,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工序,明确每个工序的施工内容和要求。
2. 施工工艺流程制定:根据施工工序的划分,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参数等。
3. 施工设备和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工艺流程,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清单,并进行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和使用。
4. 施工人员组织安排:根据施工工序和工艺流程,确定所需的施工人员数量和职责分工,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
5. 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根据渠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6. 施工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查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7.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根据施工工序和工艺流程,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施工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完成要求。
四、设计步骤1. 项目调研:对渠道工程项目进行详细调研,了解工程的特点、要求和施工环境等。
2. 施工工序划分:根据调研结果,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工序,明确每个工序的施工内容和要求。
3. 施工工艺流程制定:根据工序划分,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参数等。
第一章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濮阳县 2011 年第三批耕地储备项目第十四标段,内容有:。
目标规划1、质量目标:合格;2、工期目标:日历天。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2、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渠道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2.1、土方开挖2.1.1 沟渠采用人工开挖和挖掘机沟端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标高、轴线控制桩进行检查,其标高、沟渠几何尺寸、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接近沟渠底标高时采用人工配合进行修整,以免超挖。
2.1.2 沟渠开挖前应采用控制水平板复核管沟的中心线,边线及坡度,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开挖时还要对标准桩和水平板注意保护和复测。
开挖时严格按照标高控制桩进行检查,确保标高、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2.1.3 沟渠开挖到沟底时,在沟底补设临时桩控制标高,防止因多挖而破坏自然土层,一般可在挖至接近标高时留出 100mm 深土层暂时不挖,留至沟渠底砼土施工时清底找平。
2.1.4 开挖时,堆土和机械离沟槽边缘的距离应保持 1m,以保证边坡稳定。
2.2、土方回填夯实衬砌渠道有些新筑填方渠道,渠道土质比较疏松,衬砌前结合灌溉送水有意识的加大水位对渠道进行了浸水预沉,但仍难以达到衬砌所需的密实度要求,必须进行夯实。
2.2.1 夯实前首先清除渠床内的树根、淤泥、腐质土、垃圾及隐藏的暗管砖石等。
2.2.2 渠坡夯实厚度为渠底脚处向堤内侧水平距离 1.5 米,至堤顶处夯实尺寸为 1 米,形成一个斜梯形。
2.2.3 回填夯实采用分层开蹬夯实的方法,每层铺土厚度≤30cm,铺土要均匀平整。
因渠道沿线土质多为砂壤土或粉细砂,应严格控制土壤含水量在适宜范围内。
若土壤比较干燥应采用洒水的方法调节土壤含水量,若土壤含水量较大应采用排水、晾晒、换土等方法以使含水量控制在适宜范围之内。
2.2.4 夯实机械为蛙式打夯机或其它能达到相同质量要求的机械,不得使用立柱石夯。
分层夯实遍数不得少于 4 遍,应杜绝漏夯、虚土层、橡皮土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现象。
渠道施工组织设计渠道施工组织设计是在进行渠道工程施工前,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组织方案的过程。
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定施工方法、制定施工计划、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以确保渠道工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顺利完成。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1. 工程概况:对渠道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工程位置、规模、设计要求等。
2. 施工目标:明确施工的目标和要求,包括施工期限、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
3. 施工工序: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的各个工序和工作内容。
4. 施工方法:根据渠道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工序的顺序、工期安排、资源调配等。
6. 施工安全: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7. 施工质量:确定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验收标准。
8. 施工组织图:绘制施工组织图,清晰地展示施工工序和工作内容的安排。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1. 采集资料:采集渠道工程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等相关资料。
2. 分析设计要求:子细分析设计要求,了解渠道工程的功能、结构和施工难点。
3. 现场勘察:实地勘察施工现场,了解地形地貌、土质条件、水文情况等。
4. 制定施工方案:根据工程概况、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5. 编制施工计划:根据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明确施工工序和工期安排。
6. 制定安全措施: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7. 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根据施工要求,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8. 绘制施工组织图: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绘制施工组织图,清晰地展示施工工序和工作内容的安排。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注意事项1. 综合考虑: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条件、资源情况等因素。
2. 合理安排: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工作内容,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梯形渠道施工方案
砼浇筑工序分模板安装和浇筑,各工序施工方法如下。
(1)模板制安:模板使用定型钢模,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拐角部位加工木模拼装。
预制构件模板按照预制构件尺寸,加工成套定型模板,逐块预制。
现浇构析模板根据施工图构件尺寸,进行组合安装,模板安装时,重点抓好水平度或垂直度,注重承重架及支撑的牢固性。
对墩墙、柱采用内撑外拉的方法,确保标准断面尺寸的准确性,即内用标准撑信模板,防止内向位移,外用拉丝拉紧,防止外向位移,模板在高度方向每间隔一米上一道围令,用排架稳固,防止总体位移。
为便于拆模,立模前在模板内表面均匀涂上一层脱膜剂。
安装好的模板做到板面光洁平整、无污物,接缝严密,不漏浆,并具有足够的强度、钢度和稳定性。
(2)砼浇筑:钢筋和模板经监理工程师验槽合格后,可进行砼浇筑,砼生料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砼配合比进行生料配制,拌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拌和时间,从投料完算起,拌和时间不少于2分钟。
墩墙、梁、柱的砼振捣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动。
振捣时,振点呈梅花型分布,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上一层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cm 以上,以利上下层砼的结合。
振捣一般在砼没有明显下沉不出气泡,开始泛浆为止。
砼浇筑尽量一次完成,不留施工缝,当必须留施工缝时,施工缝留在承受力不大或受压的部位,二次浇筑前先把原砼面凿毛,冲洗干净,铺一层3cm 厚的高标号砂浆,以利上下层间砼的有机结合。
1/ 1。
二、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渠道工程1、施工准备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充分作好料场、拌和场等施工场地的布置以及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和机具设备的准备工作。
应对试验和施工的设备进行检测和试运行,如不符合要求,应予更换或调整。
还应作好永久性和必要的临时性排水设施,确保衬砌渠床符合施工要求。
2、土方工程施工衬砌渠道多为新筑填方渠道,渠道土质比较疏松,衬砌前结合灌溉送水有意识的加大水位对渠道进行了浸水预沉,但仍难以达到衬砌所需的密实度要求,必须进行夯实。
①、渠道放样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渠道施工放样。
首先,用经纬仪定出渠道的中心控制线。
中心桩在直线段每50m一个。
弯道处5m一个。
用钢尺量距,误差不超过1/1000。
测角时两次误差不超过30〃。
其次,按四等水准要求控制高程,闭合精度要求控制在20 。
每200m留一个临时高程控制点。
最后,根据中心线和高程控制点,放样出渠道底脚线和渠口线共四条控制线。
②、土方回填夯实A、夯实前首先清除渠床内的树根、淤泥、腐质土、垃圾及隐藏的暗管砖石等。
B、渠坡夯实厚度为渠底脚处向堤内侧水平距离1.5米,至堤顶处夯实尺寸为1米,形成一个斜梯形。
C、回填夯实采用分层开蹬夯实的方法,每层铺土厚度≤30cm,铺土要均匀平整。
因渠道沿线土质多为砂壤土或粉细砂,应严格控制土壤含水量在适宜范围内。
若土壤比较干燥应采用洒水的方法调节土壤含水量,若土壤含水量较大应采用排水、晾晒、换土等方法以使含水量控制在适宜范围之内。
D、夯实机械为蛙式打夯机或其它能达到相同质量要求的机械,不得使用立柱石夯。
分层夯实遍数不得少于4遍,应杜绝漏夯、虚土层、橡皮土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现象。
夯实后土样干容重不小于 1.55T/m3。
一次回填夯实工作面不小于100m,渠道内侧应预留20~30cm的削坡量。
E、渠坡修整为避免表面干燥和施工中人为因素的践踏及雨水冲涮而造成的起尘和破坏,渠道削坡宜在砼现浇前一天进行。
7施工组织7.1 施工条件7.1.1对外交通现状本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都可从+++市购进,利用218国道运输到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
7.1.2工程布置特点、施工场地条件、水文、气象条件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防渗改扩建干渠长41.9km,配套渠系建筑物等附属设施。
工程特点为渠线长,建筑物布置分散,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更重要的是本工程受农业灌溉的影响大,不能影响农业生产,施工工期较紧张。
本工程总体地形较为平坦开阔。
工程位于灌区内部,渠道及建筑物以外基本上为耕地、道路等,施工场地将受到限制,施工干扰较大。
另外灌区地下水位高,给施工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区域远离河道,又处于平原区,降雨量少,因此施工不受洪水影响。
工程区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其气候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温差大,降雨少,蒸发强烈,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侯。
多年平均降水量53.3~62.7mm,多年平均蒸发量2273~2788㎜,平均相对湿度为45~47%,多年平均气温11.48℃,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气温达43.6℃,冬季寒冷少雪,1月份平均气温-9.4℃。
全年以晴天为主,日照时间长,太阳幅射能量多,昼夜温差大。
年日照时数3036.2(h),大于10℃的年积温4000℃以上。
无霜期191d,最大冻土深度80cm。
7.1.3主要建筑材料来源及水、电条件⑴建筑材料来源本工程外购建筑材料:水泥、钢材、木材、塑膜、止水材料、砼添加剂、苯板等,材料均可从+++市购进,交通运输也较方便,运输距离约50km。
⑵水、电条件施工用水条件:施工用水可从---或西干渠取水,平均运输距离约20Km,水量、水质均可满足施工需求。
施工电源条件:渠道施工用电为自备电源,管理区、生活区用电可从附近的电网架线到工区即可。
7.1.3 天然建筑材料砼骨料、反滤料和砂砾石料,选择位于789厂南边的砂石料场。
平均运距约30Km。
渠线0+000~23+336段选择218国道边789厂南边的砂石料场(C1)作为填筑料场。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县抗旱应急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整治渠道工程、维修渠道工程、新建石河堰工程等。
工程总投资XX万元,建设工期为XX个月。
二、施工组织机构1. 施工组织体系成立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质量安全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
2. 技术保证措施(1)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负责施工技术指导、质量控制、进度管理等工作。
(2)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
(3)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三、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 施工总则(1)按照工程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
(2)合理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资源合理配置。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文明施工。
2. 工程测量(1)采用全站仪、GPS等先进测量设备进行工程测量。
(2)确保测量精度,为施工提供准确数据。
3.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排及施工顺序(1)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进度。
(2)先进行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再进行石河堰施工、渠道衬砌等。
4. 水渠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1)采用分段开挖、分段衬砌的施工方法。
(2)采用混凝土衬砌,确保渠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四、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1. 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2)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2. 材料设备的质量保证措施(1)选用优质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确保材料设备质量。
3. 质量保证的技术准备(1)制定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2)对不合格品进行纠正和预防。
5. 初步验收、运行检测、竣工验收(1)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初步验收、运行检测和竣工验收。
(2)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7.1施工条件7.1.1工程条件⒈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及场地利用条件**干渠工程地处---流域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带、+++市辖区范围内,从---第三分水枢纽引水,途经123农场、456乡、789乡、9877林场、**牧场到达**农场,在**农场跨---后投入普米干渠。
干渠施工地有+++市至123农场和+++市至**地区的公路穿过,对外交通方便。
加之+++市是12345678自治州首府,也是123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可作为工程对外物资转运站,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部分地段应修筑与对外交通道路相连的临时土路或碎石路,以方便运输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
施工场地内也多有便道相通,但有些工程段需新建或扩建、整修部分简易土路以方便施工运输。
沿**干渠两侧分布有耕地、荒漠、胡杨林。
总体上看,工程仅侵占了少量的农田、草场和林地,而绝大部分的施工段点场地开阔,是未被利用的国有土地。
⒉材料及水电供应条件⑴建筑材料的供应按天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的原则,施工中所需的天然料及人工料可就近选定料场采集或采购。
水泥、钢材和预制砼板可从+++市购进,砂、石、土料、戈壁料可从+++市附近的料场采集或购进,片石须从+++市购进。
**干渠首段距+++市30km多,末段距+++市50~60km左右,材料的运输较为方便。
⑵水源、电源情况及提供修配加工的能力**干渠工程施工中所需的施工用水可就近从---引取,在施工段点需修建蓄水池。
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可打临时的抽水机井并设小型水泵,施工完毕后,应废弃并恢复地表。
**干渠施工用电全部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供应。
**干渠工程位于+++市城郊,施工中机械修配与加工便利。
初拟在123农场或**地区距离干渠较近的施工点设置一个定点机械修配站,渠线每10km设一个移动机修队,负责机械设备的小修及日常保养,机械设备的大修及零配件的加工考虑可在+++市进行。
汽车保养站可与机械修配站合并设置。
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7.1施工条件7.1.1工程条件⒈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及场地利用条件**干渠工程地处---流域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带、+++市辖区范围内,从---第三分水枢纽引水,途经123农场、456乡、789乡、9877林场、**牧场到达**农场,在**农场跨---后投入普米干渠。
干渠施工地有+++市至123农场和+++市至**地区的公路穿过,对外交通方便。
加之+++市是12345678自治州首府,也是123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可作为工程对外物资转运站,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部分地段应修筑与对外交通道路相连的临时土路或碎石路,以方便运输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
施工场地内也多有便道相通,但有些工程段需新建或扩建、整修部分简易土路以方便施工运输。
沿**干渠两侧分布有耕地、荒漠、胡杨林。
总体上看,工程仅侵占了少量的农田、草场和林地,而绝大部分的施工段点场地开阔,是未被利用的国有土地。
⒉材料及水电供应条件⑴建筑材料的供应按天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的原则,施工中所需的天然料及人工料可就近选定料场采集或采购。
水泥、钢材和预制砼板可从+++市购进,砂、石、土料、戈壁料可从+++市附近的料场采集或购进,片石须从+++市购进。
**干渠首段距+++市30km多,末段距+++市50~60km左右,材料的运输较为方便。
⑵水源、电源情况及提供修配加工的能力**干渠工程施工中所需的施工用水可就近从---引取,在施工段点需修建蓄水池。
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可打临时的抽水机井并设小型水泵,施工完毕后,应废弃并恢复地表。
**干渠施工用电全部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供应。
**干渠工程位于+++市城郊,施工中机械修配与加工便利。
初拟在123农场或**地区距离干渠较近的施工点设置一个定点机械修配站,渠线每10km设一个移动机修队,负责机械设备的小修及日常保养,机械设备的大修及零配件的加工考虑可在+++市进行。
汽车保养站可与机械修配站合并设置。
7.1.2自然条件⒈水文气象条件⑴气候特征**干渠工程位于---流域,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性气候,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光热资源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较长,盛行西北风,大风多集中于春末夏初,平均每年有3~7天的干热风灾害天气,每年春夏季还多出现风沙、浮尘天气。
最大冻土深度0.8m。
⑵水文目前---的来水利用博斯腾湖作为多年调节水库,基本实现了人为控制,水量稳定。
正常年份---来水年内较为均匀,多年平均来水量为11.78×108m3。
河道来砂量小,无漂浮物。
---第三分水枢纽水的平均矿化度为1.1g/L,满足灌溉要求。
---洪水,主要是铁门关峡谷段的哈满沟暴雨径流形成的,哈满沟为一典型的山溪性河沟,无常年径流,年径流量为290×104m3,多在夏季7月下旬出现突发性的暴雨洪水。
其下游的铁门关水库对哈满沟暴雨洪水有一定的滞洪能力。
**干渠自---第三分水枢纽东岸引水,引水保证率可达100%,其水质满足灌溉要求。
洪水对**干渠引水无影响,干渠冬季不输水,无冰凌危害。
⒉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⑴地形地貌**干渠渠首位于+++市123农场境内的---第三分水枢纽,渠尾在**农场汇入++干渠,全长34.385km的干渠工程地处---流域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带,地面高程在905~915m,渠系走向为南北向,地势自北向南微微倾斜,但总体上地形坡度很小,地势较平坦,局部地形略有起伏,起伏幅度1~2m,主要分布在13+500~26+000段。
沿线地表干旱,表层有一层白色盐霜,地表植被多为干旱植物。
**干渠在---三角洲中部,沿线各地貌单元单一清晰,多风积沙丘,无隐伏活动断裂构造和其它灾害性地质现象,各土层成层关系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渠线0+000~13+500段两侧多为耕地;13+500~28+000段两侧为荒漠地,分布有大量的固定、半固定型沙丘,沙丘直径一般在5~10m,高1~3m;在28+000~34+385段渠线两侧为胡杨林和耕地。
⑵地层岩性特征**干渠穿过的地层表层主要为冲洪积和风积而成的粉土、粉砂及细砂,沉积时间较新,部分地带有中砂及砾石。
工程区位于塔里木地台部分,地质构造与区域构造稳定。
地震烈度低,为Ⅶ度,无活动性断裂展布,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干渠沿线地层岩性含水量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层具有冻胀性,最大冻土深度0.8m。
受附近河、渠的影响,地下水位呈现渠道首末段较高,中间段较低的趋势,潜水面受季节影响,有不同的变化,大部分渠段地下水均在2m以下。
本工程渠道沿线的地层,表层以下0~0.30m内,土质含盐量高,渠道开挖时应予清除。
渠道边坡及渠底土质主要为粉土及粉细砂土,均属冻胀性土,中等透水层,渠道设计与施工时应考虑抗冻胀和防渗问题。
7.2施工导流**干渠工程全部是在干地上施工,无水流对施工产生影响,因此无须导流。
7.3料场的选择与开采**干渠沿线地质条件变化不大,地层岩性以粉土、粘性土为主,无粗颗粒土。
根据由+++市地质工程勘察院2001年6月所作的《+++市**干渠工程地质补充勘察所告(初勘阶段)》,本次规划在+++市附近选择了的2个料场。
Ⅰ料场(西站料场):位于+++市西站三山加油站以西,坐标N41°49′42.3″E85°59′28.1″点以西,314国道以北1km2范围内,距123农场较近,直线距离约30km,长2000m,宽500m,厚2~3m。
本料场储量丰富,以角砾层为主,粗骨料(>2mm砾石)含量48.5~73.9%;细骨料(砂)含量26~51.5%,其中<0.1mm的骨料含量小于5%,不均匀系数15.394~65.717,可以选作修建该工程的砂砾石料场。
Ⅱ料场(东料场):位于+++以东,++公路南北两侧,坐标N41°41′32.8″E86°09′48.7″点以东,距干渠渠尾**农场较近,约60km。
本料场以砾砂为主,>2mm粒径占24.8~39.0%,<2mm粒径占61.0~75.2%,以中、粗砂为主,<0.1mm的骨料含量大多小于5%,局部0.1mm在5~10%,砾石以次园状为主,砾石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岩等硬质岩石为主。
此料场面积在2km2以上,厚度2~3m,储量丰富,能满足施工需要。
粘性土在勘察区内广泛分布,可就近取材。
以上料场在+++市为允许开采的砂砾石料场,其颗粒级配指标和储量基本能满足施工所需。
地形较平坦,有汽车道路相通,通行条件较好,利于机械挖掘和车辆运输。
7.4主体工程施工7.4.1渠道工程施工⒈土方开挖施工清基:利用推土机清除堤底原始地面覆盖的杂物,并推至离开堤脚线20m以外,用推土机刮平基底,人工拣出草根、杂物后用振动碾碾压,碾压遍数由试验而定,压实度不小于0.93,必要时应提前洒水再碾压,对局部不平整处应进行人工找平。
开挖: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一次开挖成形,挖掘机挖出的土不断堆在两侧渠堤部位,两侧渠堤上配推土机和振动碾,不断将土推平,来回碾压,直至填筑密实。
对于填方段渠道,清除采土区地面的植被复盖层后,用推土机直接推两岸的松散土料筑堤,在渠坡、渠肩、渠道与建筑物连接部位、建筑物填方等无法用机械压实的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或人工夯实,渠底和边坡都采用人工进行修整成形。
⒉填筑施工土石方填筑程序依次为渠堤高程引测、宽度控制、渠堤分层填筑、洒水碾压、压实度试验、土堤削坡、成型。
填筑的各层铺土厚度不大于40cm,工地技术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填筑高度,推土机推平后,压路机开始碾压,然后由检测人员现场检测压实度,对不合格的部位重新碾压,直到最终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在进行上层施工前,必须对基底洒出边线或用插旗作标记,测量小组专业控制渠堤的宽度和高程,并建立符合水准点的闭合线及轴线控制桩,每天控制校正。
料场一定要清基处理,并严格清除植物根系及有害杂质。
进行渠堤回填时,回填土方的压实度不小于0.93,试验按200m2布点,层层检测。
碾压方法按进退错距法压实,相邻两段交接带碾压搭接长度,顺碾压方向不小于0.3m,垂直碾压方向搭接不小于1.5m,碾压遍数由试验而定,压实度不小于0.93。
每段渠堤自身在回填碾压过程中留纵横向接槎,渠堤的洒水量要严格控制,如超含水量要进行土料翻晒,含水量不足要及时洒水,再进行碾压,禁止出现欠压和过压现象。
⒊渠道防渗、防冻及护面体的施工渠道开挖、填筑、修坡完成后,开始实施渠道防渗、防冻及护面体的施工,其各项工序均应符合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
0+000~8+000段和31+973~34+385段为一布一膜防渗的土渠,在已挖填修整好的渠底与渠坡上铺设复合膜后,再填筑50cm厚的中壤土;8+000~31+884段采用预制砼板防渗,先在已填筑好的渠底与渠坡上铺设0.3mm厚的塑膜,然后铺设30~40cm厚的砂砾石垫层,最后再铺设8cm厚的预制砼板,预制砼板之间的缝宽为3.0cm。
本工程渠道中的砼施工是将预制砼板、砂石料和水泥等材料运至施工点,用砼拌和机制备M15砂浆,然后用制备好的砂浆砌筑铺设在渠道上的预制砼。
7.4.2渠系建筑物工程施工⒈节制分水闸的施工节制分水闸施工主要是地基的开挖处理及防渗、排水设施的施工;闸室工程,主要是底板、闸墩、边墩、胸墙、工作桥等的施工;上、下游连接段工程,包括铺盖、护坦、海漫、上、下游防冲槽的施工;两岸工程,包括上下游翼墙、刺墙、上下游护坡等的施工;闸门及启闭设备的安装。
⑴浇筑程序水闸由结构缝将闸分为许多结构块,为了施工方便,将结构块分为若干筑块,然后依据施工原则编排筑块的浇筑顺序:优先浇筑下部结构复杂的基础部分和阻碍下一步工作进行的浇筑块;对于整底板,应尽快完成底板的浇筑,然后安排上层部分的浇筑;应先浇深基础,后浇浅基础;荷载较大部分应先浇筑,待其完成部分沉陷以后,再浇筑与其相邻的荷载较小部分;左右或上下相邻两块的浇筑时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隔,一般约需4~7天。
因此,水闸施工应以闸室为主,岸翼墙为辅,穿插进行上下游衔接段工程,以加速施工进度。
⑵底板施工在闸室地基处理后,先铺筑素砼垫层8~10cm,以保护地基,找平基面。
浇筑前先进行扎筋、立模、搭设仓面脚手架和清仓工作。
底板木模采用固定模板,浇筑底板采用双轮手推车进料。
当斜层浇筑时,随同浇筑工作的进展,逐步拆除仓面脚手架,而将支撑留在砼内。
底板的上下游两端设有齿墙,可组织两个工作组分层浇筑,连续进行,底板全部浇筑后一次拆除仓面脚手架。
⑶闸墩施工浇筑底板时,两沉陷缝之间的闸墩应对称同时浇筑,以避免不均匀沉陷。
闸墩采用砼一次浇到顶的施工方法,相应的闸墩立模采用对销螺栓固定式模板。
立模前,先在已浇好的底板上定出闸孔中心线、闸墩边线和与边线平行的控制线,并沿闸墩边线每隔适当距离测定高程,作为立模和检查校正之用;在已制好的模板上,定出检修门槽与主要门槽的位置线,将整套的闸墩模板编号运至闸墩附近的底板上,堆放时把上层模板放在下面,以便依次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