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自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三节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
政党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代表着一定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
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和镇压工人反抗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使他们具有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
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
但是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现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基础上,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1847年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
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与第二国际各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的相应代码除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B.德国古典哲学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唯物辩证法的总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发展的观点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9.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C.马克思10.“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强调的是A.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11.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2.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A经济范畴1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B.剩余价值16.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C.国家制度18.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大体可分为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是指D.茎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20.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C.促进市场总供需平衡21.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A.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22.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蜊领性文件是B.《共产党宣言》2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24.下列选项中体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25.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按需分配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4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3.简述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4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答:其内容包括:(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4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答: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1)思想领导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政治领导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精品文档.2014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
A .实践性 B .阶级性 C .深刻性 D .批判性 【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知道工人接近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培根和洛克B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 .斯密和李嘉图D .圣西门和傅里叶 【答案】C【解析】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法国社会空想主义是圣西门和傅里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答案】D【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总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
A .客观性和普遍性 B .客观性和历史性 C .普遍性和持久性 D .普遍性和自觉性 【答案】A【解析】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有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3709)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理论基础D.理论前提【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答案】A【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答案】A【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目录 一、二、三、二、本节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知识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知识点2】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A.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知识点3】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知识点4】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知识点5】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①社会制度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的扩张③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④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知识点6】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知识点7】八大明确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绪论-4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解析: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明确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 1-36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解析: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就是一元论,根据统一于物质还是意识,又区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1-40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解析: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1-41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解析: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1-56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解析: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 )1-37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核心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实践在中国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社会革命和转变的根本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对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起步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取得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让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消灭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依靠工农联盟,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和城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还对党的建设和思想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纯洁性,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团结和领导核心地位的巩固。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确保了党的团结和领导核心地位的巩固。
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道路选择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道路选择,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兴国的必然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的指导下形成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与国情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016政治考研重难点:马原第七章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马原的复习, 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 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 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点 17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1. 产生条件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绒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阶级基础,即工人运动的发展 ; 二是思想基础,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2. 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考点 18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1. 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2. 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考点 19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作用。
希望通过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分析,能够给参加 2016年考研的学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 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 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2018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课程代码:03709)本试卷共4 页。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B)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理论基础D.理论前提【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C)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A)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附:自学指导)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成人)教育学院编印杭州师范大学社科部二O一三年十二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G21002,G31001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学分:3 开课学期:二、三学期1.课程类别与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所有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公共必修课,是对学员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本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员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员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把握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根本趋势;特别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参考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1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1)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
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2)分析:把客观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并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维过程。
综合: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成整体,认识对象整体性质的思维过程。
(3)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在思维活动中,抽象与具体是同分析与综合密切相关的思维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达到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在认识过程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具体,一种是感性的具体,一种是思维的具体感性具体:是人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
抽象规定:是对感性材料经抽象与舍象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理性认识形式。
思维具体:是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抽象按其内在联系统一起来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这一对象在思维中的完整再现。
2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
抽象规定是对感性具体的否定,但它又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是向思维具体的接近。
思维具体是对感性具体和抽象规定双重否定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1)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又有内在关联。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同时就是以逻辑必然性再现对象的历史发展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 )1-37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 )2-102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3-173 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3-178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4-187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4-198A.不会有很大变化 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4-206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A.议会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 D )5-245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5-250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22.利息的本质是( A )5-251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23.土地价格是( D )5-262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 D.地租的资本化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6-273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社会生产价格 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6-274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主义26.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6-293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6-300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 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7-309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7-334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8-345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当我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呼吸着清新的时候,有谁会想到,究竟是谁或是什么创造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的生活、和谐的社会?是我们的父母?是工人们?还是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是,是他们,但不止是他们,更是创造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社会科学主义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领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过去,我们只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次,讲的是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
——马克思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并出现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自发的工人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空想社会主义改革社会的尝试也屡遭挫折。
实践证明,工人运动、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有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赢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众多的政党。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意志,有自己的纲领、路线、方针、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出现,政党政治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中的某些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统治、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区别。
它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的事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只有工人运动产生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人阶级具有一定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时候,才需要组成一
个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以便带领群众有组织地进行斗争,以争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
马克思和恩格斯即是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实现自身世界观转变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l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
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里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l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产党、工人党或是其他的名称,但其性质都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工人阶级发展壮大起来。
工人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第一,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
作为阶级整体,它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最大公无私,是一支生气勃勃的社会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他们与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具有革命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