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戏剧理论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9
戏剧鉴赏戏剧是一种古老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和视觉等多个元素,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布景的设计来向观众展示故事情节。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戏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娱乐的一种形式,也是思考和探索人生意义的工具。
戏剧鉴赏是指通过对戏剧作品的观看和分析,深入理解和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戏剧鉴赏进行探讨。
首先,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剧本是戏剧鉴赏的重要基础。
在戏剧剧本中,对话、情节以及人物形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观众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剧本,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戏剧作品的构建和语言的运用都体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观众可以通过剧本的分析,深入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同时,戏剧剧本中的对话也是观众在鉴赏戏剧时的重要参考。
通过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观众可以推测出他们的性格特点、生活状况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因此,对剧本的仔细分析是戏剧鉴赏的重要一环。
其次,舞台演出是戏剧鉴赏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舞台布景、服装、化妆和灯光等元素都为观众提供了视觉享受。
舞台布景的设计能够营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氛围,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结构的搭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引发。
服装和化妆则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们精心打造的造型和妆容,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灯光是舞台演出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灯光的变化和投射,舞台上的情绪和氛围得以更好地传达给观众。
因此,观众在戏剧鉴赏时需要细心观察舞台上的各个元素,了解这些元素中蕴含的艺术意义。
再次,演员的表演是戏剧鉴赏的关键点之一。
演员通过对角色的诠释和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演员的演技和表演功底直接影响观众对戏剧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观察演员的动作、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演员还通过声音的运用和语调的变化来揭示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矛盾。
戏剧《窗外有片红树林》鉴赏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把视觉、听觉和想象综合在一起创造的艺术等多种成分的综合。
一个戏剧表演的好与坏,除了剧本、演员、导演的水平、造型成分和音响也是影响戏剧效果的重要因素。
造型成分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和道具。
布景在戏剧演出中的主要作用如下:1. 环境——戏剧空间的构成因素。
2. 形象——剧中人物角色性格暗示与烘托。
3. 氛围——剧情简介:本剧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毛毛的十六岁少年,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却是一个热爱生活、自尊自爱、不甘落后而且乐于助人的男孩。
毛毛的爸爸黄主任是一位优秀的教育专家,但父子间的争吵使黄主任对毛毛深感失望。
在被爸爸派去上作文补习班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毛毛被热情的义工联志愿者“大个子”破格批准参加了社会志愿者活动。
由此他结识了失足少女香妹,身患绝症却心系他人的蔡爷爷以及自立自强的盲人姐姐潘明。
就是在这个奉献自我的过程中,毛毛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也最终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那片红树林。
剧情背景:1989年初,深圳团市委成立了青少年权益保护中心,在随后的工作中,3名专职干部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深圳是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城市,需要他们服务的人群太庞大了。
百万劳务工的权益要维护,青少年成长中的苦闷要解决,还有一些单亲家庭和问题家庭的儿童要照顾……凭3个人的力量,简直是杯水车薪。
有人这样提议:“能否招募一些义务人士?开设青少年热线电话和信箱,让他们有个倾诉烦恼和获得帮助的渠道。
”倡议发出,青年工程师俞泓第一个报了名,他的心愿是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紧接着,钟首农、吕维等19人纷纷加盟。
就这样,19名热心青年自告奋勇,成为深圳市第一批义务咨询员。
1989年9月20晚上,青少年热线电话响起了第一道求助的铃声,“关心,从聆听开始”的义务服务开始了。
从此,青少年朋友许多无法向家长倾诉的烦恼,或是难以从亲友那里得到帮助的困难,透过电话,汇集到这群热心人面前;从此,深圳经济特区上空飘起了“奉献爱心,弘扬正义”的旗帜。
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第一篇: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第一章戏剧的发生戏剧的源头:原始巫术仪式从巫术仪式中生发出来的原始戏剧就是戏剧的远源;而晚近的民间的以娱人为主的娱乐表演则构成了戏剧的近源。
第二章东西方戏剧的历史传统古希腊罗马:三位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的“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尊为“希腊悲剧的典范”欧里庇得斯《美狄亚》阿里斯托芬《鸟》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喜剧之父”英国的文艺复兴戏剧在16世纪后期蓬勃发展并达到高峰,开创了西方自古希腊戏剧以来的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戏剧时代。
莎士比亚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各自的创作情况)悲剧家:高乃伊《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拉辛《昂德马克》《费德尔》喜剧家:莫里哀《可笑的女才子》《达尔杜弗》(《伪君子》)《吝啬鬼》(《悭吝人》)启蒙主义的戏剧最早产生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戏剧主要体现在拜伦和雪莱两大浪漫诗人的创作中在创作方面,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小仲马《茶花女》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著名的戏剧家:挪威的易普生。
易普生作为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性人物,曾被誉为是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他甚至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俄国戏剧较早就形成了一种批判、讽刺现实的传统。
果戈理是世界著名的讽刺喜剧家中国戏曲逐渐形成一种集诗、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戏剧形态样式;艺术形态上与印度梵剧相接近,是写意形的戏剧样式,歌舞并重,以程式化的表演为舞台基本手段。
东西方戏剧的差异:东方戏剧大多是合歌舞以演故事,而西方的戏剧却出现了以对话、动作为主的话剧形态、以舞蹈为主的舞剧形态以及以声腔音乐为主的歌剧形态。
第三章戏剧的形态与要素舞剧三种主要形态样式。
①总体性或高度综合性,即保持着歌、舞、诗三位一体、浑然不分的上古“总体艺术”的特色,而且有着很强的吸附功能,随时自如地把其他各种艺术因素融汇进自己的演出体制之中。
评价戏剧中喜剧的模板笑中有泪,乐中有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文化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著名电视剧《聊斋》的主题曲,乔羽先生谱写的片头曲,说的就是这个主题。
而反观古代传统文化艺术,元杂剧的感伤喜剧作品,最能体现这份中国的艺术精神。
这份艺术精神和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所说的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道,一个在现世众生的生命情感;一个在理想心灵的精神体认,可以参照而观。
一、元代悲喜剧及其民族美学神韵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曲乃一代之文学,有人说中国的戏剧以大团圆居多,乃乐天的也。
傅斯年、刘半农等人甚至认为中国古典戏剧是愚昧的、落后的封建遗形物。
然而,王国维却说,如《窦娥冤》这样的伟大作品: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元杂剧的喜剧,往往都浸润着浓厚的悲情和感伤。
中国没有如西方戏剧理论中那种“纯度”、“单一性”的悲剧或喜剧,而是笑中有泪,乐中有哀。
这与中国哲学观念、现实生活、民族审美心理密不可分。
辨证的哲理和诗意的潜流流淌其间。
元代悲剧意味占主导的作品不多,即便是王国维所说的《窦娥冤》,其实处处都透露着乐观之精神和轻松诙谐的插科打诨。
因为中国审美力求中和的审美旨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中国戏剧精神强调:说破、虚假、团圆的三维,以非对象性的审美方式,明确告诉接受者,这是演戏,已达到更高的纯粹审美体验。
这是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明,也是中国戏剧艺术在艺术哲理层面高于西方戏剧的方面。
赛卢医上场就说: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这种诙谐是一种极为辛辣的揭露和讽刺。
这里的笑是一种批判,一种揭露。
同样的讽刺还有桃杌太守的上场:我作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真的是写尽了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而且是自抽嘴巴。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徐九经升官记》的大理寺二卿,形象当取材于此。
此外,又如悲剧《蝴蝶梦》中也不乏诙谐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