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综合计算专题2
- 格式:ppt
- 大小:335.00 KB
- 文档页数:14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20202020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1.1 2.2m 4.4 4.4试求:(1)m的值为______g。
(2)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答案】3.3g。
10g 9.1% 10.5%【解析】【详解】(1)分五次加入盐酸后,前两次,每次都增加1.1g二氧化碳,第四、五都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第三次没有完全反应,也增加1.1g,所以m值是3.3g;故填:3.3;(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第4次反应完全后用去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y;第4次反应完全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10073111==x y z解得x=10g,y=7.3g,z=11.1g,故填10g;(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3g×100%9.1%80g≈,故填9.1%;(4)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11.1g100%10.5%10g+100g-4.4g≈⨯,故填10.5%;答:m的值为3.3g;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10g;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9.1%;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10.5%。
2.某氢氧化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
现取20g 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80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中0—A 无气体产生,说明盐酸优先跟样品中的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
九年级化学表格综合计算测试题-中考复习(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K-39 Na-23 S-32 Fe-56 Ca-40 Cl-35.5)【一】1.常温下,向盛有100.0g K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1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用pH计(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表: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60.0 80.0 100.0 120.0烧杯中溶液的pH 13.7 13.3 7.0 0.7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g。
(2)求该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8.5g铁,放到含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最终得到9.2g固体。
为测定所得固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同学们将62.5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到该固体中,得到数据如表:次数 1 2 3 4 5 加入盐酸溶液质量/g 12.5 12.5 12.5 12.5 12.5剩余固体质量/g 8.5 7.8 a 6.4 6.4 请分析计算:(1)表中a的值是。
(2)9.2g固体中铁的质量是。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4)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是多少?3. 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注射器水平放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他在试管中加入lg石灰石样品和足量的稀盐酸(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快速将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结果如下表。
(忽略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及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活塞对应的刻度/mL 0 98 152 176 176(1)实验中判断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完的依据是。
(2)当时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g/L.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某石灰厂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往盛有3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粉碎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石灰石样品/g 25 15 10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316.2 326.8 m请回答:(1)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写最简比)(2)表中m=;(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化学的综合计算》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用158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里,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前后固体物质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75:79,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A.8g B.16g C.32g D.4g2.由Na2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4%。
则下列各项中:①钠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Na2CO3的质量分数⑥Na2CO3和CaCO3的质量分数比。
其中能确定的是( )A.都不能确定B.只有③能确定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 D.都能确定3.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6.4g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4.8g B.3.2g C.2.56g D.1.6g4.含CaCO3与Ca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60%.取该混合物20g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可得无水固体的质量为A.12g B.14.8g C.22.2g D.33.3g5.将m1g碳与m2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至常温,若此时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是纯净物,则m1:m2不可能是A.1:1 B.1:2 C.3:4 D.3:86.氧化亚铜(Cu2O)是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作杀菌剂、陶瓷和搪瓷的着色剂、红色玻璃染色剂等。
现将 Cu2O 和 Cu 的固体混合物 6.8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4.8g固体。
(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
则原混合物中的Cu2O 和Cu 质量比为A.9∶8 B.17∶12 C.1∶1 D.9∶47.经测定,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2X% B.1.5X% C.1-X% D.1-3X%8.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A.40% B.60% C.30% D.50%9.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 、N 、Q 、R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右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待测物质N 的质量为22g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反应中M 、N 、Q 、R 四种物质质量比为9:37:80:11110.向CuSO 4溶液中先后逐滴滴加100g Ba(OH)2溶液与一定量的HCl 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1.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BaCl2溶液,某同学取出15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
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BaCl2+Na2CO3=BaCO3↓+2NaCl。
请计算:(1)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___g。
(2)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答案】(1) 21.2g;(2)13.9%【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质量=80g×26.5%=21.2g(2)从图甲中获知,当BaCl2完全转化为沉淀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40g,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中Na2CO3与BaCl2的质量关系,可求出BaCl2的质量,进而可求解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设BaCl2的质量为xBaCl2+Na2CO3=BaCO3↓+2NaCl208106x40g×26.5%208∶106=X∶(40g×26.5%)x=208×40g×26.5%/106=20.8g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8g/150g)×100%=13.9%答: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9%考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工厂排放的含少量硫酸的废水进行抽样检测.取一定量的废水,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和(其它物质不与氢氧化钡反应),当恰好中和时,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171g,过滤后,测得滤液的质量为268.67g.(不考虑过滤时滤液质量损失)(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求:①反应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多少?②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①2.33g ②0.98%【解析】解:①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废水样品中所含硫酸质量为y;H2SO4+Ba(OH)2═BaSO4↓+2H2O98 171 233 y 171g×1% x1711711%=233g x ⨯,x=2.33g ; 98=1711711%y g ⨯,y=0.98g ;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所取废水样品质量=(268.67+2.33)g-171g=100g ,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0.98100gg×100%=0.98%; 答:①反应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g ;②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0.98%。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4年中考理化综合训练(二)-初中化学一、选择题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浸泡糯米B .食盐调味C .包制成型D .蒸煮粽子2.实验操作应该严谨规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B .蒸发结晶C .测溶液pHD .称量NaOH 固体3.固态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NaOH 、铝粉和缓释蚀垢剂,其中铝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2NaAlO (偏铝酸钠):2222Al 2NaOH 2H O 2NaAlO 3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NaAlO 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B .氢氧化钠中阴离子的符号为2OH -C .2H 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D .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4.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铝制品变暗后用钢丝球打B .为使木柴燃烧更旺,将木柴架空燃烧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 .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5.工业上以2N 和2H 为反应物,以34Fe O 为催化剂合成3NH 的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过程中有“NH ”“2NH ”原子团生成B .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性质不变C .表示氨气分子D .参加反应的2H 与生成的3NH 的质量比为2:17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A .证明CO 2能与水反应B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 .证明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D .证明MnO 2是H 2O 2分解的催化剂7.甲、乙、丙、丁是由H 、C 、O 、Na Cl Fe 、、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表示某一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若甲为氧化物,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二氧化碳B.乙一定是酸C.丁可能是碳酸钠D.甲→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8.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钠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组成做了如下实验:Ⅰ、取16g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
专题25学科综合类试题1.(2023·河北·中考真题)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石墨和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性质完全相同C.声能传递信息,超声波是声,则超声波也能传递信息D.简单机械可以省力,定滑轮是简单机械,则定滑轮也可以省力【答案】C【详解】A、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溶液,推理错误;B、石墨和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二者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推理错误;C、声能传递信息,超声波是声,则超声波也能传递信息,推理正确;D、简单机械可以省力,定滑轮是简单机械,则定滑轮不以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推理错误;答案:C。
2.(2023·河北·中考真题)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铅合金先变成液态,说明铅合金比铅的熔点更低B.乙:液体从敞口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C.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带火星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D.丁:改变磁场方向,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仅由磁场方向决定【答案】D【详解】A、相同条件下,铅合金先变成液态,说明铅合金比铅的熔点更低,分析正确;B、液体从敞口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分析正确;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被消耗,带火星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分析正确;D、改变磁场方向,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由磁场方向决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还和运动方向有关,分析错误;答案:D。
3.(2023·山西·中考真题)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中有诗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它描绘了绵绵春雨百草充满生机,隆隆春雷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变化最大的是()A.光合作用加强B.能量消耗减小C.新陈代谢加强D.物种数量减少【答案】C【详解】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它的意思是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被春雷惊醒过来,开始活动了,说明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变化最大的是新陈代谢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