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7.01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发展浅析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姓名:滕*

学号:**********

学生时期,吃得最多的,除了饭就是方便面了,但方便面买来买去也就那几种品牌。为什么方便面市场会这样呢?经过了解,数年前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但近几年,方便面市场那种“热闹”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两三个主要品牌瓜分天下的“风平浪静”的局面。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法则,方便面市场同样在遵循这一普遍的规律。全国方便面市场经过几年的大洗牌后,所剩的基本是有经济规模、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少数几家,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据研究发现,方便面市场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前两位寡头就是来自台湾的康师傅和统一两大集团,它们两者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整个行业的72.1%;紧随它们之后的是华丰和美厨,不过,它们的份额相对较小;其余品牌则在这四个巨人面前不值一提。

通过进一步分析了各城市市场的品牌竞争状况。分析发现,“康师傅”在20个城市的渗透率均排第一,“统一”在14个城市排名第二位,一些地方品牌在某些城市排在第三、第四位。应该说,现如今,除了“统一”尚能对“康师傅”构成威胁外,其余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都不能对其构成威胁。虽然一些地方品牌在某些城市占据了一些份额,但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已经是“康师傅”的市场,“康师傅”当仁不让地坐上了中国方便面的龙头之位。

由此,方便面行业已经完全进入寡头垄断时期。其特征是少数几家大规模的厂商占据了整个行业或行业的大部分产出。表现在寡头企业在消费群中已经形成不可动摇的地位,其他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很难进入这一市场,竞争主要在寡头之间展开。此外,寡头企业要想维持霸主地位,除了对产品质量及特色不断改进外,广告宣传也是其不能忽视的手段,另外,寡头企业还时刻在关注行业内其他寡头及品牌的变化,以防止其对自身品牌及企业地位、经济状况的影响。

其实,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品牌离不开消费者的认同与支持,所以研究分析消费者的特征及消费行为,对品牌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是所有品牌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

一、寡头垄断及其特征

寡头垄断市场又称寡头市场,存在着较高的进入壁垒,构成这种进入壁垒的主要来源是这些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这是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厂商控制某种产品供给的绝大部分乃至整个市场的一种市场结构。寡头垄断世界与垄断竞争与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寡头厂商之间生产的产品可以是同质的,如我们在钢铁、水泥、石油、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行业中所看到的那样;而在有些行业,产品则是有差别的,如汽车、飞机、家用电器、铁路运输、电信服务业等。

寡头垄断市场的关键是:每家厂商首先要推测竞争对手的决策,然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自己的决策,相互之间利害关系极为密切。寡头厂商数量是很不易确定的,它与垄断竞争的界限并不一厂商数量为标准,主要取决于厂商之间的关系。在寡头垄断下,厂商相互注重对手的行动(价格、产量、广告开支等),并估计和注视自己采取行动后竞争双方的反应。

概括寡头垄断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1.厂商数目屈指可数,买者众多,厂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价格和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2.产品差别可有可无。寡头垄断厂商提供的产品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有差别的。由此分为寡头垄断市场和有差别寡头垄断市场。

3.存在进入的障碍,其他厂商无法顺利地进入该行业。一种可能性是这些寡头行业存在规模经济,使得大规模的生产占有强大的成本优势和产量优势,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小企业则无法生存,最终形成少数几个厂商竞争的局面;有时寡头厂商之间相互勾结,构筑进

入的壁垒,阻止其他场上进入;寡头厂商为了减少其竞争压力,也会采用收购、兼并一些小企业等形式来减少厂商的数目。在有的行业,寡头市场的形成则直接由于政府的产业政策所致(厂商数目较稳定)。

4.寡头垄断之间相互利害关系极为密切,双方均是反映后再决策,故在产量和价格上没有“确定的均衡”。由于市场中厂商的数目较少,每个厂商在市场中都占有一个很大的份额,对市场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一个厂商的价格和产量变动,不仅影响到它自己的市场份额和所得利润,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其它厂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因而厂商所作的价格—产量决策也很容易遭到其竞争对手的报复。所以寡头厂商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必须把其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对策考虑进去,而竞争对手的可能对策又是难以推测的。正因为如此,既无法推导出寡头厂商的有规律的供给曲线,也无法确定寡头厂商的有规律的需求曲线。这一点和其它厂商非常不同。

由于寡头厂商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其它厂商的可能对策,而其竞争对手的策略又是千变万化的,对手如何反应是他事前所无法准确预计的,因此,寡头垄断厂商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不确定性。所以,寡头厂商的价格—产量决策过程就是该寡头厂商与其他寡头厂商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价格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搜寻的过程,我们知道,完全竞争场上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垄断厂商则是价格的主动制定者,但寡头厂商则只能是“价格搜寻者”。正是由于寡头厂商之间价格决策的不确定性,厂商之间往往尽力避免打“价格战”。在寡头行业中除价格竞争之外,更经常进行的是非价格竞争,比如广告竞争、品牌竞争、服务竞争等。

二、中国市场结构正向寡头垄断方向迅猛发展

首先以高露洁(Colgate)、佳洁士(Crest)、黑人(Darlie)、中华(Zhonghua)四大牙膏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发展为例说明中国市场结构向寡头垄断方向的发展。

第一阶段完全竞争时代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日化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全国范围内,较有名气的有上海的中华,天津的蓝天六必治,重庆的冷酸灵,广西柳州的两面针,广州的洁银、黑妹,丹东的康齿灵,哈尔滨的三颗针……

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牙膏厂;大部分牙膏的品质较差、包装粗糙,没有明确的品牌概念,品牌的含金量也谈不上,只是单纯的追求销量,并没有市场份额等概念。

仿如是群雄逐鹿的春秋年代。

第二阶段垄断竞争时代 1994年------90年代末期

1994年,美国高露洁公司(Colgate-Palmolive Company)在广州黄埔的工厂破土动工。2000年,Colgate就以超过20%的市场份额,站在了国内牙膏第一位的冠军台上。

1996年7月,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 Company)推出佳洁士牙膏(Crest)。

Colgate和Crest的加入,使得中国的高端牙膏市场彻底启动。

在CP、P&G的大集团营销攻势下,国内的品牌在市场上都溃不成军。曾经声名显赫的中华,不得不嫁给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

CP的冒进,加上Crest的老谋深算,终于使得Crest在2005年超越CP,变为市场第一名。

从此,中国的TP市场进入两雄争霸年代;兵败如山倒的是国内的众多国产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但哪怕如此,由于中国市场实在是太大了,两强在总份额中也占的比重不大。

进入战国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