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22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二)开端:五四运动。
(三)新旧民族主义的区别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
2.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阶级。
3.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
4.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
5.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6.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封建主义。
7.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官僚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 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经济纲领:主要内容、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阶级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
2.文化纲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一)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
1.统一战线(1)1924-1927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2)1927-1937年,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45-1949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1)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2)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
3.党的建设(1)思想建设是首位的,是最突出的特色;是最核心的内容。
(2)组织建设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3)作风建设,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延安整风运动1.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风运动开始。
2.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结束。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
1.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 建立统一的民主政权,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打破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改革,实现贫苦农民的农村民主革命。
4. 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工业和交通业。
5. 发展文化和教育事业,实现普及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6. 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和团结,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斗争。
7. 推动革命国际化,支持和帮助世界各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
它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强烈的爱国主义导致了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毛泽东等12 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
但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如下: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革命内容主要包括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政治权利的民主化。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
产党领导了各种革命斗争,包括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最终取得了国民党统治下的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阶
段的政治革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人民
赢得了政治上的解放。
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革命内容主要包括土地革命、农
村改革和工业化建设。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土地革命和
农村改革,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和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为农民赢
得了经济上的解放。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了工业化建设,推动
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最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革命内容主要包括推进教育改革、文化建设和精神解放。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教育改革,
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国人民赢得了知识上的解放。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了文化建设,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
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革命的成功,为中
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三个方面。
这一革命的成功,不仅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社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是我国领导的一场伟大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全面的评估,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力求撰写一篇富有价值的文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在谈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首先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
在晚清时期,我国社会呈现出了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剥削压迫我国人民,国内封建势力严重剥削压迫农民和工人。
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深刻的危机和困境,急需进行彻底的改革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迅速兴起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我们需要了解其理论基础。
等革命先驱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我国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和国民经济。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过程。
我国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各地人民群众掀起了广泛的斗争,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潮流。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我国的胜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社会的彻底改革,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这场伟大革命不仅影响了我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我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了国际社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5】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我深感其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新我国崛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我国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两个重要阶段。
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革命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历史背景、实践过程和理论指导等方面,论述它们的关系。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基本任务是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社会主义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继续进行的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劳动人民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控制和管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而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当时的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建国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敌人,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则是从1950年代到现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探索,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了丰富和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名词解释)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场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斗争,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是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民族压迫,经济和政治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迫切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来重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略是以农民为基础的革命,以工农联盟为主体,同时借助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首先建立了农民的农会、地方武装和农村根据地,实施土地革命,打破封建土地私有制,使农民成为革命的坚实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城市中组织和动员工人阶级,开展了一系列的罢工和武装起义。
1927年至1949年的这段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但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总结了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以武装斗争为基础、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最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政府被推翻。
中国实现了政权的根本性转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被打破,土地问题得到解决,农民成为新社会的主人。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地位被恢复,外国的压迫和剥削得到了抵制。
同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了改造,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新的经济政治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深远。
中国的革命勇气和毅力,给了其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解放运动以启示和激励。
中国人民在革命中形成的团结、勇敢和智慧的精神,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影响深远。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年到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间,所有的革命不是小资产阶级领导,就是资产阶级领导。
1919年到1949年,此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历程第一阶段(1919~1927)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
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指导原则和方法论。
这套道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的核心思想就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它是一个全面反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封建势力的革命,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倡导对各种反动派势力的斗争,同时辩证地看待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根据中国的特点来制定革命路线和策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的第一个重要原理是阶级斗争的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阶级所组成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社会利益和政治要求。
在中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严重剥削和压迫,因此,中国人民要联合起来,进行坚决的革命斗争,推翻反动统治阶级,实现人民的解放。
第二个重要原理是统一战线的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认为,在革命斗争中,无产阶级和其他受压迫阶级,以及其他具有革命性的力量都可以成为革命的盟友。
因此,必须组建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实现各个阶级和群众的利益联合,共同推进革命目标的实现。
这种统一战线必须以无产阶级为领导核心,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同时充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反对力量。
第三个重要原理是武装斗争的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认为,历史上,压迫阶级从不自动放弃他们的统治地位,革命必须通过暴力手段来推翻反动统治。
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军事力量来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反动政权,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也提出了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重要性,形成全方位的革命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革命思想和行动指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历史机遇。
这一时期,通过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最终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中国国共两党的合作。
它之所以被称为“新”民主主义,是因为这次革命旨在建立一个包括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在内的大联合,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而斗争。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的党的正确路线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旗帜。
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以武装斗争和群众斗争的形式,将反帝反封的斗争推向了高潮。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创造了革命精神的奇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一次重要事件是抗日战争。
面对日本侵略者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民族抗战”的口号,并积极参与了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力发展人民群众的抗战运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1949年取得了最终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胜利结束,中国迈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泪和牺牲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工农群众,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为了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的斗争和牺牲,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抗争,终于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这段历史充满了荣耀和光辉,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主要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明了革命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以及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具体内容如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具有伟大意义的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彻底改革,并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团结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与此同时,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也加深了中国人民对革命的思考与呼声。
这种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结合中国实际,实行农民工人联合战士共同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以农民、工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这个思想本质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土地革命纲领,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农业合作化,解放农民,消除封建剥削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团结全国各个阶级的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面反攻国民党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在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各个阶级、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并通过统一战线的形式团结广大民众,实现了革命的胜利。
另外,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通过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结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它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和探索,最终取得了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中国的基层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希望对你有用。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第一阶段(1919~1927)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其中1926~1927年为北伐战争时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
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