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考试试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2020-2021《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课程考试试卷适用专业: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劳动对象B. 劳动工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C.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资料D.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 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 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分析商品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因为( )A. 商品和资本主义经济是同一个概念B. 商品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内部产生的C.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经济细胞D. 商品是和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产生的4.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保持一致B.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 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 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5.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 价格机制B. 竞争机制C. 供求机制D. 约束机制6. 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 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 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 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D. 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7. 关于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价值增殖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的基础B.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并列的两个过程C.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D. 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增殖过程8. 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 )A. 剩余价值率B. 年剩余价值率C. 利润率D. 年利润率9.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 )A. 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B. 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C. 销售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D. 购买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10. 假定某资本家有10万元资本,应做下列哪种安排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A. 10万元资本全部以货币资本形式存在B. 10万元资本全部以生产资本形式存在C. 10万元资本全部以商品资本形式存在D. 10万元资本按一定比例同时并存在三种职能形式11. 固定资本补偿的特点是( )A.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都逐步进行B.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都一次进行C. 价值补偿一次进行,实物补偿逐步进行D. 价值补偿逐步进行,实物补偿一次进行12. 公式Ⅰ(v+m)=Ⅱc是社会资本( )A.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B.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 简单再生产的唯一实现条件D. 扩大再生产的唯一实现条件13.资本总公式是( )A.G—W—GB.G—W—G′C.W—G—WD.W—G—W′14.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A.C∶V表示B.V∶C表示C.Pm∶A表示D.m/V表示15. 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节约不变资本会使A. 利润量增加B. 利润量减少C. 利润率提高D. 利润率降低16. 在商品价值W=c+v+m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A. cB. vC. c+vD. v+m17.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A. 剩余价值率的形成为前提B. 年剩余价值率的形成为前提C. 年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D.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18. 资本集中是( )A.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通过合并现有的分散资本实现的C.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D.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19. 纯粹流通费用是( )A. 由商品使用价值变化引起的有关费用B. 在单纯的商品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C. 经销商品所需要的包装、运输和保管费用D. 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20. 在股份公司中,股东对其向公司投资的股份资本( )A. 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其所有权B. 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其所有权C. 只让渡其所有权没有放弃其使用权D. 既没让渡使用权也没放弃所有权21. 有一块土地,每年收取地租200元,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率是5%,这块土地的价格为( )A. 1000元B. 2 000元C. 3000元D. 4000元22. 金融寡头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 )A. 掌握全部借贷资本的所有的银行资本家B. 掌握部分工业资本的各大银行的资本家C. 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实际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D. 掌握垄断资本、能左右市场行情,但不涉及政治行为的垄断资本家2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24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25.资本周转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 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 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26.北京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为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ⅠC级差地租ⅡD垄断地租27.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28.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公有制C.国家所有制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0.商业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关系是( )A两者都是产业资本的组成部分B两者都是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C两者都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D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职能的转化形式或独立化形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全对才给分,共20分,)1. 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应该掌握的正确观点是()A. 只限于了解马克思当时所阐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B. 应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C. 要重视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D. 要研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E. 要全面采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和调节经济的经验与做法2. 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B. 有价值就必须有使用价值C.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E. 没有价值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3.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有()A. 它的价值不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 它的价值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C. 它的价值在各国、各历史时期都是相同的D. 在生产中随着它的使用价值的耗费,其价值也会丧失E. 在生产中它的使用价值会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4.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是()A. 货币资本循环B. 流动资本循环C. 生产资本循环D. 固定资本循环E. 商品资本循环5. 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A. 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的全部实现B.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C.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D. 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E. 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6.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7.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8.资本积聚()A.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靠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C.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实现的D.会增大社会总资本E.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9.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的长短B.流通时间的长短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流动资本周转速度E.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10.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包括()A.生产资料B.消费资料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剩余价值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电大考试政治经济学(网考)(全)附答案1.政治经济学是从政治的角度研究经济学的学科,也是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5.由抽象到具体是指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6.矛盾分析是为了揭示矛盾。
7.实证分析是为了说明现实是什么。
8.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9.经济学家应该既认识世界又改造世界。
10.研究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掌握知识、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以及实现多重目的。
11.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12.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社会使用价值的物品。
13.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也是调节价格运动的规律,同时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14.劳动二重性是指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15.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价值量越大。
16.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是分工和交换,以及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17.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可以是贵金属或钞票。
18.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价值符号、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等职能,但不包括()。
19.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同一货币在买卖中使用的次数,而非货币从造币局到银行的速度或回笼速度。
20.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调节生产、流通和分配,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规律。
1.原始积累是指前资本主义时期初始资本的形成,也是资本的最初来源之一,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过程。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于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而且劳动与资本之间存在不等价交换的关系。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但不包括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
4.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的统一,同时也延长了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实现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联系这一观点说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C.用暴力手段掠夺殖民地财富D.用暴力手段掠夺本国人民财富2.马克思说:“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当中,来判定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奴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生产的。
”这句话表明A.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产品的共有属性,它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关系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共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D.使用价值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3.在古代的物物交换中,一只羊能换两袋米。
这两种有用性完全不同的产品之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A.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B.有不同的使用价值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4.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应理解为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消费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5.马克思说:“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
”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A.脑力劳动B.体力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6.某厂生产一部笔记本电脑售价5000元,但此类笔记本电脑的大多数厂家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个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加C.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加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7.当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之后,货币就产生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工具D. 生产的产品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B. 价值C. 交换价值D. 抽象劳动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A. 简单劳动B. 商品的使用价值C. 价格标准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货币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A.劳动力成为商品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A.绝对剩余价值B.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相应延长而产生的。
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通过提高,使自己的个别价值低于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10. 计件工资是( A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11. 资本积聚( A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 G—W…P…W’—G’B. W…P…W ’—G’·G—WC. P…W’G’·G—W…PD. G’—W…P…W’13. 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B )A. 劳动力(可变资本)B. 原料C. 厂房D. 机器(固定资本)14.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A )A.有形磨损B. 无形磨损C. 精神磨损D. 自然磨损15. 资本主义生产中第Ⅱ部类是指( C )A. 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B. 制造生活资料的部类C. 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D. 制造享受资料的部类16.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A. Ⅰ(v+m)=ⅡcB. Ⅱ(c+v=m)=Ⅰ(v+m) +Ⅱ(v+m)?C. Ⅰ(c+v+m) =Ⅰc+Ⅱc?D. Ⅰ(v+△v+m/x)=Ⅱ(c+△c)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 )A.固定资本的更新B. 流动资本的更新C. 不变资本的更新D. 可变资本的更新18.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以( B )A. 劳动的实际耗费来计算的B. 资本的耗费来计算的C. 预付的不变资本来计算的D. 获取剩余价值的多少来计算的19. 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 A )A. 按相反方向变化B. 按相同方向变化C. 按反比例关系变化D. 按正比例关系变化20.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获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 )A. 完全相等B. 完全不相等C. 不一定相等D. 无法比较21. 生产价格是( A )A. 价值的转化形式B. 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C. 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D. 生产成本与剩余价值之和22. 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C )A. 货币资本的职能B. 生产资本的职能C. 商品资本的职能D. 流通资本的职能2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D )A. 保管费B. 运输费C. 包装费D. 建筑费24. 股票的价格与( A )A. 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B. 股息成反比,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C. 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不成比例D. 股息不成比例,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25.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土地所有者获得的是( D )A. 全部剩余价值B. 租金C. 平均利润D. 超额利润26.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分割为(A ()A. 利息和企业利润B.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C. 利息和超额利润D. 产业利润和超额利润27.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 B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商品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C. 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 价值规律已经不再起作用28.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C )A. 商品输出B. 原料输出C. 资本输出D. 劳动力输出2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D )A. 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B. 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C.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外部的结合D.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30.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B )A. 生产资料B. 个人消费品C. 社会总产品D. 生存资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803综合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
2.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3.怎样理解“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谈到: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物品。
试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解释“水与钻石之谜”。
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排斥了超额利润的存在。
三、材料分析题(40分)【材料1】2010年“五一”前夕,胡锦涛同志提出“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的目标。
【材料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材料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4】体面:体统,身份;光荣,光彩;好看,美丽。
——《现代汉语词典》【材料5】199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decent work“体面的劳动”新概念,明确指出:所谓“体面的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
为了保证“体面劳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从整体上平衡而统一地推进“促进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等四个目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导论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生产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生产力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6、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商品生产8、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生产力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10、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对立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1、构成社会形态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为无产阶级服务B.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调整生产关系D.推翻剥削制度13、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B.科学抽象法C.唯物辩证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15、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B.社会制度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多选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B.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C.人类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B. 经济信息C.劳动手段D.科学技术E.劳动对象3、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有()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管理4、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C.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D.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E.消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 政治制度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E. 产品的分配形式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D.人与社会的矛盾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于( )A.它的存在是客观的B.它的作用是客观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它是永恒不变的E.经济制度是客观的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唯物辩证法B.科学抽象法C.矛盾分析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E.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三、辨析题: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当代社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BA.人的劳动B.科学技术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可以 DA.创造经济规律B.改变经济规律C.消灭经济规律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3.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C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4.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B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5.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 A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B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企业内部分工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7.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在于论证剩余价值是在 AA.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B.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C.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D.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D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9.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B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C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11.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1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CA.会导致预付可变资本增加B.会导致预付总资本增加C.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D.可以提高剩余价值率13.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DA.I(v+m)=IIc B.I(v十m)>II c C.D.15.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C ]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D.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16.在影响利润率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 A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17.某资本家预付不变资本900万元,可变资本10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5次,其年利润率为 DA.10%B.20%C.15%D.25%18.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C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C.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通过商品销售,补偿用于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19.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 DA.剩余价值与全部借贷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全部商业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全部产业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产业资本总额加商业资本总额的比率20.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BA.利息和超额利润B.利息和企业利润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21.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 AA.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C.资本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D.资本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合一2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A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23.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AA.垄断价格实现的B.自由竞争实现的C.市场调节实现的D.行政干预实现的2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A.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B.维持高就业率C.保证财政的收入大于支出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取代商品输出成为这个阶段经济特征的是 CA.货币输出B.劳务输出C.资本输出D.自然资源输出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2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 BA.滞胀和危机B.发展与停滞C.危机与繁荣D.复苏与萧条28.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BA.增加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人工资B.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C.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D.劳资合作和民主管理29.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消灭私有制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BA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C.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D.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B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调节形式并存D.宏观调控为主体,多种经济调控方式并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C )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工具D. 生产的产品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A. 使用价值B. 价值C. 交换价值D. 抽象劳动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A. 简单劳动B. 商品的使用价值C. 价格标准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货币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A. 劳动力成为商品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B. 相对剩余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D. 超额利润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10. 计件工资是( A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11. 资本积聚( A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A. G—W…P…W’—G’B. W…P…W’—G’·G—WC. P…W’G’·G—W…PD. G’—W…P…W’13. 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B )A. 劳动力B. 原料C. 厂房D. 机器14.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 A )A. 有形磨损B. 无形磨损C. 精神磨损D. 自然磨损15. 资本主义生产中第Ⅱ部类是指( C )A. 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B. 制造生活资料的部类C. 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D. 制造享受资料的部类16.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A. Ⅰ(v+m)=ⅡcB. Ⅱ(c+v=m)=Ⅰ(v+m) +Ⅱ(v+m)?C. Ⅰ(c+v+m) =Ⅰc+Ⅱc?D. Ⅰ(v+△v+m/x)=Ⅱ(c+△c)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 )A. 固定资本的更新B. 流动资本的更新C. 不变资本的更新D. 可变资本的更新18.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以( B )A. 劳动的实际耗费来计算的B. 资本的耗费来计算的C. 预付的不变资本来计算的D. 获取剩余价值的多少来计算的19. 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A )A. 按相反方向变化B. 按相同方向变化C. 按反比例关系变化D. 按正比例关系变化20.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获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 )A. 完全相等B. 完全不相等C. 不一定相等D. 无法比较21. 生产价格是( A )A. 价值的转化形式B.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C.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D.生产成本与剩余价值之和22. 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 C )A. 货币资本的职能B. 生产资本的职能C. 商品资本的职能D. 流通资本的职能2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D )A. 保管费B. 运输费C. 包装费D. 建筑费24. 股票的价格与( A )A. 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B. 股息成反比,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C. 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不成比例D. 股息不成比例,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25.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土地所有者获得的是( D )A. 全部剩余价值B. 租金C. 平均利润D. 超额利润26.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分割为(A )A. 利息和企业利润B.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C. 利息和超额利润D. 产业利润和超额利润27.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 B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 商品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C. 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 价值规律已经不再起作用28.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 C )A. 商品输出B. 原料输出C. 资本输出D. 劳动力输出2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D )A. 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B. 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C.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外部的结合D.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30.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B )A. 生产资料B. 个人消费品C. 社会总产品D. 生存资料二、多项选择题3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 A B C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32.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E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33.资本积聚 A D EA.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靠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C.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实现的D.会增大社会总资本E.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3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 B C D EA.生产时间的长短B.流通时间的长短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流动资本周转速度E.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35.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包括 C D EA.生产资料B.消费资料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剩余价值36.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A B C D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B.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C.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周转D.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E.商业资本的存在会消除经济危机37.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 C D EA.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B.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借入资本的比率C.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D.是通过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实现的E.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38.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有C D EA.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公司C.国有经济D.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E.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39.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B C EA.各国资源的全球化B.生产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人口流动的全球化E.资本的全球化40.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 B C DA.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B.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C.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D.为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E.实现了绝对公平3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 B C D )A.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B.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 人类从事政治、文化等活动的先决条件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E.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2.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B D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E. 世界货币33. 资本的共性表现为( A B C )A. 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B. 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资本C. 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D. 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E. 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34. 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 D E )A.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B.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产业资本必须变换三种职能D.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E.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依次继起35.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 B D E )A.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C. 资本的有机构成D.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E.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36.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A D )A. 生产使用价值B. 创造出劳动力价值C. 创造出剩余价值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E. 转移劳动力的价值37. 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包括( A B C D )A. 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B. 暂时闲置的用于支付工资的流动资本C. 暂时闲置的用于购买原材料等的流动资本D. 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E. 暂时闲置的机器、厂房等38.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 A C D )A.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B. 商品价值的平均化过程C.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D. 资本家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E. 资本有机构成的平均化过程39. 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对( A B )A. 利息率的调节B. 货币流通量的调节C. 税种和税率的调节D. 价格水平的调节E. 国家采购的调节40.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特征有(A B C D )A.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B. 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C.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D. 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E.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三、简答题4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1)人们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基本的生活资料,物质资料生产提供生活资料,因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马政经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社会生产关系B. 社会生产力C. 社会生产方式D. 社会经济制度答案:C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典政治经济学B. 空想社会主义C. 德国古典哲学D. 法国启蒙思想答案:A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形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
A. 抽象法B. 演绎法C. 归纳法D. 比较法答案:A4.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商品的使用价值D. 商品的交换价值答案:B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的统一。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D. 价值形成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答案:B6.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A.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B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过剩危机B. 消费不足危机C. 相对过剩的危机D. 有效需求不足危机答案:C8.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
A. 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益B. 土地所有者对农业工人的剥削C. 土地所有者对工业资本家的剥削D. 土地所有者对农业资本家的剥削答案:D9.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A. 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B. 消除经济危机C. 促进社会公平D. 保护环境答案:A10.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B. 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资本主义发展C. 资本主义向封建主义倒退D. 资本主义向无政府状态发展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包括()。
马政经试题整理辨析1.流动资本指"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答:错。
生产资本按照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o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才是按照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划分的。
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而仅仅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工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和价值量答: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但不能增加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生产的能力或效率。
【以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计算;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量不变】(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者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故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呈下降的趋势)3.金融资本是指“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
答:错。
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一种新型垄断资本。
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①银行与工业企业信贷关系固定化;②银行与工业企业相互持股;③银行与工业企业相互派人员进入公司法人治理机构。
简答1.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答: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的关系答: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又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但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除了取决于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变化以外,还受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和本身价值变化的影响。
(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概述一、1.经济:有四层含义,一是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二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三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四是指节约。
2.生产力:指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3.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
4.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二、1.答: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2.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具体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资资料的生产。
3.答:政治经济学是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不仅研究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也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为学习和掌握各门经济学提供了基本原理。
不学政治经济学,没有大局观,较难学好应用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
第二章商品一、1.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3.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4.价值:即凝结在一切商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二、1.答: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即私有制的产生,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互相矛盾的。
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任何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其矛盾性主要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讲,只能实现其中一种属性,不能同时两者兼而有之。
绪论1、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
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
即首先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A卷)(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给分)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A、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D、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C、人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资料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3、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必要劳动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剩余劳动4、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B、成反比C、没有关系D、不成比例5、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A、贵金属货币B、足值的货币C、观念的货币D、现实的货币6、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A、商品的价格B、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效用D、商品的成本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C、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D、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8、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B、不变资本的比率C、可变资本的比率D、固定资本的比率9、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A、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的矛盾B、货币流通和剩余价值的矛盾C、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D、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矛盾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1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C :V中()A、C的比重不断增大B、V的比重不断增大C、C、V按相同比例上升D、C、V按相同比例下降1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资本积累D、剩余劳动13、生产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D、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14、在社会资本再生产中,Ⅰ(v+m)= Ⅱc是()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B、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1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剩余价值的实现1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1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原料输出D、劳动力输出19、各种垄断组织形式的实质是( )A、金融资本的统治B、垄断市场C、垄断投资场所D、攫取高额垄断利润20、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而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B、科技发展的产物C、市场问题日趋严重的产物D、新型工业兴起的产物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D.社会总产品【B】2、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B.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D.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D】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B.社会生产力C.社会生产关系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C】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本身时A.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来研究B.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来研究C.要从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D.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B】5、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B】6、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C】7、商品买卖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在进行A.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B、商品与货币的交换C、等价交换D、等量劳动相交换【D】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 剩余价值学说B. 生产价格理论C. 劳动二重性学说D. 劳动力商品理论【C】10、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A. 价格标准B. 价值尺度C. 观念货币D. 货币价值【A】1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D】12、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B.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C.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D.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B】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和A.价值规律的矛盾B.竞争规律的矛盾C.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D.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A】14、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是A.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产生B.价值增殖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C.价值增殖不能离开流通产生D.劳动力成为商品【D】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B】1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A.由劳动时间决定B.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D.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C】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B】18、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D】1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导论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 )A. 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 C.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B. D. 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劳动者的素质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A. 生产工具的状况 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3、生产力反映的是( A . 人与社会的关系B. D. )B. D. 人与自然的关系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消费形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分工协作关系B. D. )B. 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工具的水平)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工具的水平)D. 6、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消费形式 B. D. 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 物质资料生产 C. 劳动方式 社会生产关系商品生产B. D. 8、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物质资料生产 C. 劳动方式 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B. D. 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经济基础 A.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B. C. )D. 10、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对立统一C.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 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1、构成社会形态的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C.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 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 为无产阶级服务 C. 调整生产关系 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推翻剥削制度B. D.13、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 价值规律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 C.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 A. 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B. 科学抽象法C. 唯物辩证法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D. 15、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准是( ) A. 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社会制度 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D. 二、多选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 A. 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D.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 B. E.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人类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 A. 劳动者的劳动 D. 科学技术经济信息 劳动对象 劳动手段 B. C. E. 3、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 管理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消费 E. 4、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 D. 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 C. 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E. 消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 政治制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产品的分配形式 D. E. 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 )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矛盾A.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社会的矛盾D.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于 A. 它的存在是客观的 ( B.)它的作用是客观的 C. 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E. 经济制度是客观的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它是永恒不变的 D. ) 矛盾分析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A. 唯物辩证法B. 科学抽象法C. D.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E. 三、辨析题: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12月《经济学原理》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附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名义和实际GDP的主要区别是()。
A.实际GDP按价格变化作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
B.名义GDP按价格变化作了调整,而实际GDP则没有
C.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
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
答案:A
2.假设劳动要素可变,其他要素不变,当MPL与APL相等时,APL取()。
A.最小值
B.平均值
C.最大值
D.任意值
答案:C
更多加微boge30619
3.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
下,应增加政府支出()亿元。
A.10
B.30
C.50
D.500
答案:C
4.博弈均衡是指()。
A.占优策略均衡
B.任何一个参与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C.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D.垄断厂商共谋形成的稳定状态
答案:C
5.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答案: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实际上,后面货币的职能定义。
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
剩余价值: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
帝国主义国家掌握巨额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和国家政权的极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金融资本集团。
金融寡头的统治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集团首先掌握一些大银行或大企业作为“母公司”,通过它们收买并掌握其他公司的股票控制许多“子公司”,再由“子公司”以同样方法控制更多的“孙公司”,如此逐级参与,层层控制,形成一个庞大的金融资本控制体系。
这个体系的最上层就是为数极少的金融寡头。
它们通过“参与制”,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从而扩张自己的经济实力,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它们还通过占有创业利润,发行有价证券和公债,贱价收买、“整理”或“改组”亏本企业以及进行土地投机等手段,来保证和扩大垄断利润。
经济上的垄断统治导致金融寡头政治统治的加强。
它们通过同政府进行“个人联合”,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和影响,并派遣人员或亲自担任政府要职,直接掌握国家机器。
他们还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他们建立了许多企业和机构,掌握出版、通讯、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为金融资本的利益制造种种舆论。
他们还插手到教育、科研、艺术、体育、卫生、宗教等部门,把他们的统治进一步渗透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
列宁说:“金融寡头给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所有一切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罩上一层依赖关系的密网,──这就是这种垄断的最明显的表现”。
金融寡头还实行对外扩张,奴役和掠夺国外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因此,金融寡头的统治就必然加剧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多种,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即都仍然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首先,国有企业从表面上看是“国有”即“公有”的,但其实质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的,只不过这种资本不是一般的私人垄断资本,而是一种位于一般私人垄断资本之上的、资本社会化最高形式的“总资本家”所有制,它不是为某一个个别垄断资本服务,而是为垄断资本家总体服务。
恩格斯曾指出:“只要政权在有产阶级手中,那么任何国有化都不是消灭剥削,而只是改变其形式”;社会财富“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
它愈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愈是剥削更多的公民。
”事实正是如此。
拿国家直接投资兴办企业来说,这种投资主要集中在投资大、周转慢、赢利没有充分保证因而风险较大的一些部门。
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私人垄断企业再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例如,英国的国有企业大都属于基础工业,它们就是通过提供低价的产品来为私人垄断企业服务,例如提供的电力价格就比供给居民的价格低70%左右;法国政府也对私人垄断企业实行低价供应煤电和提供运输的方针;日本的国有铁路,一方面以高价买进私人企业的钢材,另一方面又对与垄断企业的生产有关的各种原材料提供低廉运输。
至于对私人企业的国有化,也是直接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的。
其一,国有化的企业主要是一些技术设备陈旧、亏损的企业;其二,国有化时,国家要向私人企业主付出一笔可观的代价,使他们既甩掉了包袱,又获得了一笔收入;其三,当条件发生了变化,私人垄断资本自身经营有利可图时,国家则又实行私有化,把国家已有大量投资的国有企业转化给私人。
可见,不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只不过是方式不同罢了,其实质归根到底都是为私人垄断资本谋利益的。
其次,国私共有合营企业,其实质则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私人垄断资本直接利用国家资本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以利于它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再次,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私人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这种形式,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是十分明显的。
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政府采购商品和劳务,主要就是为增加社会总需求,为私人企业提供有保证的国家市场,保证其垄断利润的实现,同时有利于逃避或缓和经济危机,这对整个垄断资本家也都是有利的。
至于国家的军事订货,列宁曾经深刻地揭示过它的实质。
列宁写道:“资本家为国防即为国家工作,这已经不是…纯‟资本主义了……而是国民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
纯资本主义是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是为不可知的自由市场工作的。
为国防…工作‟的资本家则完全不是为市场…工作‟,而是按照国家订货甚至往往是为了得到国家贷款而…工作‟ 的。
”“那些提供军事订货贷款的大公司和大银行,在这里赚取了闻所未闻的利润,它们大发横财就是靠盗窃国库”。
3.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原始社会末期,它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自发地从商品界分离出来。
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固定于何种商品,一般带有偶然性。
最初充当货币的是某些主要消费品、外来物品或某种装饰品,例如牲畜、兽皮、布阜、玉贝和金属都充当过货币。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就逐渐代替其它商品充当货币。
因为金银的自然属性,如同质、可分、便于保存、体积小、价值大、能携带等,最适宜于作为货币的材料。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既然是一种商品,它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它是特殊的商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而相对应地,资本的定义按《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以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均是资本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一般来说,我们把那些作为获得财货手段的产品叫做资本”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因此,简单的理解:货币,是一种交换其他商品的有固定价值的特殊商品。
而资本(可以包括货币),是提供以生产的生产要素的总称。
1、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直接劳动操作以生产物质产品,其劳动耗费以体力为主时的劳动就是体力劳动,也就是说体力劳动是劳动者以运动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
脑力劳动则是以脑力耗费为主的劳动,也就是说脑力劳动是劳动者以大脑神经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其特征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中运用的是智力、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故又称智力劳动。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人类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
例如,人们为了生产衣服,就需要进行剪裁、缝制这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裁缝或成衣工人所从事的特殊的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所决定的。
人们在制作衣服这种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它是生产出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生产使用价值的各种具体劳动,是有用性质各不相同的劳动。
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耕费。
比如:尽管缝和织是不同质的生产活动,但二者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都是人类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
作为价值所体现的,就是这种相同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3、可见,体力劳动、具体劳动、脑力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的概念,题目的说法混淆了它们的区别,所以说是错误的。
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的,只有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的一部分价值。
(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②劳动力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
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够使其带来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工人的劳动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总和。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
通过延长工作日,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的正常发展有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死亡,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马克思指出:“象其它一切发展劳动生产力的方式一样,机器是要使商品便宜,是要缩短工人为自己所费的工作日部分,以便延长他无偿地给予资本家的工作日部分。
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属于生产过程。
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资本要保存和增殖自己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一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是它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条件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与联系?两者的联系:(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