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卜杜改良思想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164.47 KB
- 文档页数:2
阿里·沙里亚蒂的伊斯兰改革思想探析阿里·沙里亚蒂是伊朗伊斯兰改革家之一,其主张早期伊斯兰教是革命的、政治性的意识形态,而现存的伊斯兰教因固守中世纪的教法而变为保守的宗教制度。
为了使伊斯兰教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就必须改造传统的宗教制度,清除中世纪教法学家对伊斯兰教精神的曲解和一些陈腐的观念,从伊斯兰文明中发掘它的真正精神,用平等、正义、进步等永恒价值和原则指导社会生活。
本文通过对阿里·沙里亚蒂(Alial-Shari‘at)关于“新教”改革思想以及其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的政治改革思想进行总结性的探析,旨在说明沙里亚蒂的伊斯兰改革思想对伊斯兰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也试图从另一侧面展示伊斯兰革命性质的复杂性。
标签:阿里·沙里亚蒂;伊斯兰改革;思想阿里·沙里亚蒂(Alial-Shari‘at,1933—1977)是伊朗伊斯兰教现代主义思想家、社会学家。
出身于什叶派宗教学者家庭,从小受伊斯兰传统教育。
青年时赴法国留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马什哈德大学、德黑兰侯赛因·伊尔沙德伊斯兰学院任教授,他用现代科学、哲学和政治概念研究和解释伊斯兰教义,并用伊斯兰教观点解释社会学,始创伊斯兰社会学;其关于伊斯兰新教思想深受伊朗伊斯兰新教改革思想的发起人加马路丁·阿富汗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他的这种现代主义学术观点在伊朗世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整个伊朗伊斯兰改革也产生深远影响。
一、对伊斯兰新教改革的呼吁阿里·沙里亚蒂是位现代主义学者,始终以一种现代的视角阐释伊斯兰教义。
他追随阿富汗尼呼吁通过一种理性的和进步的方式解释并回归到《古兰经》中去,呼吁回到“真正的伊斯兰教”中,即“一种与中世纪的基督教一样的新教改革,目的是以伊斯兰教的名义摧毁所有那些阻碍思想进程和社会命运的落后因素,并重新赋予新的思想和新的运动”。
然而,“真正伊斯兰教”的含义已经被保守的教职人员所误解,称其是什叶派政权所领导的、静止的、沉默的宗教。
Mohamed Abdurs Religious Philosophy 作者: 罗梅
作者机构: 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河北邢台054001
出版物刊名: 陇东学院学报
页码: 25-2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阿布杜;真主;伊斯兰教;理性
摘要:作为一名理性主义者,阿布杜并不排斥宗教信仰,而是坚守着伊斯兰教的信仰,他认为伊斯兰教的核心,就是相信为理性所建立的、被启示所支持的真主的单一性;作为一名穆斯林,他又高度推崇理性,以理性为真理的最后仲裁者。
他的宗教哲学的思想特点,就在于他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宗教和理性、宗教和科学之间关系调和、折衷的倾向。
导学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课程标准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二、知识整合(一)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政局动荡:属于奥斯曼帝国行省的埃及,各种政治集团(马木路克、帕夏和近卫军)争权夺利;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矛盾重重,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2.经济落后:农业在18世纪的埃及盛行包税制,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手工业由于国内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欧洲廉价商品的冲击,也遭到严重摧残。
3.外部危机:18世纪下半期,西方的工业文明已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而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却日趋衰微,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英、法等国展开了对埃及的争夺。
使埃及面临严峻挑战。
4.条件具备: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
面对内忧外患,阿里志在推行维护统治、抵御侵略、建立强国这一富国强兵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二)改革。
阿里在建立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实现富国强兵,推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1.经济上——发展民族经济。
(1)农业措施:①土地国有化:一部分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
一部分土地分赐部下亲信,成为新兴地主阶级。
②取消杂税,只向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
③兴修水利,推广风力和畜力带动的水车。
④推广经济作物,埃及长绒棉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
作用:①恢复和发展了农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为工业提供原料和积累资金。
(2)工业方面:①引进西方技术,建立一批近代化国营工厂。
②发展军事工业,硝石厂、火药厂造船工业开始起步,其主力舰与拿破仑军舰相差无几。
作用:①工农业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出口创汇。
②民族工业初具规模,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
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措施:①制造撒拉丁城堡大屠杀,铲除马木鲁克势力。
②在中央设立高级国务会议,下设7个部门,由阿里直接任命。
③在地方设立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下级对上级负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国家治理的启示作者:潘光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3年第3期潘光摘要:本文对埃及乃至中东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它给后世留下了五点重要启示:其一,文明古国只有对外开放和与时俱进,才能使自身繁荣昌盛;其二,没有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就无法实施改革和促进发展;其三,经济振兴是改革发展的基础;其四,文化教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可持续发展、乃至民族振兴的前提;其五,个人独裁和对外扩张始终对改革的积极潮流起着逆向作用。
关键词:穆罕默德·阿里;埃及;改革;国家治理作者简介:潘光,博士,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200020)。
文章编号:1673-5161 (2013) 03-0018-11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码:A1798年,拿破仑入侵打开了埃及的大门,此后欧洲列强纷纷染指埃及。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条件下,以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年)为代表的新地主一商人集团崛起,消灭了盘踞各地的军阀,以铁腕加强中央集权,缔造统一的埃及民族国家,随即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使这个长期停滞不前的文明古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章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源、背景、进程、成就、意义、后果等等,本文无意对此再详加阐述,而着重研究这次改革留给后世的一些重要启示,使我们能以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来观察埃及的形势发展、包括今日埃及的乱局。
启示一:文明古国必须对外开放和与时俱进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留给后世的最重要启示是:一个民族、国家无论拥有多么古老、伟大的文明,如果闭关锁国、停滞不前,就必然走向衰败和消亡,只有对外开放和与时俱进,才能使自身繁荣、昌盛。
18世纪末,埃及名义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但实际上处在马木鲁克军事封建集团的统治之下。
马木鲁克的闭关锁国政策和封建专制统治,将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搞得满目疮痍。
伊斯兰世界的先知穆罕默德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伊斯兰世界的信徒们崇拜并追随着一位伟大的先知,他就是穆罕默德。
作为伊斯兰教的奠基者和核心人物,穆罕默德穿越了世纪,影响了数以亿计的人们。
本文将探讨穆罕默德的早年生活、宗教事业以及他对世界的影响。
穆罕默德,全名为穆罕默德·本·阿布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生于公元570年的麦加。
他是一位阿拉伯商人,孤儿的穆罕默德在他的叔父和祖父的照顾下长大。
早年,他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正直的品格使得他成为人们尊敬和追随的对象。
在穆罕默德成年后,他开始在商业领域经商,但他对社会上的不公平和虚伪感到深深的不满。
他常常离开城市,到山洞中反思人类的意义和生活的目标。
据伊斯兰教的传统,公元610年,当穆罕默德在麦加山洞中进行沉思时,他突然接受了来自天堂的启示,这标志着伊斯兰教的开始。
从那时起,穆罕默德被认为是真主阐述教义并传递神圣信息的先知。
穆罕默德接收到的信息被整理成了伊斯兰教的圣经《古兰经》。
《古兰经》被穆斯林视为真主的直接话语,也是伊斯兰教法以及信仰和道德指导的基础。
穆罕默德逐渐开始传播伊斯兰教义,尝试影响他人的信仰观念和行为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赢得了追随者的大量支持,成立了伊斯兰世界中第一个国家,即麦地那。
穆罕默德的传教工作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在这一过程中广泛传播,无数人们被它所吸引,加入了伊斯兰教。
由于穆罕默德的努力,伊斯兰世界迅速扩张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中心。
伊斯兰文明的影响逐渐延伸到中亚、北非、西班牙等地,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科学成就。
在伊斯兰世界中,穆罕默德被普遍尊称为“先知”。
然而,穆罕默德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伊斯兰世界。
他也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穆罕默德坚信伊斯兰教是最合适的宗教体系,他积极宣传宽容、公正和平等的教义。
课文注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非洲的影响在19世纪中叶,殖民者的枪炮声震醒了非洲国家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感到欧洲列强的入侵与昔日临近部落或国家的入侵有着极大的不同,前者不仅船坚炮利,而且有先进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
他们亟思仿效,于是掀起了一股自救图强的改革之风。
揭开19世纪中叶非洲改革运动序幕的便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这时期其他的改革运动还有:马达加斯加的拉达马一世改革、埃塞俄比亚的狄奥多尔二世改革、突尼斯的宪政改革及摩洛哥的哈桑一世改革等。
尽管这些改革都以失败告终,但在改革中引进的工业革命物质成果,以及接触到的西方现代人文思想和科学技术,却是无法抹掉的。
它们虽然还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化”运动,但也应视为非洲国家现代化运动的最早尝试,是世界现代化运动在非洲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