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C20 C20~C35 >C35 等级σ(MPa) 4.0 5.0 6.0 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 20 40 16 20 40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 0.50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 (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混凝土调整配合比方案(一)明确目标1.混凝土硬化前的目标混凝土在硬化前要保证入模时的混凝土工作性良好、不离析、不泌水,工作性与施工工艺相匹配、施工过程顺利,入模后不泌水、少浮浆。
2.混凝土硬化后的目标混凝土硬化后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结构无严重缺陷。
(二)弄清原因1.材料因素材料对混凝土硬化前性能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1)需水量变化材料的需水量增加时,不做出调整就会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例如:骨料含泥量、粉尘含量增加、粉煤灰烧失量增加、使用热水泥、减水剂有效成份降低等因素都会使混凝土需水量增加(不局限于以上因素),与之相反的情况则会使混凝土需水量降低,不做出调整混凝土可能会出现离析、泌水等问题。
(2)含气量变化粉煤灰烧失量增加、砂含泥量增加会导致混凝土含气量降低,如果含气量降低过多,就会使混凝土粘度增加或浆体不饱满、离析等情况,有时粉煤灰等材料的变化会使混凝土含气量大幅度增加,可能有损混凝土强度。
(3)骨料级配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变化主要是因为粗、细骨料颗粒的变化。
例如:粗骨料中较小的颗粒增加、细骨料变粗可能使混凝土的包裹性变差,细骨料太细可能会使混凝土更加粘稠。
2.环境因素(1)温度气温变化对混凝土硬化前性能表现在:一是混凝土流动性损失的速度变化;二是引气混凝土中对含气量影响较大。
(2)混凝土运输时间一个拌合站往往会向多个工点供应混凝土,而不同工点所需要的运输时间必然不同,有时差距还很大。
如果都是按照同一个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而不经过调整的话,混凝土在到达各个工点时的流动性可能会差距很大。
3.影响硬化后性能的因素(1)配合比不能实现预期效果上文中所叙述的影响混凝土硬化前的因素,都有可能使配合比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混凝土入模前的工作性不好就难以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那么硬化后的性能就无法保证。
如果施工现场向混凝土中加水,就会使水胶比增加,从而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降低。
(2)混凝土实体不能均匀密实混凝土不能够均匀、密实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管理原因,没能按要求布料、振捣;二是由于混凝土本身不是均匀的,这与配合比不能实现和施工现场的操作关系很大。
一、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坍落度180±20mm;(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三、材料(1)水泥:P.042.5,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2)砂:II区中砂,细度模数2.6;(3)碎石:最大粒径25mm,连续级配;(4)外加剂: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12%,掺量1.8%,减水率25%;(5)粉煤灰:F-H级粉煤灰,细度18.3%,需水量比99%;(6)粒化高炉矿渣粉:S95级,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101%;(7)拌和水: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计算(一)计算配制强度(fbu,O)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O为5.0MPa o表4.0.2C25-C45C5O-C55Σ 4.0 5.0 6.0根据公式fcu,02fcu,k+1.645B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cu,k ----- 设计强度(MPa)6 ----- 标准差,取5试配强度:fcu,0=fcu,k+l∙645σ230+1.645X5238.2(MPa)(二)混凝土水胶比(W/B)(1)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
表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0.404535粉煤灰>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0.406555粉>0.405545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0.406555复合掺合料>0.405545注:1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以C20混凝土配合比为例计算):(1)确定试配强度:MPa f f k cu o cu 6.264645.120645.1,,=×+=×+=σ注:σ为强度标准差,是为了满足试配强度达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并具有95%的保证率。
一般情况下C20和C25的强度标准差不小于2.5MPa ,大于等于C30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不小于3.0MPa 。
σ一般是混凝土强度数据统计确定或由出题人给定,做题时不需要去计算。
(2)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一般情况下按照标准JGJ55-2011的规定查表确定:如:C20混凝土,用5-31.5的碎石配制,坍落度要求在35mm-50mm 之间,查表可得用水量为185kg 。
(3)确定水灰比:回归系数a a 、a b 按照JGJ55-2011(下表)确定:c g ce ce f f γ×=,,其中为水泥的强度等级(PO42.5取42.5,PC32.5取32.5),g ce f ,c γ为水泥富余系数(一般在1.1左右,本次演示计算时取1.0)。
70.05.4207.046.06.265.4246.0/,=××+×=×∂×∂+×∂=ce b a o cu ce a f f f C W (4)确定水泥用量水泥用量通过用水量和水灰比计算得出:如C20的用水量为185kg ,水灰比为0.70,水泥用量为185/0.70=264kg ;(5)确定砂率砂率可根据标准JGJ55-2011确定(见下表):如C20混凝土水灰比为0.70.,最大粒径为31.5,查表可选择砂率在36-41%之间,本次计算选为40%。
(6)砂石质量计算:A .质量法:根据标准规定列方程解:264+185+m so+m go=2370m so/(m so+m go)=40%得出:m so=768,m go=1152。
一、c25混凝土配合比1、C25混凝土配合比水泥:水:砂:碎石372:175 :593 : 12601 :0.47 :1.59 : 3.392、调整水灰比调整水灰比为0.42,用水量为175kg,水泥用量为Mco=175/0.42=417kg,按重量法计算砂、石用量分别为:Mso==579kg,Mgo=1229kg3、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试用配合比1和2,分别进行试拌:配合比1:水泥:水:砂:碎石= 372:175:593:1260 = 1:0.47:1.59:3.39;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 8.5:4.0:13.52:28.82kg;拌和后,坍落度为30mm,达到设计要求;配合比2:水泥:水:砂:碎石= 417:175:579:1229 = 1:0.42:1.39:2.95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9.6:4.03:13.34:28.42kg拌和后,坍落度仅20mm,达不到设计要求,故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用量500g,增加拌和用水210g,再拌和后,坍落度达到35mm,符合设计要求。
此时,实际各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 10.1:4.24:13.34:28.42kg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第1组、2组配合比强度均符合试配强度要求,综合经济效益,确定配合比为第1组,即:水泥:水:砂:碎石1 :0.47 :1.59 :3.39372 :175:593:1260kg/m3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C40P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一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0,cu f ):≥0,cu f =+σ645.1,k cu f 40+1.645×5=48.225(MPa)2、确定混凝土水胶比(W/B ): W/B=ceb a cu ce a f f f ⨯⨯⨯+ααα0, =(0.53×49.0×0.85)/(48.225+0.53×0.20×49.0×0.85)=0.423.、确定混凝土用水量(m wa )碎石粒径5-25mm ,坍落度设计230mm ,用水量m w0=(230-90)/20×5+215=250kg/m 3。
混凝土外加剂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β=27%,m wa =250×(1-27%)=182.5 kg/m 3,取183kg/m 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m c0)m c0=cw m c /=183/0.42=436(kg/m 3) 根据以往经验粉煤灰直接取代水泥掺量为20%,按着直接取代计算;m 粉煤灰1=436×20%=87(kg/m 3)m水泥1=436-87=349 (kg/m3)抗渗等级为P8,膨胀剂采用中铝聚能MPC聚合物纤维低碱膨胀剂掺量为5%,由于膨胀剂有较高的活性,水泥用量又不少于300Kg/m3,膨胀剂分别取代水泥和粉煤灰。
m膨胀剂= 436×5% = 22(kg/m3)m粉煤灰= 87×(1-5%)= 83(kg/m3)m水泥= 349×(1-5%)= 331(kg/m3)5、为了满足混凝土现场施工良好的和易性、黏聚性,天然砂中的含石量另计算,混凝土砂率取41%,混凝土容重设定为2410kg/m3计算砂石用量:436+m s0+m g0+183=2410m s0/( m s0+m g0)= 41%计算得到m s0=734 (kg/m3)m g0=1057 (kg/m3)6、计算高效减水剂用量,掺量为1.8%减水剂用量为436×1.8%=7.8(kg/m3)7、确定初步计算配合比水泥:砂:碎石:粉煤灰:膨胀剂:水:外加剂=331:734:1057:83:22:183:7.8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确定1)混凝土粗骨料采用连续粒级5-25mm,含泥量小于1.0%,泥块含量小于0.5%。
常见混凝土配合比
引言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等各种材料的比例
和数量关系。
正确的配合比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
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混凝土配合比。
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
一般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砂:骨料:水= 1:2:4:0.5。
这种配合比能满足一般建筑物的强度要求。
2.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其水泥用量较大,强度要求较高。
一般的高强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砂:骨料:水 = 1:1.5:3:0.5。
这种配合比适用于需要承
受重载的建筑物或结构。
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其添加了特殊的掺和剂,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自动排出空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一般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砂:骨料:水 = 1:1.5:3:0.4,同时添加适量的自密实剂。
这种配合比适用于要求混凝土密实性较高的工程。
总结
不同类型的工程需要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来满足不同的要求。
在选择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强度要求和施工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混凝土配合比,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引言1.1 背景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坝、桥梁、水电站等。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验证。
1.2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并详细解释每一个步骤和参数的选择原则,指导工程师进行准确可靠的配合比设计。
二、配合比设计步骤2.1 确定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包括抗压强度等级和抗折强度等级。
2.2 确定材料性能根据工程特点和材料可获得的性能数据,确定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品种、砂石比例、外加剂等材料的性能参数。
2.3 计算配合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材料性能,进行配合比计算。
包括水胶比、砂石比例、水灰比等参数的确定。
2.4 优化配合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配合比的优化调整。
考虑工程的特殊要求和可行性。
2.5 进行试验验证根据设计配合比,制备混凝土试块进行试验,测试强度和性能。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以满足设计要求。
三、配合比设计参数选择原则3.1 水胶比选择水胶比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选择合适的水胶比应综合考虑设计强度等级、材料性能、工程要求等。
3.2 砂石比例选择砂石比例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比例。
过多的砂石会增加混凝土的毛细孔,影响强度和耐久性。
3.3 外加剂选择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性能,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种类和掺量。
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表格附件2:设计强度等级表格附件3:材料性能参数表格五、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法律名词1:XXXXX注释:XXXXX是指XXXXX的意思。
法律名词2:XXXXX注释:XXXXX是指XXXXX的意思。
六、总结本文详细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参数选择原则以及附件内容。
C25混凝土配合比一、水泥28天强度(32.5-40MPa),砂子为中砂,含泥量不超过4%,混凝土坍落度30-50mm,混凝土配制强度30MPa,则:水泥用量442-388水193-190砂子554-599石子1234-1243kg。
二、施工配合比例:水泥:301千克(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655千克(中砂)石:1305千克(5~40mm的碎石)水:149千克该方案使用环境为干燥的办公室房内坍落度要求为35~50mm三、C25 32.5级水泥20~40粒经石子,中砂,自来水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材料密度1. 32.5水泥和42.5水泥:密度2.85-3.15g/cm2 锥积密度1200-1250kg/m32. 中砂:密度2.6-2.7g/cm2 锥积密度1400-1700kg/m33.水泥沙子1.3-1.8吨每立方沙子沙子是2600公斤即等于2.6吨每立方高密度的石子,可以达到每个立方2.7吨混凝土配合比表单位:1m3混凝土序号项目单位普通混凝土碎(砾)石最大粒径(mm)20混凝土标号15 20 25 30 35 40 45 50水泥标号325 325 425 325 425 325 425 425 525 425 525 525 52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 水泥kg 294 354 297 412 343 474 390 436 383 482 424 464 5042 中(粗)砂m3 0.50 0.48 0.50 0.46 0.49 0.44 0.47 0.46 0.48 0.45 0.47 0.46 0.443 碎(砾)石m3 0.88 0.84 0.88 0.80 0.85 0.77 0.82 0.80 0.84 0.79 0.81 0.79 0.774 片石m3 —————————————续上表单位:1m3混凝土序号项目单位普通混凝土碎(砾)石最大粒径(mm)40混凝土标号10 15 20 25 30 35 40水泥标号325 325 425 325 425 325 425 325 425 425 525 425 525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1 水泥kg 255 282 255 338 273 390 318 432 365 406 350 447 3872 中(粗)砂m3 0.52 0.51 0.52 0.49 0.52 0.47 0.50 0.46 0.49 0.48 0.50 0.47 0.493 碎(砾)石m3 0.91 0.89 0.91 0.85 0.90 0.82 0.87 0.81 0.85 0.83 0.87 0.82 0.854 片石m3 —————————————续上表单位:1m3混凝土序号项目单位普通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片石混凝土碎(砾)石最大粒径(mm)40 80 40 20 80混凝土标号45 50 10 15 20 20 25 25 15 20 15水泥标号525 525 325 325 325 325 425 325 425 425 325 325 325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1 水泥kg 424 461 255 277 331 446 360 515 420 365 344 411 2352 中(粗)砂m3 0.47 0.46 0.52 0.52 0.49 0.47 0.53 0.45 0.50 0.49 0.60 0.57 0.443 碎(砾)石m3 0.83 0.81 0.91 0.90 0.86 0.69 0.78 0.66 0.74 0.85 0.73 0.70 0.774 片石m3 ———————————— 0.21续上表单位:1m3混凝土序号项目单位泵送混凝土碎(砾)石最大粒径(mm)20 40混凝土标号20 25 30 35 40 45 50 10 15水泥标号425 325 425 325 425 425 525 425 525 525 525 325 325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1 水泥kg 345 474 395 531 437 484 425 530 466 506 544 300 3302 中(粗)砂m3 0.60 0.55 0.58 0.53 0.57 0.56 0.58 0.54 0.56 0.55 0.54 0.62 0.613 碎(砾)石m3 0.73 0.67 0.71 0.65 0.70 0.68 0.70 0.66 0.69 0.67 0.65 0.75 0.744 片石m3 —————————————续上表单位:1m3混凝土序号项目单位泵送混凝土碎(砾)石最大粒径(mm)40混凝土标号15 20 25 30 35 40 45 50水泥标号425 325 425 325 425 325 425 425 525 425 525 525 525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1 水泥kg 298 392 317 449 366 484 409 451 389 492 426 462 4982 中(粗)砂kg 0.62 0.58 0.61 0.56 0.60 0.56 0.58 0.57 0.59 0.56 0.58 0.57 0.563 碎(砾)石m3 0.76 0.71 0.75 0.69 0.73 0.68 0.71 0.70 0.73 0.68 0.71 0.69 0.684 片石m3 —————————————注:(1)采用细砂配制混凝土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4%;(2)表列各种混凝土标号的水泥用量,系按机器捣固计算,如果用人工捣固时,每立方米混凝土应增加水泥用量25kg;(3)材料消耗数量已包括场内运输及操作损耗在内;(4)公路水下构造物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机械捣固不应少于240kg,人工捣固不应少于265kg;(5)采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运输与操作损耗按4%计算;(6)采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每10m3混凝土拌和与养生用水为:现浇混凝土基础18m3 现浇混凝土上部构造21m3现浇混凝土下部构造18m3 预制混凝土22m3。
C20砼配合比试配方案一、依据:1、设计图纸要求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二、原材料:1、水泥:墨江水泥厂生产的“他郎”牌P.O42.5矿渣水泥,各项指标符合GB175—1999标准要求。
2、砂:他郎河砂场生产的中砂,各项指标符合JTJ041—2000要求。
3、碎石:墨江上利卡石场生产的配碎石,各项指标符合JTJ041—2000要求。
4、水:采用普通洁净水。
三、计算步骤1、确定试配强度:fcu.o=fcu.k+1.645б=20.0+1.645*4.0=26.6Mpa2、确定水灰比:fce=γc* fce.g=1.13*42.5=48.0MPa故:W/C=A*fce/(fcu.o+A*B*fce)=0.46*48.0/(26.6+0.46*0.07*48.0)=0.78 水灰比选择0.603、查表选用水量为:坍落度35-50mm,用水量mWo=175kg/m3,4、确定水泥用量mCo=175/0.60=292kg/m35、砂率为Sp=33%6、计算砂石用量(采用假定容重法):①:mCo+mSo+mGo+mWo=2400②:Sp=mSo/(mSo+mGo)=0.33由①和②式解联立方程得:mSo=638.0kg/m3mGo=1295.0kg/m3故初步配合比为:mCo:mSo:mGo:mWo=292:638:1295:175=1:2.18:4.44:0.60 7、经试配7天抗压强度为21.2Mpa14天抗压强度为:24.8Mpa8、C20混凝土配合比确定为:水泥:砂:碎石:水292:638:1295:1751:2.18:4.44:0.60。
混凝土配合比方案.doc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一、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公式1fcu,0≥fcu,k1.645σ,式中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 是检验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的标准之一。
其值应由搅拌站提供的近期生产混凝土的强度统计值计算。
当无历史资料时,其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 和C15 级时,σ 应不小于2.0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和C25 级时,σ 应不小于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 级时,σ 应不小于3.0MPa。
二、混凝土水灰比的确定我们知道,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强度成正比,与水灰比成反比。
那么,则有公式2fcu,0Afce/W/C 式中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e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A经验系数;W/C水灰比。
我们可将公式2 变化为公式3W/CAfce/fcu,o 公式3 与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中水灰比的计算公式相比,则较为简单实用。
关于经验系数A 的取值,一般为0.400.45。
我们可以根据28d 时的混凝土强度实测值和水泥强度实测值反过来进行推定、验证。
我们应该根据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拌合物性能等,确定不同的A 值,用于指导混凝土水灰比的确定。
三、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所谓混凝土用水量是指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良好,坍落度和扩展度能够达到一定标准时的单方用水量。
影响混凝土用水量的因素可以概括为 1.混凝土中整个颗粒的级配情况。
包括砂、石等相对大颗粒的级配和水泥、掺合料等相对小颗粒的级配。
若颗粒级配好,则混凝土用水量低(孔隙少,则游离水少);反之,则用水量高。
2.混凝土中吸水性材料(包括与水反应的材料)的含量情况,如砂石的含泥量、石粉含量、有害物质等;水泥和掺合料中的游离氧化钙、铝酸三钙等。
若吸水性材料(包括与水反应的材料)的含量低,则混凝土用水量低;反之,则用水量高。
3.混凝土中表面活性剂(减水剂等)的含量情况。
若混凝土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高,则混凝土用水量低(分散作用强,能够释放出更多的水泥絮凝体中被包裹的水分子);反之,则用水量高。
在一般情况下,对含泥量为3的天然砂中砂,其混凝土每立方米用水量可假定为185kg;对石粉含量为5的机制砂中砂,其混凝
土每立方米用水量可假定为195kg(掺用掺量合适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
此处为5mm~31.5mm 连续级配的碎石。
一般来讲,含泥量(或石粉含量)降低或提高1,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相应降低或提高3kg~5kg。
对于其他的影响因素,其混凝土用水量应按上述三点并结合假定值进行相应的调整与确定。
四、混凝土水泥用量的确定水灰比已知,用水量已知,则水泥用量即知。
公式4mcomwo/W/C 式中mw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c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在此,应注意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最小胶料用量(水泥掺合料)不能低于300kg。
五、混凝土掺合料用量的确定一般常用的掺合料有粉煤灰、超细矿渣粉和硅灰等。
混凝土掺合料用量的确定应符合以下两点1.必须满足各类工程和各种施工工艺的要求; 2.必须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凝结时间和强度的要求。
根据以上两点,并结合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实测强度和大气温度,以及掺合料的质量确定掺合料的最佳掺量。
一般可采用等量取代法、超量取代法和外加法。
在一般情况下,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掺合料比掺用单一的掺
合料效果要好,可以改善其细微颗粒的级配。
混凝土的掺合料用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公式5mfomcoBC 式中mfo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合料的用量(kg);B混凝土掺合料的取代率,一般为10~50;C混凝土掺合料的取代系数,一般为0.8~2.0。
取代后的混凝土水泥用量(mcl)应为公式6mc1mco(1-B)目前,用海鑫水泥配制的一般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中掺合料的掺量为海鑫P·S·A32.5 矿渣硅酸盐水泥。
彤阳S95 级超细矿渣粉20的取代率1.0 的取代系数。
河津Ⅱ级粉煤灰10的取代率1.5 的取代系数。
海鑫P·S·A42.5 矿渣硅酸盐水泥。
彤阳S95 级矿渣粉30的取代率1.0 的取代系数。
河津Ⅱ级粉煤灰10的取代率1.5 的取代系数。
以上可作为参考。
在此要注意的是,比表面积大的掺合料的掺量应大,比表面积小的掺合料的掺量应小,要追求胶凝材料中颗粒的最佳级配。
六、混凝土外加剂用量的确定首先,必须选用适应性良好(初始好、坍损小、凝结时间正常)的外加剂。
一般为减水率20以上,凝结时间12h~14h。
其次,应确定外加剂的最佳掺量。
若掺量高,则气泡多、沉淀扒底、离析、泌水、凝结时间长(或不凝固);若掺量低,则料稠、料黏、流动性差、坍落度损失大。
在此,我们应该判断区分是减水组分或是缓凝组分的多与少。
混凝土的外加剂用量(myo)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公式7myo (mc1mfo)D 式中D外加剂掺量()。
最后,应按照“外加剂掺量定混凝土的坍落度”的理论,进行混凝土外加剂用量的确定与使用。
即若需要较大坍落度的混凝土,则增大外加剂的掺量;反之,则降低外加剂的掺量。
七、混凝土砂率的确定泵送混凝土的最佳砂率可按表选取1.差0.01 水胶比,砂率差0.5。
2.差0.1 砂细度模数,砂率差1。
3.此为砂含泥量(或石粉含量)4时选用。
含泥量(或石粉含量)提高或降低1,砂率降低或提高1。
4. 此为粗骨料﹙碎石﹚粒径为5mm~31.5mm 时选用。
粗骨料粒径越大,砂率越小;反之,则越大。
粗骨料粒径为5mm~19.0mm 时,砂率应提高5左右;粗骨料粒径为5mm~9.5mm 时,砂率应提高10左右。
5.此为混凝土坍落度180mm 时选用。
坍落度越大,砂率则越大;反之,则越小。
坍落度每增大或减小20mm~30mm,砂率则提高或降低1 关于泵送混凝土最佳砂率确定的几点补充 1.配制泵送混凝土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当采用Ⅲ区砂时,应降低砂率。
2.在多数情况下,砂的颗粒级配是不符合规定的。
若0.60mm 以上颗粒超标,则应提高砂率,可按每超标10,提高砂率1计算;若0.60mm 以下颗粒超标,则应降低砂率,可按每超标10,降低砂率1计算。
3.通过0.30mm 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通过0.15mm 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5。
如果这两部分颗粒较少时,可掺加粉煤灰或超细矿渣粉等掺合料予以弥补。
4.若Ⅱ级以下粉煤灰用量比较大(黏性大)时,则应适当降低砂率。
5.在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差多少胶料差多少砂”来进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