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 网络层之二:路由选择算法
- 格式:ppt
- 大小:291.00 KB
- 文档页数:43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路由算法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层次,负责提供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
网络层的核心任务是进行路由选择,即根据不同的路由算法选择最佳的路径来传输数据包。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种网络层路由算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1.静态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是指路由表在网络建立之初静态地配置好,不会随着网络的变化而改变。
常见的静态路由算法有默认路由、固定路由和策略路由等。
静态路由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配置方便,适用于网络规模不大且变动较少的场景。
但是缺点是无法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不利于负载均衡和故障恢复。
2.距离向量路由算法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是一种分布式路由算法,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容错性。
每个节点只知道与其相邻节点的距离,通过交换距离向量表来实现路由选择。
常见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计算量小。
但是缺点是不能解决环路问题和计数到无穷问题,容易产生路由震荡。
3.链路状态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是另一种分布式路由算法,采用全局信息来计算最佳路径。
每个节点需要发送链路状态信息给其他节点,并根据收到的信息构建全局拓扑图,再利用迪杰斯特拉算法等来计算最短路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等。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优点是计算准确,能够解决路由环路和计数到无穷问题。
但是缺点是占用较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并且对网络中的链路状态信息要求较高。
4.路径向量路由算法路径向量路由算法是一种结合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的路由算法。
每个节点维护到其他节点的路径向量表,并通过交换路径向量表来更新路由信息。
常见的路径向量路由算法有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等。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选择算法计算机网络是由许多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组成的系统,这些计算机之间需要进行通信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
路由选择算法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算法之一,它是决定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基础。
路由选择算法的作用就是找到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佳路径。
1. 路由选择算法的作用路由选择算法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算法,它的作用是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节点之间可能有多个路径可供选择,每个路径的传输速度也不同,路由选择算法的作用就是找到最佳的路径。
2. 常用的路由选择算法2.1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固定的路由选择算法,它的路径是固定的,不会根据网络条件变化而改变。
这种算法比较简单,可以用于小型的网络,但是在大型的网络中使用会产生问题。
2.2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根据网络条件实时调整的算法,它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网络流量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找到最佳路径。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比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更加灵活,适合用于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2.3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基于每个节点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和延迟信息,通过 Dijkstra 算法计算得到最短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的算法复杂度较高,但是可以得到最优解。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适用于小型的网络,由于算法复杂度较高,无法用于大型的复杂网络中。
2.4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基于每个节点了解相邻节点的距离信息,通过 Bellman-Ford 算法计算得到最短路径。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的算法复杂度较低,但是容易出现局部最优解。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适用于复杂的大型网络中。
3. 路由选择算法的应用路由选择算法在计算机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保证数据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快速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路由选择算法不合理,将会导致网络拥堵、数据丢失等问题。
路由选择的原理路由选择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根据特定的算法和策略来确定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路径选择。
路由选择的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解释。
1.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Distance Vector Routing):- 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距离发送更新信息。
- 路由器之间以周期性、递增的方式交换距离矢量信息,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 路由器通过比较邻居的距离矢量信息以及加入整个网络的信息,选择最佳路径。
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Link State Routing):- 每个路由器将自己相连的链路状态信息广播给整个网络。
- 路由器通过收集来自邻居的链路状态信息以及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在路由计算中构建网络的拓扑图。
- 根据拓扑图,每个路由器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如Dijkstra算法)来确定最佳路径。
3. 路由选择算法(Routing Algorithms):- 数据包根据特定的路由选择算法在网络中传输。
-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包括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距离矢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等。
- 这些算法根据网络的特性、需求和性能考虑,选择最佳的路径来传输数据。
4. 路由选择策略(Routing Policies):- 路由管理员通过制定特定的路由选择策略来影响路由选择过程。
- 路由选择策略可以基于多种因素,如路由器的负载、链路的带宽、成本等来选择路径。
- 通过调整路由策略,可以优化网络的性能、提高安全性等。
总的来说,路由选择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和策略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这是一个根据网络状况、拓扑结构、需求等因素进行决策的过程,以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安全地传输到目的地。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选择算法分析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路由选择算法作为网络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网络的性能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路由选择算法,分别是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路由选择算法,也被称为贝尔曼-福特算法。
该算法以每个节点为单位,通过交换节点之间的距离向量,以确定最佳路由路径。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主要思想是根据节点之间的距离,在整个网络中找到最佳路径。
每个节点通过与邻居节点交换路由信息,并计算出到达目标节点的最小距离,这样就能确定路径的选择。
然而,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由于其需要周期性地广播整张路由表,容易造成网络拥堵和路由信息的收敛延迟。
此外,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没有考虑到链路的质量和拥塞情况,因此在大型网络中的效果较差。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计算机网络中,它通过收集网络中各个节点链路的状态信息,计算出整个网络的最优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每个节点都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记录了网络中所有节点的链路状态信息,并通过链路状态广播协议将信息传递给其他节点。
每个节点将收到的链路状态信息进行计算,更新自身的路由表,并选择最佳路径。
这种算法具有更好的网络收敛速度和路由选择能力,且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
然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占用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在中小型网络中应用相对较少。
路径矢量路由算法是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算法的结合,通过将距离向量和路由向量进行结合,既考虑到节点之间的距离,也考虑到链路的状态信息。
路径矢量路由算法中的每个节点维护一个路由向量,记录了到达目标节点的最佳路径和距离。
路由向量中的每个条目包含两个部分:下一跳和距离。
下一跳是指到达目标节点的下一个节点,而距离表示到达目标节点所需的代价。
这种算法的主要优势是相对于距离向量算法,其收敛速度更快,并且相对于链路状态算法,其计算复杂度更低。
路由选择算法分类路由选择算法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根据一定的策略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以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根据不同的策略和算法,路由选择算法可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是指在网络中,路由器的路由表是静态配置的,不会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自动更新。
常见的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有默认路由、静态路由和策略路由等。
默认路由是指当路由表中找不到与目标地址匹配的路由条目时,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网关进行转发。
默认路由的配置简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环境。
但是,由于所有数据包都经过默认网关,容易造成网络拥堵和单点故障。
静态路由是指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
管理员需要根据网络拓扑和流量情况,手动配置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以确保数据包能够按照预期的路径进行转发。
静态路由的配置灵活,适用于稳定的网络环境。
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静态路由的配置工作量将会变得非常繁重,且不易应对网络拓扑的变化。
策略路由是指根据不同的策略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
策略路由可以基于源地址、目标地址、服务类型等多个因素进行路由选择。
管理员可以根据网络需求和优先级,通过配置策略路由来实现更灵活的路由选择。
策略路由的配置复杂,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路由路径,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是指路由器根据网络拓扑和链路状态信息,自动计算最佳的路由路径。
常见的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分布式的路由选择算法,每个路由器根据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路由信息,计算到达目标地址的最短路径。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使用了距离向量(即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来描述路由信息。
常见的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集中式的路由选择算法,每个路由器需要向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并计算最短路径树。
计算机网络原理路由算法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将分组从源计算机通过所选定的路由送到目标计算机中。
在大多数子网中,分组需要经过多次转发才能到达目的地。
广播式网络是惟一一个值得指出的例外,但即使是在广播式网络中,如果源机器和目标机器不在同一个网络中,仍然有路由选择的问题。
路由选择算法及其使用的数据结构是网络层设计主要的内容。
路由算法(Routing Algorithm)是网络层软件的一部分,它负责确定所收到的分组应该被传送的线路。
如果子网内部采用数据报,那么路由器需要对每一个收到的数据分组重新作路由选择,因为对第一个分组来说,上次选择的最佳到达路径可能已被除改变。
但是,如果子网内部采用虚电路,当建立健一条新的虚电路时,仅需要作一次路由选择,以后,数据分组就在这条已经建立的路径上传递。
后一种情况有时又称作会话路由选择(Session Routing),因为在整个用户会话过程中,传输路径必须保持有效(例如终端上的登录会话或文件传输期间)。
不管是针对每个分组单独地选择路由,还是只有建立新连接的时候才选择路由,我们总希望路由选择算法中具有这些特性:正确性、简单性、健壮性、稳定性、公平性和最优性。
正确性和简单性不需要多加解释,但对健壮性的要求则并不显然。
一旦一个重要的网络投入运行,它有可能需要连续无误的运行数年。
在这期间,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硬件和软件错误。
主机、路由器和线路可能会增加或撤除,网络拓扑结构也可能会发生多次变化。
路由选择算法应该能够妥善处理拓扑结构和流量的变化,而不会使所有主机都停止工作,并且每当某台路由器崩溃时,不需要重新启动该网络。
稳定性也是路由选择算法的一个重要目标。
有些路由算法不管运行了多长时间,都不可能会趋于平衡。
一个稳定的算法则会使其达到平衡,并且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公平性和最优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们又通常是相互矛盾的。
路由算法可以分成两大类:非自适应的和自适应的。
非自适应的算法(Nonadaptive Algorithm)不会根据当前测量或者估计的流量和拓扑结构来做路由选择。
⽹络层的路由算法概述概念什么是转发?分组到达, 取出⽬标地址,查看转发表, 将分组转发出去⼀个节点的局部操作什么是转发表?转发表的每⼀⾏必须包含从要到达的⽬的⽹络,到输出端⼝和某些MAC地址信息(如下⼀跳以太⽹地址)的映射。
什么是路由?根据分组中包含的信息(⽬标地址)找到转发路径,是建⽴路由表的过程,要使⽤路由算法数据报的路由每⼀个到达的分组虚电路的路由建⽴虚电路时会话路由:会话期间,⼀直保持什么是路由表?⽹络号到下⼀跳 (IP addresses)不同于数据链路层转发表的格式不同转发表的更新⽅法不同回忆⼀下数据链路层是啥样⼦的呢?转发表⽬标的物理地址和转发的端⼝号表的更新⼿⼯配置反向学习MAC Port#⽽⽹络层是这样的:转发表⽬标⽹络到下⼀跳地址(or 接⼝)表的更新直接连接⼿⼯配置 (static route)通过路由协议(dynamically route)NetNum NextHop/Interface#⽬标Correctness(正确性) Simplicity (简单性) Robustness (健壮性) Stability (稳定性) Fairness (公平性) Optimality (最优性)分类静态路由算法根据⽹络初始状态进⾏路由选择不能适应⽹络拓扑的变化⼿⼯配置转发表动态路由算法根据⽹络当前信息量和拓扑结构进⾏路由选择周期更新对链路通信代价变化及时响应需要路由协议交换信息优化原则优化原理:如果路由器 J 在从路由器 I 到 K 的最佳路径上则从 J to K 的最佳路也在同⼀路上从所有源到给定⽬标的最佳路由的集合称为汇集树 (sink tree)路由算法的⽬标就是 discover the sink tree for all rou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