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901-01b_《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课程标准(精)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9
《宠物普通病》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205101007 课程类型职业技术课课程属性理实一体学分 5 学时75 开课部门宠物科技学院适用专业宠物护理与美容、宠物训导与保健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宠物普通病》是宠物护理与美容、宠物训导与保健类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
本课程是在充分调研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
(二)课程作用《宠物普通病》主要研究宠物临床常见内科疾病、外产科疾病和外产科手术操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常见内科疾病主要包括宠物系统疾病,宠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基本理论和防治该疾病的基本方法;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外科手术与产科的基础理论与操作技术、外科疾病的基础知识及常见外科病及产科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的能力,使达到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三)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宠物普通病》是普通高职三年制宠物护理与美容、宠物训导与保健专业一门职业技术课,是直接与兽医临床接轨的课程。
本课程以《动物(宠物)解剖生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宠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它本身又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理论基础,可直接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服务于临床实践。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该课程是依据“宠物养护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宠物普通病诊治”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宠物内科病防治》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名称、适用专业(一)课程名称宠物内科病防治(二)适用专业宠物医学二、课程定位宠物内科病防治课程是宠物专业的必修课,面向宠物医疗岗位进行课程的全面开发和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宠物医疗工作中从事宠物内科疾病诊治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要,在宠物医学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宠物医学专业是我校2006年为适应社会对宠物从业人员的大量需求而新设立的专业,本课程是宠物医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专业核心课。
它是以宠物解剖生理、宠物病理、宠物药理、宠物微生物、宠物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集宠物内科疾病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多方面知识、技能于一体,并与宠物外产科、宠物传染病、宠物寄生虫等课程相互配合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诊断、治疗及预防宠物内科疾病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宠物医疗岗位技能的必需课程。
四、课程目标(一)职业能力1、能够对常见宠物内科病临床病例的临床症状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归纳,提出鉴别诊断思路。
2、能够按临床检查程序对常见宠物内科病临床病例进行临床检查并提出辅助的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3、能够正确分析临床检查结果和辅助检查结果对常见宠物内科病病例进行正确的诊断。
4、能够对确诊的宠物内科病临床病例开出处方并能够进行治疗操作。
5、能够对宠物内科病制订合理的预防措施。
(二)职业知识1、熟悉常见宠物内科病的种类及其常见病因。
2、描述常见宠物内科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3、掌握常见宠物内科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的方法。
4、复述常见宠物内科病的治疗措施。
5、说出常见宠物内科病的预防措施。
(三)素质1、自主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临床工作中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4、尊重患宠、关爱生命的职业道德。
五、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教学内容打破了以往的学科体系界限,构建基于宠物医师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课程。
宠物疾病防治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本门课程是学习宠物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与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应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毕业生从事宠物养殖和宠物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是以《动物解剖与组织》、《动物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群发病概论》及《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宠物饲养》、《兽医实验室诊断》等课程为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1.2.1以就业岗位设计课程结构本课程是面向动物医学专业的全体学生,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而设计。
1.2.2从实际工作病例到《宠物疾病防治》,从《宠物疾病防治》到实际工作过程。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从实际工作病例中学习《宠物疾病防治》课程的内容,毕业后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
1.2.3注意各课程之间的渗透本课程学习是以其他多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宠物疾病防治》课程为中心,随时将其他课程的知识渗透到本课程的具体内容中,起到对整个专业知识的融合和统一作用。
1.2.4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资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提倡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以学生就业岗位为依据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社会调研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宠物临床,兽药、饲料的销售,兽药、饲料相关的售后服务,养殖场中的技术人员以及宠物买卖等相关工作。
这些工作岗位都需要宠物疾病防治方面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为使学生每节课都能够在实际工作病例中开始学习,本课程对每一个具体疾病也改变了原有的以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为顺序的介绍方式,在介绍具体疾病时,首先为学生创造虚拟工作环境,对实际病例进行描述并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该病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相关图片,给学生设下悬念,然后基于实际疾病诊断的过程,按照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流行特点的调查、病原、实验室诊断等)、防治的顺序进行介绍。
《宠物美容与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宠物护理与美容是畜牧兽医专业宠物养护专门化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任务是掌握常见宠物的基础护理与美容方法,并能够结合相关专业的知识达到规范操作,具备从事宠物美容与护理的基本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了解宠物犬、猫的种类、习性、美容工具、基础护理、美容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常见宠物的美容与护理技术,具备宠物服饰设计、常见宠物的美容护理等工作能力,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注重动物福利,树立动物保护意识,注意人畜安全。
三、参考学时162学时。
四、课程学分18学时计为1个学分,共计9学分。
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项目为载体”原则,积极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实施引导式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选择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课堂互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方法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实行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与日常操行表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等评价模式,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2.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部分的考核可采用课堂综合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效果展示、综合笔试等多元评价方法。
笔试部分重点是针对各部分的基本知识进行命题,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
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心智。
(三)教学条件1.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光盘、挂图等,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3.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满足学生实验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
《宠物皮肤护理》ppt课件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宠物皮肤护理概述•常见宠物皮肤问题及处理方法•特殊宠物皮肤问题及处理方法•宠物皮肤日常护理技巧•宠物皮肤问题预防措施•总结与展望01宠物皮肤护理概述宠物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体内组织不受外界物理、化学因素损害的作用。
保护作用皮肤是调节体温的重要器官,能维持体温恒定,避免过热或过冷对宠物造成的伤害。
调节体温皮肤分布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能感知外界的触、压、温度、疼痛等刺激,为宠物提供重要的感觉信息。
感觉功能皮肤的功能与重要性包括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等,可导致皮肤红肿、瘙痒、脱毛等症状,影响宠物的健康和外观。
皮肤感染皮肤干燥过敏反应宠物皮肤干燥可引起瘙痒、脱屑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炎症和感染。
宠物接触某些物质或食物可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急促等症状,影响宠物的健康和舒适度。
030201宠物皮肤问题分类与影响定期为宠物洗澡、梳理毛发,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预防皮肤感染和皮肤病的发生。
定期清洁为宠物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和健康。
合理饮食了解宠物的过敏源,尽量避免接触,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避免接触过敏源定期检查宠物的皮肤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皮肤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定期检查皮肤问题的预防与日常护理02常见宠物皮肤问题及处理方法皮肤病是皮肤表面出现病变的总称,通常包括皮肤炎症、感染、创伤等多种类型。
皮肤病的定义宠物皮肤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潮湿地区更为普遍。
宠物皮肤病发病率宠物皮肤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过敏、感染、寄生虫、环境等。
宠物皮肤病诱因皮肤病概述常见真菌种类宠物真菌感染常见的有犬小孢子菌、石膏状小孢子菌等。
真菌感染症状宠物真菌感染通常表现为脱毛、皮肤红肿、瘙痒、皮肤糜烂等。
治疗方法治疗宠物真菌感染可以选择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酮康唑等,同时加强宠物卫生管理,保持干燥的生活环境。
宠物内科病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宠物内科病》以《动物解剖与组织》、《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宠物临床诊疗技术》、《宠物疾病检验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是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课程作用:学生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营养与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等八个任务下各个任务的实施,能形成宠物常见内科病的诊断思路,会诊断、治疗和护理消化内科疾病,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重点,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学生能够适应我国各类宠物医院的工作岗位,服务第一线,从事宠物疾病治疗和预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岗位为目标、技能为轴线、生产任务驱动”的原则,根据宠物疾病诊疗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工作过程需要,对毕业生和国内宠物医院进行调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制定的四级“宠物医师”国家职业标准、与宠物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宠物内科病》课程。
2 课程目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爱岗敬业,为祖国宠物临床事业健康发展而奉献的基本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对宠物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六大系统内科疾病,营养与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等专业能力;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能力。
3 课程内容与要求4 课程实施4.1 教学条件4.1.1 软硬件条件学院教学动物医院、校企合作企业能够为本课程提供相应的实验动物、临床病例、学校能够提供实验室诊断仪器设备、疾病治疗所需药品和耗材,有师生参与实践与学习的制度保障,让教师、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将学生培养成高端技能型人才。
宠物营养与保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宠物营养的基本知识,掌握宠物食物营养成分的作用和需求。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种类宠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3. 学生能了解宠物常见疾病的营养因素,并掌握相应的保健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宠物饮食中的营养均衡,提出合理的饲养建议。
2. 学生能够根据宠物的健康状况,设计适当的营养调整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宠物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注宠物健康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对宠物营养与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科学饲养的观念。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宠物营养与保健的示范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宠物营养知识,提高饲养技能。
针对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深入浅出,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宠物有兴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营养与保健知识。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关爱动物、科学饲养的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宠物营养学基础知识:-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宠物健康关系。
- 宠物所需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2. 不同种类宠物的营养需求:- 犬、猫等家庭常见宠物的生命周期及各阶段营养需求特点。
- 特定宠物(如鱼类、鸟类等)的营养需求及饲养要点。
3. 宠物饮食与营养均衡:- 宠物食品的种类、特点及选择方法。
- 宠物饮食中营养失衡的原因及调整策略。
4. 宠物常见疾病的营养因素与保健:- 宠物肥胖、牙齿疾病、皮肤病等常见疾病的营养因素分析。
- 针对不同疾病的营养防治措施及保健方法。
5. 实践教学:- 设计家庭宠物饮食计划,进行实际操作。
- 案例分析:分析宠物疾病案例,探讨营养因素在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任务10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治【任务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落叶天胞疮、斑秃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检查诊断方法、防治方法。
【知识链接】一、落叶状天疱疮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特征为产生针对表皮细胞膜内及其附近抗原的自身抗体。
抗体在细胞间的沉积使最表层的上皮细胞彼此分离(皮肤棘层松解)。
落叶状天疱疮大概是犬猫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症状]原发性病变为表皮脓疱。
然而,未破溃的脓疱由于被毛覆盖而不易被发现,它们很脆并极易破溃。
继发性病变包括浅表性糜烂、结痂、鳞屑、表皮环状脱皮和脱毛。
此病通常最先发生于鼻梁、眼周围和耳廓,并逐渐扩散至全身。
鼻部色素减退通常伴有面部病变。
皮肤的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瘙痒,并有反复。
常见爪垫过度角化,这可能是一些犬的惟一症状。
口腔的病变罕见。
在犬,黏膜皮肤的病变最轻。
在猫可见甲床及乳头周围的病变。
并发症有乳腺淋巴结肿大、发热、食欲减退和/或精神沉郁。
[诊断]1.排除其他类症。
2.细胞学(脓疱)——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棘层松解的细胞。
也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3.皮肤组织病理学——可见角质层下脓疱内含有中性粒细胞和棘层松解的细胞,以及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
4.免疫荧光或免疫组织化学(皮肤活组织样品)——细胞间抗体沉积提示发生了本病,但常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阳性结果要通过组织学检查确诊。
5.细菌培养(脓疱)——通常无菌,但偶尔可分离到污染菌。
[治疗和预后]1.使用相应的浴液除痂可能有用。
2.为了治疗或预防继发性脓皮病,应长期全身应用抗生素(至少4周)。
持续使用抗生素,直到同时采用的免疫抑制疗法控制住天疱疮为止。
3.治疗天疱疮可口服免疫抑制剂量的泼尼松或甲泼尼龙。
当病变消退后(2~8周),应在数周内(8~10周)逐渐降低剂量,直到可隔日给药的最低有效量。
如果开始治疗后2~4周内病情无明显改善,排除皮肤感染的同时应考虑更换和/或增加免疫抑制药物。
4.对于顽固性病例,可更换类固醇类药物,包括去炎松和地塞米松。
《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定位《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是高等职业院校宠物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术课,是针对宠物医师职业岗位中“宠物皮肤病诊治”和“宠物营养代谢病诊治”工作项目进行梳理和整合后开设的一门职业化课程,适应于宠物疾病诊治过程中专科化的发展趋势。
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宠物皮肤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等常规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职业化课程,培养学生宠物皮肤病、营养代谢病诊治的能力。
本课程是以《宠物解剖生理》、《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动物微生物》、《宠物疾病诊断技术》、《宠物疾病治疗技术》等课程为前导课程,与《宠物内科病》、《宠物外产科》、《宠物疫病与公共卫生》等课程并列的宠物医学专业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该课程是针对宠物医师职业岗位中“宠物皮肤病诊治”和“宠物营养代谢病诊治”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宠物疾病临床中的皮肤病诊治和营养代谢病诊治工作任务为对象,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手段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让学生了解、熟悉、掌握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诊治过程中的方法、技术和思路。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强调“三实四化”标准(即课程内容贴近实际,教学素材取自实际,教学情境接近实际;教学模块职业化,教学方式互动化,课程考核全程化,课余学习多样化)。
(二)课程开发思路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产学融合,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携手共进”人才培养机制,参考宠物医师职业标准和岗位操作规范,建立同步岗位的职业化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的对接。
任务7 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治【任务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真菌性皮肤病的检查诊断方法、防治方法。
【知识链接】一、癣病癣病是指真菌感染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爪甲后所引起的疾病,以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渗出及结痂等为特征。
[病因]犬癣病主要是因犬小孢子菌感染,其次是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但不同地区与不同气候条件下,犬主要致病真菌的种类有所变化。
(犬癣病70%由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猫癣病95%以上是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
)致病真菌存在于皮肤表层毛囊、毛根周围或毛干内,能形成大量孢子广泛传播。
易感犬、猫直接接触患病犬、猫及兔或鼠类,或接触真菌污染的笼子、梳子、剪刀和铺垫物等用品而发生感染。
人与患病犬、猫接触,或健康犬、猫与癣病病人接触,均可发生感染。
幼年、衰老、瘦弱及有免疫缺陷的犬、猫容易发生本病。
潮湿温暖的气候、拥挤不洁的环境以及缺乏阳光照射等因素影响本病的发生。
[症状] 患癣病的犬、猫患部断毛、掉毛,或出现圆形、不规则或弥散性被毛脱毛斑,上面覆有鳞屑或呈红斑状隆起,直径约l~4厘米,皮屑较多。
严重时许多癣斑连成一片,可波及体表大部分,一般不痒或瘙痒轻微,偶见瘙痒剧烈。
也有不脱毛、无皮屑而患部有丘疹、脓疱或脱毛区皮肤隆起、发红、结节化,这是真菌急性感染或存在的继发性细菌感染,称为脓癣。
若毛囊未被继发感染的细菌破坏,则在病愈过程中仍能长出新毛。
须发癣感染时,患部多在鼻部,位置对称。
患病犬的面部、耳朵、四肢、趾爪和躯干等部位易被感染。
病变处被毛脱落,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不规则状。
慢性感染的犬、猫病患处皮肤表面伴有鳞屑或呈红斑状隆起,有的呈痂,痂下因细菌继发感染而化脓。
痂下的皮肤呈蜂巢状,有许多小的渗出孔。
感染皮肤真菌的指(趾)爪,可表现甲沟炎及指(趾)甲生长不良。
猫癣病常表现为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尤其长毛猫最为多见。
本病常与疥螨、蠕形螨混合感染,互为因果,加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诊断] 诊断真菌感染常用Wood’s灯、镜检和真菌培养。
《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定位《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是高等职业院校宠物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术课,是针对宠物医师职业岗位中“宠物皮肤病诊治”和“宠物营养代谢病诊治”工作项目进行梳理和整合后开设的一门职业化课程,适应于宠物疾病诊治过程中专科化的发展趋势。
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宠物皮肤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等常规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职业化课程,培养学生宠物皮肤病、营养代谢病诊治的能力。
本课程是以《宠物解剖生理》、《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动物微生物》、《宠物疾病诊断技术》、《宠物疾病治疗技术》等课程为前导课程,与《宠物内科病》、《宠物外产科》、《宠物疫病与公共卫生》等课程并列的宠物医学专业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该课程是针对宠物医师职业岗位中“宠物皮肤病诊治”和“宠物营养代谢病诊治”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宠物疾病临床中的皮肤病诊治和营养代谢病诊治工作任务为对象,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手段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让学生了解、熟悉、掌握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诊治过程中的方法、技术和思路。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强调“三实四化”标准(即课程内容贴近实际,教学素材取自实际,教学情境接近实际;教学模块职业化,教学方式互动化,课程考核全程化,课余学习多样化)。
(二)课程开发思路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产学融合,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携手共进”人才培养机制,参考宠物医师职业标准和岗位操作规范,建立同步岗位的职业化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的对接。
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整体设置教学内容,注重技能与知识相互依存,自成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立岗位标准和规范,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校企合作实施课程教学,鼓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的教学。
四、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宠物疾病诊疗的人员诊治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规诊断和治疗技术和方法,掌握常见皮肤病的病因、症状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2.掌握营养代谢病的发病特点,掌握各种类型的营养代谢病的诊治方法;3.掌握水盐代谢及酸碱紊乱的症状特点,掌握其检测指标,掌握纠正方法;4.掌握中毒病的一般治疗措施,掌握不同中毒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二)能力目标1.正确判断皮肤病的类症,熟练应用皮肤病的常规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熟练诊治各种常见皮肤病;2.能对营养代谢病做出正确判断,熟练应用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和方法;3.能对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做出预判,能迅速制定诊断项目和治疗方案;4.能对中毒病进行紧急治疗,会分析、检查、判断毒物,能根据毒物进行特异性治疗。
(三)素质目标1.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3.具备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备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素质。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职业素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六、教学要求项目一宠物皮肤病的诊治【学习内容】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2.皮肤病的类症;3.皮肤病的诊断方法;4.皮肤病的治疗方法;5.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6.常见类型皮肤病的发病特征、诊断要点、治疗措施。
(1)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2)细菌性皮肤病的诊治(犬的脓皮病、指间囊肿、犬痤疮、皮褶炎)(3)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治(癣病)(4)外寄生虫性皮肤病的诊治(蠕形螨病、疥螨病、耳痒螨病、蜱病、蚤病、虱病)(5)病毒、立克次氏体和原虫性皮肤病的诊治(犬乳头瘤病毒、落基山斑疹热、犬的埃利希体病、利什曼病)(6)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治(落叶状天疱疮、斑秃)(7)内分泌性皮肤病的诊治(肾上腺皮质技能亢进、猫的种马尾病)(8)肿瘤性皮肤病的诊治(鳞状细胞癌、皮脂腺肿瘤、血管肉瘤、脂肪瘤、皮赘) (9)角化性和皮脂溢性皮肤病的诊治(脂溢性皮炎、尾腺增生)(10)其他类型皮肤病的诊治(肢端舔舐性皮炎、嗜酸性肉芽肿综合征、黑色棘皮症、自咬症)【学习目标】1.能够观察皮肤的结构;2.能够判别皮肤损害类型;3.熟悉诊断流程,掌握寄生虫检查、真菌检查、细菌检查、皮肤过敏试验等常用诊断技术;掌握各剂型外用药的使用方法;4.掌握常见类型皮肤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对所提供的病例或疾病资料,能依据所学理论知识作正确分析、判断,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防治方案,开写正确处方。
【重点难点】重点:皮肤正常组织结构和不同类型皮损;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难点:不同类型皮肤病的区别。
项目二宠物营养代谢疾病的诊治【学习内容】1.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性疾病(肥胖症、高脂血症、淀粉样变性、黏液水肿、蛋白质缺乏症、犬低血糖症、不耐乳糖症、仔犬痛风症、幼犬营养不良);2.维生素代谢障碍性疾病(维生素A过剩、维生素A过缺乏、维生素E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过剩、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B缺乏);3.矿物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异嗜症、佝偻病和骨软化症、镁缺乏症、镁中毒症、铜缺乏症、铜过多症、锰缺乏症、锌缺乏症、碘缺乏症、硒缺乏症)。
【学习目标】1.掌握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症状、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对所提供的病例或疾病资料,能依据所学理论知识作正确分析、判断,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防治方案,开写正确处方;2.掌握维生素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症状、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对所提供的病例或疾病资料,能依据所学理论知识作正确分析、判断,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防治方案,开写正确处方;3.掌握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障碍性疾病的症状、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对所提供的病例或疾病资料,能依据所学理论知识作正确分析、判断,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防治方案,开写正确处方。
【重点难点】重点: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代谢障碍发病机制、调节机制。
难点: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代谢障碍的类症鉴别。
项目三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性疾病【学习内容】1.电解质紊乱的判定与纠正(高钠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低磷血症);2.体液平衡紊乱的判定与纠正(脱水、水中毒);3.酸碱代谢紊乱的判定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学习目标】1.掌握电解质代谢紊乱症状和诊断要点,能够迅速纠正电解质紊乱;2.掌握水代谢紊乱症状和诊断要点,能够迅速纠正水紊乱;3.掌握酸碱代谢紊乱症状和诊断要点,能够迅速纠正酸碱紊乱。
【重点难点】1.重点: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并发症。
2.难点:如何轻重缓急地制定治疗方案。
项目四中毒性疾病的诊治【学习内容】1.中毒病性疾病的一般治疗措施(切断毒源、排除毒物、使用解毒药物、对症治疗);2.常见食物性中毒的诊治(肉毒梭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洋葱和大葱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变质食物中毒);3.常见杀虫剂中毒的诊治(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氟乙酰胺中毒、砷及砷化物中毒、氯化烃类杀虫剂中毒、除虫菊酯及其增效剂中毒);4.常见灭鼠药中毒的诊治(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基本特点、安妥中毒、磷化锌中毒、灭鼠灵中毒、敌鼠中毒);5.常见临床药物中毒的诊治(阿维菌素中毒、磺胺类药物中毒);6.常见动物毒素中毒的诊治(蛇毒中毒);7.常见居家用品及重金属中毒的诊治(铅中毒、乙二醇中毒)。
【学习目标】1.掌握中毒性疾病的基本规律和抢救措施,掌握一般治疗措施;2.熟练掌握各种常见中毒性疾病的症状特点、毒物的致病机理,解救措施。
【重点难点】重点:中毒性疾病的一般治疗措施。
难点:中毒性疾病中毒源的排查及危重病例的抢救七、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本课程是宠物医学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临床中诊断、治疗宠物皮肤病和宠物营养代谢病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对各类病例有生动形象的记忆、如何区别不同类症、如何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解决办法是通过收集建立丰富的病例素材库、设计丰富的病例分析,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引导学生自学、项目设计等。
邀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多参与门诊见习,加强课业的布置和指导。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结合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启发、诱导、讲解相结合。
一般先由授课教师将讲授内容归纳并提出若干问题,在授课前1-2周将问题发给学生自学,学生自行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实际案例,然后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启发式讲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交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学、项目设计等。
(三)教案编写建议本课程需要教师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编写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编写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围绕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
一般包括这几项: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情景设计、课后作业与课外学习、考核评价点。
八、教学评价、考核要求课程实施全程化考核。
针对关键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阶段考核,确保学生“学一个会一个”;同时课程结束后,进行终期考核,使学生能独立顺利地完成岗位工作。
在互动式问答中考核,在现场教学中考核,在课后作业中考核,在创新实践项目中考核,考核知识点多、考核次数多。
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完成作业的准确度、完整度、规范度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学习态度、总结报告等评定项目进行考核。
九、教学资源(一)教学环境与设备条件基本要求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融教学、实训、生产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要求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做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二)教学团队基本要求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的诊疗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具备双师素质,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着重于进行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
课程团队中要有来自企业一线的校外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三)参考教材1.卢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国示范建设成果教材。
2.夏兆飞、张海彬、袁占奎主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小动物内科病》,2012年7月第3版(四)信息化教学资源1.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课程中心2.维克公司电子书,《维克犬皮肤病诊疗手册》3.中宠兽医联盟远程教育网站,网址:编写执笔人:卢炜、周红蕾、陈鹏峰(上海鹏峰宠物医院)、董健(扬州苏农宠物医院)编写日期:2014年9月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负责人签字):刘俊栋审定日期: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