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可分为建筑内环境和建筑外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1、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热传导和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得热前者是考虑在内外扰动以及整个房间所有围护结构相互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实际传热量后者是把一堵墙体割裂开来,仅考虑在内外扰动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传热量目的在于把房间每一堵墙体的得热求出来,然后进行叠加,以求得通过整个房间围护结构的总得热量。
是一些简化手工工程算法的需要。
2各种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得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3、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冷负荷与得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决定因素:1、空调形式送风:负荷=对流部分辐射:负荷=对流部分+辐射部分热源特性:对流与辐射的比例是多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蓄热能力如何?如果内表面完全绝热呢?房间的构造(角系数)注意:辐射的存在是延迟和衰减的根源!4、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人们常说的太阳下的“体感温度”是什么?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高反射率镜面外墙和红砖外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否相同?请试算一下盛夏太阳下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多少?5、两种积分变换法总结谐波反应法的简化算法与冷负荷系数法形式一致。
为了便于手工计算,均把内外扰通过一个板壁形成的冷负荷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处理,不考虑与其它墙面和热源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对辐射的影响作了很多简化。
如果房间与简化假定相差较远,则结果的误差较大,如内表面温度差别大、房间形状不规则、室内空气控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等。
6、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环境空气温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汽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质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吹风感:Draught,冷感和对皮肤的压力冲击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式7、热舒适方程与PMV指标特点总结舒适程度由对热中性的偏移程度确定,与偏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与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无关,与人体热状态的变化无关。
建筑环境可分为建筑内环境和建筑外环境,而建筑内环境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室内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采光强度,以及被污染的程度等等,他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感。
除了室内的噪音和光照等以外,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是决定居住着健康,舒适的重要因素。
而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外部环境,会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环境。
如果为了控制室内环境而要利用当地的室外空气,太阳能,底层储能,地下水储能,风能等,均需依赖当地的外部环境与气候条件。
因此为了得到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必须了解当地各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所以研究居住建筑的内外环境及其存在的内外环境就应从当地的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方面入手。
我家住在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县城,佛坪县:佛坪县地处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境内自然生态原始古朴,天然独特。
介于东经109°41′——108°16′,北纬33°16′——33°45′之间。
海拔515米至2904米,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温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水量938毫米。
佛坪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国宝大熊猫、原始森林、奇山异水、珍稀动植物观赏堪称“四绝”,被省上认定为5A级旅游资源。
佛坪还拥有丰富的森林、水能和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属原生状态,林木蓄积量大。
境内大小河流240多条,总流量11.7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0.4万千瓦,可开发5.1万千瓦,是长江中上游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保护地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点。
在气候上,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带,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和不同海拔的山体,使光、热、水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水平区域性和垂直带状的差异,总的趋势是气候温凉,日照偏低。
佛坪县属暖温带气候,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区气候特征,成为特殊的亚热带北垣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年平均气温6-14°C,无霜期220天左右,降水量940毫米。
作者: 许建春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群文天地
页码: 77-8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公共艺术设计 环境雕塑 人工环境 环境设计 建筑设计 自然环境 空间形式 居住环境
摘要: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经设计改造而为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按空间形式可分为建筑内环境与建筑外环境,按功能可分为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医疗环境、工作环境、休闲娱乐环境和商业环境等。
一般的习惯,环境设计类型可分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第一章 绪论1.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1.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哪些?2.何为“平均太阳时”、“世界时”和“北京时”。
3.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用哪些参数来表示,影响相对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离地球最远时而最热,离地球最近时却是寒冷天气。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我国民用住宅建筑的最低日照标准是什么,日照时间与建筑物配置和外型有何关系。
6.日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日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7.室外地表气温的升降主要取决于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8.何为“日较差”和“年较差”,我国各地的“日较差”“年较差”遵循什么规律。
9.何为“霜洞”,何为“有效天空温度”;影响“有效天空温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10.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如何,为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黎明.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如何,为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黎明前后最大,而午后却最小。
前后最大,而午后却最小。
1111.风可分为哪两大类,并解释其定义,我国气象部门是如何测定当地的风向与风速的,风.风可分为哪两大类,并解释其定义,我国气象部门是如何测定当地的风向与风速的,风玫瑰图的含意是什么?玫瑰图的含意是什么?1212..城市气候环境变暖且高于周边郊区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城市密集区易形成热岛现象。
热岛现象。
1313.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
第三章 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1.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上人们为什么如此关心室内空气环境。
2.何为空气环境的“阈值”,根据人在空气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短给出了几种阈值。
第一章绪论1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树居和岩洞居.....,......,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二者发展成为巢居和穴居成为人类建筑的雏形。
2人类的发展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扩展的。
3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4通过学习建筑环境学,我们要完成这样的任务: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5建筑环境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部分组成。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太阳方位角是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因素:赤纬,时角,地理纬度。
3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um的X射线到100m的无线电波。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38---0.76um.波长0.38um以下的事紫外线。
4大气透明度:以透过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比值表示。
大气层质量:5室外空气温度:室外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6影响地面气温的主要因素:1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热量(决定性)2地面的覆盖面及地形对气温的影响;3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7什么是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表示;1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量。
2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湿度的比值;3含湿量:湿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的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
8城市微气候的特点:1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
除风向改变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的风速。
2气温较高,形成惹到现象;3城市中的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9城市热岛:由于城市覆盖物多,发热体多,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这称为城市惹到现象。
中国建筑的意境与意境的构景方式一、建筑意境概述: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意境说的前身是意象说,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思想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老庄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意象说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从王昌龄、皎然、刘禹锡到司空图,随着“境”的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宋到明清,意境说走向成熟,在诗歌美学、书画美学等领域都占据十分突出的位置。
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
对于意境的阐述,从近年发表的有关论文来看,大体上有以下几类说法:(1中介说:认为审美意象是创造意境的中介、元件、手段、寓宿、载体。
(2、象外说:认为意境结构不仅停留于意象的“情景交融”,而且要“以实生虚”,具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3、上品说:认为意境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象,而是达到“上品”水平的意象。
(4、深层说:认为意境的内在意蕴需达到深层结构,应具有广阔的艺术时空。
(5、哲理说:认为意境的内涵需要达到哲理性意蕴的高度。
2:意境在构成上有以下特征:(1、意境是以审美意象为载体,是将审美意象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它承继了审美意象的形象性、主体性、多义性、情感性等一系列先天的特性。
(2、审美意象的这种组合,类似于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
即通过意象与意象的整合、剪辑,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经由“以实生虚”,在组合体中产生大片的“虚白”,强化原有意象的比兴效能,派生本身所没有的、远远大于他们想加之和的东西。
(3、这种远远大于他们想加之和的“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就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它是审美意象升华的产物,它与“象内之象”合构成“象”与“象外虚空”的统一,实境与虚境的统一,从而达到实与虚、形与神、有限与无限的辩正统一,使作品成为具有更多“空白”的召唤结构,具有含蓄无限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现代瓷砖艺术设计及新发展作者:陈莉芬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2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审美观念的追求以及提高生活品质。
本文主要从现代瓷砖的发展和流行趋势、瓷砖与建筑艺术结合以及瓷砖的艺术设计方面进行了剖析。
最后拓展了瓷砖艺术设计的新发展,为现代瓷砖艺术者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审美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建筑的设计和欣赏角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传统的单纯的使用价值向着优美的审美价值转变,建筑装饰相关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本文主要从现代瓷砖的发展和流行趋势、瓷砖与建筑艺术结合以及瓷砖的艺术设计方面进行了剖析。
首先简要介绍了瓷砖的概念、分类及其制作工艺,其次分析了瓷砖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再次从瓷砖的形态、图案、色彩、造型及表面肌理研究了瓷砖的设计。
最后拓展了瓷砖艺术设计的新发展,为现代瓷砖艺术者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瓷砖的概念、分类及工艺瓷砖的概念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形成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的建筑或者装饰的材料,总称为瓷砖。
瓷砖的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砂等混合而成。
根据不同的标准,瓷砖的不同的分类,按照用途不同可分为:外墙砖、内墙砖、地转、广场砖;按照成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干压成型砖、可塑成型砖;那么根据烧成过程又可以分为氧化性瓷砖、还原性的瓷砖;根据施釉的情况可以分为有釉砖、无釉砖;依据吸水率的程度还可以分为瓷质砖、细瓷砖、陶质砖等。
瓷砖的生产工艺主要流程如下:原料进行球磨——均浆——喷雾干燥——粉料仓——压制——干燥窑——施釉线——烧成窑——抛光——打蜡——挑选产品分等级。
3.瓷砖与建筑艺术的关系建筑的环境一般分为建筑内环境和建筑外环境。
对于建筑内环境来说,瓷砖由于占室内的环境面积较大,所以非常影响室内设计的总体效果。
瓷砖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适应了室内设计与装饰的发展需要,被睿智的设计师运用于各种不同的室内环境,创造了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高科技、高节奏的现代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环境,因此,有必要将建筑外环境的根本概况讲清楚,以便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改善建筑物的内部环境。
第一节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和纬度表示。
1.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外表相交而成的圆叫经度圈。
经度圈都要通过南北两极,形成两个180°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
〔或称子午线〕全球共分为180个经圈,360条经线〔子午线〕。
* 国际会议商定,以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的子午线为全世界通用的本初..子午线...。
2.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外表相割而成的圆,称为纬线,且彼此平行。
其中通过地心的纬线.....叫赤道.........、北两个半球.....。
..。
赤道面将地球分为南3.经度:经度是指本初子午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地子午线所在平面的夹角。
以本初子午线为零度线,自零度线向东分为180°叫东经..。
..,向西分为180°叫西经4.纬度:是以本地法线〔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赤道的纬度为零。
自赤道向北极方向分为90°称为北纬..。
..,向南极方向分为90°称为南纬5.日照时间一般采用平均太阳时。
6.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这样经度不同的地方,正午时间均不同,规定标准时间....。
7.世界时: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称为“世界时〞。
把全世界按地理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里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为零时区,向东西各分为12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成为该时区的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差为1小时。
8.我国的时区范围是,东5~9时区,横跨5个时区。
我国统一采用东8时区的时间,即以东京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建筑环境之于东北乡村民宿设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重新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以及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的五大方面主要表现,所以党中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将经济发展从城市转向乡村,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的转型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与内在艺术的需求与日俱增,无形中它促进了乡村经济类型的整合化和规模化,从而使劳动力不再外流,缓解了“老人村”的发展,促进了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特点,使得沈阳市乡村与城市发展具有较大差距,苏家屯杨城寨村作为沈南第一党支部纪念基地,但村内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村民的正常需求,因此我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以人为本,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为基点,因此综合考虑,以大力发展以乡村经济建设为目标,整合当地现有的产业,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并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修建适量民宿来满足当地的精神文化需求。
1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逐渐向沿海城市聚集,不少落后乡村逐渐成为日益没落的“空心村”。
村内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选择离开村庄,在外打拼,留守老人、儿童成为村内人口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聚焦乡村,通过系统化的建筑改造,将这些落后村落打造成以文化+环境的基础上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在资本、人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困难。
农村村落文化以其传承性、地域性、多样性、融合性和渗透性等特点,成为影响和牵制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之一。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又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粘合剂。
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秀文化资本,是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石。
它能有效凝聚乡村振兴的主动力,促进基于主观需求的多元协调发展,提供生产资源。
“生态文明繁荣,则乡村经济繁荣。
”这句话很好的体现了环境于乡村而言的重要性,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村民对美好生活和振兴农村经济的愿望所在。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建筑环境学主要研究()A. 建筑外环境B. 建筑内环境C. 人与环境的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建筑环境学研究建筑外环境、建筑内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2. 以下哪种因素对室内热环境影响最大()A. 室内空气温度B. 室内空气湿度C. 室内风速D. 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答案:D解析: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的热舒适影响较大。
3. 空调系统中,新风量的确定依据是()A.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B. 室内氧气浓度C. 室内灰尘浓度D. 室内噪声水平答案:A解析:新风量通常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来确定,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4. 以下哪种制冷方式属于吸收式制冷()A. 蒸汽压缩式制冷B.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C. 离心式制冷D. 螺杆式制冷答案:B解析: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是常见的吸收式制冷方式。
5. 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环节是()A. 减少建筑体形系数B.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C. 合理设计窗墙比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减少建筑体形系数、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合理设计窗墙比都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环节。
6.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A. 导热、对流、辐射B. 导热、吸热、放热C. 吸热、放热、传热D. 对流、辐射、传热答案:A解析:导热、对流、辐射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7.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值越小,说明其保温性能()A. 越差B. 越好C. 不变D. 不确定答案:B解析:传热系数K 值越小,热量传递越慢,保温性能越好。
8. 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答案:D解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9.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的是()A. 土壤中的热能B. 地下水中的热能C. 地表水的热能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利用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中的热能。
10. 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包括()A. 压缩机B. 蒸发器C. 冷凝器D. 加湿器答案:D解析:加湿器不是空调系统的必需组成部分。
建筑环境可分为建筑内环境和建筑外环境,而建筑内环境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室内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采光强度,以及被污染的程度等等,他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感。
除了室内的噪音和光照等以外,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是决定居住着健康,舒适的重要因素。
而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外部环境,会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环境。
如果为了控制室内环境而要利用当地的室外空气,太阳能,底层储能,地下水储能,风能等,均需依赖当地的外部环境与气候条件。
因此为了得到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必须了解当地各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所以研究居住建筑的内外环境及其存在的内外环境就应从当地的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方面入手。
我家住在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县城,佛坪县:佛坪县地处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境内自然生态原始古朴,天然独特。
介于东经109°41′——108°16′,北纬33°16′——33°45′之间。
海拔515米至2904米,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温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水量938毫米。
佛坪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国宝大熊猫、原始森林、奇山异水、珍稀动植物观赏堪称“四绝”,被省上认定为5A级旅游资源。
佛坪还拥有丰富的森林、水能和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属原生状态,林木蓄积量大。
境内大小河流240多条,总流量11.7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0.4万千瓦,可开发5.1万千瓦,是长江中上游国家“南水北调”工
程的水源保护地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点。
在气候上,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带,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和不同海拔的山体,使光、热、水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水平区域性和垂直带状的差异,总的趋势是气候温凉,日照偏低。
佛坪县属暖温带气候,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区气候特征,成为特殊的亚热带北垣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年平均气温6-14°C,无霜期220天左右,降水量940毫米。
所以在我家的室外环境从气温上来看,基本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而地处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故空气的湿度也是非常适合人居住的。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十年,佛坪县冬季最冷打到零下10度左右,而夏天最热也在30度左右。
然而正是由于佛坪县处在山区,经济发展欠缺,当地仍以种植农作物和一些中草药为主,故在秋天时仍有一部分人烧秸秆,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县城周围的空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含量相对较高。
另外由于耕种,一些农药和化学肥料是不可不用的,正是由于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得部分水源受到污染。
由于室外环境通过维护结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我家的室内环境除了室温和湿度仍受到,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
大致存在以下几个人问题。
(1)强调建筑节能,导致建筑密封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后,建筑节能在发达国际普遍受到重视,作为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很多建筑密封性增强,新风量减少,以减少采
暖空调的负荷新建的很多建筑都才有此策略。
(2)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应用。
一些合成材料由于价格低廉,性能优越,作为建筑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长广泛获得应用,但其中一些会散发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比如说甲醛等,此外,在室内环境中塑料材料及其制品,杀虫剂和阻燃剂大量使用,这些材料中广泛使用了半有机挥发物,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3)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的大量使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电器产品在办公室和家庭广范使用。
其中如复印机,打印机,计算机等会散发有害气体比如臭氧颗粒物和有机挥发物等,造成室内空气品质的下降。
(4)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以及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不合理。
传统集中空调冷意除湿的方式,时空天香和风机盘管系统往往成为霉菌的滋生地,如过滤网不及时清洗或更换,新风口设计不合理等也是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低劣的原因。
(5)厨房和卫生间气流组织不合理,厨房和卫生间是特殊的生活空间,由于对这一特殊的空间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气流组织上缺乏很好地应对措施,造成了室内空气质量底下。
(6)室外空气污染,由于汽车排放尾气,和乱烧秸秆,生活垃圾污浊的室外空气会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
(7)地球上到处存在这声音,人对外部世界信息的感觉,30%是通过听觉的道德,如语言交流,音乐欣赏,识别事物等,这是,声音对接受者来说是需要的,但并非所有的声音对接受者而言都是需要
的,有些声音令人厌烦,对人有干扰,甚至是有害的这就是噪声。
噪声会干扰休息和睡眠,干扰语言交流,干扰学习和工作,强烈的噪声会损害人的听觉和身体健康,这就需要降低噪声和噪声的干扰与危害。
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城市的发展,一些企业,街道上的汽车鸣笛,建筑施工地的施工,噪声不可避免,
面对的室外环境有以下几方面
(1)水环境污染现象严重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大多就近排放,虽然排污的绝对数量不大,但大多不经过处理,给小城镇的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并且其污染的类型也逐渐趋于多样化,给废水的集中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小城镇乡镇企业废水cod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接近50%。
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小城镇废水处理率仅为27%。
养殖业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也成为一种污染源。
(2)大气污染令人担忧乡镇企业一般集中在交通便捷的小城镇周边,局部地区乡镇工业废气已经影响到小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
主要污染源为一部分未经改造的工业锅炉、窑炉排放的烟尘、粉尘以及化工企业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
近年来,随着小型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楼房取暖锅炉的增多,使得原来大气质量较好的县城和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大气污染在同步增长,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同时,作物收获期秸秆的焚烧也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4]。
(3)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为了片面地追求农作物产量,小城镇所用的化肥农药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过量的化肥不能被作物所吸收,残留在
土壤中,随着降雨事件的发生进入地下水中,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
荷兰neeteson等人关于氮肥施用量与氮素淋溶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氮肥的施用量超过150kg/ha后基本上不增加产量,只是增加no3-的淋溶量;而氮肥的用量超过200kg/ha后,氮素的淋溶量直线增加,可使水的no3-含量、永久硬度和矿化度升高[5]。
磷肥可以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地膜残留量占使用量的21.8%,由于地膜残留的影响,使得蔬菜平均亩产减少 1.8%~10.4%,小麦亩产减少1%~9%[6]。
(4)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随着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由于受“重建设,轻保护”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缺少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必要设施及资金,导致大量生活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放或只是简易填埋,大量宝贵的耕地被占用。
填埋产生的大量渗滤液还造成了水体和城镇周围农田土壤环境污染,产生的沼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5)小城镇耕地面积锐减小城镇为了发展经济,急于征地扩张,建设用地乱占滥用农业用地,使得耕地面积锐减。
同时,由于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加上废水、废气处理设备不完善,污染了其周边的空气和水源,致使土壤肥力急剧下降,目前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比1990年下降了35%[7]。
在耕层较薄的地区,一次降雨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流入黄河、长江的泥沙量分别为16亿t和5.2亿t[8],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同时也造成河床、湖床的淤积及耕地面积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危害。
通过以上对我家建筑
外环境和建筑内环境的一些认识和其存在的问题,使我对《建筑环境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这门课对生活的重要性,参考文献:《建筑环境学》
《佛坪县气候分析表》
《小城镇环境问题及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