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民事法辅导: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对立法和司法均有指导意义。

(一)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的原则。

学习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掌握其含义。其含义是:

1.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和义务对等,不受其社会地位,以及是原告还是被告的影响。

2.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能够平等地行使其诉讼权利。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的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条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人民法院进行诉讼,与中国当事人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即中国法给在中国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外国当事人以国民待遇。但是,如果外国法院对在外国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中国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诉讼义务予以增加的话,中国人民法院采取对等的做法。即你怎么限制我,我也怎么限制你。

同等原则是目的,对等原则是手段,是为了通过限制而取消限制。

(三)法院调解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的原则。

学习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法院调解原则的含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条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原则有两个含义:

第一,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与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第二,如果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

2.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法院调解应当贯彻自愿与合法原则,既不能强迫调解,也不能违法调解。

第二,法院调解并不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第三,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和执行程序中不存在法院调解。

(四)辩论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的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辩论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依法享有的一项诉讼权利。学习辩论原则,应当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辩论的内容可以是实体上的,也可以是程序上的,还可以是适用法律上的。

2.辩论的方法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3.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给当事人提供辩论的机会和条件。

4.一切证据材料,都要经过当事人的辩论和质证。否则,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五)处分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的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条的规定,处分权是当事人依法享有的一项诉讼权利。学习处分原则,应当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处置的权利,既可以是实体权利,也可以是诉讼权利。而且,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是通过对诉讼权利的处分来实现的。

2.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处分权,法院享有审判权。处分权和审判权的关系是:处分权制约审判权,审判权监督处分权。

3.处分原则贯穿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具体体现是:

(1)民事纠纷发生后,是否起诉,以及在什么范围内起诉,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2)诉讼程序开始后,原告可以变更或者放弃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也可以对原告提出反诉;

(3)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法院调解;

(4)一审判决后,可以提起上诉;

(5)裁判生效后,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6)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以撤回起诉、撤回上诉、撤回执行申请。

(六)检察监督原则

回避,即不参与审理活动,是为保障司法公正而设立的制度。

1.回避人员

包括审判员、陪审员、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

2.回避的法定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的规定,回避的法定情形是: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3.申请回避的程序

(1)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2)法院接到回避申请,应当在3日内作出是否回避的申请。

(3)申请人对驳回申请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审理工作。

4.申请回避的效力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时停止参与本案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除外。

5.回避的批准权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7条的规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三)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将审判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向群众公开的制度。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公开是原则,但也有例外情况。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理: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宣判都应是公开的。

(四)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指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终结的制度。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两审终审是原则,但也有例外情况。具体说来,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这一章涉及的重点法条是:

《民事诉讼法》第5、8、9、12~15、40、41、43、45~48、120条。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重点知识的记忆方法

(一)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的记忆方法

从以往司法考试来看,民事诉讼法一般有以下重点知识,各部分重点知识的记忆方法从实质上来看是一致的,即应采取理解记忆的方法,但针对不同部分,其具体记忆方法又存在一定区别。

1.主管与管辖部分。该部分知识的考查历来以法律规定的内容为主,可分为两种具体情况:

(1)可以采取直接记忆相关法律条文核心内容的方法,像主管、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中的一般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以及管辖权异议问题。例如关于移送管辖问题,《民事诉讼法》第36条以及《民诉意见》第34条和第35条作了规定,考生可根据这三条规定掌握以下几点:第一,移送管辖系人民法院的自我判断行为,即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认为没有管辖权,即可将案件移送给其认为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第二,移送管辖的次数为一次,受移送法院不得再自行移送,只能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第三,根据管辖恒定的原则,人民法院的管辖权不受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以及行政区域变更的影响。

(2)需根据若干法律条文的内容总结记忆该部分法律规定的一般规律,如地域管辖中的特殊地域管辖问题,除《民事诉讼法》第24条至第33条对实行特殊地域管辖的九种案件分别作出规定外,还涉及到《民诉意见》中的相关规定。直接记忆法律条文内容不仅很困难,而且易忘记,因此,考生如能经过分析发现确定特殊地域管辖的两条基本规律,即:第一,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因海难救助费用和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除外。第二,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与案件事实存在密切联系或者行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例如,对于票据纠纷而言,因票据关系中最为重要的行为就是付款行为,故与票据纠纷最密切联系的自然是票据支付地等。那么再根据这两条规律记忆特殊地域部分的法律条文,不仅会感觉轻松一些,而且记忆的效果也会比较好。

2.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

(1)对于当事人部分而言,经常考查的题型就是请考生根据案例资料准确确定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对此考生需注意几点:第一,以民事法律关系为基点确定诉讼中的当事人,即基于民事法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