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颅脑外伤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7.45 MB
- 文档页数:165
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引言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者内力作用后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临床病症。
在颅脑损伤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像学技术能够直观地观察脑部损伤的位置、范围及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CT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CT扫描通过使用X射线束在不同的角度扫描头部,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扫描数据转化为图象。
CT图象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能够显示头部骨骼、脑组织、血管等结构。
在颅脑损伤的诊断中,CT扫描可用于检测颅骨骨折、脑出血、脑水肿等。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种病症。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颅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和数量。
不同类型的颅骨骨折如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脑沟裂伤等,都能够在CT图象中得到准确的表现。
脑出血脑出血是颅脑损伤中危(wei)险性较高的一种病症。
CT扫描可以检测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积血、脑实质内出血等不同类型的脑出血。
在CT图象中,脑出血通常呈高密度区,通过密度的变化可以评估出血的时间和程度。
脑水肿脑水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CT扫描可显示脑水肿引起的颅内结构移位、脑室扩张、脑沟变浅等异常表现。
根据CT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脑水肿的程度和类型,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MRI扫描MRI(磁共振成像)是另一种常用于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的方法。
与CT扫描相比,MRI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脑部解剖信息,并且不需要使用X射线。
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MRI能够产生高对照度的图象,显示脑组织、脑血管、神经系统等结构。
脑損傷顯像MRI扫描在诊断脑损伤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MRI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组织的损伤情况,如脑干、脑白质、脑室等结构的异常。
MRI图象的灰度值可提供关于脑损伤的详细信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结论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颅脑外伤方面的影像诊断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颅脑外伤后颅脑影像表现对患者的诊断影响。
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颅脑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4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出现颅脑出血好发部位、发生率及血肿类型,分析年龄对患者的影响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并对其指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在所有患者CT扫描结果中,20-30岁组患者出现量最多,不管年龄大小,出现血肿的可能性较大,出血部位主要出现在额叶、眶底、颞叶。
从研究结果来看,入院及时在第一时间进行CT扫描,并进行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后遗症较轻。
另外在年龄差异上,颅脑外伤常见于年轻人,老年人较少出现颅脑损伤,但老年人一旦出现颅脑外伤,后果则较为严重,且不易治愈,并发症多。
结论:由于颅脑外伤的特殊性,建议扫描CT的时间越早越好,且发现出血、血肿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临床上应多加注意。
标签:颅脑外伤、影像、诊断颅脑是组成人类生活运动的部分,任何的行为反应都由颅内中枢控制,若收到外界的刺激或暴力后其后果轻则头皮外伤重则思维、感觉甚至运动障碍。
而颅脑外伤则是在外界突然间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由于其损伤的特殊性,根据其损伤部位是否与外界相通而分为开放性颅脑外伤和闭合性颅脑外伤。
若出现闭合性颅脑外伤,病情不易掌握、且多变容易造成不良后果,本文针对颅脑外伤46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分析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像诊断,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颅脑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4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24例,年龄在31-50岁之间21例,大于等于51岁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
所有患者在出现颅脑外伤前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