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五上《打麦号子》
- 格式:ppt
- 大小:651.00 KB
- 文档页数:11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四上《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劳动号为题材,热情歌颂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富有劳动气息。
歌曲中的“打麦号子”部分,采用了富有特色的劳动节奏,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四年级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知,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劳动号子的特点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在歌唱时可能对一些字的发音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唱出《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
2.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感受劳动的喜悦。
3.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丰收的喜悦。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打麦号子”部分的节奏特点。
2.歌曲中一些特殊音的准确演唱。
3.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表现出丰收的喜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劳动的喜悦。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学唱,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劳动号子的视频,听赏优秀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劳动号子的音频。
3.乐器:打击乐器,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视频:相关劳动号子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
同时,向学生介绍劳动号子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随后,展示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苏少版音乐五上《七子之歌》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东方之珠》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东方之珠》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ppt 苏少版音乐五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1.ppt 苏少版音乐五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2.ppt 苏少版音乐五上《什么结籽高又高》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对花》课件3.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对花》课件4.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山歌好比春江水》课件.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山歌好比春江水》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山歌好比春江水》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彩云追月》课件.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彩云追月》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彩云追月》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彩云追月》课件3.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彩色的中国》课件.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彩色的中国》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彩色的中国》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彩色的中国》课件3.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感恩的心》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我为祖国守大桥》课件.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我的妈妈叫中华》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我的妈妈叫中华》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我的祖国》课件.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我的祖国》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我的祖国》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打麦号子》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打麦号子》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把心儿种在春天里》课件.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春节序曲》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春节序曲》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春节序曲》课件3.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春节序曲》课件4.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杨柳青》课件.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杨柳青》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杨柳青》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校园的早晨》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校园的早晨》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校园的早晨》课件3.ppt苏少版音乐五上《爱的人间》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爱的祝愿》课件.ppt苏少版音乐五上《甜甜的秘密》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甜甜的秘密》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甜甜的秘密》课件3.ppt苏少版音乐五上《美丽的星座》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美丽的星座》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萤火虫》课件3.ppt苏少版音乐五上《铃儿响叮当》课件1.ppt苏少版音乐五上《铃儿响叮当》课件2.ppt苏少版音乐五上《铃儿响叮当》课件3.ppt苏少版音乐五上《长成一座山》课件.ppt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七子之歌》PPT课件.ppt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东方之珠香港》PPT课件.ppt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什么结籽高又高》PPT课件.ppt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对花》PPT课件之一.ppt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对花》PPT课件之二.ppt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快乐的嚓嚓嚓》PPT课件.ppt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的妈妈叫中华》PPT课件.ppt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家是歌乡》PPT课件之一.ppt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家是歌乡》PPT课件之二.ppt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打麦号子》PPT课件.ppt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爱的人间》PPT课件.ppt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祝你快乐》PPT课件.pps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萤火虫》PPT课件之一.ppt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萤火虫》PPT课件之二.ppt。
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V1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们的音乐课程也越来越重要,打麦号子是小学音乐课程中必须要学习的一曲,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小学音乐《打麦号子》的课件。
一、歌曲介绍
《打麦号子》是一首描写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非常适合孩子们唱跳。
二、歌曲传唱
在歌曲传唱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1、歌曲教唱部分:让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节奏和动作,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小组情境表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特点,可以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设计小麦田、小割草机等道具,形成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剧场。
3、集体表演:将小组表演串在一起,形成一场欢乐的集体舞台,孩子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协作和团队精神,提高自身表现力。
三、歌曲伴奏
对于小学音乐课程,伴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入
地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在《打麦号子》的伴奏中,可以使用小手鼓、齐琴等乐器,增加乐曲感染力和趣味性。
四、歌曲唱跳操
随着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学生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打麦号子》的课堂上,可以搭配唱跳操,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跳动身体,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五、结语
《打麦号子》是一首经典的小学音乐课程,通过教学与表演相结合,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地学习到音乐基础知识。
希望本课件能够对广大小学老师和家长有帮助,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世界中茁壮成长。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四上《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表现了丰收的季节,农民们辛勤劳作,欢庆丰收的喜悦。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描绘了麦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第二部分节奏稍慢,旋律优美,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劳动的赞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村劳动生活了解不多,对丰收的场景和打麦号子的含义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
2.理解歌曲描绘的丰收场景和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感。
3.学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了解我国的丰收习俗,感受劳动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情感,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3.学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图片。
2.钢琴和打击乐器。
3.乐谱和歌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和图片,介绍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
2.呈现(5分钟)教授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歌曲,纠正学生的唱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10分钟)介绍我国的丰收习俗,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演唱歌曲,感受丰收的喜悦。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如上所示,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在《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的教案中,我设置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掌握节奏和旋律,并体会丰收的喜悦。
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1)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第一部分:引入1.1 介绍歌曲《打麦号子》- 原创歌曲;- 韵律感强,适合学生跟着节奏跳舞;- 歌词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1.2 引入授课目标- 学生能够唱出歌曲;-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传达的信息;- 学生能够通过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
第二部分:学习内容2.1 音乐元素- 音高:介绍歌曲中的高低音高;- 节奏:介绍歌曲中的拍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
2.2 歌词学习- 带领学生听一遍歌曲,了解歌曲的整体氛围;- 分段学习歌词,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歌词和含义;- 教授发声技巧和吐字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
2.3 舞蹈跳跃- 配合歌曲的节奏,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起舞;- 让学生自主创作小动作,表现出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3.1 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唱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
3.2 分组合唱-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合唱歌曲;- 指导学生合唱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部分:课程总结4.1 活动回顾- 通过复习歌曲和舞蹈,让学生再次体验音乐的魅力;- 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和体验,增强学生音乐的自信心。
4.2 音乐教育价值- 适当讲解音乐对学生的意义,例如提高情商,增强表达能力,陶冶情操等;- 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
以上是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内容,通过歌曲学唱、舞蹈跳跃等多种形式,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音乐教育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打麦号子》教学内容:听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船工号子》唱靖江民歌《打麦号子》动歌表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感受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从中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2.技能目标:能用一领众合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情感目标:通过听赏《情系江淮》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听、唱《打麦号子》,学生能对江苏民歌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教学难点:21—22小节的节奏,16小节和24小节的变拍子的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展示平台,长绳一根,钢琴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体验号子。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今天老师就请几个同学来进行拔河比赛!其余同学做啦啦队,随着老师的指挥节奏,为他们一起喊加油!1.拔河比赛。
老师和学生啦啦队用师领生合的形式喊加油。
2.让学生讨论加油声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他们的已知经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到号子这一领众合的形式。
)3. 课件出示画面,引入号子的概念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劳动号子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统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劳动号子从大的方面分,主要有农活号子,渔船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和作坊号子五大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进一步理解号子的概念)二、新歌教授,学唱号子。
师:(出示歌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农活号子的歌曲<打麦号子>,让我们一起来学着他们喊一喊劳动号子吧!1.师带领学生用一领众合的形式按节奏朗读前八小节。
2.请个别学生到前面领.再次体验劳动号子带来的劳动场面.2. 出示歌谱,第一遍完整听赏(1)听前提出要求:说出歌词语言特点、演唱形式以及演唱情绪(2)引入靖江民歌这一主题。
课件出示歌曲中的方言字,并读读。
3. 第二遍听赏提出要求:找出不同的拍号处,并划拍唱出3/4拍处的两句旋律。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这首歌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歌颂丰收为主题,通过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和歌词,展现了农民在丰收季节的辛勤劳动和喜悦心情。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掌握;第二部分节奏稍复杂,旋律变化丰富,需要学生仔细领会。
歌曲整体难度适中,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感受简单的音乐情感,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是,他们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歌唱方面,学生们的音准和节奏感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合唱时,音色和音准的统一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和合唱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丰收的季节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2.学会歌曲《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特别是第二部分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2.合唱时的音准和音色的统一,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合唱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或录音。
4.合唱架:用于学生合唱时摆放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丰收的季节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老师演唱歌曲《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富有节奏感的歌词,展现了农民在丰收季节的辛勤劳动和喜悦心情。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描述丰收的场景为主,第二部分以打麦号子的节奏为主,表现了农民们在劳动中的团结和力量。
这首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他们对打麦号子的节奏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引导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丰收的场景和农民的劳动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歌曲来进一步感受和体验。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演唱《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
2.能够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农民在丰收季节的辛勤劳动和喜悦心情。
3.能够掌握打麦号子的节奏,并在演唱中表现出团结和力量。
4.能够通过歌曲表达对农民的敬意,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演唱《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
2.教学难点:掌握打麦号子的节奏,并在演唱中表现出团结和力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意义和打麦号子的节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技巧和节奏感。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和节奏练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方便学生进行合唱和舞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与丰收主题相关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然后简要介绍今天的歌曲《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打麦号子的节奏和动作。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打麦号子》音乐
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是民族徵调式,全曲共有24小节。
前8小节是按规整的八分节奏进行劳动的呐喊,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中间8小节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和的旋律在领的旋律上发展而来,基本相同。
最后8小节是中间8小节的反复。
号子的体裁使这首歌曲的演唱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从中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2、能用一领众合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通过听、唱《打麦号子》学生能对号子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教学难点:①21—22小节的音准,16小节和24小节的变拍子的节奏。
②领唱与演唱的互相衔接。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鼓、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体验。
1、师生问好
2、节奏练习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生:喜欢)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双手随便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敲打出声音。
(生做出)
3、师:你们听到的声音怎么样啊?好不好听?(生:乱、杂、响等等)
4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这幅图,这就是我们刚刚敲击出来的声音。
5、出示第二张图片。
师:再来看看这幅图,有什么变化?我们的声音怎么样了?(生:好多点点聚集在一起)。
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1)一、《打麦号子》概述《打麦号子》是一首源于我国北方农村的民歌。
这首歌曲讲述了农民在打秋收时唱的一首打麦的工作曲。
节奏明快,韵味独特,具有浓郁的北方民俗风情,是小学音乐课程中必修的经典歌曲之一。
二、《打麦号子》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打麦号子》,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的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
2、通过学习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3、通过教学实践,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三、《打麦号子》的教学内容1、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起源和历史,引导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探究和思考。
2、讲解歌曲的曲式和师徒传承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美感的认识。
3、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与学生一起合唱演唱。
“小朋友,我们来一起唱《打麦号子》!”4、给学生介绍打击乐器,如铃鼓、手鼓等,带动学生跟随节拍,增强音乐的节奏感。
5、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竞技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艺术表现力。
四、《打麦号子》的教学方法1、以歌曲为主线,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感染力。
2、采用听、唱、读、写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综合学习歌曲的歌词、旋律和技巧等。
3、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增强教学的视听效果。
4、运用互动教学、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打麦号子》教学的重点难点1、加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演唱和跟随音乐的节奏。
2、让学生理解并把握歌曲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在演唱中真正体会到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丰富性。
六、《打麦号子》的评估与反思1、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听唱、曲调辨认、合唱演唱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反思,并进行以演唱、跟唱等方式的巩固训练。
七、总结学习《打麦号子》不仅帮助学生丰富音乐素养,更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这首经典的祖国民歌在学生的心中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