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除草剂-曹坳程
- 格式:pdf
- 大小:569.32 KB
- 文档页数:20
建议我国重视五氯硝基苯的应用风险刘晓漫;曹坳程;王秋霞;颜冬冬;欧阳灿彬;李园【摘要】Quintozene is a chemically stable and biorefractory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which is easy to access to biological body and concentrate through food chains.Because quintozene andimpurities(e.g.hexachlorobenzene and dioxin)in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quintozene are harmful to eco-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many coun-tries have banned or restricted its usage.This paper reviewed the toxicity of quintozene,harm to environ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Some substitute products and alternative technologies for quintozene were suggested.In addition,several advices for the future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quintozene were pro-posed.%五氯硝基苯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并容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到生物体内.由于五氯硝基苯及其制备过程中的杂质(六氯苯、二噁英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危害极大,因此多个国家对其采取了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监管措施.本文概述了五氯硝基苯的毒性和环境危害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介绍了五氯硝基苯的替代产品和替代技术,并对其今后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8(044)003【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五氯硝基苯;毒性;环境影响;风险;替代【作者】刘晓漫;曹坳程;王秋霞;颜冬冬;欧阳灿彬;李园【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8五氯硝基苯属取代苯类杀菌剂,是种常用的有机氯农药,首次合成于1868年,1930年由德国拜耳公司引入农业生产领域作为土壤杀菌剂取代了有机汞制剂。
土壤熏蒸剂棉隆联合太阳能消毒防治草莓土传病害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王晴;李林;朱文达;方文生;王秋霞;李园;曹坳程;颜冬冬【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24(50)1【摘要】太阳能消毒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由于其经常受到气候差异的影响导致效果不稳定,通常与其他措施结合以加强防治效果。
种植前采用土壤熏蒸是土传病害的有效预防策略,本研究通过监测土壤温度、理化性质、土传病原菌、草莓植株长势、产量和分析经济效益,评价了不同浓度的土壤熏蒸剂棉隆和太阳能消毒联合处理对草莓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种植前棉隆熏蒸和太阳能消毒处理不仅能很好地控制土传病害,其对镰刀菌属、疫霉属的抑制率分别为64.41%~84.75%、51.59%~86.94%,而且显著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增产率为79.9%~99.4%;联合处理的成本较单独太阳能消毒处理仅增加约3.29%~13.17%,但净收入增长率高达49.77%~66.28%。
因此,在草莓土传病害管理中,土壤熏蒸与太阳能消毒处理相结合,可以降低作物感染土传病害的风险,保证作物稳定高产。
【总页数】8页(P339-346)【作者】王晴;李林;朱文达;方文生;王秋霞;李园;曹坳程;颜冬冬【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1【相关文献】1.不同土壤消毒剂和杀菌剂防治草莓土传病害的研究2.浅谈如何利用98%棉隆防治草莓土传病害3.土壤熏蒸剂对生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4.棉隆熏蒸土壤消毒后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5.土壤熏蒸剂棉隆防治土传病害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利名称:二甲基二硫作为土壤熏蒸剂的应用技术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曹坳程,宋兆欣,郭美霞,王秋霞,赵云
申请号:CN200810000854.4
申请日:20080124
公开号:CN101491242A
公开日:
200907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土壤熏蒸剂二甲基二硫(别名:二甲基二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二甲基;DMDS,CHS)适用于防治蔬菜、草莓、花卉、瓜类、果园、葡萄园、中草药等作物上,可以有效的杀灭土壤中的线虫、土传病原真菌、杂草及地下害虫等。
二甲基二硫可以加工成乳油,在田间通过滴灌施用;原药可以通过注射的方法直接施用;原药可以加工成胶囊在田间直接使用。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地址: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二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甲基磺草酮五氟磺草胺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的效果及对产量和光照、养分的影响李林;曹坳程;朱文达;喻大昭;颜冬冬【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30)007【摘要】[目的]研究18%甲基磺草酮·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防除水稻移栽田主要杂草的效果和应用安全性,以及杂草防除后对水稻产量和田间光照、养分、水分的影响,为移栽稻田杂草化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18%甲基磺草酮·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4个剂量处理,以15%甲基磺草酮悬浮剂和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为对照药剂处理,并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处理,于水稻移栽前3d毒土法施药,药后调查杂草种群数量,同时取样测定杂草对氮、磷、钾和水分的影响,并测定田间光照强度,水稻收获期进行测产.[结果]施用18%甲基磺草酮·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50 ~150 g(a.i)/hm2对移栽稻田稗草的防效达85.1%以上,对鸭舌草、鳢肠、异型莎草的效果达91.7%~100.0%,水稻产量比不施药增产35.7%~42.7%,均显著优于人工除草,杂草防除后,对田间氮、磷、钾消耗比空白对照减少91.8%~99.8%,有效改善了田间的光照和水肥条件.[结论]18%甲基磺草酮·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能有效控制移栽稻田杂草生长,对水稻安全,增产效果显著,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推荐剂量以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50 ~100 g拌毒土撒施.【总页数】6页(P1554-1559)【作者】李林;曹坳程;朱文达;喻大昭;颜冬冬【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35【相关文献】1.60%丁草胺EC加5.16%五氟磺草胺·丁草胺GR对直播水稻田杂草防除效果试验初报 [J], 茆邦根2.五氟磺草胺(25g/L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的效果试验 [J], 彭昕华3.五氟磺草胺药肥混用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J], 刘兴林;桑松;孙涛;付声娇;钟国华4.氟酮磺草胺· 呋喃磺草酮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效果及应用技术 [J], 徐森富;方辉;王会福5.26%精恶唑禾草灵·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效果及对产量和水肥的影响 [J], 谢标洪;李能巡;朱文达;李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20]唐雪辉,贺建文,谭顺林,等.芝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93-14294. [21]吕 伟,韩俊梅,文 飞,等.西北地区芝麻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J].种子,2020,39(4):91-94.[22]刘红艳,赵应忠.芝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2):129-133.[23]韩 贝,王旭文,李保奇,等.陆地棉种质资源抗旱性状的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21,47(3):438-450.[24]徐凌翔,陈佳玮,丁国辉,等.室内植物表型平台及性状鉴定研究进展和展望[J].智慧农业,2020,2(1):23-42.[25]YuanL,LiuZN,SongXY,etal.TheCKI1histidinekinasespecifiesthefemalegameticprecursoroftheendosperm[J].DevelopmentalCell,2016,37(1):34-46.[26]DengY,DongHL,MuJY,etal.ArabidopsishistidinekinaseCKI1actsupstreamofhistidinephosphotransferproteinstoregulatefemalegametophytedevelopmentandvegetativegrowth[J].ThePlantCell,2010,22(4):1232-1248.李文静,任立瑞,方文生,等.乙蒜素和嘧菌酯及其复配剂对4种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1):113-11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1.018乙蒜素和嘧菌酯及其复配剂对4种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李文静1,任立瑞1,方文生1,靳 茜3,颜冬冬1,2,李 园1,2,王秋霞1,2,曹坳程1,2,3(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93;3.河北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为明确乙蒜素和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clavispor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spp.)4种病原真菌的毒力效果,同时扩大乙蒜素的防治谱,筛选新的杀菌剂组合物,为枯萎病和立枯病等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室内离体条件下,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先测定了乙蒜素和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作用效果,并得到相应的毒力回归方程。
磺酰脲类除草剂新品种
曹坳程
【期刊名称】《杂草科学》
【年(卷),期】1997(000)002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曹坳程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49
【相关文献】
1.磺酰脲类除草剂新品种——玉嘧磺隆 [J], 苏少泉
2.离子液体乳相液液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豆奶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 [J], 马铭扬;徐尉力;常珊珊;王林;梁正基;李吉龙;王志兵
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薏仁米中2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 [J], 王显贵;吴小毛;杨晓凤;刘炜
4.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柑橘中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J], 陈其煌
5.拟投资3000万元,内蒙古浩福祥新建磺酰脲类除草剂中间体项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除草剂研究的成就、问题及发展前景
曹坳程
【期刊名称】《科技导报》
【年(卷),期】1993()5
【摘要】近10年来,我国除草剂的研制和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品种不断
涌现,产量逐年增加,化学除草面积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迅速扩大,并遍布全国,使
用面积已超过2000万公顷。
随着改革开放,农民越来越乐于接受化学除草这一新
技术。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杂草化学防治技术的发展。
一、
我国除草剂研究取得的成就我国除草剂研究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开发了大量的新除草剂品种我国杂草的化学防治起步较晚,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尽管化学除草面积一直持续增加,但除草剂品种单一,主要是2,4一滴、2甲4氯、敌稗。
【总页数】3页(P46-47)
【关键词】除草剂;品种;剂型
【作者】曹坳程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7
【相关文献】
1.我国无线市话系统若干关键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 [J], 杨选辉;徐苏
2.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J], 王丽平
3.我国房地产行业:现实问题多,发展前景广——房地产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J], 李敏新;吴建政
4.我国有效教学研究20年的成就、问题与趋向 [J], 刘万海; 陆佳佳
5.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的走向与论题、成就与问题 [J], 倪瑞芳;张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防控效果刘晓燕;曹坳程;李园;郭美霞;王秋霞;周波;陈长伟;徐建【摘要】[背景]薇甘菊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恶性杂草,对当地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百草枯、五氟磺草胺、单嘧磺隆和单嘧磺脂9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化学防治,调查各药剂对薇甘菊的植株鲜重抑制率、叶片覆盖度和抑花率.[结果]氨氯吡啶酸25 ~ 100 g ai·hm-2、草甘膦1538 ~2306 g ai· hm-2、甲嘧磺隆100 ~400 g ai·hm-2、百草枯750、1125 g ai·hm-2、五氟磺草胺125 g ai·hm-2、噻吩磺隆11.25 ~33.75 g ai·hm-2和单嘧磺脂15 ~60 g ai·hm-2对薇甘菊营养生长控制效果较好.其中,百草枯短时间有效,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单嘧磺脂、单嘧磺隆、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薇甘菊的抑花率较高,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基本无效,且9种药剂对橡胶树均未表现出药害.[结论与意义]适当降低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的浓度可以保持薇甘菊营养生长而扼制种子蔓延.本研究首次发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对薇甘菊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期刊名称】《生物安全学报》【年(卷),期】2012(021)003【总页数】5页(P216-220)【关键词】薇甘菊;除草剂;鲜重抑制率;抑花率【作者】刘晓燕;曹坳程;李园;郭美霞;王秋霞;周波;陈长伟;徐建【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四川西昌61501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西昌学院高原与亚热带作物重点实验室,四川西昌615013;西昌学院高原与亚热带作物重点实验室,四川西昌615013;西昌学院高原与亚热带作物重点实验室,四川西昌615013【正文语种】中文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属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已广泛传播至亚洲热带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在我国海南、台湾,以及广东省湛江和阳江等地扩散蔓延。
土壤消毒用棉隆、石灰氮*********肥料,实用技术无论是大棚还是大田作物,由于多年重茬种植,导致一些土传病害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进行土壤消毒非常有必要。
据山东省农资消费调查显示,许多农民希望能够了解土壤消毒的技术,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农药室主任曹坳程。
据曹坳程介绍,目前生产中,常用的甲基溴、棉隆、威百亩、氯化苦、1,3-二氯丙烯、氰氨化钙(俗称石灰氮)等药剂以及其他农业防治技术进行土壤消毒。
其中甲基溴是使用面积******、消毒效果******的,并且成本较低,但是因其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而被逐渐禁用,我省到XX年将全面禁止使用。
甲基溴的替代产品主要是棉隆和氯化苦,但是由于氯化苦属剧毒药品,使用时如果操作不慎,很容易造成中毒。
而棉隆在生产上效果较为理想,安全、高效、低毒、无残留、使用方便,是目前重点推广应用农药产品。
氰氨化钙也是甲基溴的替代产品之一,而且集药效、肥效于一体,不仅对作为根腐病、青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能够提供作为生长所必须的钙肥和氮肥。
棉隆的操作方法:1、精细整地。
在使用前,先进行深翻(约30厘米),在用旋耕机进行打地,使土壤颗粒细小而均匀。
2、保持土壤湿度60%-70%。
如遇到连续晴朗天气,湿度达不到60%-70%就需要提前浇地。
浇地后3-4天(湿度以手捏成团,1米高处掉地能散开为标准),******病原菌以及线虫对药剂处于敏感状态,杂草种子准备萌芽,更容易被棉隆气体杀死。
3、施药时一定要均匀。
先将土杂粪肥撒入地中,然后用旋耕机均匀打一遍(将粪中的病原菌一起熏蒸杀死),然后将棉隆按照30公斤/亩,撒入土壤中,再用旋耕机再次打均匀。
为避免二次感染,粪肥一定要在消毒前加入,因为棉隆具有灭生性,生物菌肥不要同时使用。
施药后马上用旋耕机混匀土壤,深度为25-30厘米,使药剂与土壤粒子充分接触,温室、大棚内要确保立柱和边角用药到位。
4、正确使用塑料布。
除草剂的开发动向
曹坳程
【期刊名称】《世界农业》
【年(卷),期】1997(000)011
【摘要】除草剂的开发动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曹坳程近10年来,由于环境的压力,对新农药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低毒、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农药成为发展的趋势。
除草剂在农药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产量和销售额约占农药总额的45%左右,近年除草剂的发展表...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曹坳程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4
【相关文献】
1.以ALS为靶标的新型除草剂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Ⅵ)——嘧啶(硫)醚类除草剂的电子结构研究及新型除草剂的分子设计 [J], 杨光富;刘华银;陆荣健;杨华铮
2.日本除草剂的使用现状与开发动向 [J], 许泳峰;竹内安智
3.国外除草剂助剂品种开发动向 [J], 王成菊;郑明奇;邱立红;李学锋;张文吉
4.全球除草剂市场的特点、新研发的除草剂及其合成和建议开发的除草剂品种 [J], 张一宾
5.非选择性除草剂与选择性除草剂混配产品登记现状及分析 [J], 武海斌;张佳;张楠;侯燕华;李香菊;金岩;杨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除草剂涂抹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的效果曹坳程;田宇;郭美霞;王秋霞;陈耕;张育森;曾溢曦【期刊名称】《杂草科学》【年(卷),期】2008(000)004【摘要】以甲嘧磺隆1 500 mg/kg、3 000 mg/kg,胺氯吡啶酸4 200 mg/kg、8 400 mg/kg,用自制的长、宽、高为3 cm×5 cm×3 cm的小海绵浸过药液后,分别轻抹于紫茎泽兰的顶端、中部、下部叶片和茎部.药后13 d、33 d、55 d,药剂涂于紫茎泽兰顶端叶片的防除效果显著高于涂中部、下部叶片和茎部.在上述药剂的低浓度处理中,加入5%机油乳油可提高对紫茎泽兰的防除效果.【总页数】2页(P29-30)【作者】曹坳程;田宇;郭美霞;王秋霞;陈耕;张育森;曾溢曦【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四川省西昌市农业局,四川西昌,615000;四川省西昌市农业局,四川西昌,615000;四川省西昌市农业局,四川西昌,6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1【相关文献】1.不同年生紫茎泽兰不同部位水浸液对甜荞种子萌发的影响 [J], 龚勋;王珩义2.除草剂对紫茎泽兰防治效果及开花结实的影响 [J], 朱文达;曹坳程;颜冬冬;李林;刘晓燕;郭章碧;陈耕3.除草剂对紫茎泽兰防治效果及开花结实的影响 [J], 朱文达;曹坳程;颜冬冬;李林;刘晓燕;郭章碧;陈耕4.紫茎泽兰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白星花金龟的趋避及毒杀作用 [J], 吴学三;田翙;姜霖;杨玉婷;殷郑艳;陈文龙5.不同部位、不同海拔及不同生长阶段紫茎泽兰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 [J], 宋晓静;郭珍;袁红霞;李华民;王俊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油乳油提高药液对紫茎泽兰叶片润湿性研究刘晓燕;曹坳程;刘小文;郭章碧;白洁;杨强【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09(8)6【摘要】测定添加机油乳油的氨氯吡啶酸药液和甲嘧磺隆药液的表面张力,得到了机油乳油可以很明显地降低市售的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制剂药液的表面张力的结论.氨氯吡啶酸的表面张力可由80 mN/m左右降低到37 mN/m左右,甲嘧磺隆可从90 mN/m左右降低到40 mN/m左右.通过氨氯吡啶酸药液和甲嘧磺隆药液与紫茎泽兰叶片接触角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液滴与叶片达到平衡的时间,即接触角测定的最佳时间.在药液与叶片达到平衡时,测定添加不同浓度机油乳油的氨氯吡啶酸药液与甲嘧磺隆药液与紫茎泽兰叶片的接触角,找出接触角较小时机油乳油的最低浓度,探索出提高药液在紫茎泽兰叶片润湿性的最小机油乳油添加浓度,以期为野外紫茎泽兰的化学防除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液滴与紫茎泽兰叶片平衡时间为50 s;农药与助剂最佳搭配为:0.2~0.4 g/L氨氯吡啶酸+0.020%~0.040%机油乳油,0.4~0.8 g/L氨氯吡啶酸+0.004%~0.040%机油乳油,0.8~1.6 g/L氨氯吡啶酸+0.004%机油乳油;0.1~0.2 g/L甲嘧磺隆+0.020%机油乳油,0.2~0.4 g/L甲嘧磺隆+0.020%~0.040%机油乳油、0.4~0.8 g/L甲嘧磺隆0.020%~0.040%机油乳油.【总页数】5页(P14-17,20)【作者】刘晓燕;曹坳程;刘小文;郭章碧;白洁;杨强【作者单位】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0.4+5【相关文献】1.紫茎泽兰叶片对小麦、油菜幼苗的化感作用及化感机制的初步研究 [J], 张敏;付冬梅;陈华保;邓婷婷;舒凯2.飞机草、紫茎泽兰与两种近缘植物叶片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J], 李素丽;孙倩;郑启恩;李志刚;黎桦3.有机硅提高除草剂在紫茎泽兰叶片上润湿性能的研究 [J], 刘晓燕;曹坳程;尹洪宗;郭章碧;白洁4.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提高药液在蔬菜叶片上润湿性能的研究 [J], 逄森;袁会珠;李永平;李鹏;黄雄英;张红星5.紫茎泽兰生殖生长期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动态变化研究 [J], 张磊;王文琪;王进军;赵志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土壤消毒技术进展
曹坳程;郭美霞;王秋霞;李园;颜冬冬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10(000)021
【摘要】土壤消毒是一种快速、高效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的技术,能很好地解决高附加值作物连续种植中的重茬问题,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介绍了土壤熏蒸剂的最新进展,国内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熏蒸技术,以及减少熏蒸剂散发和用量的技术。
【总页数】6页(P17-22)
【作者】曹坳程;郭美霞;王秋霞;李园;颜冬冬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
京,1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土壤消毒方法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J], 李英梅;田朝霞;徐福利;陈志杰;张锋;张淑莲
2.二氧化氯消毒无机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进展研究 [J], 孙健;曲茉莉
3.“第一届山东土壤消毒活化技术研讨会暨山东土壤消毒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J],
4.绿色环保高效的土壤消毒技术——火焰高温消毒分析 [J], 施新杭;翁晓星;黄赟;胡帅
5.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及消毒技术进展 [J], 刘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