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协议与人民币升值
- 格式:ppt
- 大小:638.50 KB
- 文档页数:22
广场协议与人民币升值摘要在中国,广场协议成为金融危机之后的热门话题,因为人们通常认为,正是美国搞阴谋,日元才急剧升值,才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上世纪90年代的“失落十年”。
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日本经济衰退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再加上日本技术创新停滞,社会进入老龄化等因素。
这对中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加速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自主创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之后,五个国家的央行联手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引发全世界投机者跟风,美元对主要货币明显下挫。
以日元为例,广场协议前一个交易日,美元兑日元收报240.1,到9月底收报216.5, 12月31日收报200.25。
极端的情况是,1995年1美元兑79.7日元。
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时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201.26%。
①1.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日元升值全面抬高了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抑制了国际市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从而对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造成打击。
这种打击还会通过产业链条波及其他产业,甚至有可能形成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全面抑制。
另外,日元升值降低了日本的进口价格。
这固然可以使资源短缺的日本用较少的支出换取所需要的资源,但是,廉价的外国制成品也同时涌入日本,冲击着日本原有的产业结构。
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技术含量不高,但对维持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些制造型行业受到冲击后,必然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因为一旦没有了这些产业,日本的就业等社会问题将会凸现,进而演化为政治危机。
同样签订“广场协议”,货币大幅升值100%以上,为什么只有日本败了,这个国家却安然无恙!今天,想讲一段历史,一段货币战争的历史。
很多人都听说过它,却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只见树木,未见森林。
他可谓人类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次货币战争,以美国的大获全胜而结束。
没错,它就是“广场协议”。
很多人不明白,日本为何竟如此愚蠢,自己把自己放在火上烤,还烤熟了。
很多人也不知道,签订广场协议的并不仅仅只有日本,还有另外一个国家,而它不仅却惊险涉水,挺了过去,甚至还越走越稳了。
1广场协议事情还得从七八十年代说起。
那些年,美国财政赤字日益扩大,贸易逆差更是前所未有的高,到1984年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600亿美元,占到了美国当年GDP的3.6%。
迫不得已之下,美国不得不提高国内基准利率,吸引国际投资,发展经济。
但这样一来,又造成大量国际热钱流入,美元不断升值,导致出口下降,更加扩大了贸易逆差,得不偿失。
1978年底,又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物价齐涨,令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当时的美联储不得不三次提高利率,收紧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一度达到了惊人的20%。
如此高利率,推升美元从1979年到1984年5年间升值近60%,出口困难,贸易逆差更加严重,令美国国内一片恐慌,而与此相反,日本经济却一路狂飙,每年增速高达10%,甚至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令全球惊呼,日本的时代来了。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作为全球霸主,美国怎么可能允许别人比自己强,哪怕是自己的小弟,哪怕只是一点点可能,也必欲除之而后快。
所以,当时的美国工商学界,纷纷游说,强烈要求政府干预汇率市场,最终,美国对日本挥起了大刀。
这可谓是一场美国版的“鸿门宴”。
1985年9月,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下,拉上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四国财长,联合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开会。
会上,美国大获全胜,最终签订了一份协议,史称“广场协议”。
协议要求五国必须联合干预汇率市场,令美元贬值,从而遏制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为例一、背景及研究意义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减少进口商品成本,提升国内购买力2. 减轻国际贸易压力,提高出口竞争力3. 促进国际投资,降低本币贬值的风险4. 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5. 对人民币升值监管政策的影响三、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例证1. 汇率升值对日本制造业的影响2. 汇率升值对日本服务业的影响3. 汇率升值对日本旅游业的影响4. 汇率升值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5. 汇率升值对日本政府政策的影响四、案例分析1.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2.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3. 2015年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 2017年人民币“贬值压力测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服务业的影响五、结论及未来展望背景及研究意义自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人民币升值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协调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以日本经济发展为例,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减少进口商品成本,提升国内购买力人民币升值可使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中国的购买力也会相应提高。
从长远来看,当人民币升值趋势稳定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将激发民间消费热情,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减轻国际贸易压力,提高出口竞争力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轻国际贸易压力,提高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随着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投资,进而对中国的出口业带来了诸如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等新机遇。
3. 促进国际投资,降低本币贬值的风险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中国的国际投资。
由于政策稳定,资本流入将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交叉汇率,进而防止本币贬值风险。
4. 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广场协议”对人民币汇率的启示作者:宣奔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0年第12期摘要:由于“广场协议”的影响,日元急速升值,结果造成日本经济陷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这一事件对当前的人民币升值不无启示,因此,人民币升值务必慎重。
关键词:债权;升值;汇率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并成为“世界工厂”,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如坐针毡,他们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1985年9月,美日德法英五国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的“广场协议”。
美国政府据此协议对日本施压,美元对日元大幅贬值,日元急速升值。
当时日元汇率是1美元兑250日元,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
日元的大幅升值重挫了日本的外贸出口,使得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急剧形成了泡沫经济。
到1990年,日本政府不得不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泡沫经济被戳破,但股价地价下跌50%左右,再加上国际游资的金融投机,日本经济陷入十几年的衰退期,这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无独有偶,我国当前也同样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2009年,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逐渐回暖复苏,一些西方人士不约而同地要求人民币升值,其中主要是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当然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减少对外投资和进口的成本,有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购物。
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但利远小于弊,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出口和就业,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特别是对简单加工贸易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会降低诸多产业的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不利于吸引海外投资;加大通货紧缩的压力;会增加国际游资炒作的金融风险。
人民币升值原因与日元升值原因的比较分析对人民币升值原因与日元升值原因进行了对比,得出两者的相同因素有:第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第二,外需主导型的经济结构,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第三,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第四,大量热钱的流入;第五,美国政府的压力。
不同因素有:第一,升值幅度不同。
第二,外部环境与压力不同。
第三,内部经济结构不同。
标签:人民币升值;日元升值;升值压力从国际经验看,伴随着后进国家经济起飞,往往会出现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加大,外汇储备增长较快,汇率升值压力较大等情况。
从2002年开始,国际上就开始施压人民币升值,尤其近来奥巴马政府总是以中美贸易巨额顺差为借口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008年9月期间,我国实行汇改,采取浮动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约21%。
2011年4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再创新低,跌破6.5大关。
无独有偶,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同时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汇率升值内部压力和贸易逆差国施加的外部压力。
本文以下部分将对人民币升值和日元升值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作出深入比较。
1 文献综述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国内外学术界已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归结为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李苗苗、王婧、丁琳(2007)曾指出,美元的贬值,全球跨国资本的大搬家和全球资产的重估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张小雪、张小双(2010)指出,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热钱的大量流入以及美、日、欧等国强大的压力都是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段瑞君(2010)指出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和国际政治因素是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其次,人民币升值的内因。
张琦(2008)指出,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也是造成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刘犇、刘西葵(2009)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内因,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缺陷也造成了人民币的升值。
试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为例一、试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二、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五、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重要问题。
人民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的货币,在国际汇率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以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为例进行分析。
二、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1985年,受到美国贸易逆差和日元升值的压力,财政当局组织了由七个主要经济体参与的协商,称之为广场协议。
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控制汇率变动幅度,以避免贸易战争等贸易争端的发生。
然而,与预期的效果不同,协议的实施对于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影响存在着悖论。
由于日元升值,对出口企业的打击极大。
出口企业降低成本,则对此加以回应,这些回击则使本来就被部分边缘化的日本制造业遭受了更大的压力,导致大量企业外迁。
同时,高通胀和高利率导致工资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下降。
总之,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从爆发式增长转变为长期停滞的经济状态。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出口型经济,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国货币买入中国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会导致对外出口的成本上升,从而减少出口数量和增加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会促进进口,从而增加外部竞争压力。
然而,人民币升值也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
出口制造业的盲目扩张和过度依赖已经面临危机。
在此情况下,通过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将付出更多成本,良性的调整和结构性的再分配有助于帮助压缩过渡扩张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首先,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外来贸易的竞争和压力,同时导入的成本也会降低。
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人民币升值说最初是由日本提出的。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的竭力督促人民币重新估值。
相比而言,其他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较为矜持。
近来,主要发达国家大都出现了通货紧缩、失业增加、经济萎靡等困境,而我国经济的“一枝独秀”,尤其是出口增长的强劲势头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日本:2002年12月4日,日本财务省次官黑田东彦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通货紧缩经出口扩展到香港、台湾等地,之后波及全球”,因此中国“应当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
两天后,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也发表公开讲话说,“若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人民币显得过于疲弱。
”2003年1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国内的通货紧缩。
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OEC 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通过一项“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
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
3月6日,日本国会某参议员发表言论,提出中国应将人民币升值,以减轻因输出通货紧缩而对日本和全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自去年时任美国财长的奥尼尔发表对人民币汇价的意见以来,今年五月,在西方八国财长会议上,美国财长斯诺首次提出人民币升值的问题;6月16日,斯诺在出席宾夕法尼亚州一个保健会议后对记者明确表示,美国将“支持”中国政府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
7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向人民币汇率发难。
他表示,“人民币汇率如果继续盯住美元,可能会破坏中国国内货币体系的功能。
”并指出,“从经济的观点看,人民币汇率应该自由浮动。
”6月19日,在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团体——美国制造业协会的牵头下,“健全美元联盟”决定就中国“货币操纵”问题游说美国政府动用“301条款”,达到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目的。
“广场协议”对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启示作者:刘霆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03期[摘要]人民币升值与20世纪80年代日元升值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某些相似,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为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因此,以“广场协议”为鉴,探讨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有效政策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广场协议人民币升值汇率一、“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长期的不平衡性。
于是1985年9月,美、日、联邦德国、法、英等五国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协议中规定日元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央行被迫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使日元在投机资金的推动下,造成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增幅远远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日元升值幅度达到86.1%。
在1989年日本政府试图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但为时已晚。
最终导致了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巨额增加,经济长期低迷不振,日本经济进入十年的衰退期。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失去的十年”中,日本仍然是一个发达国家。
日元升值大大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即使在欧元诞生后,日元仍然是国际上最主要的四大货币之一。
并且,在日元持续升值过程中,美元计价的日本国家资产同步增加,日本企业逐步在海外扩大投资,日本居民也切实地分享到了成长红利。
二、对我国政策选择的启示对比来看,当年的日本经济与中国现在的情况有些相似。
在本币升值的预期下,会有大量的国外资金涌入。
这段时间,经济走势强劲,民众的财富增值速度也很快。
但是,如果升值预期减弱,很可能引起资金的外逃,并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另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外汇的严格管制,也进一步促使国内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的上涨。
试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为例【摘要】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日本经济陷入了衰退。
金融危机后,由于多种原因,人民币同样面临升值压力。
这种状况与广场协议前日本经济状况非常相似。
中国经济是否会重导覆辙?本文通过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寻求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人民币升值。
一、对当时日本经济的思考。
广场协议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
而美国经济却面临着逐年增加的贸易逆差和急剧扩大的财政赤字。
为了缓解这种状况,美国开始对其它主要经济体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升值本币,日本首当其冲。
在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出现了短暂的衰退,但在1986年底就恢复了增长,日本政府却认为日本经济将面临大衰退,在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间,连续5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为当时主要国家最低。
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进而造成资产价格上涨。
低利率一直保持到1990年。
但此时,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却直接挑破了经济泡沫。
因此造成日本经济泡沫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决策错误。
二、中日经济对比。
今天中国的经济会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者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依赖大,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但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仍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一是经济体制不同。
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有相互持股制、终身雇佣制等,这些制度已完全不适应当时日本经济发展。
而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已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这些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为防范经济危机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国内需求潜力不同。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已进人了后工业化阶段,地区、城乡差距非常小,国内需求已趋于饱和。
而目前,我国除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外,中西部、东部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和德国汇率升值的比较分析--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师自国【摘要】很多研究者认为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通过对日本和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其中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日元升值;人民币升值;广场协议;经济低迷【作者】师自国【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纪委派驻监察局,北京 10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1.6很多研究者认为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本文通过对日本和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
一、日本和德国的汇率大幅度升值及宏观经济表现1985年到1988年,日元和德国马克经历了大幅升值。
在著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之后,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254元升值到1美元兑134元,累计升值90%,德国马克从1美元兑3.17马克升值到1美元兑1.89马克,累计升值68%(见图1)。
在此期间,两国的出口增长率下降,GDP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两国都试图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降低汇率波动,并且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
1985年4月开始,日本的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并且从2.85%下降到-19.46%。
这一情况的确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GDP增长率从1985年第四季度的7.16%迅速下降1986年第三季度的1.86%。
与此同时,德国也经历相似的情况,出口增长率从1985年6月的6.59%下降到1986年8月的负4.54%,GDP增长率从1985年第二季度的4.54%下降到1987年第一季度的2.14%(见图2和图3)。
《广场协议》签订经过\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启示摘要:《广场协议》是20世纪日本金融发展史上的大事,是日美间一系列政策博弈的结果。
但是,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泡沫与长期萧条是因不当的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投机资本造成的。
目前,中国经济也面临与当年日本相似的情形,中国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要掌握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权。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人民币汇率《广场协议》的签订是20世纪日本金融发展史上的大事。
自此之后,日本经济由稳定增长转而出现日元升值、泡沫膨胀及崩溃、通货紧缩以及经济持续低迷等现象,直至今日,日本经济一直长期不振。
本文通过对签订《广场协议》前后经过的分析以及经济泡沫成因的阐述,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一、《广场协议》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涨,日本也结束了战后以来的高速增长。
然而日本的经济增长明显好于其他发达国家,仍保持较长时间相对低速的稳定增长。
同时,日本政府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产业结构由高耗能原材料产业为主转向节能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内需主导型增长转向出口依赖型增长;灵活扩张或收缩公共事业费和财政投融资调节景气并调整使用方向,充实社会生活资本。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自己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
到8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另一方面,二战后取得霸权地位的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成为美国经济逐渐出现问题的标志。
为应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美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连续3次提高利率,官方利率已经超过10%,市场利率一度达到20% 。
高利率使对美元的需求大幅增加,大量资本流入美国,美元的汇率急升。
1979—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升了约60% 。
到1980年代中期,过强的美元严重消弱美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使美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遭到沉重打击。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显著扩大,招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借鉴日元升值经验合理应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提要2010年以来,受到世界各方舆论的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
日本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面临类似的境况,当时日本政府迫于西方国家强大的压力签署了“广场协议”,经济严重受挫,但另一方面日本又使自己在其他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长期内人民币汇率存在强大的升值预期。
本文基于日本广场协议之后的日元升值,结合此次升值给其经济及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和日本国际形势及国内外经济的异同,对人民币如何升值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人民币升值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一、日本当年状况回顾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汇率体系由原来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浮动汇率制,日本迫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使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上升。
由此,日元走上了长期升值的道路。
此后,日本经历了四次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度升值。
尤其是以广场协议为转折点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升值,日元升值的比例高达109.7%和88.1%。
(一)日元大幅升值,首先给其进出口、就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1、对外投资迅速增加,但同时造成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
由于亚洲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考虑日元对美元升值给日本对外投资带来的影响时,会因产品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不同而不同。
假如将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都放在亚洲,则不受日元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这是因为由于亚洲各国货币与美元有较强的联动性,日元对美元升值后,也会造成对亚洲各国货币升值。
因此,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与放在日本相比会降低生产成本。
同样地,假如将生产基地放在亚洲而将销售市场放在美国,也会抵消由于日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日元对美元长期升值必然刺激日本企业将生产基地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
从图1可以看出,日元汇率自1985年升值后,引起了日本直接对外投资的大幅度上升。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1、日本汇率制度演变的三个时期考察日元升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固定汇率制末期的调升期从1949年至1971年的22年间,日本一直采取1:360的固定汇率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力的上升使得日元汇率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1971年12月日本调整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上下浮动2.25%,这是日元持续升值前的最初一次较大幅度的调升币值。
(2)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日元开始了第二次升值1973年2月13日,日本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开始推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日元从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至250日元。
(3)自由浮动汇率制时期,即1985年签订"广岛协议"至今1985年至1987年的两年半,是日元升值的主升浪期间。
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元汇率从1:250升至1:120,升幅高达两倍多。
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2、在日元升值时期,货币升值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汽车、钢铁、家电、造船等诸多行业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日元提出了强烈的升值要求,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力量的推动,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外汇体制改革。
从1972年至1985年间,日本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再到自由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度的改革推动日元进入长期升值的周期当中。
1972年至1990年的19年间,是日元的升值周期。
前言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经贸关系中的一个焦点。
2002 年以来,随着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名义汇率相比于欧元、日元等货币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跌。
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品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通过日益扩大的出口规模向发达国家输出通货紧缩,从而损害了进口国的经济利益,由此逼迫人民币升值。
原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2003 年初的西方七国特别会议上提出:应把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一项议题正式讨论,并要求其他国家通过类似于1985 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逼迫人民币升值;原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也公开发表讲话呼吁人民币升值;而且,由于美元的持续走低,欧盟和东亚的一些国家也开始担心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冲击,不同程度地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人民币升值成为涉及各国经济、政治甚至社会问题的一个世界性问题。
自2005 年7 月21 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3.8 个百分点,其中: 2007 年人民币升值近7%, 2008 年升值超4.3%。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暂时得到缓解,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一番小幅、渐进、可控的升值之后,有关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没有被根除,汇率作为调节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必将突显。
本文以人民币升值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并在最后阐述了自己的有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社会提供的一些参考意见,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目录摘要: ..................................................................................................................................................... i ii 1人民币升值的潜在环境. (1)1.1人民币升值压力客观存在 (1)1.1.1人民币购买力平价(PPP) (1)1.1.2中美通货膨胀率差异 (2)1.2人民币升值因素 (2)1.2.1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1.2.2国际社会的外在要求 (3)2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 (4)2.1外在原因 (4)2.1.1美国对中国的施压 (4)2.1.2欧美其他国家的中国的施压 (4)2.2内在原因 (5)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5)3.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5)3.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6)3.2.1有利影响 (6)3.2.2不利影响 (8)4 我国对外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10)4.1客观应对 (10)4.1.1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10)4.1.2实施“走出去”战略 (11)4.1.3用金融工具管理和规避风险,提高抗汇风险能力 (11)4.1.4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2)4.2具体应对 (12)4.2.1利用避险工具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 (12)4.2.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改变外贸增长方式 (13)4.2.3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实行多元化出口战略 (14)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8)浅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人民币的升值已成为国际经济和社会舆论的焦点。
汇率博弈由日本教训看人民币升值对房价的影响“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是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
人民币如果进入一个升值周期,房地产泡沫就会出现。
到底有多少国际游资进入了中国或者准备进入中国“豪赌”人民币升值?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但有一些数据和现象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
中国的外汇储备近年来一直非正常地增长。
目前外汇储备达到6600亿美元左右,其中2004年增加2000亿美元,增幅超过50%,实际利用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总计小于1000亿美元,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增长很快,说明很多资本不是通过正常的贸易和投机进来的。
特别是误差和遗漏项由1998年的负180亿美元变成2004年正的270亿美元,说明资本由外逃变成了悄悄流入。
其次,建设部谢家瑾司长透露,2004年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超过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3,同比增幅高达34.2%;2005年1~2月,上海市境外居民购房规模超过4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倍半。
政府把国际游资当成洪水猛兽,开发商却把国际游资当成救命稻草。
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后,银行的钱贷不出来了,苏浙民间资本也更加谨慎了,国际资本的进入成了维持房价“高烧”的希望。
我们的近邻日本在上世纪末曾遭遇过类似的问题。
1985年的“广场协议”令日元汇率在10年间里升值近3倍。
随后,日本经济形成了巨大的资产泡沫。
从1987年到1990年,住宅用地价格年均上涨14.41%、商业用地价格年均上涨15.6%。
泡沫经济破灭前的日本,东京的地价等于整个美国的地价总和;东京三越百货公司门前的一块土地价格能够买下整个美国好莱坞的土地!资产泡沫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循环,并为1990年的股市大跌、企业倒闭、经济崩溃埋下了伏笔。
目前,如果中国政府出于实际经济发展的考虑或者为了应对国际社会的压力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那对于房地产价格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低利率政策诱发泡沫形成日元升值导致日本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
1985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其原因究竟是日本大藏省自身的失误,还是美国人逼的?广场协议以及之后的变化,用句当年很流行的话,日本是“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局”。
========================================================================为什么说日本是“猜到了开头”呢?首先先来看看《广场协议》是怎么形成的,:1. 里根政权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以“政策失误”而著名的卡特总统所遗留的高通胀。
为了打压通胀,里根采取的是相当强硬的金融紧缩措施,将利率提高到了2位数(!),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2. 利率提高的结果是货币流动性迅速缩小,大量流入银行,使民间资本的投机行为大量减少。
同时高利率也使海外热钱大量融入美国市场,将美元越推越高:81年年初美元兑日元为210日元,82年10月竟达到了270日元。
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美国出口额的下降和进口额的上升,也即是贸易逆差。
3. 高通胀影响和贸易逆差的结果,导致了美国在80年代前期,出现了“双料赤字Double Deficit”: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
双料赤字将直接导致政府的赤字迅速扩大,对长期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双料赤字现象在代表了保守势力的共和党政权下,是不太常见的,里根政权很可能因此而被舆论所质疑,影响下一届选举。
4. 于是美国将不得不寻找摆脱这“双料赤字”的方法:在财政赤字不易削减的情况下,首先就是要将美国的贸易逆差降低,甚至是转为顺差。
换言之,就是要使美元贬值。
而使本国货币贬值的方法有许许多多,但无外乎两大类:a. 市场调节:增发货币买入国债,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QE降低本国利息,使本国货币需求下降b. 动用外汇储备,大量买入对应国货币,使美元反c. 国际间协议调节:通过与主要利害国的协商,来人为制定一强制汇率或汇率调整目标。
在美国当时的环境下,进行a. 市场调节无疑会使通胀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同时也会让财政赤字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