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一模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4
日照市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绯红(fēi hóng)旖旎(yǐ nǐ)蹉跎(cuō tuó)B. 蹒跚(pán shān)踌躇(chóu chú)饕餮(tāo tiè)C. 峥嵘(zhēng róng)踟蹰(chí chú)恣意(zì yì)D. 缱绻(qiǎn quǎn)徜徉(cháng yáng)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这次讨论,使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气馁,要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短篇小说集。
D.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两人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下列古文中,属于议论文的是: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滕王阁序》D. 《桃花源记》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2. “_________,对海而唱。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高考语文】山东省区域2023届分类专题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甲)药可不能乱吃,不能乱买,更不能乱卖。
随着药品网络销售活动日趋活跃,(乙)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购买常用药、急用药,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
相比线下售药,网上药店往往没有实体店铺,购药时也没有药师当面指导,对销售行为的监管难度大,因而①,(丙)需要提高对药品网络销售行为的监管。
抓好药品网络销售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笔交易有留痕、可追溯,如有违法违规问题就可以实现快速倒查。
我国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有着严格的分类管理。
②,不需要开具处方即可出售;处方药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违规出售造成的用药安全风险更大,必须在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出售。
(丁)第三方平台应担负起管理和监督。
第三方平台面向大量消费者,进驻的药店多、药品销量大,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③,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
21.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甲B.乙C.丙D.丁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有太多“名场面”让人记忆犹新。
人们还记得,三名字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的记录。
还有,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生动开启两次“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宫画展,()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我国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025届日照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8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多复变函数论突破、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先后实施“863计划” “攀登计划” “973计划”,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
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作出战略部署,要切实落实到位。
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
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日照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内容(此处应为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由于篇幅限制,不展示具体内容)1. 文章中提到的“新型城市化”概念,其核心特征是什么?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因素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影响?3.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对城市化发展持怎样的态度?答案:1. 新型城市化的核心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2. 文章中提到了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人口流动和政策导向等因素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影响。
3. 作者对城市化发展持积极的态度,认为新型城市化是解决当前城市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6题。
古诗文内容(此处应为一首古诗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展示具体内容)4. 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怎样的情景?5.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答案:4.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本以为无路可走,却意外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的情景。
5.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旅途中意外惊喜的感慨。
6.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对仗工整、意象生动、语言简练等特点,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语言知识运用完成7-9题。
7.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他像一座山一样屹立不倒。
- B.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8. 以下词语中,哪个是褒义词?- A. 狡猾- B. 机智9. 以下句子中,哪个使用了反问句?- A. 难道你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 B. 这是正确的。
答案:7. A项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B项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8. B项“机智”是褒义词。
9. A项使用了反问句。
四、写作10.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此处应为一篇完整的作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展示具体内容)以上是日照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示例内容。
2019-2020学年日照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日照第一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2.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生活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②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③有弦弹入碧虚寒,彩凤应来兽应舞。
④战罢两在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①煎茶②焚香③弹琴④下棋B.①煎茶②弹琴③焚香④下棋C.①焚香②弹琴③下棋④煎茶D.①焚香②下棋③弹琴④煎茶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
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
A.目不暇接巧妙绝伦传载B.应接不暇巧妙绝伦承载C.应接不暇精美绝伦传载D.目不暇接精美绝伦承载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且让我们这样稍稍窥.(kuī)视一下彼岸彼土。
那里白鹤在飞翔。
你看那玉羽红顶,踯躅徘徊,一飞千里。
还有乐园鸟飞翔,有鸾凤和.(hè)鸣,缠绵,娟丽,仪态万芳。
B.看原画真是不同。
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这些名家的辉煌作品!还有那些神奇的教堂里的壁画、塑像和美仑美奂的建筑,我们的画家都看到了。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02)_格律_形式_诗歌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
上古时人们已有意识地追求诗歌的语音美,但汉语表意文字的性质掩盖了语音因素,增加了探索语音组合美的难度。
韵律的探索在《诗经》中已可见,而对声律的探索却较迟。
汉代人们对声调的平仄似乎有所意识,五言诗中,不少诗句第二、第四字平仄相异;到了晋代,人们开始注意到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的语音组合之美。
齐梁时期,诗歌格律的探索进入了与音韵学结合的自觉阶段。
受到来华传教的印度僧人以梵文字母拼注汉字语音的启发,中国的音韵学产生。
随着韵部的分析和四声的辨定,人们对诗歌语音美的摸索有了理论的指导。
沈约首先把音韵学的成果运用于说明诗歌的语音组合,他论述“四声”“八病”之著虽不传,却无疑是关于诗歌语音的理论探讨。
齐、梁、陈、隋的诗歌,虽然还未能称之为“律诗”,但已有不少合律之作。
完成格律定型化任务的是唐代的宋之问、沈佺期。
元稹指出:“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之后,文体之变极焉。
”唐代近体诗的形成,既是对前人长期摸索尝试的总结,又是后代诗歌形式流变的契机,中国诗史自此进入格律化阶段。
在发掘本民族语音组合形式美方面,近体诗将对仗与声律结合,体现了追求和谐的古典审美理想。
格律包括声律和韵律两要素。
基于汉语以声调表义的语音特征,近体诗找到了“平”和“仄”。
如何组合平、仄这对语音因素?近体诗结合对仗构成两两相对的基本形式,平仄相间而形成律句,以“对”的形式连结两律句而成“联”,以“粘”的形式连结“联”而组成全诗音响整体。
于是一扬一抑,回环往复,节奏鲜明而不呆板,富于变化。
声律“以异为显”的节奏美和韵律“以同为和”的循环美相配合,声调在起伏抑扬中互相呼应,体现着和谐、整一的古典审美理想,成为古代中国诗美的一种范式。
近体诗在意象组合上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追求对称美的古典审美理想。
2021年日照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上溯到1200 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天然具有“保守性”。
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
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需外求。
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
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
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
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
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
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其次,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
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
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
“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慍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
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俊俏./讥诮.呵.斥/打哈.欠笺.注/草菅.人命B.淀.粉/靛.蓝刹.车/煞.风景契.友/提纲挈.领C.感喟./匮.竭症.结/综合征.濯.足/擢.发难数D.旖.旎/绮.丽粳.米/更.衣室歆.羡/万马齐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宣泄滥觞垫脚石浩首穷经B.膜拜影碟节骨眼要言不烦C.消蚀更迭上座率得陇望蜀D.九州萧索蹓冰鞋曲意逢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朝鲜2月12日宣布成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之后,日韩政坛热炒朝鲜核试验,世界各大报纸也都在_________________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
②面试的时候,考生回答考官问题要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也不自卑,将自己的真实实力展示出来,对于缺点也无需____________。
③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了明年短期稳增长及促进经济结构_____________的诸多措施,还对目前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体制改革如何推进进行了部署。
A.显耀掩饰调控B.显耀掩盖调整C.显要掩饰调整D.显要掩盖调控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作品畅销一时,他也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2019级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22.031.C[解析]“与实用的态度相反”不当,文中说“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的态度和实用的态度相反。
2.B[解析]A项,“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当。
C项,“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于文无据。
D项,“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不是必要条件。
3.D[解析]A项和B项中,“花”和“红药”是作者抒情的载体,没有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
C项,作者是审美主体,“梅”“雪”是作者的审美对象,有明显的主客体之别。
4.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
②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评分标准】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实用的态度:《杏帘在望》是以宝玉的身份应元妃之命而作,“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赞颂太平盛世,具有实用价值。
②美感的态度:诗歌所写景物动静相间,色彩鲜明,富有美感。
③生命的态度: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
6.C[解析]“弥补了史料缺失,证明蚕丛、鱼凫开国的真实性”错误。
7.A[解析]A项,“凸显文物的精美、华贵”错误,此处用拟人手法主要凸显三星堆文物的生命感和带给人的震撼力。
8.①随着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出土文物会更多,获取的历史信息会越来越多。
②古蜀国虽然已经消失,但古蜀文化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评分标准】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以空间的转换为横向行文线索,展开对三星堆遗址的描写,从房屋到桑林、森林,再到水泊、原野,从成都平原纵贯亚洲到地中海区域,视野宽广。
②以时间的发展为纵向行文线索,由眼前之景触发,遥想古蜀国从蚕丛时期、鱼凫时期到消失的历史,再到首次发掘,最终又回到眼前,思路清晰。
【评分标准】6分。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0.D[解析]我委身事中国,不爱珍货重宝,随时贡献,不敢失臣礼,而无故伐我,必欲残我国家,俘我人民,以为仆妾。
2014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A.mï/mú,gāo/gēng,jué/jiáo;B.zhuì/chuî,dì/dì,yǎn/yín;C. chàn/zhàn,chún/chún,shàn/zhān;D.pā/pá,bēi/pïu,gōng/gōng)
2.C(A.以儆效尤;B.连锁店;D.凌晨)
3.D(结余:结算后余下;节余:因节约而剩下。
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4.A(A.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B.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辞,贬词误用为褒词。
C.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用错对象。
D.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修饰对象错误,“情节”应是“波澜起伏”)
5. B(A.“传递”与“作用”搭配不当,可改为“传递……正能量”;C.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虽然”放在“埃博拉疫情”之前)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D(A.“是推动创造新生存样式的源泉和动力”错,原文只是说创造新的生存样式,离不开传统文化。
B.“创造出绚丽彩虹般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错,文艺创作传统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绚丽的彩虹”。
C.“追求技术创新的传统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标志和符号”错,中国文化独有的标志和符号指的是“传统中医学、中国建筑学、各种传统手工业等”)7.B(“国人的街谈巷议、举文对策”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
8.C.(“那些理性的、有实践性的东西,都是中华民族的信仰”错,原文无此意)三、(12分,每小题3分)
9.B(薄:轻视)
10.D(A.前一个副词,却,竟然;后一个副词,才。
B.前一个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事物”“……的情况”等;后一个助词,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C.前一个连词,况且,再说;后一个副词,将要。
D.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11.C(③是吕诲向皇帝进言多向太后咨询国事的原因;⑥是吕诲的临终遗言,让司马光努力为国事着想。
这两句不能直接体现吕诲的“鲠直”)
12.C(“就退回了王安石的奏章”不正确,原文“还其章”是说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四、(24分)
13.(1)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
(3分。
咨访:咨询,征求意见;专:专权擅断;宜咨访然后行:省略句式)
(2)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3分。
腹心之疾:腹中之病,指心腹大患;逮:及,达到;顾……耶:怎么……呢,难道……吗)(3)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
(4分。
病困:被疾病困扰;犹:还,仍;旦夕:早晚,经常;以……为忧:把……当作忧虑的事)
【参考译文】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
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
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
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
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
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
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
”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
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
”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
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
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
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不能说的。
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
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
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
”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
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才。
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
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信任他。
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
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
”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
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
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逢迎他。
听他说的很完善,实施起来却粗疏。
如果让他居于宰相的高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
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二、三个执政大臣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就要被败坏了。
这是心腹大患,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吕诲三次居于谏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的耿直。
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
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
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
”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
”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
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夫。
14.(1)以“白鸥”自喻,(1分)写自己像江上白鸥一样飘泊、无依;(2分)营造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
(1分)(4分。
意思对即可)
(2)国家安危自有大臣负责,自己何必老泪长流!(1分)既有对自己的宽慰,(1分)又表达出位卑忧国的情怀。
(2分)(4分。
意思对即可)
15.(1)夙兴夜寐
(2)俯察品类之盛
(3)响穷彭蠡之滨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赢得仓皇北顾
(6分。
每处1分,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五、(12分)
16. ③①④②⑥⑤(首先确定首句,起着统领作用,应为③;然后根据对知识分类,应是①④;最后根据因果关系,应是②⑥⑤)(3分。
排列正确三处得1分,排列正确五处得2分)
17.祭文《妈妈》引起共鸣;年轻一代不无孝心;传统文化具有生命力。
(4分。
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18.描绘出画面的情景2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分,想象合理、不超字数1分。
六、(18分)
19.(1)文章开头写自己寻找“山桃花”未遇,却意外看到了“拒马河”,(1分)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1分)(2)使文章有波澜,引人入胜。
(2分)(4分。
意思对即可)
20.(1)多弯,(2)多石,(3)充满生机,(4)勇往直前。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1)运用比喻、拟人手法,(2分)把石头比作女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拒马河石头的千姿百态以及对作者的吸引力。
(2分)(4分。
意思对即可)
22.(1)对拒马河自然风景的喜爱;(2)对河之女人原始、朴素、自由生活的赞美;(3)对现代人破坏自然的批评。
(6分。
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60分)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①材料丰富②论据充实③形象丰满④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①用词贴切②句式灵活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④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①见解新颖②材料新鲜③构思新巧④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⑤有个性色彩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四、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