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就是要由“教会·学会·会学”的转变,即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

“教会”这种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的“讲”取代学生的“学”。这样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提高、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会”这种教学,是根据课文确定的目的要求,在教师逐步深入到“知其所以然”。“学会”虽然在“教会”的层次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这还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思想境界。我们所追求的教学理想境界是变“学会”到“会学”。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中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呢?我们应把指导学生“会学”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来完成。

一、遵循教学规律,提高自学效率

1.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例如,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必须使他们掌握“整体感知、了解课文梗概、部分理解、弄清课文的逻辑关系、围绕中心、品味课文的重点语句”这一整体性阅读规律。

2.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要提高自学效果,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心理规律。

根据兴趣规律,激发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兴趣是小学生自学的最佳动力,教师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于自学的全过程。

根据“注意”规律,合理安排自学时间,中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一般是10-20分钟。根据这一规律,一般来说,上课开始的10分钟,可先组织学生自学,自学后,课堂讨论15分钟左右,再进行第二次自学,这样“静-动-静”的自学结构,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盎然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根据思维规律,加强自学的直观性指导,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指导自学时,应加强自学的直观性指导。除了教师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进行直观性描述外,还应把自学与学生的观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记忆规律,协调多种器官的整体功能。在设计思考题时,要把说说、想想、写写的内容穿插进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二、优化课堂结构,设计自学程序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是指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最优的自学程序,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变“注入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为“自学式”的课堂结构,以阅读教学为例“自学式”的教学结构有以下几种:

1.自学三段式。其结构形式为:“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精读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研究课文内容”。“初读感知”就是学生通过审题,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精读理解”就是根据课后提示或自学提纲的要求,逐段逐层地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内在联系。“品读研究”,就是在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悟后,品味课文中的

佳词妙语,体会其妙处所在。

2.自练三步式。其结构形式为“试练、议练、写练”,这种结构形式是以练贯穿始终。“试练”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要求进行尝试性练习。“议练”就是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写练”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读写练习,做到学以致致用。

3.自探三步式。其结构形式为“初探质疑、细探释疑、深探明疑”。这种结构形式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性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即在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同桌互议,或向老师提出,直至问题的全部解决。

以上三种典型的“自学式”阅读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各异,但它们有着本质的联系。即自学必须在课内进行,可以把问题解决于课内。学生自学时,人人必须动手、动脑、动口,体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

三、教给自学方法,培养自学习惯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自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也是衡量他们智力发展和自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把科学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教给最基本的读记方法,培养自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滴水穿石”的功夫。教师

要从低年级起,就应逐步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读记方法,使他们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例如,拿到一篇课文,一边看一边在书上圈划批注,碰到生字用“o”把它圈起来,优美的句子用“~~~~”线勾划出来,疑难之处在旁边打“?”等等。一边看,一边在课文上写间要的批注。

2.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自学语文的方法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阅读基本法:即掌握生字词,对课文内容分层、归纳等方法。

质疑学习方法:质疑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这种方法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边读边质疑、释疑,使学习过程成为自我“生疑、知疑、释疑”的矛盾转化过程,在学生质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要领。即质疑的内容,必须是课文的重难点。

理解记忆法。例如背诵一课篇幅较长的文章,就可以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理解记忆法。即先通读全文见遍,记住全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理清各段的逻辑联系,逐段记忆,最后熟读成诵,把各段内容连贯起来记忆,形成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性认识。

学生对以上三种自学方法的掌握,必须经历一个“阅读-认识-再阅读-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实践过程。如果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些现成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某一种自学方法时,必须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巩固”的认识过程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加速自学方法和自学习惯的形

成,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会-会学”这三个教学层次,教师只有在研究“会学”上下功夫,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