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曾是中国最早生产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据载,意大利人最早提出试制自行车的方案。
公元1642年,意大利一位橱窗设计师在他所设计的罗马教堂的彩色玻璃上,绘制了自行车的雏型图案,但没有造出实物。
从此以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许多工匠和科学工作者对创制自行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钻研,提出过许多种方案,然而均未成功。
第一个制造出自行车实物的是法国人希布拉克,他在1790 年制成一辆木质自行车,两个车轮被前后纵列在同一轴在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和贡献。
不过,这辆自行车没有驱动装置也不能转向,只能靠骑车人不断用双脚蹬地在一条直线上前进。
他亲自骑着这辆木轮自行车,在巴黎公园前大街上奔跑、博得观众的好评。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自行车的雏型,不能算真正的自行车,虽然如此,世界科技史上都公认自行车的最早发明者是希布拉克,他制造的这辆自行车也被称为近代自行车的鼻祖,从此揭开了自行车时代的序幕。
1791 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浸步时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第一架代步的“ 木马轮” 小车诞生了。
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条板凳,像一个玩具。
(如图1)刚刚出现的新东西肯定不是那么完善。
这辆“ 木马轮“ 既没有传动链条,又无转向装置,自然需要改进。
1801年,俄国有个名叫阿尔塔莫诺夫的农奴,用金属制成了带有两个圆轮和小凳的自行车,把它献给了沙皇。
他因此得以取消家奴身份,成为自由民。
但遗憾的是这种自行车未被推广,仅仅成为沙皇的一种玩具。
1818 年,一个德国看林人叫德莱斯的,也是偶尔的一个想法,也制做了一辆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这辆车仍然没有驱动装置而靠骑车人双脚蹬地前进;不过,前轮可以活动,他在前轮上加上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
这比西夫拉克的木质车有了重要发展。
德莱斯称之为“奔跑机”,并骑车旅游,行驶的速度相当于奔跑的马车。
“工人第一村”重起最炫工业风作者:王炳坤武江民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2年第11期沈阳工人村曾是我国最大的产业工人聚居区。
这个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工人第一村”,见证了那个火红年代,也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后一度步入低谷的落寞。
▲ 20世纪50年代的沈阳工人村▲ 20世纪80年代的沈阳工人村电影院随着被誉为“东方鲁尔”的沈阳市铁西区近些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工业遗存,一批老厂房、老建筑、老地标在合理利用下获得新生,这个老工业城区增强了文化活力,提升了文化魅力,也让沉寂的工人村看到了奋起的希望。
▲ 沈阳工人村现貌▲ 沈陽工人村现貌工人村不是村,却是工人作家张瑞心中永远的“故乡”。
1959年出生,从牙牙学语到娶妻生子,张瑞人生大半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
2021年,搬离工人村20余年后,他出版作品《圣地工人村》,以自己的人生刻度记录下工人村的起伏。
今年,张瑞又一次回到了工人村。
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南街以东,36栋有着苏式坡顶的红砖小楼呈围合状,院内绿草如茵,嘉树葱郁。
红楼之外,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之间,工人村更显静谧。
行客匆匆,很少有人停下来了解这里曾经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之初,沈阳市铁西区集中了500多家国有企业,是全国工业化最高的城区之一。
1952年,沈阳市在这里集中建设产业工人住宅区,到1957年建成占地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5个苏式风格建筑群。
这里被命名为“工人村”,40余家大中型企业在这里设立了家属宿舍。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当冬日展露第一缕阳光,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响起,年幼的张瑞趴在窗户上向外望,那些身穿厂服,裹着红围巾的人,呼着热气,在雪地里留下一串串车印。
当时,铁西区工业建设如火如荼。
张瑞回忆,工人们不辞辛苦,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想报答新生的共和国,工厂里的生产纪录月月被刷新,年年创新高。
在工人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房屋设备,商店、电影院、照相馆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沈阳的变迁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沈阳还是一个贝类聚居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公元前3世纪,沈阳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耕区。
这个时期的沈阳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城市,人们大都居住在乡村和小镇。
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沈阳开始出现城市化的迹象。
当时,沈阳成为了辽东郡的治所,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商业中心。
在唐朝时期(618年-907年),沈阳开始迅速发展。
唐朝沈阳城位于今天的沈阳市区,规模较小,但是已经有了城墙和居民区。
唐朝对沈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沈阳成为了东北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中心。
随着辽朝的建立,沈阳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辽朝沈阳城位于今天的沈阳市中心,城墙高大而坚固,有七道门和八道楼。
辽朝时期的沈阳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拥有繁华的商业街和繁忙的市集,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前来定居。
到了金朝时期(1115年-1234年),沈阳开始进一步发展。
金朝沈阳城很大,城墙高达10多米,周长超过20公里。
金朝的沈阳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有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庙宇。
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沈阳继续保持了它的重要地位。
清朝沈阳城规模稍小,但是仍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沈阳还是清朝的一个重要商业城市,有着繁荣的商业街和市集。
清朝的沈阳也有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庙宇。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沈阳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沈阳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对象,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占领沈阳。
日本占领期间,沈阳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掠夺。
1945年,日本战败,沈阳回归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得到了迅速重建和发展。
沈阳经济逐渐摆脱过去的困境,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沈阳工业发展史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自20世纪初开始,沈阳就逐步发展起了一系列工业,包括钢铁、机械、轻工等。
在历史上,沈阳的工业曾经承担过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角色,也曾经是中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20世纪初,沈阳的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包括纺织、制革、造纸等。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推进,沈阳的工业逐渐转向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和机械制造。
1923年,沈阳铁路机车车辆厂成立,标志着沈阳工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此后,沈阳工业不断扩大规模,涌现出了一批重要企业,如沈阳铸造厂、沈阳电机厂、沈阳纺织厂等。
这些企业对中国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成为了中国工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沈阳的工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国家的支持下,沈阳的工业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技术改进和扩建,同时逐步向科技型和高端制造业方向转型。
这些努力带来了显著的成效。
沈阳的工业规模逐步扩大,品种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沈阳的企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如沈阳飞机厂、沈阳机床厂、沈阳石化机械厂等。
目前,沈阳的工业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涵盖了机械制造、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等多个领域。
在未来,沈阳的工业将继续发扬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车承载的城市记忆,你还记得“⼤⾦⿅”吗?你是否还会记得当年那荡漾清脆铃声的街头巷尾,作为曾经主要交通⼯具的脚踏车,在⼏代⽼青岛的⼼中都是⼀种⽣命的怀想和年轮的记忆。
提起⾃⾏车,⼈们⾸先想到的是在上世纪60-80年代享誉⼤江南北的“⼤⾦⿅”,虽消失多年,依然让⽆数⽼青岛记忆犹新。
那曾经令青岛⼈⽆⽐⾃豪的⼤、⼩“⾦⿅”,也承载了⼀座城市的记忆。
⾦⿅⾃⾏车是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响当当的名牌产品,产品分两种:⼀种是载重型⾦⿅⾃⾏车,俗称“⼤⾦⿅”;另⼀种是轻便型⾦⿅⾃⾏车,俗称“⼩⾦⿅”。
⾦⿅⾃⾏车的主要特点是:后轮采⽤倒轮闸,向后轻倒即可刹车;前轮采⽤杠杆触闸,刹车⼒强;因⾦⿅⾃⾏车坚固耐⽤,长时间⾥深得⼴⼤⼈民群众的喜爱。
上世纪50年代青岛⾃⾏车⼚的⽣产状况1954年1⽉5⽇,经青岛市⼈民政府批准,成⽴了国营青岛⾃⾏车⼚,⼚址在铁⼭路83号,占地⾯积3218平⽅⽶建筑⾯积4043平⽅⽶,投资42万元,职⼯74⼈。
当年,青岛⾃⾏车产量突破万辆⼤关,达到10789辆。
1955年6⽉,华昌等13个私营企业实现公私合营。
国营青岛⾃⾏车⼚的成⽴和私营⾃⾏车企业的公私合营,为青岛市⾃⾏车⾏业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1956年,国营青岛⾃⾏车⼚与18个公私合营⼚合并成⽴公私合营青岛⾃⾏车⼚,⾪属青岛市重⼯业局领导,⼚址设在曹县路29号,占地35202平⽅⽶。
当年,⼜有30个私营⾃⾏车⼚实现公私合营,并相继并⼊公私合营青岛⾃⾏车⼚。
青岛⾃⾏车⼚也成为了与上海、天津、沈阳齐名的全国四⼤⾃⾏车整车⼚。
1961年,公私合营青岛⾃⾏车⼚更名为⼭东青岛⾃⾏车⼚,⾪属⼭东省轻⼯业厅领导。
1964年,⼭东青岛⾃⾏车⼚在“国防”牌⾃⾏车⽣产的基础上,开始研制⽣产载重型和轻便型各种型号的脚闸“⾦⿅”牌⾃⾏车,并逐步形成系列产品。
其产品分为ZA41、ZA42和ZA43型,主要特点是“三⼤⼀吊”、(⼤飞轮、⼤⽛盘、⼤扣链⼦、吊簧鞍座)。
近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98-1945)近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98-1945)近代沈阳的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是一个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转型的复杂过程。
最初,由于战火和破坏,沈阳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城市基础设施几乎荒废。
然而,在清政府和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下,沈阳迎来了城市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等方面综述近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历程。
首先,城市规划是近代沈阳城市发展的关键。
在清朝末年,沈阳开始进行城市规划,开辟了南北两市,即南市为旧城区,北市为新城区,形成了沈阳特有的城市格局。
然而,随着后来日本殖民统治的介入,城市规划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本殖民政府高度重视沈阳的战略地位,将其定为东北工业重镇,因此对城市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扩建。
他们在南市规划了新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建设了电车线路和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将沈阳打造成了东北第一大城市。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大地推动了沈阳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变迁。
沈阳先后建设了铁路、电力、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沈阳成为东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和电力的铺设带动了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沈阳的工业发展,特别是以辽宁省煤矿、钢铁、机床和纺织业为主的重工业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城市的发展与壮大。
此外,沈阳的经济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大量人口涌入沈阳,城市化进程迅速进行。
原本的乡村经济和农业活动逐渐减少,城市的服务业和商业迅速崛起,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的现代生活融合。
城市中的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
此外,社会变革在近代沈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民主思潮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深刻影响了沈阳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发展。
新兴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理性和进步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和革命思潮的兴起。
沈阳概况导游词大家好!很荣幸能陪同大家一起旅游!首先我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司机,他是x师傅。
他的车技十分娴熟,相信可以让大家感觉到安全、舒适和愉快。
我是天马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崔静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徜徉在明媚的春光里,但愿我的讲解服务和这一路上的美妙景色能够带给您快乐的享受。
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哪些意见或建议,请您随时与我沟通,我和司机x师傅预祝您旅途愉快!好,现在就请您扶好坐稳,我们的游览车马上就要启动了,首先我把沈阳概况向各位做一个简单介绍,使大家对沈阳有一个初步了解认识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和商业中心,是辽宁省省会,1986年沈阳市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命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沈阳是我国仅次于北京的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第二位的城市,是我国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沈阳被评为中国最具活力的10大城市之一,“活力之都”成为沈阳旅游宣传的口号。
沈阳还获得我国的“生态城市”的称号。
2005年,沈阳继贵阳之后荣获全国第二个“森林城市”的称号。
目前沈阳除了原有的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于洪、苏家屯、东陵、新城子9个市区意外又新增浑南新区,沈北新区和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区,以及新民、辽中、法库、康平四个县(市),总人口I为720.4万人。
居住着汉、满、回、蒙古、朝鲜、锡伯等30多个民族。
沈阳的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0米左右,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煤、石油、天然气、铁等矿藏21种,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居辽宁之首。
沈阳位于浑河北岸,浑河古称沈水。
因古代以水之北岸为阳,故得名沈阳。
沈阳历史悠久,早在7200年前,原始人类就在这里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沈阳的新乐文化。
为加强防御,1388年在元代土城基础上新建砖城,设东南西北4门,并在城内修“十”字街通向各门。
此时,在沈阳附近有开原、广宁、抚顺3大马市,进一步促进了沈阳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1621年(清天命六年),后金汗王努尔哈赤领兵攻占沈阳,1625年把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将明代砖城加宽加高,改4门为8门,将城内“十”字街改为“井”字街,并大兴土木,修建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宫殿群及寺塔。
颇具特色的r沈阳自行车骑行文化沈阳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中国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期刊名称】《中国自行车》【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12页(P26-37)【作者】沈阳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中国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城市,也是东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有7个城市在其周边1 h车程的经济发展圈内,并辐射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
沈阳市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众多,是东北地区自行车骑行文化的特色城市。
本文详细介绍了沈阳自行车文化情况,为我们了解东北地区自行车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沈阳市的骑行绿道建设在国内名列前茅。
近几年,政府对沈阳地区骑行运动的支持力度加大,新建了浑河两岸、棋盘山、丁香湖、南北运河岸线、蒲河景观带等多处骑行绿道区域。
在沈阳全市有近40万名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由中国自行车协会下设的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每年在此地举办几十次内容丰富的骑行活动,如开骑节、骑行安全宣传日等,另外还有各品牌俱乐部举办的小型郊区游等活动。
通过骑行活动使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健康骑行的生活理念日趋深入人心。
2016年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了《沈阳市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规划建立560 km的“一纵两环”都市绿道和“两湖八河”的滨水绿道以及10条绿道联络道路,连接城区46个景观点。
规划范围主要为中心城区,规划重点区域为二环路范围以内。
待这些绿道工程完工后,沈阳市民可沿河骑行漫游沈阳市一圈,“骑单车,游沈城”的梦想即将实现。
绿道是城市慢行交通的一部分,它在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聚居区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指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沟渠、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走廊所建立的,包括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和人工景观线路,兼具生态、休闲、环保和教育等多种功能,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健身、短距离出行的需求。
为广大的骑行爱好者提供环境优美、路途安全、骑行舒适的良好去处。
[单选题]1.辽宁的((江南博哥))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全球500佳”城市。
A.沈阳B.大连C.抚顺D.营口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大连市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陆海空交通运输发达,是东北地区的主要进出门户和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在2001年6月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全球500佳”城市中,大连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单选题]2.辽宁的()是中国的“钢都”。
A.沈阳B.鞍山C.本溪D.铁岭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着“中国钢都”的美誉。
[单选题]3.雷锋同志的“第二故乡”是()。
A.营口B.本溪C.抚顺D.锦州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抚顺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第二故乡”,雷锋纪念馆成为国内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基地。
[单选题]4.全国三大名砚之一的辽砚产自()。
A.本溪B.大连C.营口D.辽阳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辽砚兴于辽金时代,产于本溪,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辽砚深得萧太后的厚爱,并被封为御砚。
从历史上的挖掘,从它的出身名贵,到它的历史价值都非同一般,与端砚、徽砚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砚。
[单选题]5.辽宁葫芦岛市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A.唐代C.明代D.清代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葫芦岛市的兴城是辽宁境内著名的古镇,保留着我国最为完整的明代古城。
[单选题]6.肉食大典是()的传统习俗。
A.满族B.锡伯族C.蒙古族D.朝鲜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肉食大典是满族的传统饮食习俗。
在肉食大典中,8人一桌,桌上有一方10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用刀切肉蘸肉汁而食。
[单选题]7.满族的说唱艺术以()为代表。
A.锣B.竹板C.腰鼓D.八角鼓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满族历史文化悠久,至今已有将近4000年的历史。
作为构成其灿烂民族音乐文化之说唱艺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沈阳曾是中国最早生产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作者:
来源:《人生十六七》2012年第07期
在堵车已经成为不少城市难以治愈的“顽疾”时,坐在车里的你是否羡慕在非机动车道上自由穿梭的自行车?自行车是世界上最受欢迎也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不过它的诞生,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早期,经历了许多坎坷。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自行车的早期发展史,看一看两个轮的自行车究竟是如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
雏形是木头制成的“木马轮”
可能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追寻到,人类是如何驯服马匹成为我们最早的代步工具之一。
许多年前,人类跨上马匹宽阔的脊背,就能以最省力最舒适的方式走遍大地。
不过,实践证明,骑马虽然帅气,但却需要相当的技巧才能被驾驭,不过很快聪明的古代人便发现让马拉车的方式比爬到马背上去驾驭要轻松省力甚至舒适得多,所以就出现了马车——从稳定性来说,四轮马车更受欢迎。
马车的确是个不小的发明,但人类的智慧自然远不只这些,于是,便有了人类历史上两轮车的诞生———法国人西夫拉克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漫步时,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1791年第一辆代步的“木马轮”小车诞生了。
“木马轮”只有两个轮子而没有传动装置,人骑在上面,需用两脚蹬地驱车向前滚动。
问题是,这叫“自行”车吗?
1801年,俄国人阿尔塔马诺夫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用踏板踩动的自行车,但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
现代自行车的鼻祖:“会跑的机器”
1816年是历史上的无夏之年,因为印尼的坦博拉火山于1815年爆发,它把大量灰尘送入高空,导致气温剧烈下降、出现不可预知的天气状况和随后的作物歉收、普遍的饥荒。
当然,动物也无法幸免。
为此,德国的冯德赖斯男爵开始寻找并设计了可以替代马匹的交通方式,他把自己设计的这个玩意儿称为“会跑的机器”,这就是现代自行车的鼻祖。
“会跑的机器”与现在的自行车不同,它没有脚踏板,骑车人只靠两条腿夹着的两个轮子奔跑。
1818年,他为这项发明申请了专利,很快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漂亮马”。
1839年,苏格兰人麦克·米伦制造出木制车轮,配实心橡胶轮胎,前轮小、后轮大,坐垫较低,装有脚踏板和曲柄连杆装置,骑者可以双脚离开地面的自行车。
同年,麦克·米伦又将木制自行车改为铁制自行车。
1867年,英国人麦迪逊设计出第一辆装有钢丝辐条的自行车。
车座硬且没有橡胶轮胎的“摇骨机”
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现在的自行车呢?事实上回答这个问题像学习如何骑自行车一样复杂。
美国现代自行车的第一个专利是由皮埃尔·拉雷蒙德申请的,并于1866年11月20日获准。
他将这一发明称之为“快脚”。
但是这种车的车座很硬,而且没有橡胶轮胎,还特别不容易驾驭,所以很快它就又有了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摇骨机”。
随后,有人指责拉雷蒙德的这项发明其实是剽窃了他以前的巴黎老板皮埃尔和欧内斯特·米查克斯的想法,结果拉雷蒙德名誉扫地。
皮埃尔和欧内斯特·米查克斯这对父子的本行是马车制造,据说是他们最先增加了转动曲柄和脚踏板,才让自行车变成了今天的自行车的样子。
1869年,德国斯图加特出现了由后轮导向和驱动的自行车,同时车上采用了滚动轴承、飞轮、脚刹、弹簧等部件。
前轮大后轮小的自行车
很快制造商发明出轮子更大、速度更快和行驶距离更长的前轮大后轮小的自行车。
因为前轮和后轮大小的差异,它又被戏称为“penny-farthing”,这是因为英国的便士和该国旧时铜币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大小差异。
虽然这种巨型轮子的设计并未持续太长时间,但是自行车的变革开始蓬勃发展。
1880年成立的美国轮车骑士联盟是美国自行车骑士联盟的前身。
该联盟是促使美国铺设马路的主动力。
与坑洼不平的碎石路相比,平坦的马路令骑车变得更加容易。
1886年,英国一位机械工程师约翰·k·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
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以及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
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基本一致了。
1887年,德国曼内斯公司将无缝钢管首先用于自行车生产。
一位兽医发明充气轮胎
英国人J·K·斯达利发明了“流浪者”自行车,这是一种最受欢迎的早期自行车。
它的前后轮大小一样,并有链条系统,这使骑车变得更加安全,更加受欢迎。
由于它比“普通”自行车更安全,又被称为“安全”自行车,骑它的人可以用脚着地,刹车时也不会整个人飞出去,摔断脖子。
同时,这是一种外形最像现代自行车的自行车。
随后出现的充气轮胎使骑车变得更加平稳,它也因此甩掉了“摇骨机”的恶名。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
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从1791年到1888年近百年中,摩托车的始祖———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这些发明者的不懈奋斗,终于成为全世界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世界最早的自行车比赛:环法自行车赛
随着自行车的诞生也兴起了自行车运动。
1868年在法国举行了世界上首次自行车比赛,赛程为2公里。
1893年第一届世界业余自行车锦标赛创办,1895年第一届世界职业自行车锦标赛创办,1896年自行车比赛被列为奥运会重要比赛项目。
至今各类自行车比赛多达几百个,其中尤以行程3900公里的环法自行车大赛最为著名。
全世界最著名的自行车赛———环法自行车赛于1903年7月1日首次拉开帷幕。
这个点子是《名车志》的记者吉奥·勒富乐及其编辑亨利·德斯格兰格想出来的:60名参赛者骑车环法行驶2500公里。
第一次比赛中,最终只有21人完成比赛,毛瑞斯·盖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环法自行车赛的总冠军。
这项比赛受到法国人的热捧,但是有一样东西一直没有出现,那就是现在广为人们所熟知的黄色领骑衫。
黄色领骑衫直到1919年才出现。
毫无疑问,这项比赛为它自己和自行车在历史上争得了一席之地,直到现在,它们都很受欢迎。
沈阳是中国最早生产自行车城市之一
1925年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达200万辆,其中英国占50%,成为当时主要的输出国。
其后自行车得到广泛的发展,结构上也有了改进和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自行车生产受到影响。
但到70年代,由于出现能源危机,世界上再次出现自行车热,自行车生产又得到飞速发展。
至80年代,全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超过8000万辆,中国、日本、美国和西欧成为世界自行车生产中心。
自行车诞生于欧洲,但20世纪却在亚洲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
1884年,中国出版的《申江胜景图》首次记载了中国开始出现骑自行车的情景;1897年,中国开始从英国进口自行车;1937年,日本人在中国上海、天津和沈阳三地先后开设自行车厂,但产量极微;1949年,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只有1.5万辆;至80年代,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现在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人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到2000万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天的清晨和日落时分,滚滚车流在中国的城市中移动,这是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这是一条中国流动的长城。
拥有换挡系统的未来自行车
虽然从20世纪初至今,自行车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发明者并未停止想象并制造未来自行车的脚步。
那么下一代自行车会是什么样子呢?
据说未来的自行车拥有依靠思维控制的换挡系统,该装置可在普通脚踏车和混合电动车之间转换。
也有报道说,苹果公司甚至为一款液体金属自行车申请了专利。
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了世界首辆用意志控制速度的自行车。
丰田普瑞斯项目的Parlee PXP自行车拥有由意志控制的变速箱,它会对大脑的指令作出响应。
专家认为,通过一些练习,每个人都可熟练掌握控制这种自行车的方法。
这款自行车的车体大部分都由碳化纤维制成,这是为了适应空气动力要求,并把所有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
该车的所有制动导线都安装在车体内部,刹车安装在前叉里,车手的背部佩戴一个小上网本,负责操控脑波读取器。
此外,借助于一项具有突破性的新技术,英国布里斯托尔的科学家在电脑上设计了一款自行车,而后使用打印机打印。
打印过程就是熔化的尼龙粉逐层堆积,最后“堆”出一辆自行车。
通常情况下,传动装置、踏板和车轮等自行车零部件由多家工厂制造,而后组装成自行车,相比之下,这种叫Airbike的自行车采用一体结构,车轮、轴承和车轴均在打印过程中制造,打印过程被称之为“加层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