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42.78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研究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配电网络体系,也逐渐朝着完善化的方向发展,城市配电网体系的完善能够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的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因此需要对城市配网工作予以重视。
但是细致分析城市配网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可知,在某些角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配电网线路过于繁杂、运行机制还不够成熟等,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城市配电网建设的质量。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之下,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案得到了制定,因为它能够有效解决这类型的问题。
标签:城市建设;配电网;网格规划;方法分析引言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会分析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思路、主要原则以及具体步骤。
根据相关专业人士的分析得知,通过网格化规划,将会使得配电网供电区域,按照科学区域合理划分为供电网格,将复杂无序的城市配电网简化,以供电网格作为基本的单位开展规划工作,并且构建出相对完善的目标网架,以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建议。
1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基本内涵在进一步展开城市配电网网格规划的研究方法之前,我们应当对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基本概念作出科学的把握,如此才能为后续方法的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网格化配网的规划,主要是依照“自上而下”的模式,同时以地块用电需求为主要导向,并且依据地区控规对不同用地性质,以及开发深度的地域,展开有针对性的归类,同时还能够结合典型的负荷预测模型,开展最为系统化的负荷预测。
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差异化的规划标准,尽可能的提升供电企业可靠性,分地域的开展10千伏一次网架布局,并且不断延伸规划110千伏电网与管沟布局,通过这些方面才能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规划成果,并且还会与地区发展规划工作展开更为有效的对接。
由此可见,展开城市配电网网络化规划工作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2关于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分析根据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分析得知,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工作,是当前城市建设整体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做好该环节的工作才能有效确保城市建设的最终质量。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配电网往往存在着容量不足、供电可靠性差、能效较低等诸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质量电力供应的需求。
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成为了当前配电网改造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网格化”规划:配电网的改造升级“网格化”规划是指将传统的径流型配电网升级为多级网、分布式电源接入、双回线网络化等手段,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
现阶段,我国多数城市的配电网还停留在传统的单环形或径流型结构,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较大范围的停电,给用户带来不便。
为此,推进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配电网需要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
分布式电源是指分布在各个用户侧的小型电源设备,如风电、太阳能等,它们能够为用户提供局部的电力支持,减轻了对传统火力发电厂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配电网输电损耗。
多级网结构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解决传统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容量不足等问题。
配电网需要实现双回线网络化。
传统的单回线配电网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大范围的停电,给用户带来不便。
而双回线网络化则可解决这一问题,它是指在同一区域内设置两条以上供电回路,一旦某一回路发生故障,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回路,保证了供电的连续性。
双回线网络化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二、“三型两网”建设: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三型两网”建设是指在传统的配电网基础上,引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新技术手段,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用户用电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三型两网”建设的步伐,以推动配电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改造。
“三型”是指智能型变电站、智能型配电室、智能型馈线。
智能型变电站是指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智能装备,对变电站各个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实现对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
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研究作者:邹峰恩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06期摘要:介绍了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思路、主要原则及具体步骤。
通过网格化规划将配电网供电区域按区块合理划分为供电网格,将复杂无序的城市配电网化繁为简,以供电网格为基本单元开展规划并构建目标网架,提出了各类网格的过渡改造原则和网格管理思路。
结果表明:利用网格化规划方法开展城市配电网规划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关键词:配网规划;目标网架;网格化一、网格化配网规划的基本内涵网格化配网规划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地块用电需求为导向,依据地区控规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归类,结合典型负荷预测模型,开展系统化负荷预测;按照差异化的规划标准,以提升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分区域开展10千伏一次网架布局,并延伸规划110千伏电网和管沟布局,最终形成多元化规划成果,并与地区发展规划有效对接。
二、网格化配网规划的主要做法(一)精确划分网格结合规划区地形地貌、城市总体规划与各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行政分区和供电管辖分区,确定分区的主要依据和原则,将规划区分成大区、中区、小区三个层次。
大区一般按照行政分区和供电管辖分区及天然屏障划分,划分大区以便统计分区负荷及选址时避免跨区供电。
中区一般由相邻的几个小区组成,划分中区以便根据中区负荷情况进行中压网架规划,方便计算分配中压线路供电范围。
小区则按照每一个单独的地块进行划分,不同性质的地块选取负荷指标不同。
(二)开展系统化负荷预测1.负荷密度指标确定方式各类小区负荷密度指标是远景年在负荷发展饱和情况下,考虑环保、社会、经济等因素而取定的指标,可以通过下面两种途径获得:1)参考经验数据。
属于一种经验类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各类相似小区负荷密度及其相关资料的调查,将负荷密度值按相关因素加以归类整理,可以形成小区负荷密度的经验数据库,以供规划时参考。
实际上,这一方法就是要借鉴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已建成区的经验,通过类比的方式来确定规划各小区的负荷密度。
面向智慧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典型网格配置方案研究智慧配电网是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传感器等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配电网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的一种先进配电系统。
网格化规划是智慧配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实现电力供需的均衡和无功优化,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网稳定性。
1.负荷预测与均衡: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得到负荷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而合理规划网格的容量和负荷。
同时,采用负荷均衡技术,保证各个网格之间的供电负荷均衡,避免因一些网格负荷过大而导致供电不足。
2.节能优化配置:在网格化规划中,需要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和电能质量要求,进行能源优化配置。
通过在合适的位置配置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传输损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故障检测与定位:利用智能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现对网格中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
通过智能算法分析,能够快速检测到异常事件和故障,并精确定位故障点,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无功优化配置:在网格化规划中,需要对无功补偿设备进行合理配置。
通过无功优化技术,调节电压和功率因数,减小系统的无功损耗,提高电能利用率。
典型的网格配置方案有以下几种:1.辐射型网格配置:将网格按照节点分布的特点,形成以变电站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排列的网格形状。
这种配置方式适合于节点分布比较均匀的区域,能够减少输电线路的长度,降低损耗,提高电能传输效率。
2.环状网格配置:将网格按照环状排列的方式进行配置,将变电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环状网格。
这种配置方式适合于节点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可以减少变电设备的数量和线路的长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3.中央型网格配置:将网格配置为以一个或多个中央变电站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排布的形状。
这种配置方式适用于供电范围较大的区域,能够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联网型网格配置:将多个独立的子网格通过环网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网格系统。
面向智慧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典型网格配置方案研究国网山东电力一、配电网发展现状及未来配电网形态近年来,公司配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电网智能化建设取得突破。
但与一流配电网对比,配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运用网格化思想,以更为精细和精益的方式规划建设运营配电网,在企业内部应形成系统统一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智慧配电网建设,实现向能源互联网演进的目标。
未来配电系统,是以能源互联网作为运行环境和服务对象的。
未来智慧配电网在提供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电能服务基础上,支持高渗透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化负荷灵活接入和退出,支撑配电侧广域“源−网−荷−储”协调运行,以及电与热、气、交通等多能源协调互补。
二、面向智慧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思路充分发挥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综合统筹功能和先导带动作用,以饱和负荷状态下远景目标网架引领,对相应供电区域进行供电分区、供电网格和供电单元划分,依据供电分区、供电网格和单元负荷发展,构建“供电分区~供电网格~供电单元”精细化目标网架,统筹推进配电网电网一、二次和信息系统融合发展,提升配电网互联互济能力和智能互动能力,有效支撑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和各种用能设施“即插即用”,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保障个性化、综合化、智能化服务需求,促进能源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三、网格化规划思路对智慧配电网的适应性网格化管理旨在简化配电网结构,将庞大的配电网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网格,强调各层级网格的自治自愈,以各层级网格为单位进行运行管理和营销服务,切实保障配电网安全可靠供电。
同时通过网格化供电的形式,可清晰掌握网格内的设备、资源、投资等情况,使规划、建设、运维、营销等业务管理责任到人,从而实现准确定位,提升配网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的有效性。
因此,网格化规划思路不仅是配电网规划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在配电网规划管理上的创新,是实现智慧配电网安全、可靠、优质、高效发展的根本路径。
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分析发表时间:2020-07-29T16:43:37.24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7期作者:施军[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思路、主要原则及具体步骤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思路、主要原则及具体步骤。
通过网格化规划将配电网供电区域按区块合理划分为供电网格,将复杂无序的城市配电网化繁为简,以供电网格为基本单元开展规划并构建目标网架,提出了各类网格的过渡改造原则和网格管理思路。
希望本文能够给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内容,以促进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配网规划;目标网架;网格化1网格化配网规划的概述网格化配网规划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地块用电需求为导向,依据地区控规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归类,结合典型负荷预测模型,开展系统化负荷预测;按照差异化的规划标准,以提升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分区域开展10kV一次网架布局,并延伸规划110kV电网和管沟布局,最终形成多元化规划成果,并与地区发展规划有效对接。
2划分原则分析“网格化”划分主要考虑供电区域相对独立、网架完整、管理便利等需求,按照目标网架明确、电网规模适度、管理责任清晰的原则,构建“供电区域、供电网格、供电单元”三级运营管理体系。
在具体的规划中,“网格化”划分应以饱和负荷预测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现状电网改造难度、街道河流等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近远期适应性。
实际划分应保证网格之间或单元之间不重复、不遗漏,并兼顾规划设计编制、运行检修、客户服务等全过程业务管理的需要。
3网格化配网规划的主要做法分析3.1配电网的总体规划思路基于网格下的配电网规划,其总体思路为供电所分成各区域,根据配电网现状、地区情况进行规划,并科学、合理的归类不同用地性质、开发程度,预测规划区域内的负荷量。
同时,根据供电区域之间的差异,明确配电网的网架目标和模式,将网格作为规划配电网、接入用户的单元,从而满足网格化的供电需求。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力需求不断增长,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成为当今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我国电力行业正加大对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的力度。
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电力负荷增长趋势,通过合理划分区域、建立相互连接的配电网格,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我国城市配电网大多采用单环或者双环架构,这种结构存在电力质量不稳定、容量利用率低等问题。
开展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成为当前配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网格化”规划中,首先要对城市进行合理划分,将不同的功能区域划分到不同的配电网格中,从而形成多个相互连接、互为备用的网格系统。
要合理规划变电站和配电线路的布局,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质量。
还需要考虑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充电站等新能源设备的智能化接入和管理,为未来城市电力需求提供更多可能。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来完善电网系统。
只有通过“网格化”规划,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电力需求,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三型两网”建设“三型两网”建设是指将城市配电网划分为城市型、城镇型和农村型配电网,同时建设城市供电网和农村供电网,从而满足不同地域的用电需求。
城市型配电网是指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主要服务于商业、居民等城市用电需求,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供电质量的特点。
城市型配电网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用电负荷的增长趋势,采用先进的配电设备和技术,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城镇型配电网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城镇地区,主要服务于城镇居民和小型企业,需具备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城镇型配电网的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高供电网络的覆盖率和可靠性,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质量。
城市供电网是指为城市型和城镇型配电网提供电力供应的大型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需要具备大容量、高可靠性的特点。
浅谈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及目标网架规划方法摘要:传统的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存在抽象、规划目标导向不明确等弊端。
本文分析了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及目标网架规划流程和具体的方法,在加强精准投资和项目精益化管理的背景下,为网格化规划理念在国内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的普及应用,做出了深入的研讨和思考。
关键词: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中图分类号:TN819文献标识码:A1引言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是电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往往采用“填一套表、画一张图”的形式开展,存在着由于表格和电气图太抽象,无法形象反映规划与现场的关系、规划目标导向不明确等诸多弊端。
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提出了空间负荷预测的方法,并应用于电网远景规划,为网格化规划思路构建配电网目标网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规紧密结合,以地块用电需求为基础,以目标网架为导向,将中低压配电网供电区域划分为若干供电网络,并进一步细化为供电单元,形成“供电区域、供电网络、供电单元”三级网络,分层分级开展规划。
2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基本原则及规划流程2.1 基本原则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应以远期规划指导近期规划,并注重远近期、上下级衔接,远期宜为饱和负荷年,近期规划应与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年限保持一致。
同时,应以区域性用地规划为基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规、电力专项规划等相协调,实现多规合一,保证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还应贯彻“标准化”“差异化”“精益化”要求,实现中低压配电网精准投资和项目精益管理。
此外,应注重上下级电网、一次与二次系统、电网规模装备水平与管理组织、可靠性和效益等协调发展,制定目标网架和过渡方案,并结合实际开展滚动修编,实现现状电网到目标网架的顺利过渡。
2.2 规划流程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应参照标准化、差异化的规划标准构建目标网架。
规划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区域概况分析。
配电网规划的网格化方法及其应用探究摘要:本文以配电网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简述了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原则,探究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网格化;方法;应用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电力行业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电力能源的依赖性也在随之不断提升。
而城市化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对配电网消纳和供电能力,以及供电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强化对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提升其供电的可靠性、运行效率、电能质量,做好电网的升级跨越等工作,合理应用网格化这种配电网规划方法,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配电网系统,完善城市中的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配电网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一)供电可靠性较低在进行配电网规划之前,首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然后有针对性的配置电网配置。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前的电网设备配置没有经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导致电网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较多的运行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另外一个方面,在开发技术和财政资金的影响下,目前主要以单电源的配电网规划形式,这样的配置方式会导致配电网运行负荷过大,线损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城市电网供电质量的下降。
(二)主网和配电网不协调在电网建设速度及规模的不断提升下,各个地区集中重点建设主干电网,也就是220KV 及以上的电网建设,但却不太重视1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建设。
在技术、资金和人力配置方面相差较多,配电网建设较为落后,主网与配电网的不协调,导致用电损耗不断增大,电网整体的规划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三)配电网规划缺乏可行性配电网的规划是需要进行反复的实地考验的,需要大量基层工作人员的调研,而配电网规划多由电力设计院负责。
结合设计院编制的配电网规划报告数据可以知道,对于一些基础资料数据来说,其完整性与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数据的失真会导致无法展现配电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不可行。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长,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取得了新的进展,引入了“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理念,为配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将对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进行浅谈,并探讨其在配电网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1. “网格化”规划的概念“网格化”规划是指将原有的辐射式供电方式转变为清晰的网格供电方式,在供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中,以地区、城市或农村等特定区域作为单位,将原有的供电方式进行重新组织和规划,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
(1)合理布局:根据用电负荷、用户分布等情况,合理确定供电网的线路布局和连接关系,构建供电网的基本结构。
(2)灵活调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供电网的灵活调节,使得供电能够更加灵活、安全地进行调节和分配。
(3)支持新能源接入:考虑到新能源的不断增长和应用,向“网格化”规划中考虑新能源的接入需求,为新能源提供更好的接入条件。
“网格化”规划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降低配电网的损耗和运行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对于推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能源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配电网“三型两网”建设1. “三型两网”建设的内涵“三型”包括城市配网、农村配网和特种配网,其中城市配网、农村配网是指城市和农村的配电网建设,特种配网是指一些特殊领域的配电网,如矿山、工厂等。
而“两网”则指交流配电网和直流配电网,这两者将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城市配网的建设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求,提高城市电网的负荷供应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城市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2)农村配网的建设可促进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乡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推动农村电力供应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电力系统64丨电力系统装备 2019.23Electric System2019年第23期2019 No.23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我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电力供应,以城市各区域的用电需求和饱和度为依据进行分析,而后对相应区域进行电网结构构建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城市配电网建设中,必须做好前期网架结构分析与规划工作,并根据规划设计情况采取科学的构建方式,完成城市配电网优化构建。
1 城市配电网规划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 管理措施不够科学当前城市发展中配电网建设管理工作的理念不够先进,对于电网结构建设的指导性不足,前期缺乏对配电网改造与建设需求的科学分析,导致投资的利用效率较低,很多设计规划的原则管理没有落实,这样就降低了城市电网发展中建设的科学性,降低了城市电力供应的针对性。
1.2 配电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针对配电网进行结构设置时对于网络架构科学性论证不足,导致配电网结构问题重重,同时城市中电缆通道资源相对有限,很多区域电缆负荷过高,急需进行技术改造。
[摘 要]在城市发展中,配电网建设要求较高,为了能够对城市配电网规划进行精确分析,通常需要对城市配电网进行网络化分区,针对目标网架结构进行构建时需要采用科学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规划的主要问题,而后就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进而就目标网架构建过程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23–0064–02Dynamic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arget Grid in Gridded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Mao Xiang-yang ,Cao Jun-tai[Abstract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relatively high. In order to be able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it is usually necessary to use the grid method to partition the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the target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scienti fi c method. This paper fi rst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and then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grid planning for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n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arget grid.[Keywords ]gridded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target grid; dynamic construction method 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毛向阳,曹军太(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西供电公司,青海格尔木 816000)功率范围等方面落实,以此降低配电设备运行中能耗过大,造成线路损耗通过节能型电气设备的选用,达到增强电能供应效率,以及合理提升电力企业实际收益的目的。
现阶段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发表时间:2020-06-22T01:18:31.745Z 来源:《河南电力》2020年2期作者:翟锡康[导读] 城市配电网的合理规划不仅对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在实现配电网运行调度与运维管理/电网运营等环节的优化完善以及提高电力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东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城市配电网的合理规划不仅对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在实现配电网运行调度与运维管理/电网运营等环节的优化完善以及提高电力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在对现阶段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基础上,结合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基本原则,对其具体规划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阶段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研究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电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等因素影响下,当前我国城市配电网的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电网结构日益复杂,因此,为确保配电网的安全/可靠与经济性运行,就需要在电网规划与建设中,对配电网的整体情况有一个综合的把握和控制,从而在确保配电网规划与建设科学/合理基础上,对配电网的运行及其经济效益提升进行保障。
其中,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结合配电网辐射型的网络供电结构方式,根据其电网供电的拓扑关系进行各个不同的网格划分,并在对各网格的横向对比与分析基础上,找出其中的薄弱网格进行电网改造,从而促进配电网网络结构及其规划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在我国电网规划与电力事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下文在对现阶段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基础上,结合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基本原则,对其具体规划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分析现阶段,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网格化规划是按照从下到上的方式,根据不同地块的用电需求,在结合地区控规中的用地性质与开发深度差异等情况基础上,对各地块进行相应归类划分,然后应用典型负荷预测模型进行系统化的负荷预测后,根据各地块的差异化规划标准,对不同区域进行10kv一次网架布局设置,以形成多元化的电网规划成果,并于各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相互衔接。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和对电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建设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结构的转型,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成为了当前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热点和关键方向。
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网格化”是指将电力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划和布局,构建成为一个密集、多样化、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电力系统更加灵活、可靠和高效地运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接入、电力需求增长等多种复杂情况。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必须考虑到城市化进程、电力需求增长、新能源接入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用先进的规划和设计工具进行规划设计。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化进程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和工商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系统往往面临着配电容量不足、供电质量差等问题。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用电需求,合理规划网架结构和提高供电能力,以满足城市电力需求。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需要考虑新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接入,配电网系统面临着对接新能源、调峰填谷等新的挑战。
而传统的配电网结构往往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需要对配电网进行“网格化”规划,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接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运行灵活性。
二、“三型两网”建设“三型两网”是指城市燃气、智能电网和光纤通信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涉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信息网络和智能电网建设。
这种建设模式是适应能源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新需求,是实现城市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智能电网作为实现能源互联互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三型两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十三五”期间,政府基于对规划的重视,推动“多规合一”。
配电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主动融入“多规合一”进程,通过深化配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项目计划的无缝衔接,保障配电网规划切实落地并使配电网发展在资源统筹方面争取到更加有利的角色。
为加快城市配电网与城乡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融合,配电网创新“网格化”规划的管理理念,以“网格化”供电作为制定目标网架规划的基本要素,开展负荷预测、装备水平提升、网架结构优化等工作,结合具体地块、片区的不同发展进度,统筹城市规划中的廊道资源、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负荷分布及变电站出线间隔的配置状况,实现配电网的精准规划,提高配电网规划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标签:网格化;城市配电网;动态构建;目标网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指导原则》,网格是配电网规划、项目管理和用户接入的最小单元,也是配网运行检修管理的最小单元。
配电网的网格化,是指按照配电网的发展现状、负荷分布、负荷特性及地理分界线等实际情况,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将复杂的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供电网格,并采用若干组标准接线对每一个网格直接、独立供电。
通过定期开展网格内目标网架规划的调整与修编,能够满足网格内用户接入、新能源接入、配电自动化改造等实用性需求。
1 配电网规划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1.1 管理落后配电网管理理念落后严重,具体作业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对电网建建设进行合理引导,这就导致具体投资的精度较低,为全面对配网现状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调查,对于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原则不够细化。
1.2 资源结构(1)配电网结构存在问题;(2)电缆通道资源有限。
2 网格化配网规划的做法2.1 科学划分网格2.1.1 大区通常依据天然屏障、供电管辖分区、行政分区进行划分,进行大区划分的目的是了实现对负荷的准确统计,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跨区供电现象的发生。
2.1.2 中区通常由多个不相邻的小区构成,进行中区划分,方便依据中区的具体负荷,加设中压网架,从而完成对中压线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的具体供电范围进行自准确计算。
基于网格化分析的城区配电网网架优化与台区运维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为了做好城区电网网架管理工作,文章基于网格化的理念分析,首先阐述了城区配电网网架的特点,进而对网架优化方案及电网运维工作展开探讨,希望可以对电网运行管理工作有帮助。
关键词:网架优化;台区运维;网格化引言为适应当前我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电力运行及维护水平,所以要引入网格化的管理思路,将城区的范围进行网格划分,对划分区域进行精细化的网架优化、运维等工作,按照划分的网格进行配电网的针对性地优化管理、网架建设、用户服务,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
1、城区配电网网架的特点1.1具备离散性在开展配电网网架设计时,线路分为两种状态,即待建设和已建设。
城区配电网网架优化最终目标是借助于数学,经过系统的计算,得出该未建设的线路具不具备建设的必要性及是否具备建设的条件,不过线路的建设都是按照整数进行判断,这也直接体现了配电网网架规划的决策取值具有离散性。
1.2具备非线性配电网网架构架的模型、计算基础都能体现出其具有非线性,例如,模型中所涉及的约束条件具有非线性特征,而且模型中所涉及的线路功率与各种参等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明显的非线性。
1.3具备多目标性配电网网架是通过对网架结构的优化,尽可能地降低所需要的投入资金。
在进行网架规划过程中,还需要综合技术、环境等条件,最大程度地协调好各条件之间的平衡,确保配电网能在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是辐射状的,满足电网运行的要求。
2、基于网格化对城区配电网网架优化设计思路的分析在对城区进行配电网网架优化设计时,基于网格化的分析,首要的是对城区进行电力分区,了解城区的电力输送情况、设备铺设、供电范围等,然后开展下一环节的划分。
基于网格化思路的指导,开始配电网网架的优化调整,把用户化作城区配电网网架优化的基本单位,依据城区的功能作用分区来开展配电网单元的网格化划分,与此同时,参照城区的发展建设布局和广大市民的真实需求,对该范围内能承载的最大电量进行真实的测量,依据获取到的电量信息进行负荷电量的测算,并建立测算指标模型。
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
张植华;李健;林毓;杨小芳;吴丽红;吴夕发;王树朋
【期刊名称】《陕西电力》
【年(卷),期】2015(43)2
【摘要】配电网网格是由变电站通过若干组标准接线直接供电的局部区域.因此,在网格划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所划网格的建设标准和建设时序,是整个目标网架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首先提出了城市配电网网格建设标准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配电网网格的建设需求和重要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合理安排网格的整体建设时序,实现城市目标网格的有序过渡.
【总页数】7页(P23-29)
【作者】张植华;李健;林毓;杨小芳;吴丽红;吴夕发;王树朋
【作者单位】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518033;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518033;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518033;深圳新能电力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518052;深圳新能电力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518052;深圳新能电力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518052;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1
【相关文献】
1.基于Hausdauff度量的城市配电网网格目标网架综合评价 [J], 苏悦平;刘涛;杨海森;赵青宇
2.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 [J], 王文钟
3.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 [J], 毛向阳; 曹军太
4.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规划及指标体系分析 [J], 张振强;王宏波;武浩;肖赫;张兴
5.基于典型目标网架的“网格化规划”供电可靠性计算模型方法 [J], 赵阳;李小明;魏伟;刘速飞;金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网格化理念的城市中心区配电网规划策略摘要: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行业迅速崛起。
长期以来,我国配电网的建设以满足负荷的近期增长需求为目标,缺乏面向远景的、持续的规划思路和技术路线,导致中压配电网供电区重叠、分界模糊,线路接线混乱、无序联络、交叉迂回和联络复杂等问题突出,不仅使配网故障处理、运行调度复杂困难,而且降低了其设备运维管理和营销服务等业务效率。
近期,国内一些城市配电网逐渐发展出了基于网格的配电网规划方法[1-4]。
在配电网规划中引入网格化的思路,将复杂的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区域,实现配电网“化整为零、逐步完善”,通过将规模庞大的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独立供电区域,并分别制定每个区域的目标网架及过渡安排,从而调和城市配电网规模庞大与精细化规划需求的矛盾。
关键词:网格化;配电网;规划策略;目标网架;适应性评价引言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中心区电力负荷快速发展,出现中心城区变电站趋于饱和、站点布局混乱、设备负载率偏高等问题,导致城市配电网建设不能很好适应电力发展的需求。
因此,探究基于网格化理念的配电网规划对城市中心区的配电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配电网常规规划现状最常用的规划方法是电网规划人员对规划区域进行定性分析,依据经验分配负荷,并结合当地电力公司工作人员的经验来铺设网架,然后经多方专家讨论后选取最佳方案。
这样的规划方法十分简便,并且可以将专业经验考虑进去,但是负荷预测精度易受人为因素的限制。
目前配电网规划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如城市规划频繁调整,负荷发展较快,分布式电源增加,电网互联成都提高等等。
这些新问题,加大了负荷预测,导致电网建设周期延长增加了电网建设成本。
因此,需要采用新的负荷预测方法,提供更加准确的负荷预测结果;采用新的电网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模型,使电网发展规划适应外部环境和可靠性提升的要求。
2配电网网格化方法网格是配电网规划、项目管理和用户接入的最小单元,也是配网生产运行的载体。
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
发表时间:2019-09-02T15:23:17.55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8期作者:吴斐[导读] 先介绍了“网格化”的涵义及划分原则;其次分析了网格化配网规划的方法,最终对网格化配电网规划管理构建实例分析进行了总结。
国网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供电公司山西省阳泉市 045100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网格化”的涵义及划分原则;其次分析了网格化配网规划的方法,最终对网格化配电网规划管理构建实例分析进行了总结,希望文中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格化;城市配电网;动态构建;目标网架 1“网格化”的涵义及划分原则
1.1“网格化”的涵义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指导原则》,网格是配电网规划、项目管理和用户接入的最小单元,也是配网运行检修管理的最小单元。
配电网的网格化,是指按照配电网的发展现状、负荷分布、负荷特性及地理分界线等实际情况,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将复杂的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供电网格,并采用若干组标准接线对每一个网格直接、独立供电。
通过定期开展网格内目标网架规划的调整与修编,能够满足网格内用户接入、新能源接入、配电自动化改造等实用性需求。
1.2划分原则
“网格化”划分主要考虑供电区域相对独立、网架完整、管理便利等需求,按照目标网架明确、电网规模适度、管理责任清晰的原则,构建“供电区域、供电网格、供电单元”三级运营管理体系。
在具体的规划中,“网格化”划分应以饱和负荷预测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现状电网改造难度、街道河流等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近远期适应性。
实际划分应保证网格之间或单元之间不重复、不遗漏,并兼顾规划设计编制、运行检修、客户服务等全过程业务管理的需要。
2网格化配网规划的方法
2.1资料收集
收集规划所需的各项资料,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市政相关规划、电力供需数据、电网设备数据、电网运行数据、用户信息等,通过整合政府相关资料和电力内部营销、运检、调度等方面的数据,为全面分析地区电网提供基础。
2.2科学分区划分
(1)大区。
通常依据天然屏障、供电管辖分区、行政分区进行划分,进行大区划分的目的是了实现对负荷的准确统计,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跨区供电现象的发生。
(2)中区。
通常由多个不相邻的小区构成,进行中区划分,方便依据中区的具体负荷,加设中压网架,从而完成对中压线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的具体供电范围进行自准确计算。
(3)小区。
依据单独地块完成相应的划分,针对性质不同的地块,在实际作业时,选取的负荷指标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2.3开展电力负荷预测
(1)确定符合密度指标
A.参考过去的经验数据。
该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经验类法。
在实际问题分析过程中,对于与待分析小区相似小区的负荷密度和相关资料内容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依据相关因素对负荷密度指标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经验数据库,为各项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数据。
B.密度外推法。
依据不同小区历史数据对小区历年负荷密度情况进行估算,通过估算的负荷密度值作为依据,通过外推法对小区负荷密度指标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该处采用的是负荷密度外推,并非小区负荷外推,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小区的面积大小会存在一定差异。
(2)预测饱和负荷,做好校核作业
A.纵向校核。
对规划区域历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校核,对预测结果与历史数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确定增长率与规划区域的发展情况是否相符,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是否相一致。
B.横向校核。
将预测结果与其他相思地区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也可以与现状发展情况进行对比。
进行横向对比时,依据预测结果,可以同构与同等地区类比方式,对人均综合用电量、平均负荷密度、人均生活用电量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最终预测结果是否合理进行明确。
2.4电网现状分析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资料收集和分区划分为基础,从网格到单元,分层分级分析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装备能力、网架结构等的现状水平,并从电网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安全与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现状配电网存在的问题。
2.5目标网架规划
(1)配网规划
A.依据技术导致对配电目标网架进行确定,对于A+、A类区域具体建设过程中,电缆采用的为双环网结构;而对于B、C、D类区域,电缆咋应用双射或单环。
B.依据区域开发程度,配电网建设原则进行确定。
半建成区,改造计划应当造成新建区原则进行,应当一次性建设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改造计划,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应当依据建成区域的具体原则,逐步完成相应的改造作业;建成区电缆干燥应当依托架空线入地、老旧小区改造等现状,将原结构逐步改造成环网,配网的架空网则应当以增加分段和联络为主。
(2)主网规划
依据网架规划和站点布局,对市政的具体用地,以及占地面积的具体大小进行确定;针对城建区,在具体布置过程中,可以通过变电站阵容或在适当增加站点方式,使电网的供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针对城区内的新建区和半建成区,应依据链式结构,完成对110kV 网架规划,同时,应当向上延伸到220kV电网,从而在城区内形成双环网分区供电,具体运营过程中,不同分区可以对电源资源进行均衡分配,采取多回联络的方式,确保用电的稳定性。
3实例分析
3.1资料收集
某市新区总面积10.5km2,规划人口15万人,截止2018年底,新区共由5座110kV变电站、33条10kV线路供电。
3.2网格化布局
对某市新区示范区进行分析,依据功能将该示范区分为居住、体育、金融也、教育科研、工业多种不同类型,具体划分过程中依据单一功能最小化原则进行,一共分为108个网格,利用主配网规划辅助管理平台,完成对每个网格饱和预测分析,通过智能化方式完成对负荷预测的科学化处理。
3.3电网现状分析
通过现状分析发现,新区电网发展存在某些问题,如:变电容量资源闲置的同时大批新用户无法接入;配电网电压等级多而电力资源利用效率低,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高但供电可靠性不高等。
3.4明确示范区目标网架
通过配网规划的方式,对管理平台的运行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进而完成对各类土地块网格化负荷的准确预测,在该期间,充分考虑网格负荷开关站、环网单元布点,最终完成远景目标网架设,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电能,满足人们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发展需求。
3.5规划城市电缆通道
电缆通道可以满足不同级别电压的应用,依据电网规划远景一次修建完成,为了确保其可以满足应用需求,具体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具有前瞻性。
在进行电缆通道建设时,为了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会对城市中其它基建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示范区内,桥梁工程建设、道路维修工程的具体情况,各项施工要同步预埋,避免相互影响,导致电缆工程建设无法顺利进行。
3.6配网自动化规划
(1)配电网中的配电自动化主站起到的主要作用技术对基本功能进行完善,使数据变得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
(2)对于配电网中无法满足应用需求的各项自动化终端设备进行更换,更换后的自动化终端设备要可以满足应用需求,针对新建工程,自动化终端的建设应结合一次设备情况同步进行,保证建设一次完成,满足应用需求。
(3)针对配电网中,故障率高,并且无法自我修复的自动规划重点应当做好相应的改造工作。
具体作业过程中,通过对自动化终端设备的增补、改造,提高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结论
现代城市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网格化规划理念的应用,从而完成对配电网中各项设备的合理布置,提高城市中配电网的合理性,为城市提供稳定性的电能,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玮,苗友忠,雷为民等.基于网格化的城市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10):167-170.
[2]王硕,赵杰,刘国平等.基于网格化的城市智能配电网规划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16,37(0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