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气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浩然之气”——浅论孟子的人格修养

摘要: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发展过程中,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生哲学,在他自己创立的仁政说、性善论、天人合一观和心性修养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养浩然之气说”是关于人格修养的著名理论,成为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对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和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及培养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子孙后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激励他们为崇高的理想而坚定自己的意志,不断地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将从“浩然之气”的特征,蓄养“浩然之气”的方法以及“浩然之气”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三方面对孟子的人格修养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

关键词孟子浩然之气特征现实意义

公孙丑问孟子:“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公孙丑问孟子:“先生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道:“请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难以说清楚的呀。它作为一种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去伤害它,它就会充满天地四方之间。这种气,必须与义与道相配合;没有义与道,它就会软弱无力了。这种气是正义的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行为有一点亏心之处,气就软弱无力了。”这里的气实际上是一种自身内在涵养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修炼所体现出来的气质,从这一段话中可以总结出孟子的“浩然之气”具有“至大”、“至刚”的特征,“至大”是对个体渺小的超越,“至刚”则是对自身意志力薄弱的克服,“浩然之气”的养成是建立在“义”和“道”的基础上的,在蓄积“浩然之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崇高的志向追求,有意识的在逆境中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磨练自己的意志,要经得住诱惑,静得下心,才能够最终达到孟子“浩然之气”的人格境界。

一、孟子“浩然之气”的特征

1、“至大”的特征——对自身渺小的超越精神

人生在世,面对茫茫无际的宇宙,瞬息万变的社会,常常会感到个体的卑微和渺小,这种情感积淀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就会形成人类的自卑意识,孟子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希望通过修炼使个体达到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从而彻底摆脱人类意识中的自卑感。孟子认为“浩然之气”一旦养成便可以变得广大,这种广大即是对个体的一种超越,在孟子看来,“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对每个个体的自由意识和自主价值的终极肯定。“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1】按照孟子的观点,真正的豪杰之士,是没有领袖人物出现也能奋发有为的人。孟子所谓“兴”,不一定非指改天换地、改朝换代的大事,也不一定要求个个都去做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主要是指精神方面的奋发有为,乐观向上。说到底,就是要求大家自强不息,不要以“不能”为借口,这也不为,那也不为,只会阻断自己向前迈进的脚步,只要人人积极进取,个个都是“文王”。孟子正是用浩然之气来武装自己,通过内在气质的修炼以及外在道德的提高,使自己的的人格不断完善,最终获得“亚圣”的称号。

2、“至刚”的特征——对个体意志懦弱的超越

对于超越自己的懦弱,坚定意志的重要性在《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说的是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只有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孟子也曾说过“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2】可见人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后,应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以及坚定的信念,而不能一曝十寒,半途而废。我们在奋斗的过程往往会因为承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和淫言邪辞的诱惑,克服不了自身的意志的薄弱,缺乏坚定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心,而使成功中途夭折。孟子的“浩然之气”作为人的意志和信念的高度集中和凝聚,它能使人养成一种顽强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从而克服人性的懒惰、懦弱,实现人生的理想。

二、蓄积“浩然之气”的方法

1、要持志养气,坚持崇高的志向追求

在培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中,对于志的重要性,孟子亦有过卓有见地的论述。齐国王子垫问孟子:“士何事?”孟子回答说:“尚志”又问:“何谓尚志?”孟子又说:“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人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2】这就是说要使自己的志向高尚,就必须行仁义。孟子认为,做一个推行仁义的仁人志士,就是读书人应该树立高尚的志向,孟子把持志与养气密切相联,他指出:“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

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勿暴其气。”【3】这里的“志”是指理想、信念和意志;“气”则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是一种情绪和情感。“志”统帅“气”,决定“气”的境界。有志之人“三更灯火五更鸡”,耐得住灯下“十年寒窗苦”,最后往往成就一番事业。无志之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往往会缺乏坚持下去的毅力。毛泽东求学时虽“身无分文”,但“心忧天下”,周恩来少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有了远大的志向作引导,他们不怕艰难险阻,引领中国人民走出被压迫的深渊,走向了独立和富强。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当下的平凡穷困,要着眼长远,立长久目标,一个人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他的能力才能发展得更快,对社会也就更有益。因此我们要树立崇高的志向,注重培养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使自己在正确理念指导下,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继承了孔子“立志”的思想,,鼓励人们张扬自我,勇于进取,树立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对人们修养德行,淬砺功夫,立志成材具有深远的影响。

2、要“动心忍性”,有意识地在逆境中磨砺意志;

孟子认为人应该做到“动心忍性”才能成就大事业,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挫折苦难的磨砺,才能使心志得到得到锻炼并养成坚忍的性格,由此增加他所缺少的才干。对此孟子还举出了许多圣贤的实例来说明成功的人都是在生活的磨砺下不断成长,克服困境最终使自己得以蜕变。孟子十分注重逆境对人锻炼的重要性,他曾说过:“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可见逆境正是磨砺意志,提升能力的基础。清代人石成金《传家宝》说:“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弗兰西斯·培根说:“顺臣境最易见败行,逆境最可见美德。” 说到底,都是“生于忧患”。所以不要悲叹出身贫寒低微,不要抱怨遭人排挤。要感谢命运,感谢困难,甚至,感谢你的敌人。正是因为这些挫折困难才使你的心灵更加的强大,能够从容的承担和面对更大的挑战和痛苦,并且在磨练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学会抹去自己不合时宜的棱角,增添一份成熟和稳重的气质,从而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充分的发展。王勃曾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贫困艰苦能激发有志者的斗志,不为现实所扼,立志摆脱困境,实现理想。

3、、要“存心养性”,就是要清心寡欲。

孟子认为,必须“存心养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