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91.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姓名:贺蒙蒙班级:艺术092班学号:2009011275

【摘要】: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大量

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0.3%。研究表明,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条件性致病真菌有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等。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其它诱因使正常菌群失调时,这些真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人类疾病。

【关键字】:真菌浅部真菌真菌防治

【正文】:

一.真菌

1.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少数为单细胞真菌,多数为多细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形态的孢子。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隐球菌。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称丝状菌,又称霉菌。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这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2.真菌形态与结构:(1)菌丝: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延伸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①营养菌丝体;②气中菌丝体,其中产生孢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体。(2)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是一种繁殖方式。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煮沸时间短不死,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不是一繁殖方式。

3.真菌的分类: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除新型隐球菌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根据侵犯人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真菌性肠炎即属于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深

部真菌感染肠道即表现为真菌性肠炎,可独立存在如婴儿念珠菌肠炎,或为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表现之一,如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本论文将以感染人体部位为依据,把真菌分为浅部感染真菌和深部感染真菌两大类型,并从两大类囊括的真菌探讨其致病机理,并寻找防治措施。

二.致病性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1)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2)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剌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皮肤癣,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分毛癣菌、表皮癣菌和小孢子癣菌3个属。

生物学性状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

毛癣菌菌落为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镜下可见细长棒状的薄壁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状或梨状的小分生孢子。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

表皮癣菌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转变为黄绿色粉末状。镜下可见有卵圆形或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和球拍状菌丝,陈旧培养中还可见有厚膜孢子。

小孢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由绒毛状逐渐变至粉末状。镜下见有厚壁梭形大分生孢子,卵圆形的小分生孢子长在菌丝的侧枝末端。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

致病性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3种癣菌均可侵犯皮肤,引起手足癣、体癣、股癣、叠瓦癣等。毛癣菌和表皮癣菌可侵犯指(趾)甲,引起甲癣(俗称灰指甲),使指甲失去光泽,增厚变形。此外,毛癣菌与小孢子癣菌还可侵犯毛发,引起头癣、黄癣和须癣。

据我国1998年报道从患者分离的皮肤癣菌以红色毛癣菌为最多,占浅表真菌培养阳性的56%,其次为紫色毛癣菌、须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主要引起

甲癣、手足癣和体癣。头癣曾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给患者造成痛苦与终生遗憾。主要通过接触或理发工具造成传播。随着生活改善、文化知识提高及灰黄霉素广泛使用,头癣已经少见。但近年来因小宠物狗、猫的眷养,儿童的头癣又有所抬头。感染按菌种和临床表现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3种。黄癣主要由许兰毛癣菌引起。黑点癣常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引起,毛发脆而易断,留下黑色发根,故称黑点癣。白癣主要由铁锈色小孢子癣菌引起。头癣多见于青少年,男多于女,成年后少见。1998年武汉623例浅表真菌感染培养阳性中最多见为甲癣真菌病占35.8%,其次为手足癣22.8%、体癣15.8%、股癣10.2%、头癣7.3%。

(3)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引起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菌。感染常发生于真菌侵入的创伤部位。感染最初发生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或骨,逐渐扩展,最后可达到皮表下。感染一般只限于局部,但也可缓慢扩散至周围组织。

着色真菌是一些在分类上接近、引起的疾病症状近似的真菌的总称。感染都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黑,故称着色真菌病。在我国主要有卡氏枝孢霉和裴氏着色芽生菌。着色真菌的分生孢子有3型:①树枝型:菌丝末端有分生孢子柄,柄端分叉长出孢子;②剑顶型:围绕菌丝末端或菌丝横隔处长有一圈分生孢子;③花瓶型:在菌丝分隔处长出花瓶状的分生孢子柄,在瓶口长出成丛的小分生孢子。在裴氏着色芽生菌中3型孢子均有。卡氏枝孢霉主要有树枝型,偶见花瓶型。这类真菌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常需数周。菌落棕褐色,表面有极短的菌丝。在人体主要侵犯肢体皮肤。潜伏期约一个多月,长者数月乃至1年。病程可长达几十年。早期皮肤患处发生丘疹,丘疹增大形成结节,结节融合成疣状或菜花状。随病情发展,原病灶结疤愈合,新灶又在四周产生。日久疤痕广泛,影响淋巴回流,形成肢体象皮肿。免疫功能低下时亦可侵犯中枢神经,或经血行扩散。

孢子丝菌属于腐生性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木材上,常因外伤接触带菌的花草、荆棘等引起感染。在农艺师最为多见。感染的主要病原为申克孢子丝菌。此菌可经微小损伤侵入皮肤,然后沿淋巴管分布,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肉芽肿,使淋巴管形成链状硬结,称为孢子丝菌下疳。此菌也可经口进入肠道或经呼吸道进入肺,随后经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深部感染。此病在我国传播较广,50年代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病例以东北较多,约占全国已发表病例的70%。申克孢子丝菌是一种二相性真菌。在组织内或37℃培养为酵母相,可见有卵圆形小体(3~7x1~2μm),常位于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内,偶见有菌丝。有时在组织中见有星状体,外有嗜酸性物质向四周放射。在沙保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3~5d即见生长,开始为灰白色粘稠小点,逐渐扩大变成黑褐皱褶薄膜菌落。玻片培养可见细长的分生孢子柄从菌丝二侧成直角伸出,柄端长有成群的梨状小分生孢子。在含有胱氨酸的血平板上37℃培养,则长出酵母型菌,以出芽方式繁殖。

三.皮肤真菌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