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龙海市城市总体的规划5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1.28 MB
- 文档页数:52
漳州海滨新城规划方案简介漳州海滨新城是福建省漳州市政府在2013年提出的一个城市发展计划,为满足市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一个城市规划方案。
海滨新城最初的规划面积为16.5平方公里,其中约3.5平方公里为南澳湾保护区,不能用于城市开发,因此实际开发面积为13平方公里。
规划中,海滨新城将成为一个以休闲、旅游为主,兼顾商务、住宅、文化、教育、生态的多功能城市。
规划方案城市规划漳州市政府将海滨新城规划为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商务贸易、文化艺术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将实行“两主体、四区域、六中心、九层次”的布局结构:•两主体:南端主体区为城市繁华商务区,北端主体区为宜居宜游生态区。
•四区域:即南澳湾区、科技创新区、区中心商务区、综合生态保护区。
•六中心:包括城市中央商务区、青少年科技与文化活动中心、休闲文化娱乐中心、地铁交通枢纽中心、创意产业园区、国际航运中心。
•九层次:即城市门户、城市中心、城市繁华商务区、科技创新区、休闲文化娱乐中心、宜居宜游生态区、国际航运中心、南澳湾海岸生态保护区、城市绿廊与生态廊带。
交通规划海滨新城交通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规划的基本策略是规划全市快速路网,并实施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系统。
具体规划如下:•快速路网:主城快速路网与连接城市主要节点的枝干干道网构成了包容性的新型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共设主干道6条,枝干道32条,总长297.7公里。
•轨道交通:海滨新城将建设地铁1号线和2号线,其中1号线从南澳湾出发,贯穿城市中心,向北延伸至科技创新区;2号线贯穿城市中心,从西部新城延伸至南澳湾。
•公交系统:规划建设完善的公交系统,涉及18个公交区域枢纽,建设便利快捷、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发展公共自行车、分享单车等短途出行方式。
园林景观海滨新城在规划中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绿化面积不低于30%,公园绿地达到35公顷,并要求各景观节点均有标识系统。
漳州总体规划刚要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台海网7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沈华铃)昨天,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查会召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汇报了规划方案。
据了解,新一轮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编制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承担,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去年1月完成规划方案,去年6月完成规划纲要初稿,预计近期将完成规划成果报批。
此前,漳州市委、市政府要求,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要按照“主动对接、深度融合、环湾延伸、同城发展”的要求和从滨江城市到滨海城市的发展趋势,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要突出漳州的个性,突显对台、邻厦、滨江、滨海、生态、历史文化等方面特色。
▲都市区空间结构示意图市域城镇结构?两区、两群、两带根据规划纲要,漳州城市目标定位为:“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千园绽秀的田园都市、万径流彩的生态之城”,城市性质为:“海峡两岸合作引领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的田园都市”,城市职能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临港产业的新兴基地、漳州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战略为:“漳厦一体、文化对台、区划调整、拥江达海、交通通达、生态宜居”。
规划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两区、两群、两带”,两区即东南部的滨海城镇发展区、西北部内陆生态经济区;两群即中心城市城镇主群、泛东山湾城镇主群;两带即厦漳龙一体化发展带和滨海人口产业成长带。
在市域交通方面,提出的目标是中心城市到市域内的主要城镇要一个小时内可达,市域内的主要城镇要半小时内上高速,市域内的产业园区、物流园区要一个小时内到主要港口。
在市域旅游开发方面,提出“一心、三核、五区、多点”的发展结构。
一心即中心城区,是旅游中心;三核即土楼、东山国际休闲岛、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五区即不同的旅游特色,即都市文化、宗族文化、祖根文化、闽南文化、山水文化;多点是指加快旅游发展和周边合作。
附件1:《龙海市角美镇总体规划(2010-2030)》(草案)公示文本一、概况1、项目名称《龙海市角美镇总体规划(2010-2030)》;2、规划编制单位及资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设计资质为规划甲级;3、规划范围角美镇行政辖区:规划范围160.71平方公里,包括中心区、角美开发区、凤山工业集中区、文圃工业集中区;角美中心城区:规划范围29.1平方公里,西起角泰路,东至角海路,北自旧324国道,南滨江大道,涵盖6个街道和12个村。
4、规划期限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30年,2030年以后为规划远景。
二、镇域镇村体系规划1、城镇发展目标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发展汽车电子、金属制品、光电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并以此为依托,重点发展商贸、商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将角美打造成:“工业重镇、商贸强镇、休闲名镇”。
2、发展策略用地发展策略:总体策略是“北保护、南开发”。
切实保护农业用地,严格控制土地投放量,促使镇域土地利用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本次规划以现有沈海高速为界,北边以保护为前提,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用地,适当发展生态型、观光性的绿色农业及闽台农业合作园等,提升农业产业价值。
南边以城镇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为主体。
交通发展策略:重点对接、完善区域、厦漳综合交通体系,为加快厦漳城市一体化进程作出贡献;理顺交通干道网络,对各主要道路尽快分级;加快建设各项交通配套设施,包括高铁客运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公交枢纽站等;加快区域性快速路建设,缓解国道、主干道交通压力。
经济发展策略:单一的延续以往发展产业发展的方式,不仅会受到资源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会面临环境恶化、产业发展空间等问题。
如果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利于角美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规划认为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努力发展特色农业。
由传统低效的种养业向开放型、高效型、观赏休闲型农业过渡,由此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二是优化现有的工业产业,推动产业链发展,壮大主导工业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调整二产与三产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尽快让第三产业成为角美经济新的增长点。
漳州市依港立市暨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序言海洋是蓝色国土,巨大资源宝库。
加快发展港口及海洋经济,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宝贵经验,是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也是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漳州地处海峡西岸南部,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1.5倍,占福建的13.7%。
海岸线682公里,占福建的20.5%,有5个县(市)在沿海,是典型的海洋资源大市。
未来漳州要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潜力在海洋,后劲在海洋,希望也在海洋。
编制和实施《漳州市依港立市暨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发挥海洋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实施“依港立市”发展战略,建设港口大市和海洋经济强市,凸显漳州在海西的位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市政府要求,市发改委牵头各县(市、区)、有关开发区、市直涉海部门共同编制《规划》。
《规划》以市第九次党代会、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福建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暨“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主要阐述规划期政府发展港口及海洋经济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行为方向,是规划期内我市港口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指导,是统筹港口及海洋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依港立市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漳州港口及海洋资源状况1、港口岸线和综合资源优越。
拥有厦门湾(南岸)、东山湾、诏安湾、浮头湾、佛昙湾等20多个天然港湾,其中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为深水港湾(全省深水港湾6个)。
规划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云霄、东山、诏安七个港区,近期规划码头岸线50.5公里,可建各类泊位254个,其中深水泊位138个(5-10万吨级35个,10-20万吨级10个,20万吨级以上13个),中小泊位116个,港区陆域总面积4357万平方米,可形成吞吐能力货运4亿吨,客运840万人次/210万辆。
特别是招银、古雷两个深水港区(古雷港为国际第19号停泊点)靠近国际主航道,港湾不淤且避风条件好,水深和锚地条件可满足建设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码头需要。
漳州龙海旅游概念性规划1.规划背景龙海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与厦门接壤,是漳州的东大门。
滔滔东去的九龙江水滋润着两岸1128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养育着八十多万勤劳勇敢的龙海人民。
龙海历史悠久,人文蔡荟萃,山青水秀,风光绮丽,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海滨邹鲁”、“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更是驰名中外的“凌波仙子”—水仙花的故乡。
同时,作为国家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海峡西岸对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之一,龙海连续蝉联闽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基本竞争力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百强。
天然优越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宜人气候、地灵人杰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文明传承,迅猛发展的经济,使龙海成为海峡西岸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无疑是龙海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
龙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长期以来缺乏科学规划,因此,目前尚未形成较好的旅游效应。
2.旅游资源特色分析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天一总局、白礁慈济宫、林氏义庄、江东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镇海卫古城遗址、木棉碑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国家地质公园—2200万年前的古火山口,隆教湾海滨浴场、红树林湿地等自然景观,南太武高尔夫俱乐部、龙佳生态温泉山庄、紫云山城市公园等旅游设施配套,海门岛、双第农场、南太武山生态风光以及程溪、东泗、港尾温泉等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景区。
十大旅游景点: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白礁慈济祖宫,紫云公园,普照禅寺,镇海卫城,马崎连氏宗祠,江东桥,龙佳生态温泉山庄,南太武山,国家地质公园牛头山古火山口景区。
新增“海丝”之路:2012年漳州龙海“海丝”遗迹月港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
龙海市作为“海商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列入漳州市“海丝”重要史迹的就有12个,包括海商文化遗址、新发现的水下文化遗址及重要对外贸易商港码头等。
中国四大名卫“龙海镇海卫”,天南锁钥“南太武炮台”等,是今年漳州游新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