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如-玉米机械粒收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5.13 MB
- 文档页数:45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王克如;李少昆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50)011
【摘要】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当前玉米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不仅制约了中国玉米粒收技术的推广、影响到玉米收获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严重影响了玉米品质.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可见,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主要由生理成熟前后籽粒的脱水速率控制,该性状是可遗传的,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品种间脱水速率与苞叶、穗轴、籽粒特征及果穗大小等许多农艺性状有关;玉米生育后期的空气湿度(环境水分的饱和亏缺程度)、温度、日辐射、风速、降雨等生态气象因子对籽粒脱水速率具有重要影响;播期、种植密度、株行距、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对籽粒脱水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参数可预测籽粒的适宜机械收获时间.本文建议,当前选择适当早熟、籽粒发育后期脱水快、成熟与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是中国各玉米产区实现机械粒收技术的关键措施.同时,鉴于籽粒脱水速率受基因型、生态气象因素和栽培措施的共同作用,而中国玉米种植区域广、种植方式与品种类型多,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的生理机制,并在各产区针对籽粒脱水特征开展系统观测,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总页数】9页(P2027-2035)
【作者】王克如;李少昆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机械化粒收品种齐丰3871的选育李 铁1 孙铭隆1 王俊强2 丁昕颖3 刘春迪4 刘春雷4 凃 靖5 李冬梅1 赵远玲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哈尔滨151000;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161006;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齐齐哈尔161005;4黑龙江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齐齐哈尔162100;5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21)摘要:齐丰3871是黑龙江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系XG7931为母本、自选系XG6381为父本选育出的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优质、抗病、早熟、耐密、宜机械粒收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500℃以上区域种植,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20021。
关键词:玉米品种;齐丰3871;机械粒收;特征特性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
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呈稳中求进态势,2021年全国播种面积约为4332 万hm2。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超过600万hm2,居于全国榜首,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5]。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将是未来玉米生产中的主要方式,且玉米全程机械化是促进玉米产业节本增效、提高玉米生产综合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6]。
2010年以来,随着德美亚等早熟宜粒收品种的推广,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该类型品种适宜的第三至第五积温带发展很快,但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的第一、第二积温带由于适宜品种、农机具及认识等方面问题,机收玉米选育和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7]。
为此,黑龙江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适宜机械化粒收品种特征特性,于2013年利用玉米自交系XG7931和XG6381杂交选育出玉米新品种齐丰3871,该品种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500℃以上区域种植。
宁夏玉米机械粒收适宜时期研究与预测模型构建李红燕;薛军;王永宏;王克如;赵如浪;明博;张镇涛;张文杰;李少昆【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22(55)12【摘要】【目的】在宁夏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对不同脱水类型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降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日期进行预测,为区域品种选择、适宜收获期的确定及低水分粒收技术提供支撑。
【方法】本研究以38个主栽玉米品种为材料,以生理成熟期平均含水率(30.1%)和播种至生理成熟≥0℃的平均积温(3274℃·d)为指标,采用双向平均法将38个品种分为晚熟脱水慢(Ⅰ类)、早熟脱水慢(Ⅱ类)、早熟脱水快(Ⅲ类)和晚熟脱水快(Ⅳ类)4种类型,结合宁夏生产实际,在每类型品种中选择出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和积温需求居中的品种作为各类型的代表品种;采用Logistic Power非线性增长模型构建玉米品种脱水方程,结合近10年(2008—2017年)气象数据,分始播期、盛播期和终播期对各类型品种与区域热量资源进行定量匹配。
【结果】适期早播可以争取162—230℃·d的积温。
Ⅰ、Ⅱ、Ⅲ和Ⅳ类品种由播种至籽粒水分降至25%所需积温分别为3615、3291、3138和3427℃·d,在宁夏北部和中部区域所有类型品种均可满足含水率降至25%的要求,在南部山区,Ⅲ类品种在始播期和盛播期播种也能基本满足。
4类品种籽粒水分降至16%所需积温依次为4321、3816、3633和4024℃·d,其中,早熟脱水快的Ⅲ类品种,在宁夏北部区域于始播期—终播期播种含水率均可降低至16%;在中部地区始播期和盛播期播种积温也可得到满足。
【结论】在宁夏地区,通过合理配置区域热量资源和脱水类型不同的品种,采用早播种植技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玉米机械粒收,其中,在宁夏北部与中部区域选择早熟、脱水快(Ⅲ类)的品种,可以较好地实现低水分收获,将区域热量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7期农机装备·农业工程作者简介曹乃文(1983—),女,河南巩义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唐浩(1981—),男,河南镇平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4-01-17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曹乃文1唐浩2(1焦作市农机推广站,河南焦作454000;2焦作市耕地质量保护中心,河南焦作454000)摘要为加快推广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实现更高水平的玉米机收,改良传统夏玉米收获模式,探索完善的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本研究对不同夏玉米籽粒收割机收获玉米的生产效率、籽粒含杂率、籽粒破碎率和籽粒损失率等作业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与传统收获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夏玉米品种迪卡653、伟玉618和联美853均适宜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可以作为夏玉米籽粒机收主要品种;谷王4LZ-BZ1收割机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和籽粒含杂率高于谷王TB60,谷王TB60更适宜开展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技术推广;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模式较人工摘穗收获模式收益更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为了更好地推广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提出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和加大机具研发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7-0110-03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高质量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玉米机械化收获经历了引进学习、示范推广和快速发展等阶段,目前玉米机械化收获以果穗收获为主,主要采用摘穗、剥皮、集箱、运输、晾晒和脱粒的分段式收获模式[2-3]。
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省工、省时、省力,而且机收后将玉米秸秆进行还田还有保护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
李敏等[4]研究表明,玉米籽粒含水率是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籽粒含水率越高,收获籽粒破损率、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越大,玉米品种、栽培技术和农艺性状也是影响机械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
威海市耐密植宜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彭守华1 许铭铭1 尉继强1 苗延平2 王 杰3 张启全3 张天雨4(1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威海264200;2山东省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威海264200; 3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威海264300;4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济南250100)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威海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宜机收的玉米品种,对12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产量等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各品种的产量、籽粒含水量、籽粒破损率、抗病性水平参差不齐。
其中陕单638、丰垦159、先玉047、迪卡C1212、隆平240等5个品种的抗性强、产量高,符合机收标准,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威海市作为机收籽粒品种进行推广示范种植。
关键词:威海市;玉米品种;机收籽粒;产量;比较试验Screening Test on Maiz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High Density andMachine Harvesting in Weihai CityPENG Shou-hua 1,XU Ming-ming 1,WEI Ji-qiang 1,MIAO Yan-ping 2,WANG Jie 3,ZHANG Qi-quan 3,ZHANG Tian-yu 4(1Wei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ihai 264200,Shandong ;2Weihai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ffairs Service Center ,Weihai 264200,Shandong ;3Rongche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ffairs Service Center ,Weihai 264300,Shandong ;4Shandong Seed Administration Station ,Jinan 250100)通信作者:张天雨玉米是威海市的主要粮食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在6.35万hm 2左右。
鲁西北夏玉米118天内全程机械化籽粒直收试验在鲁西北地区夏玉米种植中,传统的收获方法是人工割晒,很多劳动力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提高收获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我们进行了一项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籽粒直收试验。
试验地点选在鲁西北地区的一个玉米种植基地,该地区玉米的生长周期为118天,是比较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
试验中使用了由农机公司提供的联合收割机,该机型专门针对夏玉米的收获进行了优化设计,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
试验分为种植、管理和收获三个阶段。
在种植阶段,我们选用了适应鲁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夏玉米品种,进行了标准的育苗、定植和管理工作,确保了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顺利进行。
在管理阶段,我们对玉米的生长进行了科学的调控和操作,包括合理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通过科学管理,保证了玉米的高产和品质。
在收获阶段,我们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
该机器具备割秆、剥粒、清选等功能,能够一次性完成收割和粮食的处理工作。
通过机械化收获,不仅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还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节约了资源。
机械化收获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机械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较高,对农民的经济压力比较大。
机械设备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维修人员,农民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才能熟练操作。
机械化收获也对土壤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和农业机械企业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降低机械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更好地使用机械化收获技术。
建议农民加强对土壤的管理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损害。
鲁西北夏玉米118天内全程机械化籽粒直收试验的成功进行,为机械化收获技术在该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
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技术,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相信机械化收获技术将在鲁西北地区夏玉米种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专 题SPECIAL河南省属于黄淮海夏玉米区,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5700万亩以上,总产量2000万吨以上,是河南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及工业原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相关产业发展中地位重要。
2019年全省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其中机播水平92.5%,机收水平85.1%。
玉米机收以摘穗-晾晒-脱粒为主,费时费工,并具有的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农机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土地经营面积大,产量高,玉米穗收后存在存放难、脱粒难等问题,且遇到阴雨天气玉米霉变机率大幅增加,品质下降,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尤为迫切。
为解决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瓶颈问题,推动河南省玉米籽粒机收快速发展。
自2015年开始,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组成项目团队,依托部、省级推广项目,以漯河市为中心,开展了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
通过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宜河南省机械粒收的机型和品种,提出了适宜玉米籽粒机收的技术模式,制订了《玉米机械粒收高效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形成了政、产、学、研、推、用为一体的推广机制,为河南省夏玉米籽粒收获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了河南省玉米籽粒机收发展。
2020年玉米籽粒机收面积达到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5%,引领了黄淮海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河南省玉米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创新关键技术,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明确收获期品种籽粒含水率高制约河南省夏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应用 项目组通过对河南省主要玉米种植区品种生育期、产量、籽粒机收质量等大量基础数据试验分析,发现本区域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后期脱水慢,受下茬小麦播种影响,玉米早收现象普遍,造成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机收破碎率增大。
因此,提出降低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是河南省推广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的首要任务。
第37卷第7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7 No.72021年4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pr. 2021 1 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王克如1,李璐璐1,鲁镇胜2,高尚1,王浥州1,黄兆福1,谢瑞芝1,明博1,侯鹏1,薛军1,张镇涛3,侯梁宇1,李少昆1※(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 河南省漯河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漯河462000;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摘要: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械粒收质量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该研究选择黄淮海夏玉米区2013-2019年机械粒收技术联合试验示范的1 250组测试样本进行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等粒收质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机械粒收时籽粒含水率平均为27.38%,破碎率平均为9.29%,杂质率平均为1.68%,损失率平均为3.28%,籽粒含水率和破碎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从不同年份收获质量看,2018、2019年收获籽粒平均含水率下降至25.45%和25.05%,平均破碎率下降至9.07%和7.88%,虽仍然高出国家玉米机械收获规定的破碎率标准(≤5%)的要求,但收获质量已发生明显改善。
破碎率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破碎率最低时籽粒含水率为21.08%。
因此,破碎率高仍然是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是导致破碎率高、制约机械粒收的主要原因。
针对黄淮海夏播区热量资源梯度分布差异较大,玉米收获季节窗口期短的特点,选择早熟、脱水快的品种,进行品种脱水与区域气候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规范宜机械粒收栽培技术以及收获机操作规程是破解黄淮海夏玉米粒收质量差的关键。
关键词:机械化;作物;夏玉米;机械粒收;收获质量;品种;热量资源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07.001中图分类号:S225.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21)-07-0001-07王克如,李璐璐,鲁镇胜,等. 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7):1-7.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07.001 Wang Keru, Li Lulu, Lu Zhensheng, et al. Mechanized grain harvesting quality of summer maize and its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in Huanghuaihai region of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21, 37(7): 1-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07.001 0 引 言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玉米收获技术,20世纪50年代率先在北美等国家开始应用,随着大量适合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应用推广和联合收获机械的不断改进,以及籽粒烘干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与普及,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加、德、法等发达国家的玉米基本实现机械粒收,并朝着低含水率粒收后直接贮存的方向发展[1-2]。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1, 47(12): 2440 2449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 E-mail: zwxb301@本研究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2-25)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China Agriculture Research System (CARS-02-25) and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李少昆, E-mail: lishaokun@, Tel: 010-********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wangkeru@, Tel: 010-********Received (收稿日期): 2020-07-25; Accepted (接受日期): 2021-04-14; Published online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7-09. URL: https:///kcms/detail/11.1809.S.20210709.1033.002.htmlDOI: 10.3724/SP.J.1006.2021.03046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主要指标分析王克如 李璐璐 高 尚 浥王州 黄兆福 谢瑞芝 明 博 侯 鹏 薛 军 张国强 侯梁宇 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摘 要: 机械粒收是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与发展方向, 团队于2012—2019年在玉米主产区21个省(市区)布设了155个点次的粒收试验与示范, 开展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筛选和粒收质量调查, 共测试了865个玉米品种(组合), 获取了2987组8961个机械粒收质量样本数据, 分析表明, 收获籽粒的平均含水率为25.91%, 平均破碎率为7.96%, 杂质率为1.18%, 总损失率为3.54%, 其中落穗损失占76.5%, 是收获损失的主要部分。
河南农业2022年第28期阳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严肃追究监管不力、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截至2022年8月18日,省整治办下发洛阳市乱占耕地新增问题点位7031个,其中住宅类1006个,洛阳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对通知下发后出现的新增违法违规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肃处理,为规范农村建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保护耕地提供有效助力。
(一)提升政治站位洛阳市把乱占耕地建农宅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统筹推进各项整治任务,并成立了乱占耕地建农宅问题整治工作专班,下设督导暗访组和综合处置组,以“把增量坚决遏制住、把发点位后,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对点位情况进行初步摸排,筛选出农宅类问题点位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涉及点位进行逐一核实,并进行跟踪调查,直至点位整改销号。
同时,各县区建立了日常巡查机制,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开展动态巡查,全面建立村级宅基地协管员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报告进行查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强力推进整治各县区坚持问题导向,成立工作专班,针对问题逐个制订整改方案,对标对表,分类施策,加压整改,确保在规定时限内高质量整改到位。
(责任编辑 刘沛儒)漯河市夏玉米籽粒机收集成技术发展综述与思考(本栏目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宅基地管理处支持)KEJIAO XINGNONG科教兴农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2年第28期KEJIAO XINGNONG科教兴农与应用。
结合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小麦玉米技术的对接课题组在五年的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研究中,创新形成了“气象+农业生产”研究模式,提出了玉米播种期为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抢种,适宜收获期为籽粒达到标定含水率时,在保证冬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尽可能晚收,为玉米生产争取了生育和收获时间。
推荐一文看懂玉米籽粒的脱水速率相关问题编辑 | 新锐恒丰研究院来源 | 李少昆作者 | 王克如,李少昆(作者已授权)技术·前沿·思维小编说——玉米籽粒含水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与技术问题,从收获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等角度考虑,玉米应在籽粒水分降至合适的范围内进行收获,收获时籽粒水分含量成为制约机械收粒技术能否推广及玉米籽粒品质提高的关键因素。
适合机械收粒的品种至少应具有以下特点:(1)达到生理成熟时较低的籽粒含水量。
近年已有报道,国外的部分品种在生理成熟时籽粒水分含量仅为22%—23%,在收获时甚至降至 15%。
而国内目前主推品种生理成熟时籽粒水分多在30%以上;(2)株型紧凑、叶间距大、通透性好;苞叶层数少、长度适中而蓬松,穗轴稍细、籽粒穗上着生较松、易脱粒,生育后期籽粒脱水速率快;(3)适当早熟,使玉米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充分完成脱水;(4)耐密植、产量高;(5)抗倒伏,特别是生理成熟后抗倒伏性好。
正文籽粒水分是影响玉米机械收获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对玉米收获、烘干、贮藏、运输和加工利用影响极大,含水量过高常使玉米种植者和经营者遭受经济损失,降低经济效益,还易引起籽粒霉变,影响玉米品质。
在美国北部及加拿大、北欧和俄罗斯的部分地区,以及中国黑龙江北部区域和黄淮海麦玉两熟区,玉米籽粒机械收获时因含水量高,机械收获困难,籽粒破碎率增加,另外增加额外的烘干能耗。
Lackey等报道,在加拿大,当收获玉米的籽粒水分在 25% 以上时,每吨玉米烘干的费用为 24 加元,每年加拿大因烘干玉米的费用超过 2 亿加元;早在 1954年,Ragai 等就发现,当玉米籽粒水分高于 21% 时,在自然条件或低温干燥情况下贮藏会发霉,谷物安全贮藏水分应低于 14%。
在中国许多玉米产区,收获时玉米的籽粒含水量通常在 30%—40%,难以实现籽粒机械田间直收,易导致堆积晾晒过程中的霉变,影响玉米商用品质和营养品质。
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一、技术名称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
二、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是指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脱粒、分离、清选等作业,并结合籽粒烘干等环节,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品质的现代玉米生产技术。
玉米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目前以机械收穗为主要收获方式,包括摘穗、拉运、扒皮、晾晒、脱粒、清选等多道工序和环节,用工多、效率低、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毒素超标品质下降,影响玉米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益。
同时还存在果穗晾晒挤占道路、影响乡村环境治理等问题。
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与穗收方式相比,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降低损失和霉变,减轻劳动强度,加快玉米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确保玉米丰产丰收。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我省从2015年开始进行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的试验示范,通过多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技术规范和机具操作规程,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我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三)提质增效情况。
机械收获玉米果穗,从收获、运输到剥皮、晾晒、脱粒、清选,每亩需要机械投入124元,人工投入122元;而机械收获玉米籽粒,每亩需要机械投入 113元,人工投入52元。
与机械穗收相比,机械粒收每亩节约生产成本81元;粒收后直接烘干,每公斤售价比穗收晾晒玉米高0.05元,按示范区三年平均亩产量530公斤计算,每亩增收26.5元,采用机械粒收技术每亩节本增效合计 107.5元。
此外,还可解决收获季节晾晒玉米的占道等乡村环境治理难题,收获时的苞叶、穗轴等可粉碎还田、培肥地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四)技术获奖情况。
“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获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二等奖。
三、技术要点(一)选择适宜玉米品种。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经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当地已种植并表现优良的耐密、抗倒、适宜籽粒机械收获的早熟玉米品种。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8, 44(12): 1764 1773/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6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57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2-25)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16YFD0300605),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371575), the China Agriculture Research System (CARS-02-25), and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李少昆, E-mail: lishaokun@, Tel: 010-******** **同等贡献(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李璐璐, E-mail: lilulu19910818@; 明博, E-mail: mingbo@Received(收稿日期): 2018-02-08;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8-06-12;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8-08-07.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80806.0930.004.htmlDOI: 10.3724/SP.J.1006.2018.01764黄淮海夏玉米品种脱水类型与机械粒收时间的确立李璐璐** 明 博** 谢瑞芝 王克如 侯 鹏 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摘 要: 黄淮海一年两熟模式下玉米成熟和熟后籽粒脱水的热量资源紧缺, 是制约机械粒收在该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
夏玉米籽粒含水率对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李璐璐;薛军;谢瑞芝;王克如;明博;侯鹏;高尚;李少昆【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8(044)012【摘要】玉米机械粒收过程中出现的籽粒破碎、果穗遗漏、籽粒散落等影响收获质量的现象是机械粒收推广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开展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确定适宜粒收时期、指导品种改良等的基础,对于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院新乡综合试验站,以黄淮海夏玉米区生产用品种为试材,采用同一收获机和操作人员分期收获,调查不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变化以及破碎率、杂质率、落粒率和落穗率等机械粒收质量指标,分析籽粒含水率与粒收质量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收获期推迟,籽粒含水率逐渐降低,籽粒破碎率和落粒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杂质率逐渐降低,落穗率逐渐增加.2年参试样本籽粒含水率分布在9.68%~41.36%之间,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符合y=0.068x2-2.743x+31.09(R2=0.79**,n=140)模型;含水率在15.47%~24.78%之间时,破碎率低于5%;含水率为20.05%时,破碎率最低.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符合y=0.0158e0.1111x(R2=0.66**,n=140)模型,杂质率随着含水率降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落粒率与籽粒含水率符合y=0.006x2-0.236x+3.479(R2=0.42**,n=127)模型,含水率为20.37%时,落粒率最低.落穗率与籽粒含水率符合y=2578.7645/x2.2453(R2=0.35**,n=140)模型,当含水率低于16.15%时,落穗率将超过5%.研究还发现,即使籽粒含水率相近,不同品种的收获质量(特别是籽粒破碎率)也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破碎率是决定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以破碎率5%和落穗率5%为标准,黄淮海夏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籽粒含水率范围为16.15%~24.78%,籽粒含水率在20%左右时,收获质量最佳.【总页数】8页(P1747-1754)【作者】李璐璐;薛军;谢瑞芝;王克如;明博;侯鹏;高尚;李少昆【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J], 李璐璐;雷晓鹏;谢瑞芝;王克如;侯鹏;张凤路;李少昆2.大兴安岭岭东温凉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及籽粒含水率对粒收质量的影响 [J], 赵瑞霞;侯旭光;石海波;梁红伟;李惠智;李强;邹菲;张静;张来厚;魏淑丽3.大兴安岭岭东温凉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及籽粒含水率对粒收质量的影响 [J], 赵瑞霞;石海波;梁红伟;李惠智;李强;邹菲;张静;张来厚;魏淑丽;侯旭光4.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J], 王克如;薛军;张镇涛;侯梁宇;李少昆;李璐璐;鲁镇胜;高尚;王浥州;黄兆福;谢瑞芝;明博;侯鹏5.不同收获期对豫东地区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 [J], 尚赏;郭书亚;张艳;汤其宁;卢广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西灌区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品种筛选丁德芳; 赵贵宾; 柴宗文; 徐喜俊; 庄志扬; 袁政祥; 孔融; 孙多鑫; 王克如; 李少昆【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19(037)005【总页数】6页(P144-148,181)【关键词】机械粒收; 玉米品种; 籽粒含水率; 破碎率; 河西灌区【作者】丁德芳; 赵贵宾; 柴宗文; 徐喜俊; 庄志扬; 袁政祥; 孔融; 孙多鑫; 王克如; 李少昆【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20;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肃州7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玉米是河西灌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当前玉米收获方式以机械穗收为主,收穗后还要进行果穗剥皮、晾晒、脱粒和籽粒再晾晒等环节,费时费力、耗能、成本高,如若不能及时晾晒,还易发生霉变,降低玉米品质[1-2]。
近年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实现了玉米籽粒田间直接收获,节省了收获果穗后再脱粒过程,节本增效,是我国玉米收获方式的发展趋势[2-4]。
玉米机械粒收对品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河西灌区目前种植的高秆、大穗、稀植型品种存在生育期长、抗倒伏能力弱、籽粒脱水速度慢和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过高等问题,不适合机械粒收。
美国目前广泛推广种植的机械粒收玉米品种大多具有植株紧凑、耐密植、抗倒伏、生育期短、籽粒脱水快和收获时含水率低等特点,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一般可下降至15%~20%[5-7]。
因此,早熟、耐密、抗倒伏、籽粒脱水快的品种是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
本研究主要针对河西灌区开展适宜机械收粒玉米品种的筛选,通过测试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水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等指标,并结合收获时机械粒收作业质量评价,筛选出适宜河西灌区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为区域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提供支撑。
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王克如,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1)玉米机收籽粒质量现状(2011-2016)
注:1)落粒、落穗损失分别占总损失率的12.67%和87.33%;
2)2016年新增89个玉米品种924组田间测试数据
(2)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之间的关系
玉米籽粒破碎率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2011-2016年, n=2450)
机收粒前后籽粒含水量对比
y
y 0
102030405060
200
400600
800
籽粒水分%
样本编号
如何解决?育种的突破!
汇报内容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1)玉米籽粒后期脱水情况玉米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含水量的变化(北京,2014)
45352515551525354555
(2)籽粒脱水速率与积温的关系
(1500)(1000)(500)05001000
生理成熟前后积温(℃)
0.2
0.40.60.8
11.21.4
1.61.820
10
20
30
40
50
60
2535455565758595105
日降水速率(%)
籽粒含水率(%)
授粉后天数(d )
籽粒含水率变化
郑单958
郑单958先玉335先玉335
含水率转折线生理成熟线
表籽粒生理成熟前后每周降水速率
苞叶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变化
穗轴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变化
穗柄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变化
栽培品种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
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方差分析
注:**表示在P = 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20222426283032
3440
45
50
55
60
65
70
75
含水率(%)
天数Days (d)
生理成熟含水率与授粉到生理成熟天数
籽粒脱水速率与灌浆特性的关系
脱水特征的品种分类
2022242628303234
1150
120012501300135014001450150015501600
生理成熟时含水率(%)
黄淮海夏玉米不同类型品种籽粒降水至28%机收时间分布图
黄淮海夏玉米不同类型品种籽粒降水至25%机收时间分布图
图玉米籽粒含水率与粒重随授粉后天数的变化
2015年不同品种粒重变化
汇报内容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线性+线性模型拟合玉米品种籽粒总体含水率变化14-15℃为玉米籽粒含水率进入缓慢下降的临界温度,大庆地区
约在9月26日
线性+平台模型模拟参试玉米品种籽粒总体含水率变化日均温降至5-6℃时可作为玉米籽粒水分不再下降的临界温度,
表玉米籽粒脱水临界温度品种聚类
汇报内容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1)
不同收粒机械玉米收粒质量比较
JD-C110
东风E518
雷沃谷神GE50
(2)
同型号不同机械籽粒收获作业质量比较
不同机械收获质量评价
倒伏严重地块,割台降低、逆倒伏方向收获,落穗增多,收
获速度大幅降低
(3) 倒伏对玉米籽粒收获的影响
0.511.522.530.0 5.010.015.020.0
落穗量(个/m 2)
倒伏率%
倒伏率与机收落穗量间的相关关系
黄淮海夏玉米区半喂入式
(山东茌平,n=8)
东北地区玉米区全喂入式
(东北,n=31)
不对行收获对辊处容易堵塞,负荷过重,降低收获效率
东北地区适合大小垄的割台
(4) 不对行收获,影响效率
大小行种植目的:增
产?幅度?利于人工
作业?
栽培模式多样,种植行距不一(行距有30cm, 40cm, 50cm, 55cm,
60cm,65cm,70cm, 90cm),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尤其是机械化收获。
产技术的标
重要途径
收后服务
玉米机收粒服务模式演替趋势
不同烘干方式(煤、电、油、气)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籽粒在田间站秆脱水至20%以下甚至更低时收获;东北春玉米区应借鉴美国烘干方式,更多采用低温(自然通风)烘干;黄淮海区可采用多种能源供给方式选择加热烘干。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