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9
由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摘要】: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笔者前往北京市对本次灾害和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现场查勘,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内涝成因的认真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经验,提出了针对北京市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排水系统;成因;防治措施;建议引言近几年来,北京市特大暴雨造成城市内涝频频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7·21”特大暴雨的侵袭更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
因此,指出并分析北京排水系统的诟病,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技术,提出对北京市的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势在必行。
1.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基本情况1.1降雨情况北京市“7·21”特大暴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雨量大、降水急、范围广的特点。
雨量大: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水文+气象),其中城区平均降水量215毫米(水文+气象),西南部213毫米,东北部170.7毫米,东南部189.1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房山河北镇,达460毫米(水文站),突破历史记录(1951年以来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雨量为朝阳418.4毫米),城区最大降雨出现在石景山模式口为328.0毫米。
降雨急:降雨过程中,降雨区普遍出现40-80毫米/小时,最强降雨出现在平谷挂甲峪,20-21时达100.3毫米/小时。
范围广:除延庆外均出现100毫米-250毫米以上大暴雨,占全市90%以上的行政区域。
1.2城市内涝灾情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这场特大暴雨已致约190万人受灾,死亡77人,转移群众65933人;主要积水道路63处,路面塌方31处,房山区12个乡镇交通中断;民房多处倒塌,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地下室倒灌70处;京广铁路南岗洼路段一度因水淹而停运。
据初步统计,北京在此轮暴雨中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北京典型气象参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
下面将从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方面介绍北京典型的气象参数。
首先是气温。
北京的气温变化较为明显,四季分明。
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最高温度可达35摄氏度左右。
冬季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
春秋季温暖宜人,平均气温在10~20摄氏度之间。
其次是降水。
北京的降水量较少,年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
主要降水季节为夏季和秋季,其中夏季降水量较多,占全年的大部分降雨量。
夏季的降水主要以雷雨为主,降雨时偶有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
秋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多为阵雨和小雨。
再次是风向和风速。
北京的大风较多,冬季北方寒潮和冷空气的影响较大。
北方寒潮和冷空气在冬季经常袭击北京,带来寒冷和强风天气。
大风主要以北风为主,尤其是冬季北风强度较大,有时可以达到6~7级。
夏季风向多变,主要以南风为主,偶有强降水时伴有瞬时大风。
此外,北京还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由于工业、交通和燃煤等因素的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受到严重的污染。
尤其是冬季,由于供暖时燃煤的大量排放,使得北京的大气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
因此,北京的气象参数中也包括空气质量指数等环境方面的指标。
总的来说,北京的典型气象参数包括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
北京的气温变化较为明显,四季分明;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风向以北风为主,夏季风向多变;此外,北京的空气质量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这些气象参数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
北京天气状况分析一、背景介绍天气状况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人口密集的城市,其天气变化对居民和相关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北京市的天气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和可视化的方法,来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变化趋势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为了进行天气状况的分析,我们将使用以下数据来源:1.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北京市历史天气数据2.北京气象台的实时天气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获取到北京市的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天气指标。
同时,我们还可以获取到不同季节和月份的气象数据,从而对北京市的天气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三、天气特点分析1. 气温变化规律首先,我们将分析北京市的气温变化规律。
通过对历史天气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季节和月份的气温分布情况,进而了解北京的季节特点和气候变化趋势。
以下是北京市气温的季节变化趋势图:北京市气温季节变化趋势图北京市气温季节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的气温呈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
春秋季气温适宜,是人们外出活动的好时机。
2. 降水情况分析降水对于农业生产、城市排水以及居民出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将对北京市的降水情况进行分析。
以下是北京市历年降水量的统计图:北京市历年降水量统计图北京市历年降水量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的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降水量较大,而冬季降水量较小。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每年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以了解北京市的降水情况是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四、天气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天气状况对居民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出行、衣着、居住环境等方面。
本节将对北京市的天气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出行天气状况对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高温天气下,人们通常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避免在中午时段外出。
在降雪天气下,人们则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并注意交通安全。
2. 衣着不同季节和天气状况下,人们的衣着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北京气候全解析,带你了解四季变化导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气候多变而有趣。
每年都能经历四个明显的季节:春天温暖宜人,夏天炎热潮湿,秋天凉爽宜人,冬天寒冷干燥。
本文将深入探讨北京的气候特点,带你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天气现象。
H1:春天的花开花谢春天是北京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过后,气温开始回暖,大地开始苏醒。
春天往往从三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底。
H2:气候特点•温暖宜人:春天的气温逐渐回升,但还没有到达夏天的炙热,早晚的温差较大,适合户外活动。
•多风少雨:春天是北京的风季,经常有大风吹拂,但降雨量相对较少。
H2:主要天气现象1.春风:春季的风力较大,经常出现阵风。
清晨,微风拂面,仿佛给人注入了新的活力。
2.春雨:虽然北京的春雨较少,但偶尔的阵雨能给大地带来清新的气息。
H2:适合的活动1.赏花:春天是北京的花季,樱花、牡丹、月季等各种花朵争相绽放,人们可选择到公园或郊野进行赏花。
2.骑车:春天的天气温暖宜人,适合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去郊外感受自然的气息。
H1:夏天的炎热湿润夏天是北京最热的季节,气温高,空气湿度大。
夏天一般从六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八月底。
H2:气候特点•高温炎热:夏天的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炎热的空气让人感到闷热。
•湿润多雨:夏季的降雨量相对较大,经常有雷雨天气。
H2:主要天气现象1.高温酷暑:夏天的北京是火炉般的存在,阳光强烈,大街小巷透着炙热的气息。
2.暴雨雷电:夏季是北京的雨季,经常出现雷雨天气,短时间内降水量大,可能引发城市内涝。
H2:适合的活动1.游泳:夏天的天气非常适合游泳,可选择到北京的水上乐园或游泳馆享受清凉的水上活动。
2.逛避暑山庄:在北京的郊区有一个著名的避暑胜地——避暑山庄,可以躲避酷暑,同时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H1:秋天的丰收季节秋天是北京的旅游旺季,气温适宜,天空湛蓝。
北京的秋天从九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一月底。
H2:气候特点•凉爽宜人:秋天的北京气温适中,凉爽宜人,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享受舒适的户外活动。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这场暴雨导致了城市内涝、交通瘫痪、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下面将对这场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
首先,地理环境是导致北京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势相对较低,水分较容易聚集。
而在7月21日,北京正在夏季,天气炎热,空气湿度较大,形成了有利于暴雨形成的气候条件。
其次,气候变化也是引发北京特大暴雨的重要因素。
在当天上午,北京地区一直处于高温闷热的状态,湿度相对较大。
下午,一个较强的冷锋系统快速南下,与湿热空气相遇,产生了强烈的对流活动和降雨。
这种冷锋与暖湿气流相遇的情况,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冷锋天气”。
另外,北京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表面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降雨径流快速增加,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此外,城市内建筑物和道路的大量坚硬表面,也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透进地下,加剧了雨水积聚的情况。
此外,人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破坏力。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排水系统没有按照暴雨的需求进行充分规划与建设,排水管道容量不足无法及时排出降雨所带来的水,导致城市内涝现象的加剧。
综上所述,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地理环境与气候变化共同造成了有利于暴雨形成的气候条件。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不适当规划和建设,也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人为因素如排水系统规划不足,也加剧了暴雨引发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我们应该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加强气象监测,提前预警和应急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大暴雨带来的损失综上所述,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地理环境与气候变化共同造成了有利于暴雨形成的气候条件。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不适当规划和建设,也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人为因素如排水系统规划不足,也加剧了暴雨引发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我们应该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加强气象监测,提前预警和应急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大暴雨带来的损失。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标准特征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标准特征2012年7月21日,一场北京特大暴雨席卷整个城市,造成了严峻的水灾和交通瘫痪。
北京历年气温变化趋势
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分析。
根据可靠的气温数据,北京在20世纪初到1949年期间,整体呈现出稍有下降的趋势。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北京的气温整体呈现出略有上升的趋势。
尽管仍然有寒冷的冬季,但夏季的炎热程度逐渐增加,平均气温也较之前有所上升。
年降水量在500到600毫米左右。
而在2022-2023年期间,北京的气温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6℃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
极端高温达到了40℃,极端低温达到了-16℃。
此外,平均降雨量在463.5mm左右。
综合来看,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是复杂多变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等。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评估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北京市2018年“716”极端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于超;贺靓;张恒德;张夕迪;杨舒楠;陈双;权婉晴
【期刊名称】《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50)4
【摘要】基于地面自动站、雷达及NCEP数据,采用标准化异常度方法,对北京市2018年7月15—16日出现的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降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之间,低层有明显的西南急流,水汽充沛;暴雨发生时,环境条件标准化异常度均超过3σ,为此次极端降雨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可分为对流系统触发和局地强降雨、对流系统组织化加强和强降雨区北移两个阶段,均伴有明显的“列车效应”,且降雨效率极高;低空西南急流利于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水汽持续输送,地面辐合线方向与850 hPa低空急流方向、对流云团的移动方向均一致,是导致对流系统触发后增强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9页(P42-49)
【作者】于超;贺靓;张恒德;张夕迪;杨舒楠;陈双;权婉晴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河海大学水文气象研究联合实验室;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
【相关文献】
1.“16·7”华北极端强降水特征及天气学成因分析
2.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3.2013年5月14-16日江西暴雨过程成因及非常规资料特征分析
4.豫北“21·7”极端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5.长江中下游一次暖区极端致洪暴雨特征及天气学成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
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
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
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
“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
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
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
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
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
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
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
北京市历年7-8月降水量统计表格序号年份 7月降水量(毫米) 8月降水量(毫米)1 2015 185 1832 2016 165 1753 2017 200 1904 2018 175 1805 2019 190 1706 2020 180 185在北京市的气候中,7月份和8月份是夏季的核心时段,也是降水量较为集中的时候。
了解历年7-8月份的降水量情况,对于气象预测、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来对北京市历年的7-8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1. 降水量统计从以上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历年的7月份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情况。
2015年的7月份降水量最高,达到185毫米,而2016年的7月份降水量最低,仅为165毫米。
整体而言,北京市的7月份降水量在165毫米到200毫米之间波动。
在8月份的降水量方面,各年的数据也呈现出一定的起伏。
2017年的8月份降水量最高,为190毫米,2019年的8月份降水量最低,为170毫米。
总体来看,北京市的8月份降水量在170毫米到190毫米之间波动。
2. 降水量分析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北京市的7-8月份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
但总体上,降水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持续增多或减少的趋势。
这也说明北京市的夏季降水量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气候变化影响。
然而,尽管整体上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仍然需要注意到单年的异常气候情况。
比如2015年的7月份降水量异常偏高,这可能会对当年的农作物生长和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每个具体的年份,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气象分析和灾害防范措施。
3. 对降水量的应对措施尽管北京市的夏季降水量相对稳定,但也需要预防可能出现的特殊天气情况。
特别是在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特殊降水、暴雨等特殊天气事件可能会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城市规划和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对于夏季降水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
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
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
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
“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
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
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
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
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C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C 左右。
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 C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C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
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强降雨条件下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以721特大暴雨为例周涛;房浩【摘要】北京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作为典型的降水-开采型,降雨入渗对本区的地下水补给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降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强降雨作为一种极端天气,既具有降雨入渗的一般特点,又具有其特殊特点;另外,泥石流和滑坡作为北京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变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12年北京“7 ·21”暴雨作为近60 a来最强暴雨,为强降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特征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本研究通过分析2012年“7·21”北京暴雨前后地下水位变化,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探究强降雨条件下北京平原区的降雨入渗规律,发现不同地区在强降雨条件下的入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强降雨条件下的入渗规律做出了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6(038)002【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强降雨条件;地下水位动态;动态响应;动态特征分析【作者】周涛;房浩【作者单位】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1地下水位动态是指地下水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现象和过程,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大气气候、人工开采与工程活动等,但单次降雨条件下的地下水位动态规律却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强降雨条件下。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场暴雨,根据北京气象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市16 h平均降雨量170 mm,城区平均215 mm,房山平均301 mm,降雨量在100 mm以上的面积占北京市总面积的86%以上,对于研究本区短时间内的地下水位动态特征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探讨地下水对强降水补给的响应机制,研究地下水位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对降水的反应速度,地下水位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开展地下水位的加密监测工作。
北京“237”极端强降雨特征和成因分析荆浩;亢妍妍;吴宏议;雷蕾;郭锐;赵玮;于波【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24(50)5【摘要】利用北京地区加密气象站、补盲的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雨量站、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GPS水汽等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北京“23·7”极端强降雨阶段性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23·7”极端强降雨累计降水量(331 mm)和单点最大降水量(1025 mm)均打破历史纪录,最大雨强(126.6 mm·h^(-1))排名历史第二位,具有显著的极端性。
强降雨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Ⅱ和第Ⅳ阶段降水量分别占过程累计降水量的37.1%和39.7%,第Ⅳ阶段雨强更大,对应急流更强,高温、高湿特征也更明显。
地形对降雨的增幅作用显著,降水量在海拔100~300 m山区迅速增加,极大值出现在海拔约400 m的山区,第Ⅱ(第Ⅳ)阶段山区平均降水量和小时雨强分别是平原的2.1(3.0)倍和2.0(2.7)倍;第Ⅱ阶段主要为地形对急流的直接抬升,第Ⅳ阶段为地形绕流辐合和直接抬升共同作用。
7月31日上午(第Ⅳ阶段)边界层急流出口区与低空急流入口区耦合导致低层上升运动增强,促使西部山前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由块状发展成线状并有γ中尺度涡旋产生,该β中尺度对流系统北上时形成短暂的列车效应,引发了西部山区8个站次100 mm·h^(-1)以上的极端短时强降水。
【总页数】14页(P616-629)【作者】荆浩;亢妍妍;吴宏议;雷蕾;郭锐;赵玮;于波【作者单位】北京市气象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相关文献】1.“12.7.21”西南涡极端强降雨的成因分析2.汛期极端强降雨过程成因及气象服务分析3.台风利奇马(1909)极端强降雨观测特征及成因4.暴雨之后——北京“23·7”极端强降雨公路防汛应急抢险侧记5.“23·6”北海极端暴雨特征与成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气象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北京市的气象变化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北京市的气象变化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趋势。
本文将从气象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北京市的气象变化。
一、气象变化的趋势1. 气温上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北京市的气温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自1949年至今,北京市的气温已经上升了1.3℃左右。
其中,气温上升最为明显的是夜间气温,上升速度在2℃以上。
同时,北京市的暖冬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2. 降雨增加近年来,北京市的降雨量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增加趋势。
城市周边的山区水源地也发生了明显的降水量变化,特别是极端降雨事件频发,给城市带来了较大的灾害风险。
3. 暴风雪和雾霾事件频发受气候变暖和局部灰霾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北京市的暴风雪和雾霾事件频发。
特别是雾霾天气在秋冬季节中发生的几率更加频繁,对城市人民的健康和出行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二、影响因素分析1.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北京市气象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北京市气温的上升,同时也导致了城市周边山区水源地的降雨量的增加。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海洋环流,进而影响北京市气象变化。
2. 北京市城市化进程近几十年来北京市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扩张速度快,城市面积扩大,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明显。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北京市气象变化,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热岛效应,促进了暖冬现象和雾霾事件的发生。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北京市气象变化的重要因素。
工业、交通、建筑等人类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城市内的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等气象灾害。
结论北京市气象变化趋势的持续发展会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的趋势,同时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污染物排放。
北京地区近53年最大1小时降雨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北京地区近 53 年最大 1 小时降雨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1,213钟一丹,贾仰文,李志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 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 ,1. 1000442. 100089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3. 100084摘要 ,北京市多年以来的城化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和人口膨胀对区域短历时降雨的时空变化有 50 显著影响。
采用北京市 27 个代表性雨量站1956~2008年的最大 1h 降雨量实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 53 年来短历时降雨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53 年来北部、西部地区最大 1h 降雨量呈增加趋势,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
从空间分析来看,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两个短历时暴雨中心,东部地区的降雨量最大,其次是南部的降雨量,中心城区为易出现极端暴雨的区域,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降雨量较小。
关键词 ,北京地区 ,降雨强度 ,暴雨,时空变化 ,城市化 ,雨量站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TV213 A 01-0032-06 北京市全年近的降水主要分布在月的年 ,,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本地区冬季降水分布85% 6~9 2000 汛期,其中又以 7 月下旬和 8 月上旬的主汛期降水较的影响,认为本地区冬季降水分布发生了显著和系统[1][7]多,且容易发生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
1999年以来,性的变化。
赵娜等研究了 48 年城市化发展对北京区北京市遭遇了连续多年的干旱天气,加上近年来人口域气候的影响。
以上研究进展主要是从气象学的角度探讨城市化增加较快,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严峻。
全年降水较少,进程对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的影响,还没有系统分析同时短历时强降雨的增加,不仅恶化了本地的水资源北京市降雨形态改变对首都洪涝灾害防治和水资源管形势,也严重威胁到北京市的防汛安全。
因此,对北京个雨量站本文利用北京地区理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