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移动增值数据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7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CMCC )简称“中国移动通信”,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中国移动通信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神州大众卡”等著名服务品牌,服务网号为“139、138、137、136、135、134、159、158、150、157、151、187、188”。
中国移动通信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
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三部分构成。
核心价值观阐述了“我们是谁,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反映了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使命表达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其内涵表达了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原因;愿景说明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企业在一定阶段内期望达到战略目标和发展蓝图;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是形成使命、愿景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源泉,是选择使命、愿景的决定因素;而使命、愿景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发展领域的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活动中的承载和表现。
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业务规范移动通信行业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柱,为了保证业务的高效运营和顺畅发展,中国移动制定了业务规范,以确保运营支撑系统的正常操作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对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业务规范进行概述。
一、引言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OSS)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包括网络管理、资源管理、业务管理和计费管理等多个模块。
为了保证OSS的高效运行,中国移动明确了以下业务规范。
二、网络管理规范1. 网元接入规范所有网络设备必须按照标准接入OSS,确保设备与OSS之间的正常通信和数据传输。
接入过程中必须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步骤操作,确保设备的正确识别和配置。
2. 网络拓扑规范OSS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和展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网络节点、链路和关联关系等信息。
网络变更必须及时记录到OSS中,保证网络拓扑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三、资源管理规范1. 资源采购规范所有资源采购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包括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和交付验收等环节。
采购记录必须完整保存,以备审计和追溯。
2. 资源分配规范资源分配必须按照OSS中的资源池进行,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
分配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业务的需求和优先级,以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
四、业务管理规范1. 业务开通规范所有业务开通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资费选择、号码分配和权限控制等环节。
开通记录必须完整保存,以备后续服务和问题追溯。
2. 业务变更规范任何业务变更都必须在OSS中进行记录和审批,包括套餐变更、号码变更和权限变更等。
变更过程中必须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服务不会中断或受影响。
五、计费管理规范1. 计费准确性规范所有用户的话费、流量和增值业务费用必须准确计算和明细展示。
计费结果必须与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相符,且计费周期和方式必须符合用户的合同约定和相关政策规定。
2. 费用清单规范所有用户的费用清单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生成,包括费用明细、账单周期和支付方式等信息。
中国移动省级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业务技术规范版1. 引言中国移动省级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为了支持中国移动各省公司的业务运营需求而开发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系统的业务技术要求,确保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进行业务运营。
2. 系统架构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
前端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用户交互,后端则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和数据存储。
系统的前端采用HTML、CSS和JavaScript技术,以实现跨平台的用户界面。
后端则借助Java技术进行开发,通过使用Spring框架进行模块化设计和管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3. 数据库设计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合理的表结构设计,符合数据库范式要求,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恰当的索引设计,提高查询性能,减少数据检索的时间开销。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业务流程系统根据中国移动省级公司的业务运营流程进行设计和实施。
以下是常见的业务流程:1.业务办理:用户通过系统提交业务办理请求,请求将发送到后台进行处理。
2.业务审核:后台系统对用户提交的请求进行审核,根据业务规则进行判断,并生成相应的审核结果。
3.业务处理:根据审核结果,后台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和操作,包括生成工单、发送短信通知等。
4.业务完成:业务处理完成后,系统会生成业务办理的相关数据和报表,并通知用户处理结果。
系统的业务流程应该通过流程图和文字说明来清晰地呈现,以便于系统用户和开发人员的理解和使用。
5. 接口规范系统的接口规范是系统与其他系统或模块进行交互的重要依据。
接口规范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接口功能说明:明确接口的功能和用途。
•接口参数:要求明确接口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包括参数类型、参数名称和参数说明。
•接口调用方法:要求明确接口的调用方式和操作步骤,以便其他系统或模块能够正确地调用接口。
接口规范的编写应该遵循统一的规范,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协作效果。
中国移动重点增值业务开展策略白皮书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重点增值业务开展策略白皮书(第二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0年1月目录前言2009年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移动数据及信息业务仍保持了快速增长,2009年半年报显示数据及信息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对收入的拉动日益显着。
其中,已具规模的短信、彩铃、彩信、WAP、手机报等业务保持增长;无线音乐俱乐部、飞信和12580服务客户实现规模增长;139邮箱、手机游戏等业务快速成长;手机视频、移动电子商务等产品不断得到开发和优化,形成良好的增值业务产品储备。
中国移动着力研发和筹建的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移动应用的“Mobile Market”,已于2009年8月17日正式向业界推出。
2010年中国移动数据及信息业务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面向个人、家庭和集团三个目标市场全面规模化发展。
本白皮书就中国移动重点数据及信息业务的业务情况、发展方向和开展方式进行说明。
白皮书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数据部编撰并发布,采用滚动更新的方式,每年更新一版。
总则一、国内外的数据业务竞争形势,发展趋势。
(一)从发展趋势而言,数据及信息业务占比持续提升,空间巨大。
今年上半年在总体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公司总收入增长%,但是数据及信息业务仍然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2009年半年报显示,数据及信息业务的收入占比达%,占收入增量的50%。
数据及信息业务已经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公司当前及下一步发展尤为重要。
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数据及信息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收入占比屡创新高。
中国移动上半年的数据及信息业务收入占比虽然达到%。
但是与国际一流运营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日本NTT DoCoMo今年的数据及信息业务收入占比已经上升到%,接近总收入的一半。
从业务发展趋势来看,非短消息类的多媒体应用增长很快。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动态内容分发平台设备规范Device Specification of Dynamic Content Delivery Service(报批稿)版本号: 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本规范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开展动态内容分发业务提供技术依据。
本规范规定了动态内容分发业务应用中所涉及到的WAP网关、动态内容分发平台等设备,以及对各个设备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和计费要求等。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孙杰、温亮生、常嘉岳、任鹏目录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符号和缩略语 (5)4 架构与组网方案 (7)4.1 系统逻辑结构 (7)4.2 组网方案 (8)5 DCD平台业务功能要求 (8)5.1 内容分发功能要求 (8)5.1.1 频道定购管理 (8)5.1.2 已定购频道的浏览控制 (9)5.1.3 频道退订管理 (9)5.1.4 内容下载 (9)5.2 内容管理功能要求 (10)5.2.1 频道概述 (10)5.2.2 频道管理 (12)5.2.3 频道分类管理 (14)5.3 服务计划管理 (15)5.3.1 服务计划的分配 (15)5.3.2 管理服务计划 (15)5.3.3 自有业务和第三方业务管理 (15)5.4 终端信息管理 (16)5.5 帐户管理 (17)5.5.1 账户类型 (17)5.5.2 创建帐户 (19)5.5.3 更改帐户 (19)5.5.4 查看或编辑帐户 (19)5.5.5 删除帐户 (19)5.6 用户管理 (19)5.6.1 添加新用户 (19)5.6.2 查看用户信息 (20)5.6.3 更改用户信息 (21)5.6.4 删除用户 (21)5.7 模板管理 (21)5.7.1 模版概述 (21)5.7.2 模板编号 (21)5.7.3 创建模版 (22)5.7.4 更改模版 (22)5.7.5 删除模版 (22)5.7.6 指定模版 (22)5.8 报表统计功能 (22)6 系统要求 (23)6.1 提供HTTP和WAP方式的服务 (23)6.2 安全性要求 (23)6.3 性能要求 (23)6.4 访问处理能力 (23)6.5 可靠性和可用性 (23)6.6 可扩展性 (23)7 接口要求 (24)7.1 与终端的接口 (24)7.2 与WAP网关之间的接口 (24)7.3 与RSS服务器之间接口 (24)7.4 内容源RSS最低元素要求 (24)7.5 与DSMP之间的接口 (25)7.6 与短消息系统的接口 (25)7.7 与网管系统的接口 (25)7.8 与BOSS系统的接口 (25)8 多媒体格式要求 (25)8.1 图片格式要求 (25)8.2 字符编码要求 (25)8.3 音频格式要求 (26)8.4 视频格式要求 (26)9 计费功能要求 (27)10 电源 (27)11 接地要求 (27)12 编制历史 (27)附录A 频道属性列表 (2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态内容分发业务中所涉及到的动态内容分发服务平台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和计费要求等,同时,也对业务涉及到的WAP网关及HTTP Proxy等设备提出了相关要求。
中国移动服务规范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一直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
为了有效管理和规范自身的服务行为,中国移动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务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移动的服务规范,包括内容的要求和用户的权益保障。
一、服务内容1. 通信服务:包括语音通信、短信、彩信等基础通信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数据通信等增值业务。
2. 客户服务:提供用户咨询、投诉、申请等一站式服务,保障用户的权益和需求。
3. 营销服务:向用户提供产品信息、优惠活动等服务,确保用户可以享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服务。
二、服务质量1. 通信质量:中国移动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稳定、快速的移动通信网络,以确保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2. 服务态度:中国移动的员工应以友善、专业的态度对待用户,及时回答用户的问题,解决用户的困扰。
3. 服务效率:中国移动提倡高效服务,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快速办理业务、及时解决故障等。
三、用户权益保障1. 公平公正:中国移动保障用户享有平等的服务权利,不因用户的身份、职业、性别等因素而不公平对待。
2. 个人信息保护:中国移动承诺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不随意泄露或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3. 合理收费:中国移动的收费标准应合理透明,不采用任何欺诈或不合理收费的手段。
4. 业务解释:中国移动应为用户提供清晰明了的业务解释和指南,以便用户了解各项业务的操作和费用等情况。
5. 投诉渠道:如果用户对中国移动的服务存在不满或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投诉渠道进行反馈,并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回复。
四、服务改进1. 用户意见收集:中国移动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以了解用户对服务的评价和意见,进而优化服务。
2. 技术创新:中国移动不断跟进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3. 服务培训:中国移动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D-108-2007 M2M业务总体技术要求G e n e r a l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M a c h i n e-t o-M a c h i n e S e r v i c e版本号:2.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M2M业务 (2)4.1. M2M业务概述 (2)4.2. M2M业务特征 (2)4.2.1. 支持多种接入方式 (2)4.2.2. 支持终端鉴权管理 (3)4.2.3. 支持集团客户后台的多种接入方式 (3)4.2.4. 支持行业终端管理 (4)4.2.5. 支持EC管理 (5)4.2.6. 支持SLA管理 (6)4.2.7. 支持信息路由 (6)4.2.8. 支持流量控制 (6)4.2.9. 支持区域管理 (6)5. 系统结构 (7)5.1. 系统结构图 (7)5.2. 各网元功能描述 (7)5.2.1. 行业终端 (7)5.2.2. M2M平台 (8)5.2.3. 企业代理服务器 (15)5.2.4. 行业应用网关 (15)5.2.5. GGSN (16)5.2.6. BOSS (16)5.2.7. 行业终端监控平台 (16)5.2.8. 网管系统 (16)5.3. 应用模式 (16)5.3.1. 管理流与业务流并行 (17)5.3.2. 管理流与业务流分离 (18)5.4. 各接口功能描述 (18)5.4.1. M2M平台与行业应用网关的接口 (18)5.4.2. M2M平台与GGSN的接口 (18)5.4.3. M2M平台与BOSS的接口 (18)5.4.4. M2M平台与网管的接口 (19)5.4.5. M2M平台内部接口 (19)5.4.6. M2M平台与EC的接口 (20)6. 业务流程 (20)6.1. 终端发起业务流程 (20)6.2. EC发起业务流程 (22)6.3. M2M业务使用不同通信方式的业务流程 (23)6.3.1. M2M业务使用SMS方式的业务流程 (23)6.3.2. M2M业务使用USSD方式的业务流程 (24)6.3.3. M2M业务使用GPRS方式的业务流程 (24)6.4.1. 终端M2M平台对终端的鉴权处理流程 (25)6.4.2. 终端故障管理流程 (26)6.4.3. EC故障管理流程 (27)6.4.4.EC业务质量管理流程 (28)6.4.5. 平台运行管理流程 (30)6.4.6. 终端注册流程 (31)6.4.7. 信息统计上报流程 (32)6.4.8. 软件下载流程 (34)6.4.9. 软件升级流程 (36)6.4.10. 参数配置流程 (37)6.4.11. 终端监测流程 (40)7. 码号 (44)8. 设备要求 (44)8.1. 终端设备要求 (44)8.2. M2M平台要求 (44)8.2.1. 对主机设备的要求 (44)8.2.2. 对存储设备的要求 (45)8.2.3. 对备份设备的要求 (46)8.2.4. 对网络设备的要求 (46)8.2.5. 对防火墙设备的要求 (46)8.2.6. 对时间同步的要求 (46)8.2.7. 电源/环境要求 (46)8.3. 企业代理服务器要求 (47)8.4. 对相关网元的设备要求 (47)8.4.1. 行业应用网关 (47)8.4.2. GGSN (48)8.4.3. BOSS (48)9. 接口要求 (48)9.1. M2M平台与行业应用网关的接口 (48)9.2. M2M平台与GGSN的接口 (48)9.3. M2M平台与BOSS的接口 (48)9.4. M2M平台与EC的接口 (49)9.5. M2M平台与网管的接口 (49)9.6. M2M平台与LBS的Le接口 (49)9.7. M2M平台与GIS的接口 (49)10. 质量指标 (49)11. 认证授权 (50)11.1. M2M业务系统管理员 (50)11.2. 权限管理要求 (50)11.3. 数据加密传输和加密存储的方法 (51)12. 统计分析 (51)13. 计费结算 (52)13.1. 计费类型 (52)13.3. 结算 (52)14. 客户管理和服务 (52)15. 网络管理 (53)15.1. 网管功能要求 (53)15.1.1. 配置管理 (53)15.1.2. 故障告警管理 (53)15.1.3. 性能管理 (53)15.1.4. 运行监视 (53)15.1.5. 日志管理 (54)15.2. 网管接口要求 (54)16. 系统网络安全 (54)16.1. 网络安全 (54)16.2. 系统安全 (55)17. 编制历史 (57)附录A 序列号的定义 (57)附录B 版本升级关系定义 (58)前言本标准对M2M业务实现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提出全面要求,是M2M业务实现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中国移动业务介绍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众多业务和丰富的产品线。
本文将对中国移动的主要业务进行介绍,包括基础通信服务、增值业务、移动支付等方面。
一、基础通信服务中国移动提供的基础通信服务包括语音通信、短信和彩信等。
作为移动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通信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网络进行语音通话、发送短信和彩信,满足日常的沟通需求。
二、增值业务中国移动还提供各种增值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增值业务:1. 移动互联网服务中国移动提供多种移动互联网服务,包括移动上网、手机流量套餐等。
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网络上网冲浪、使用各类社交媒体应用、观看在线视频等。
移动互联网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和娱乐空间。
2. 移动支付中国移动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平台——和包支付。
用户可以通过和包支付进行手机支付、充值、转账等操作。
和包支付已经与各大银行、电商平台和服务商合作,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方式。
3. 云服务中国移动提供云存储、云计算等云服务,方便用户存储和共享文件、进行数据备份、运行云应用等。
云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共享。
4. 物联网中国移动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联网应用及相关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平台连接和管理各种设备,实现智能家居、车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应用。
5. 健康医疗中国移动致力于推动移动健康医疗服务,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健康管理等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平台方便地获取医疗信息,管理个人健康状况。
三、企业服务除了为个人用户提供各类业务,中国移动还为企业用户提供专业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无论是企业通信、数据传输还是移动办公等,中国移动都能够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客户在通信和信息化方面的需求。
四、国际业务中国移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海外开展业务。
2024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数据模型研发岗位要求2024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数据模型研发岗位要求近年来,随着数据化时代的到来,数据模型研发岗位在各行各业都变得越发重要。
作为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简称:中国移动)的数据模型研发岗位,其职责不仅仅是参与数据建模和模型验证等工作,更要求有广泛的知识背景、深厚的技术功底以及极高的责任心。
本文将对2024年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数据模型研发岗位的要求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这些要求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
一、技术背景要求:1. 熟悉数据结构与算法:作为数据模型研发岗位,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是必须的基础技能。
这将帮助你在处理大量数据时保持高效,并为模型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
2. 数据库知识:了解各种数据库系统,并能够合理设计和优化数据库表结构,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 编程语言熟练掌握: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 或C++),并能够灵活运用于数据处理和模型实现中。
4. 统计学和机器学习基础:具备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的基本知识,理解数据模型的数学原理,并能够运用相关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二、工作经验要求:1. 具备大规模数据处理经验:有处理大规模数据的经验,熟悉常见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技术,如Hadoop、Spark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清洗、特征提取等操作。
2. 数据模型开发经验:有数据模型开发经验,能够进行数据建模和模型验证,并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模型调优和优化。
3. 良好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系统异常和性能瓶颈有敏锐的嗅觉,并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4. 团队合作意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三、综合能力要求:1. 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快速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善于思考和创新,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2.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序号529 报告名称2004-2005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综合分析报告字数26万图表数量240 报告页数450 完成时间05年01月语种中文电子版价格(RMB) 20000 纸质版价格(RMB) 18000摘要本报告整合《2004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调查及产业链分析报告》、《2004中国手机铃声行业研究报告》、《2004年中国增值服务提供商(SP)及产品分析报告》、《移动定位和位置服务(LBS/GIS)市场研究报告》、《2004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无线数据业务发展报告》等六份研究报告的内容、汇总水清木华研究中心在手机支付、移动商务、手机电视、手机视频、手机阅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2004年中国移动增值产业做出了最全面和最深入的分析总结,并展望和预测了2005年中国移动增值产业的发展趋势。
正文目第一章总论录1.1 研究背景和概念定义1.1.1 研究背景1.1.2 移动增值业务定义和研究范畴1.2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环境1.2.1 宏观政策1.2.2 移动运营商对增值业务管理模式的改变1.3 市场现状和预测1.3.1 移动增值业务用户现状和预测1.3.2 市场规模现状和预测1.4 竞争分析1.4.1 总体竞争态势1.4.2 运营商竞争分析1.4.3 与其他增值业务市场的竞争1.5 市场细分和用户分析1.5.1 已上市手机分类分析1.5.2 用户群分类分析1.5.3 用户消费行为分析1.6 SP分析1.6.1 门户网站SP1.6.2 专业SP1.6.3 媒体SP1.6.4 特殊SP1.6.5 地方SP1.6.6 SP未来的赢利模式1.7 趋势和结论第二章短信(SMS)业务市场分析2.1 短信业务简述2.1.1 短信业务发展历史2.1.2 短信业务特征2.2 短信业务市场现状和趋势2.2.1 短信用户数及预测2.2.2 短信市场规模及预测2.2.3 短信市场影响因素2.3 短信产品和用户分析2.3.1 信息类业务细分2.3.2 通讯类业务细分2.3.3 商务交易类业务细分2.3.4 娱乐类业务细分2.3.5 行业类业务细分2.3.6 用户在网站短信方面支出和支付方式分析2.3.7 用户使用网络短信服务及网站类型偏好分析2.4 短信SP竞争分析2.4.1 腾讯2.4.2 新浪2.4.3 TOM2.4.4 灵通2.4.5 搜狐2.5 运营商短信业务管理的变化2.6 短信SP营销分析2.7 结论和建议第三章彩信(MMS)业务市场分析3.1 彩信业务简述3.1.1 彩信业务定义3.1.2 彩信业务特征3.2 彩信业务市场现状和趋势3.2.1 支持彩信的手机3.2.2 彩信的用户数和预测3.2.3 彩信的市场规模和预测3.2.4 影响彩信市场发展的因素3.3 彩信业务的产业链3.3.1 产业链结构3.3.2 资费结构和分配3.4 彩信业务、用户分析3.4.1 彩信的业务平台要求3.4.2 彩信的营销模式和未来发展3.4.3 用户分析3.5 主要SP介绍和产品分析3.6 联通"彩e"业务3.6.1 "彩e"业务介绍3.6.2 "彩e"市场情况第四章IVR业务市场分析4.1 IVR业务简述4.1.1 IVR的历史4.1.2 IVR的业务特征4.2 IVR业务市场现状和趋势4.2.1 IVR用户数现状和预测4.2.2 IVR市场规模现状和预测4.2.3 影响IVR市场发展的因素4.3 IVR产业链4.3.1 产业链结构4.3.2 资费结构和分配4.4 IVR业务、用户分析4.4.1 IVR的业务分类4.4.2 IVR的业务平台要求4.4.3 IVR的营销模式和未来发展4.4.4 用户分析4.5 竞争分析4.5.1 中国移动SP排名和市场份额4.5.2 中国联通SP排名和市场份额4.5.3 主要SP介绍和产品分析4.6 结论和建议第五章W AP业务市场分析5.1 W AP业务简述5.1.1 W AP的历史5.1.2 W AP的技术发展趋势5.1.3 W AP的业务特征5.2 W AP市场现状和预测5.2.1 W AP用户数现状和预测5.2.2 W AP市场规模现状和预测5.2.3 影响W AP市场发展的因素5.2.4 W AP市场生命曲线分析5.3 W AP产业链5.3.1 产业链结构5.3.2 资费结构和分配5.4 W AP业务、用户分析5.4.1 W AP的业务分类5.4.2 W AP业务创新5.4.3 用户分析5.5 W AP门户的运营特性5.5.1 目前W AP门户和互联网门户的对比分析5.5.2 对W AP门户定位的理解5.5.3 省市运营商本地门户情况5.6 运营商竞争分析5.6.1 中国移动W AP业务发展情况5.6.2 中国联通W AP业务发展情况5.6.3 两大运营商的竞争对比5.7 SP竞争分析5.7.1 中国移动SP排名和市场份额5.7.2 中国联通SP排名和市场份额5.7.3 主要SP介绍和产品分析第六章手机铃声6.1 手机铃声业务6.1.1 手机铃声定义6.1.2 手机铃声行业概述6.1.3 手机铃声格式与分类6.2 手机铃声市场现状和趋势6.2.1 全球手机铃声市场分析6.2.2 中国手机铃声总体市场分析6.2.3 中国手机铃声版权分析6.3 手机回铃声市场现状和趋势6.3.1 中国手机回铃声总体市场分析6.3.2 中国移动回铃声业务分析6.3.3 中国联通回铃声业务分析6.4 手机铃声产业链结构6.4.1 运营商6.4.2 手机铃声SP6.4.3 音源芯片厂商6.5 主要SP竞争分析6.5.1 铃声SP盈利模式6.5.2 重要铃声SP分析与比较6.6 市场结论与建议第七章手机游戏7.1 手机游戏业务7.1.1 手机游戏定义7.1.2 手机游戏分类7.1.3 手机游戏特征7.2 手机游戏市场现状和趋势7.2.1 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7.2.2 中国手机游戏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趋势7.2.3 影响手机游戏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7.3 手机游戏产品分析7.3.1 手机内置游戏产品分析7.3.2 网上下载的手机游戏产品分析7.3.3 手机游戏技术平台和发展趋势7.4 手机游戏产业链结构7.4.1 移动运营商7.4.2 手机游戏服务提供商7.4.3 手机游戏开发商7.4.4 手机游戏用户7.4.5 手机制造商7.4.6 分销渠道7.4.7 手机游戏相关技术提供商7.5 主要SP竞争分析7.5.1 主要SP营销策略和竞争态势腾讯新浪TOM网易空中网掌中米格数位红数字鱼7.5.2 主要SP产品分析短信游戏SPWAP游戏SPIVR游戏SPJA V A/BREW游戏SP网游类游戏SP7.5.3 主要CP及其代表产品绿番茄有限公司广州讯龙成都众志数字数据有限公司天津猛犸华娱无线广州巧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波波魔火上海网星北京天际互动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吉码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摩邦科技天津亿信科技摩动时代上海摩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秦异烽火台科技上海玖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雅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冠伦无线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招商迪辰天空数码有限公司羽蛇科技广州金鹏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捷通华声语音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平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天宇恒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6 市场结论与建议第八章手机视频8.1 手机视频8.1.1 手机视频定义8.1.2 手机视频业务概述8.1.3 手机视频特征8.2 手机视频市场现状和趋势8.2.1 全球手机视频市场分析8.2.2 中国手机视频总体市场分析8.2.3 手机流媒体视频业务预测8.3 手机视频业务分析8.3.1 手机视频业务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阻碍因素8.3.2 手机视频业务为SP提供的机会8.3.3 主要手机视频业务应用介绍8.4 手机视频产业链结构8.4.1 运营商8.4.2 手机视频服务提供商8.4.3 视频手机制造商8.5 市场结论与建议第九章手机电视9.1 手机电视业务9.1.1 手机电视定义9.1.2 手机电视业务概述9.1.3 手机电视特征9.2 手机电视市场现状和趋势9.2.1 全球手机电视市场分析9.2.2 中国手机电视总体市场分析9.2.3 中国手机电视业务发展预测9.3 手机电视业务分析9.3.1 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机会9.3.2 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瓶颈9.3.3 主要手机电视业务应用介绍9.3.4 国家相关广电政策分析9.4 手机电视产业链结构9.4.1 运营商9.4.2 电视台(内容提供商)9.4.3 技术平台提供商9.4.4 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制造商9.5 运营商发展策略以及相关厂商动向9.5.1 中国移动手机电视发展策略9.5.2 中国联通手机电视发展策略9.6 市场结论与建议第十章手机支付10.1 手机支付业务10.1.1 手机支付定义10.1.2 手机支付业务概述10.1.3 手机支付特征10.2 手机支付市场现状和趋势10.2.2 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状况10.2.3 中国手机支付业务市场的发展前景10.2.4 中国手机支付的发展过程10.3 手机支付业务分析10.3.1 手机代缴费业务10.3.2 手机钱包业务10.3.3 手机银行业务10.3.4 手机信用平台业务10.4 手机支付产业链结构10.4.1 运营商10.4.2 银行(业务提供商)10.4.3 手机支付软件平台提供商10.5 运营商发展策略以及银行发展动向10.5.1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发展策略10.5.2 中国联通手机支付发展策略10.5.3 银行对手机支付的发展策略10.6 市场结论与建议第十一章移动商务11.1 移动商务业务11.1.1 移动商务定义11.1.2 移动商务业务概述11.1.3 移动商务特征11.2 移动商务市场现状和趋势11.2.1 全球移动商务市场分析11.2.2 中国移动商务总体市场分析11.2.3 中国移动商务发展预测11.3 移动商务业务分析11.3.1 移动商务业务的发展机会11.3.2 移动商务业务的发展瓶颈11.3.3 手机搜索11.3.4 手机广告11.4 移动商务产业链结构11.4.1 运营商11.4.2 SP(业务提供商)11.4.3 移动商务平台提供商11.4.4 分销渠道11.5 运营商发展策略以及SP动向11.6 市场结论与建议第十二章位置服务(LBS)市场分析12.1 位置服务简述12.1.1 定义12.1.2 位置服务的系统组成12.1.3 无线定位技术12.1.4 位置服务的主要应用12.2 中国LBS运营市场规模12.2.1 中国LBS用户数12.2.2 中国LBS运营收入12.2.3 位置服务市场发展趋势12.3 已开展业务及发展趋势12.3.1 福建移动开通亚洲首套位置服务系统12.3.2 浙江移动推出面向运输行业的位置服务12.3.3 中国联通推出"定位之星"业务12.3.4 应用发展趋势12.3.5 技术发展趋势12.4 中国位置服务个人市场消费调查12.4.1 消费者使用情况12.4.2 消费者的使用目的12.4.3 消费者价格接受度12.4.4 影响消费者使用的因素12.4.5 消费者认为位置服务所存在的问题12.4.6 消费者对位置服务前景的看法12.5 位置服务市场的产业链分析12.5.1 位置服务产业链的构成环节12.5.2 定位平台运营商的收入支出模式12.5.3 应用平台运营商的收入支出模式12.5.4 服务提供商的收入支出模式12.5.5 产业链上各环节间的合作模式12.6 主要位置服务SP第十三章2004年中国移动无线数据业务发展分析13.1 2004年中国移动无线数据业务发展策略13.2 2004年中国移动梦网短信业务发展分析13.3 2004年中国移动彩信业务发展分析13.4 2004年中国移动W AP业务发展分析13.5 2004年中国移动随e行业务发展分析13.6 2004年中国移动百宝箱业务发展分析第十四章2004年中国联通无线数据业务发展分析14.1 2003-2004年中国联通无线数据业务发展策略14.2 2003-2004年联通在信业务发展分析14.3 2003-2004年联通彩E业务发展分析14.4 2003-2004年联通互动视界业务发展分析14.5 2003-2004年联通掌中宽带业务发展分析14.6 2003-2004年联通神奇宝典业务发展分析第十五章2004年移动和联通无线数据业务的比较分析15.1 梦网短信VS联通在信15.2 彩信VS彩E15.3 W AP上网VS互动视界15.4 随e行VS掌中宽带15.5 百宝箱VS神奇宝典15.6 位置服务VS定位之星部分图表目录图1 LBS系统结构图表2 不同Cell-ID获取技术比较表3 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比较表4 基于终端的及混合定位技术比较表5 不同无线定位技术的使用现状比较表6 基于终端、基于网络和混合方式的定位系统比较表7 不同定位信息传送技术比较图8 位置服务分类图9 各类位置服务的主要应用表10 不同应用对定位精度和频率的要求图11 位置服务产业链表12 2003-2006年中国联通CDMA1x用户预测图13 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趋势图14 2004年中国手机游戏收入预测表15 手机游戏产业的发展阶段划分图16 中国手机游戏产业价值链构成示意图图17 中国2002年-2004年手机内置游戏数量分布图表18 中国移动对SP管理的具体变化表19 中国移动品牌体系图20 中国移动的品牌发展策略表21 中国联通品牌体系图22中国移动的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及预测图23中国移动短信游戏市场规模图24中国移动W AP游戏市场规模图25中国移动Java游戏市场规模图26中国联通的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及预测图27中国联通短信游戏市场规模图28中国联通W AP游戏市场规模图29中国联通Brew游戏市场规模图30移动梦网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31各省移动门户网站预置短信游戏情况图32各省移动门户网站预置W AP游戏情况分析图33各省移动门户网站预置IVR游戏情况分析图34各省移动门户网站预置Java游戏情况分析图35 广东移动梦网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36 江苏移动梦网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37 浙江移动梦网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38 山东移动梦网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39 北京移动梦网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40上海移动梦网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41 河南移动梦网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42 四川移动梦网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43 联通无限预置手机游戏情况图44 性别比例图45 年龄构成图46 受教育程度图47 从事的职业图48 被访者的个人月收入图49 被访者使用手机的价位图50 手机价位同网络手机游戏的关系图51 使用手机的类型图52 是否更换功能更全的手机图53 下载手机游戏的方式图54 应用手机游戏业务的时间、地点图55 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游戏业务的时间图56 不同年龄段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游戏业务的时间图57 平均每个月下载手机游戏的支出图58 手机游戏费用支出与月收入的关系图59 可以承受的单个下载手机游戏的价格图60 月收入同单个手机游戏价格的关系图61 用户了解的手机游戏图62 经常使用网络手机游戏业务形式图63 喜欢的手机游戏的风格图64 女性喜欢的手机游戏风格图65 男性喜欢的手机游戏风格图66 喜欢的手机游戏形式图67 了解手机游戏的渠道图68 手机游戏的不足图69 手机游戏需要改进的地方图70 对手机游戏的前景看法表短信在汽车领域中的典型服务列表表短信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典型服务列表表短信在物流领域中的典型产品列表表短信在政府机关中应用的典型服务表表短信在国防伪领域中的典型产品表表短信在医疗保健和美容领域中的典型服务表表短信在体育领域中的典型服务表表短信在娱乐领域中的典型服务表表短信在旅游业的服务提供情况表短信在金融业的服务提供情况表短信在保险业的服务提供情况表短信在房屋租赁业的服务提供情况表短信在招聘行业的服务提供情况表短信服务在公用事业中的成本优势表短信在教育行业服务提供情况表2004年中国2008项短信服务的分类统计表图2004年中国2008项短信服务的分类比例图图2004年中国2008项短信服务的分类数量图表娱乐类短信服务中各子类服务的数量和比例表图娱乐类短信服务中各子类服务的比例图图教育类短信服务中各子类服务的比例图图金融类短信服务中各子类服务的比例图表医疗保健和美容类短信服务中各子类服务的数量和比例表图医疗保健和美容类短信服务中各子类服务的比例图表新闻类短信服务中各子类服务数量和比例表图新闻类短信服务中各子类的服务比例图图2004年中国900项短信服务的收费方式比例图图2004年中国900项短信服务的的平均价格图各类短信服务中按条收费服务的平均价格图图各类短信服务中采用包月形式收费的平均价格图表短信服务中各类服务的收费方式数量表图短信服务中各类服务的收费方式数量图图短信服务中各类服务的收费方式比例图表2004年中国主要省份的Sp数量统计表图2004年中国Sp数量最多的10个省统计图2002-2004中国主要SP的短信收入统计图2002-2004中国主要SP的融资情况统计表中国主要SP提供的短信服务分类统计表图中国主要SP提供的短信服务类别分布图图2003-2004中国联通W AP业务收入曲线图图中国联通W AP业务网络流量曲线图图2004年中国联通主要SP各月W AP收入走势图图2004年中国联通主要省份各月W AP收入走势图表2004年中国联通W AP业务收入前10位的栏目各月统计表表2004年中国联通W AP业务访问量前10位的栏目各月统计表表2003-2004 主要SP W AP业务收入情况表主要SP提供的W AP产品业务及费用统计表主要SP提供的W AP产品分类和各类平均价格统计表SP在中国移动高阳平台上线业务情况表主要SP提供的IVR产品分类及各类平均价格统计图主要SP提供的IVR产品资费构成情况图2004年主要SP在MMS业务的市场份额表中国移动MMS SP分省情况统计表中国联通MMS SP分省情况统计表主要SP提供的MMS产品分类和各类平均价格统计图中国铃声市场规模图2004全球各国家和地区手机铃声市场规模图手机铃声产业链图铃声利润分配表联通时科铃声下载业务表联通互动视界铃声下载业务表移动梦网铃声下载业务图中国移动与联通下载铃声价格比较表新浪铃声下载业务排名表TOM在线铃声下载业务排名表华动飞天铃声下载业务前十名表美通铃声下载业务分类表美通铃声下载业务排名图2004-2008欧洲回铃声市场规模图2003-2008全球回铃声市场规模图移动梦网主要彩铃SP提供的铃声数量表移动梦网彩铃业务排行图移动梦网主要SP彩铃收入表中国联通主要省份彩铃业务下载量前十名图2002Q3-2004Q3中国上市的362款手机内置铃声数量分布结构图2002Q3-2004Q3中国上市的430款手机铃声和弦数分布结构图2002Q3-2004Q3中国上市的412款手机支持铃声类型分布结构图表定位平台运营商的收入支出模式图表应用平台运营商的收入支出模式图表服务提供商的收入支出模式图表位置服务产业链上各环节之间的主要合作模式图表消费者使用位置服务的频率图表未用过位置服务的消费者对使用该服务的兴趣图表消费者使用位置服务的目的图表消费者对位置服务信息费的接受程度图表影响消费者使用位置服务的因素图表消费者认为目前的位置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图表消费者对位置服务前景的看法图表中国移动的位置应用(部分)图表中国移动位置服务应用的类别构成情况图表中国联通的位置服务应用(部分)图表中国联通位置服务应用的类别构成情况。
移动通信网增值业务服务知识一、综述 (4)1.游戏、社区、交友业务成为SP关注的焦点 (27)2.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27)3.产业链合作活跃 (27)4.积极开拓2.5G业务 (27)二、市场环境分析 (4)1.政治政策 (4)2.经济 (5)3.社会 (6)4.技术 (6)5.行业优势 (7)A.与互联网相比 (7)B.与固话网相比 (8)C.与电视网相比 (8)6.行业弱点 (8)三、多种不一致角度的分析 (9)1.盈利模式 (9)A.多方合作,打造共盈 (9)B.盈利手段多样化 (10)2.服务类型 (10)A.通信类 (10)B.娱乐类 (11)C.资讯信息类 (12)D.交易类 (12)3.功能 (12)A.纯文本 (12)B. MMS (13)C.游戏 (13)D. IVR (14)E. WAP (15)F.彩铃 (15)四、市场细分 (16)1.按年龄特征细分 (16)A.青少年 (16)B.中年 (17)C.老年 (17)2.按行业细分 (19)3.按收入细分 (19)4.按职务细分 (20)5.按家庭角色细分 (20)五、推广策略 (21)1.整合营销 (21)2.群发 (22)六、SP产业市场展望 (22)1.SP市场规模的展望 (22)2.SP行业潜在的威胁 (24)A.内容同质化、低质化严重 (24)B.行业已经比较成熟,市场份额瓜分殆尽 (24)3.SP的技术进展趋势 (25)七、SP业务提供商分析 (25)手机Sp市场总体分析一、综述手机SP业务是通过移动通信网与定位技术获取移动终端(手机)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数据),开展一系列应用服务的新型移动数据业务,它将成为我们将来舒适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位置服务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多媒体应用。
在2G环境要紧是基于文本的位置服务信息,2.5G能够提供基于图形的位置信息,在3G环境下能够提供基于多媒体的位置信息。
中国移动USSD业务终端技术规范1I中国移动USSD 业务终端技术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U S SD Te r m i n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版本号:1.1.3(报批稿)目录1 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相关术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符号与缩略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业务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目录目录 (I)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系统架构 (4)4.1NFV系统架构要求 (4)4.2NFV功能模块要求 (5)4.2.1NFVI (5)4.2.2管理与编排体系 (6)4.2.3VNF (7)4.3NFV接口要求 (8)4.3.1Hypervisor-服务器接口 (8)4.3.2VNFM-VIM接口 (8)4.3.3VIM-NFVI接口 (8)4.3.4VNF-NFVI接口 (8)4.3.5VNF-VNFM接口 (8)4.3.6VNF-OMC接口 (8)4.3.7NFVO-VIM接口 (8)4.3.8NFVO-VNFM接口 (8)4.3.9NFVO/OSS-OMC接口 (9)4.3.10NFVO-OSS接口 (9)4.3.11硬件管理接口 (9)5兼容性要求 (10)5.1兼容性总体要求 (10)5.2虚拟层与服务器兼容性 (11)5.2.1服务器兼容性要求 (11)5.2.2虚拟层兼容性要求 (11)5.2.3硬件与硬件管理平台的接口兼容性 (11)5.3虚拟层与虚拟网元兼容性 (12)5.3.1虚拟化平台承载能力 (12)5.3.2虚拟网元与平台兼容性 (13)5.3.3VIM北向接口 (14)5.4虚拟层与存储系统兼容性 (15)5.4.1客户端兼容性 (15)5.4.2OpenStack接口兼容性 (15)6资源池技术要求 (15)6.1资源分区要求 (15)6.2组网方案 (17)6.2.1资源池组网架构设计 (17)6.2.2物理组网拓扑 (18)6.2.3MANO承载网络要求 (26)6.2.4组网设备要求 (26)6.3存储方案 (27)7资源利用率要求 (27)7.1资源利用率评估整体原则 (27)7.2资源利用率指标体系 (28)7.3指标数据获取原则及接口 (29)8编排与运维管理要求 (29)8.1编排与运维管理总体要求 (29)8.2编排管理功能要求 (30)8.2.1虚拟资源管理 (30)8.2.2VNF信息管理 (30)8.2.3VNF生命周期管理 (30)8.2.4策略管理 (30)8.3运维管理功能要求 (30)8.3.1资源管理 (30)8.3.2告警管理 (31)8.3.3性能管理 (31)9可靠性要求 (32)9.1可靠性总体要求 (32)9.2硬件设备级别可靠性 (32)9.3虚拟层可靠性 (32)9.4网元可靠性 (33)9.5可靠性联动要求 (33)9.6MANO可靠性 (33)9.7组网可靠性 (33)10安全要求 (33)11时间同步要求 (34)12集成要求 (34)12.1集成概述 (34)12.2集成工作要求 (35)13编制历史 (37)前言注:本表格所列NFV系列标准为平台类标准,不涉及网元类标准。
中国移动NFV总体技术要求随着云计算和网络虚拟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正致力于推动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NFV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方式,具有灵活、可扩展等优势,可以帮助运营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1.功能需求:中国移动要求NFV技术能够支持各种网络功能的虚拟化,包括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的虚拟化。
同时,NFV技术还应支持跨多个网络设备的服务链功能。
2.性能需求:中国移动对NFV技术的性能要求相对较高。
NFV平台应具备良好的性能和低延迟,以满足高负载下的网络应用需求。
3.可扩展性:中国移动要求NFV技术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海量用户、大规模网络设备的虚拟化。
4.安全性:中国移动对NFV技术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重视。
NFV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隔离、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
5.管理和运维:中国移动要求NFV技术具备便捷的管理和运维功能,包括故障监测、资源调度、服务编排等。
在NFV技术的具体实施上,中国移动还有以下具体要求:1. 虚拟化平台:中国移动要求采用开源平台来构建NFV平台,并且要求支持多种虚拟化技术,包括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容器化(Containerization)等。
2.网络功能虚拟化框架:中国移动要求采用开放的网络功能虚拟化框架,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虚拟化管理和编排:中国移动要求支持虚拟化资源的自动管理和编排,能够实现灵活的服务链配置和调度。
4.资源池化:中国移动要求实现网络设备的资源池化,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5. NFV与SDN的结合:中国移动要求将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相结合,实现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总之,中国移动对NFV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管理和运维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