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不变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6
光速不变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是指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不受光源运动状态的影响。
这一原理是由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并成为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即质量随着物体的速度增加而增加。
而根据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光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极限值,为
299,792,458米每秒,即光速。
光速不变原理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并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空间也会收缩。
这就是著名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应。
光速不变原理的实验验证也得到了许多的确认。
例如,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速度为光速,这一速度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此外,著名的钟差实验也验证了光速不变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将两个原子钟分别放置在高速飞行的飞机和地面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钟的时间存在微小差异,这就是由于飞机的速度接近光速导致的时间膨胀效应。
总之,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它的正确性。
评相对论的基础光速不变原理原文
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的基础之一,它强调了物理定律在惯性参照系中的不变性。
这个原理对于解释许多物理现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引力波的发现和宇宙膨胀的加速。
光速不变原理指出,无论在何种惯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被称为光速。
这个原理排除了由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而导致观察结果变化的可能性,这使得相对论的理论框架得以建立。
光速不变原理的确立,是相对论理论建立的关键之一。
这个原理不仅使得相对论的理论框架得以建立,同时也为引力波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引力波的发现,不仅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也进一步证明了物理定律在惯性参照系中的不变性。
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的基础之一,它对于解释许多物理现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原理的确立,不仅为相对论的理论框架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也为引力波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对论的基础是光速不变原理(或称作光速恒定原理),也被称为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
该原理是指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如何。
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被认为是一个常数,即每秒299,792,458米(约为光速)。
这意味着不论观察者自身的运动速度如何,无论其是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加速运动,观察到的光速始终保持不变。
这个原理违背了牛顿力学中的加法速度规则,根据该规则,两个速度的总和等于两个速度之和。
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揭示了一个新的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与光速之间的关系,即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会影响时间和空间的测量。
光速不变原理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之一。
它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运动的理解,推导出了一些令人惊讶且与常识相悖的结果,例如时间的相对性、长度的收缩、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等效性等。
这些概念和结果对于理解宇宙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以及粒子物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光速不变原理是被提出来,代表什么意思呢?所谓的光速不变原理,指的是:光在真空中传播,它的速度对所有的观察者而言,都是绝对的相同的。
光速不变定理,很多人都以为是爱因斯坦的。
其实不是!光速不变原理,具体是通过联立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出来的,并为而且这个得出来的数值,由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证实。
它代表着(或者意味着)光的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由此使得光速不变原理,可以应用到任何的参考系中。
只不过,爱因斯坦是提出、使用、运用光速不变原理最好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光速不变原理,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两条基本假设之一,它是相对论不可或缺的框架基础。
没有光速不变这个理论作为基础,现代的物理根本无法继续下去。
狭义相对论的另外一条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
相对性原理,本质上就是伽利略提出来的伽利略变换。
由此可见,光速不变原理,是物理学的基础原理,非常的重要,不可或缺。
尽管光速不变原理提出来,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还是太深奥了,一般的人都无法理解。
但,事实上,现实中,有四项事实可以证明光速不变。
一个是前面讲到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一个是恒星光行差,这两个对于常人而言,还是比较难理解。
不过另外两个事实,大家就容易理解了,而且大家可以看到,分别是:恒星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恒星都静止的。
光速不变原理的提出和确定,解决了很多曾经解决不了的物理学难题,例如牛顿理论和麦克斯韦理论的冲突。
从麦克斯韦之后,物理学界就陷入了调和两大理论矛盾的困境之中,无法解决。
直到爱因斯坦跳出传统的束缚,运用“光速不变原理”,并结合伽利略变换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从而解决这个困境。
光速不变原理违反了逻辑光速不变原理违反了逻辑光速不变原理是现代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指出,在真空中,光的速度是不变的,无论光源的运动状态如何。
尽管这个原理在现代物理学中被广泛接受,但仍然存在一些学者认为它违反了逻辑。
本文将探讨光速不变原理违反逻辑的几个方面。
首先,很多人认为光速不变原理违反了相对性原理,因为光速不受引力场的影响,而引力场可以影响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
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光速不变原理并不与相对性原理相矛盾,实际上光速不变原理正是相对论的基础之一。
相对性原理指出,物理定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都是一样的,而光速不变原理则指出,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光速都是一样的。
因此,实验证明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是互相支持的。
其次,有人认为光速不变原理违反了牛顿的力学定律,因为牛顿的力学定律依赖于速度的“绝对性”,而光速不变原理却否认了速度的“绝对性”。
然而,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
牛顿的力学定律不是与速度的“绝对性”有关,而是与速度的“相对性”有关。
也就是说,牛顿的力学定律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一样的,而光速不变原理也是如此。
因此,相对论并没有违反牛顿的力学定律,而是对其进行了修正。
最后,一些学者认为光速不变原理违反了普遍的逻辑学定律,因为光的速度应该依赖于相对运动状态。
然而,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光速不变原理并没有违反逻辑学定律,它只是我们对光的特性进行的合理假设。
在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相对论给出了一种更加基本、更加全面的物理定律,它可以用来描述不同惯性系之间的相对运动,同时也可以解释一系列实验现象。
综上所述,光速不变原理并没有违反逻辑。
相反,它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一,为我们解释自然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接受光速不变原理,我们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以确定光速不变原理的正确性。
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一)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引言•相对论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对整个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解释这一原理的相关原理与推论。
光速不变原理的提出•在相对论早期,爱因斯坦认识到从不同的参考系中观察光的速度,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光在不同的参考系中的速度总是相同的。
•这一结论违背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常识,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争议。
狭义相对论与光速不变•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更加严格地定义了光速不变原理: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光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即299,792,458米/秒(约等于30万公里/秒)。
•这意味着无论光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恒定的,不受任何物体的运动状态影响。
原理解释:时空的弯曲•光速不变原理的核心在于相对论对时空结构的重新定义。
•由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有关。
•当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时间和空间会发生变形,即时空的弯曲。
而光的传播速度在时空的弯曲中是恒定的。
引申推论:时间膨胀与长度收缩•光速不变原理引导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重要推论: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
•根据时间膨胀的概念,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的时间流逝会相对放缓,这被称为时间膨胀效应。
•同样地,长度收缩效应指的是当物体以光速接近运动时,其长度在运动方向上会相对缩短。
实验验证与应用•光速不变原理在相对论物理学的发展中得到了多次实验验证,如米歇尔逊-莫雷实验。
•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的应用包括GPS导航系统的精确定位、加速器中粒子物理实验的设计等。
•光速不变原理也是理解黑洞、时空弯曲等宇宙现象的重要基础。
总结•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指出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光的速度都是恒定不变的。
•这一原理的提出引发了对时间、空间和运动的重新理解,为现代物理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命。
如何证明光速不变原理的方法1.引言1.1 概述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它指出无论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如何,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均为一个恒定值,即光速。
这一原理的提出,由爱因斯坦引领了相对论的革命性进展,对于我们理解时空的本质和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推导两个方面,深入探究如何证明光速不变原理。
在实验方法部分,我们将主要介绍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玻尔兹曼因子实验两种经典的实验方法。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通过比较两束垂直传播的光束在不同方向上的传播时间,进而验证光速不变原理。
而玻尔兹曼因子实验则基于光子的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光的频率和能量的变化,来论证光速不变的存在。
在理论推导部分,我们将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入手,探讨了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洛伦兹变换等重要概念。
然后,我们将详细推导出光速不变原理的推论,通过数学推导和逻辑推理论证光速在不同参考系中均保持不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并总结论证光速不变原理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也将回顾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过程,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光速不变原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证明方法。
同时,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引发更多有关光速不变原理的探讨和研究,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着证明光速不变原理展开论述,并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中,我们将对光速不变原理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分为实验方法和理论推导两个主要部分。
在实验方法部分,我们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来证明光速不变原理,分别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玻尔兹曼因子实验。
通过介绍这两种实验方法,我们将展示它们背后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以及它们如何提供支持并证明光速不变原理。
随后,我们将在理论推导部分详细探讨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包括时间相对性、长度收缩效应和相对论动力学方程。
相对论基础光速不变性与相对性原理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于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相对论中,有两个基本概念是光速不变性和相对性原理,它们为相对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相对论的基础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一、光速不变性在相对论中,光速不变性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恒定的,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个普适常数,通常用符号c表示。
这一概念最早由爱因斯坦在其狭义相对论中提出,被后来的实验证明。
光速不变性的意义在于,无论光源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以任何速度运动,光速都不会发生改变。
这与牛顿力学中的加速度理论完全不同,因为牛顿力学中认为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施加加速度而改变。
而在相对论中,光速的不变性意味着存在着一个时空背景,即光的传播速度定义了一个最高限速。
相对论的光速不变性是许多重要推论的基础,例如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质量和能量的等效性等。
光速不变性还导致了著名的“双生子悖论”,即当一个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一段时间后与地球上的另一个人相遇,他们的年龄会有明显的差异。
二、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是相对论的另一个基础概念,它有两个核心内容:相对性原理一和相对性原理二。
相对性原理一,也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指出所有的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不受惯性参考系的影响。
也就是说,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匀速运动的参考系之间,物体的运动是完全等效的,无法通过实验来区分。
相对性原理二,也称为洛伦兹相对性原理,基于光速不变性的基础上,指出自然界的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无论参考系如何相对于光源运动,光速都保持不变。
相对性原理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念,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物理观念。
相对性原理使得人们意识到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不再像牛顿力学那样将空间和时间视为绝对不变的背景。
相对性原理的提出促进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对时空结构的重新理解。
它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在实验验证中得到了充分的支持。
验证光速不变原理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引言】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是一项经典的物理实验,旨在验证光速不变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的基础之一,认为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恒定不变的。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开始,详细解读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准备与过程,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从专业角度对实验的分析。
【理论基础】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的核心之一,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其狭义相对论中提出。
该原理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即为常数c。
这一思想挑战了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观念,它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时空结构和物质运动的新视角。
【准备】要进行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我们需要以下准备:1. 光源:使用强度稳定且具有窄光谱线的单色光源,如激光光源。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中的光源频率足够稳定,以避免频率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关键是干涉仪器件,通常由半透镜、分束镜和反射镜等组成。
它们的设计和制造需要非常高的精确度,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 光路调整:在实验前,需要仔细调整干涉仪的光路,以使光线正确地通过仪器。
精确调整和仪器精度的把握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过程】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过程如下:1. 光分束:使用分束镜将光束分为两束。
其中一束光经过传输路径(径向光程)到达反射面,另一束光经过参考路径(周向光程)到达反射面。
这样可确保两束光的光程差。
2. 光的反射和重合:在反射面上,两束光线反射回来并重合在探测器上。
探测器可以是一个屏幕或其他光敏设备。
3. 干涉效果:由于光束的光程差,具有相同波长和相位的光将相互干涉。
干涉效果将在探测器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案,其中明暗变化反映了光程差的变化。
4. 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干涉图案的变化,我们可以研究光经过不同光程路径的行为,从而判断光速是否在各个方向上均保持不变。
【应用】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在物理学、光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高速电子运动下的相对论效应在物理学中,相对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行为。
其中,相对论效应作为相对论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我们理解高速电子运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速电子运动下的相对论效应。
1. 光速不变原理相对论的基础是光速不变原理,它指出在任何参考系中,光的速度都是相等的,即便是在高速运动的物体中。
这意味着当电子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光的速度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这一原理违背了牛顿力学中的加法速度规则,引出了相对论效应的存在。
2. 时间膨胀根据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在高速运动的电子中,时间似乎会变慢。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著名的孪生子悖论来说明:假设有两个孪生兄弟,在其中一个兄弟乘坐太空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一段时间后返回,会发现与自己在地球上的兄弟相比,自己的时间流逝较慢。
这是因为高速运动的电子在光速存在的参考系中,时间伸缩了。
3. 长度收缩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长度收缩效应。
根据相对论,当物体以高速运动时,其长度会相对缩短。
这可以通过著名的钟慢效应来解释:假设有一个高速飞过的电子,将经过一个以地面上的钟为参照的观察者。
由于运动速度很快,观察者会感觉到电子的时间流逝较慢,导致他觉得电子像是在慢动作中运动。
由于时间变慢,观察者会测量到电子飞过的距离变短,即长度收缩了。
4. 质量增加相对论还指出,当物体以高速运动时,其质量会增加。
这被称为质量增加效应。
根据相对论质量-能量关系,质量的增加将导致电子所需能量的增加。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需要投入更多能量才能达到接近光速的原因。
5. 能量转换在相对论中,能量和质量被认为是相互转换的。
当电子以高速靠近光速时,其动能将变得巨大,其动能与质能之和被定义为总能量。
同样,当电子以高速运动时,其总能量也会增加。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粒子对撞过程中,高能电子能够转化为其他粒子。
6.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但在高速运动的电子中,光的折射规律会发生变化。
光速不变原理什么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在狭义相对论中,指的是无论在何种惯性系(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不随光源和观察者所在参考系的相对运动而改变。
这个数值是299,792,458 米/秒。
光速不变原理是由联立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到的,并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证实。
光速不变原理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在广义相对论中,由于所谓惯性参照系不再存在,爱因斯坦引入了广义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参考系都是不变的。
这也使得光速不变原理可以应用到所有参考系中。
光速不变原理的诞生爱因斯坦1905年9月发表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的那篇著名的相对论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到光速问题的话有四段:“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V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下面的考虑是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依据的,这两条原理我们定义如下:1. 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时所参照的坐标系究竟是两个在互相匀速平行移动着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并无关系。
2. 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V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
”“对于大于光速的速度,我们的讨论就变得毫无疑义了;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光速在我们的物理理论中扮演着无限大速度的角色。
”“由此,当υ=V时,W就变成无限大。
正像我们以前的结果一样,超光速的速度没有存在的可能。
”(《爱因斯坦奇迹年━━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美] 约翰•施塔赫尔主编,范岱年、许良英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97━98页,第100━101页,第109页,第127页。
)系统证明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无论在何种惯性系(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都为299792.458公里/秒。
证明光速不变的四项事实。
1)恒星光行差。
2)恒星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
3)恒星都静止。
4)太阳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任意恒星光行差都长期保持不变,证明:光行差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光速也不随时间变化。
所有恒星的光行差都为20.5″角距,证明:所有恒星的光速都相同。
《系统分析恒星光行差》中已经详细论证了“光速不变”,所以不再重复。
恒星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证明:任意一个恒星的所有的光线的光速都相同,即没有不同光速的光线。
因为没有任何光速…变化‟的现象,所以只有采用…反证法‟。
设:某恒星发来两种光速的光线;光速为c的光线,用c表示;光速为C的光线,用C表示;光速c>C因为c和C都是连续的,所以观测者能够同时接收到c和C;但观测者同时接收到的c和C,必然不是同时从恒星发出的。
因此设:c发出的时刻为零;C发出的时刻为t;恒星零时刻的位置为A;t时刻的位置为B;因恒星周日视运动角速度ω=15.0411″/秒,所以A、B之间的角距φ=ωt再设:φ=10′(太阳直径的1/3);恒星距离L=30光年。
则:t=φ/ω=10×60†15.0411≈40(秒)c传播的时间T1=L/c=30(年)≈86400×365=946080000(秒)C传播的时间T2=L/C据题意知:T2=T1+t=L/c+t=946080000+40=946080040(秒)所以:C=L/T2=946080000c/946080040≈0.9999999577c≈299999.987(公里/秒)即:如果φ=10′,则c-C=300000-299999.987=0.013(公里/秒)=13(米/秒)也就是说:如果两条光线的光速差为13米/秒,则这颗距离为30光年的恒星,就同时在角距为10′的A和B两个位置上。
光速连续比间断变化的可能性大得多,如果恒星光速是在C和c的范围内连续变化的,则看起来,该恒星应该是:长度为10′角距的线段。
因为从未看到过:恒星具有多个位置和任何拉长的现象,所以结论正确。
恒星都静止,证明:所有恒星的光速都不随时间变化,都始终恒为常数c不变。
这是因为如果光速不断变化,则看起来恒星必然是运动的。
证明方法与上述类似,不再重复。
太阳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太阳光的光速不变。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依据是:光速=波长×频率光波长和频率都是根据光干涉条纹确定的。
根据…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干涉条纹之间的间距,能够独立推算出…光波长‟,自然可确定…光频率‟。
这样推算确定的光波长和频率的乘积为常数,即不同颜色光的波长和频率的乘积相等;而且乘积数值等于检测的…光速值‟;从而充分证明:…光速=波长×频率‟成立。
迈克尔逊和莫雷通过长期多次分别检测,来自不同方向的阳光的光速,充分证明:阳光的光速不变。
反对光速不变原理的观点大家可以注意到,在爱因斯坦论述的光速不变和文章开头论述的光速不变是不一致的,这是为什么呢?牛顿时空观认为距离和时间,在各个参照系测得的都相同,因此光速是相对的,可变的,而不是绝对的。
首先我们定义1光秒的含义:光在某种稳定介质中一秒所运动的距离。
介质可以是水,这个长度是2.25*10^8米,介质可以是玻璃,这个长度是2.0*10^8米,甚至可以是声音一秒的运动距离,介质是空气,这个长度是340米,还可以是报道过的试验,在某种介质中,光速是17米/秒,在这种介质中1光秒长度为17米,这都不影响下面的论述。
假设有一个1光秒长的玻璃,我们从起点A发出光,一秒时到达B,我们说测得光速1光秒/秒,多次试验结果不变。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以1米/秒相对玻璃运动的参照系,方向与光相同,一秒时,我们距离B为1光秒-1米,我们在这个参照系测得光运动的距离是1光秒-1米,光速是(1光秒-1)/秒。
光速是相对的,这是牛顿时空观结果,速度是相对的,是以变化距离除以时间得到。
我们在学习相对论之前,全是用的这种算法,例如A车对地面车速50公里每小时,B车30公里/小时,A相对于B 的车速为50-30=20公里每小时,这是速度叠加原理。
所以说相对论必须假设光速不变才能推导,而在牛顿时空观中,是不能被证明光速不变的。
很多人以为爱因斯坦相对论可以离开光速不变假设,这是不对的。
爱因斯坦为了保证光速不变,需要修改长度(尺缩),时间(钟慢),就是认为运动的参照系测得的时间,与静止参照系不同,这已经是与牛顿理论完全不同了,而不是兼容关系。
爱因斯坦论述的光速不变,是在“静止”的参照系测得的(可以是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这就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但是,从一个参照系去测量另一个参照系是否还能够得到光速不变?牛顿理论将给出否定答案,而爱因斯坦并未解释为什么还是光速不变。
于是有人提出:各参照系测得的真空中的光速不变。
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但是除光外的其它波都是靠介质传递的,在各参照系中,测得的真空中所有机械波的速度都不变,都是0。
这个不用假设,有这个前提,是否足够推导相对论?如果不能,说明真空假设的推论是有问题的,如果能,则说明任何波都有对应的相对论。
这个结果结果奇怪吗?光速不变是正确的但相对论对光速不变的理解有误参考系之间做相对运动很复杂,在三个轴向可能上都有相对运动,而且可能都不是匀速的运动,搞起来很麻烦,要微分还要积分,累死。
把问题简化如下:参考系K‟相对参考系K沿X轴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u。
假设在t=t‟=0时,两参考系重合,此时位于参考系K‟原点的物体发光。
在t时刻,光与参考系K原点的距离是x,与参考系K‟原点的距离是x‟。
洛伦兹变换如下:x=x‟+ut;x‟=x-utx=k(x‟+ut);x‟=k‟(x-ut) {加系数k和k‟}x x‟=k(x‟+ut) k‟(x-ut)x x‟=k^2(x‟+ut) (x-ut) {k=k‟}(x/t)(x‟/t)=k^2(x‟/t+u) (x/t-u) {(x/t)=(x‟/t)=c 其中c为光速}c^2=k^2(c+u)(c-u)=k^2(c^2-u^2)这里的关键是(x/t)=(x‟/t)=c,这意味着什么呢?(x/t)=(x‟/t)=c意味着在参考系K和参考系K‟中的光速相同。
那么这是合理的吗?这是符合事实的吗?在洛伦兹变换开始时,t和t‟始终是同一个量t,即认为t‟=t,在u≠0且u<c时,x‟是小于x的,在洛伦兹变换中强行认为(x/t)=(x‟/t)=c,即将原本变化的速度认为是不变化的,必然推导出不变的时间是变化的。
显然这样的变换是错误的。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光速不变。
光速只与传输介质有关(麦克斯韦证明了这一点)。
怎么理解呢?假设光源一直处在运动中,无论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光源在某一时刻发光,令这一时刻t=0。
由于光不同于有质量的物体,不会因光源的运动得到惯性速度,在t=0时,光源有个确定的位置,周围有确定的介质,无论介质是真空、玻璃,或是其它什么,光速只与传输介质有关,按周围介质所决定的特定速度远离t=0时的发光位置,也就是说光速是相对于介质中发光位置而言的,与光源无关。
光与物体的运动规律不同在于质量(静止质量)。
物体是有质量的,伽利略大船上的物体随大船运动,物体的质量使物体随大船的运动得到了惯性速度,物体在大船上相对大船运动时,物体的速度v等于大船速度v1加物体对大船的运动速度v2。
由于光是电磁波,并没有质量,因此光没有惯性,不会因伽利略大船的航行获得惯性速度,如果伽利略大船船头有一盏灯,并且大船以光速前进的话,灯光将不能照亮大船前方的水路(能量守恒决定物体运动速度达不到光速,伽利略大船也不可能达到光速) 。
质疑:伽利略大船是一个密闭的参照系,其中的波介质,都随船运动,因此只要外界对船内物体施加的引力电磁力等一致,船内的任何物理实验都不能测出船是静止的,还是做匀速运动的,包括光学实验。
因此大船内测得的光速,还是光速。
这一点,相对性原理与相对论结论一致,任何认为相对性原理应该得到其它结果的人,都是没有学好相对性原理,请自行复习。
物体的运动速度,也是有相对性的,对不同的参照系,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这是经典物理理论结果,相对论的支持者,至少也会承认低速下是这样,而上面的论述者,根本没考虑速度的相对性,只简单的认为速度叠加,显然是要被所有人批判的。
认为相对论是经典框架内的人,会认为空气、水、玻璃,都是光介质,因为这些介质随大船运动,所以船内的光速才不变,如果是一个平板无厚度火车,则除非摩擦力起作用,否则任何声音、光实验结果,都与在地面静止时得到的结果一致。
很多人都是在这个地方困惑,他们总是忽略介质作用,这样一改变参照系就会有两个矛盾结果。
任何狭义相对论论述的定性结果,都可以用声音实验做出来,包括矛盾的两个结果,这足以证明相对论论述内容,是在经典框架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无需进行什么无法证明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