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滨河新区湖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3.96 MB
- 文档页数:45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1. 引言强调公园规划的重要性,介绍张掖黄河公园的意义和规划目标。
1.1 背景张掖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黄河沿岸城市之一。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意义。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黄河资源,张掖市决定建设黄河公园,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1.2 目标黄河公园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内涵的公园,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服务,促进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2. 规划范围和布局2.1 规划范围黄河公园规划范围包括黄河沿岸的一片土地,总面积约1000亩。
2.2 布局设计黄河公园的布局设计分为主要景点、次要景点和配套设施。
主要景点包括黄河观潮台、黄河博物馆、黄河湿地公园等;次要景点包括黄河湿地公园、黄河游船等;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休闲广场、餐饮店等。
3. 给黄河公园的特色3.1 自然景观黄河公园的自然景观主要以黄河为核心,包括黄河的河岸、湿地和水草等,同时也保留和恢复当地的自然植被和草地。
公园内设有观景台和步行道,方便游客观赏河流和欣赏自然景观。
3.2 人文历史黄河公园还将通过展览和景观设置展示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包括当地的农耕文化、渔猎文化和民俗文化等。
公园内设有博物馆和文化广场,提供相关的展览和表演,帮助游客了解黄河文化。
3.3 科普教育为了提供全面的科普教育服务,黄河公园设有科普展馆和教育中心。
科普展馆展示黄河的地理、生态和历史,教育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和课程,吸引学生和游客参与。
4. 公园管理和运营4.1 管理机构黄河公园的管理机构由张掖市政府负责设立,设立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4.2 入园收费为了保障公园的持续发展和管理运营,黄河公园将采取适当的入园收费政策。
一般游客按照固定的票价购买门票入园,同时也为学生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制定优惠政策。
4.3 安全管理黄河公园将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园内的安全工作,包括维护景区秩序、防止火灾和保护游客人身安全等。
张掖滨河西干道规划
一、规划范围
按照提出的生态立市的要求,实施以建设“张掖滨河西干道”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内容的湿地保护工程。
拟规划建设的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滨河西干道,与市区紧密相连。
总规划面积6.2万亩,其中湿地总面积约2.5万亩(核心区面积约8000亩),现状多为湿地、滩涂和鱼塘,规划区内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早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张掖绿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定位
在完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将滨河西干道城北作为生态新区,按照建设滨河新区、开发城市北郊,金边带、打造张掖滨河西干道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的,一区一带两园的规划目标,彰显张掖市“戈壁水乡”、“湿地之城”的城市特色。
三、规划理念
“承文化底蕴、建生态张掖、活湿地资源、聚人脉商脉”的规划理念,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规划原则,综合利用张掖市天然秉赋的湿地资源及周边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文化与生态组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实现“历史文化名城”、“西部生态之城”、“高原湿地之城”的建设目标。
四、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统筹协调、彰显特色”,实现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目标。
滨河二期规划简介滨河二期依山傍湖,是滨河新区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目前已全部拆为净地。
依托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水面,规划定位为以旅游服务、金融、商务、商业、会展、居住为主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空间布局为“两区两轴一带”。
“两区”:以包兰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西片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
东片区紧邻海勃湾老城区,依托甘德尔山和甘德尔河,规划用地以高档居住社区为主,配套人民医院、乌海一中等文教体卫公共服务设施。
东片区地形比西片区高几十米,可观湖、观山。
西片区为滨水区域,主要规划旅游服务、金融、商务、商业等区域性公共服务项目。
同时规划了下部为商业、上部为观湖高端住宅的商住混合用地。
“两轴”:由滨河一期南北轴线向南延伸为中央商务轴,中间是长约1.4公里、宽150米的中央公园(类似于纽约的中央公园,主要营造城市中心的郊野、自然生态森林公园)。
东西向为商业轴,中间规划东西向中央大道直通湖边,两侧为满足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特色商业。
“一带”:南北长约2公里的沿湖景观带,定位为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景。
由北向南依次有甘德尔河喇叭口、公共游船码头、人工沙滩、桥头公园等景观节点。
沿湖规划亲水平台、小马道、栈道等亲水设施,另外有绿道、环湖路、滨河大道等不同功能的观湖交通系统。
环湖路以滨河一期水利枢纽大坝为起点,经滨河二期、黄河大桥、乌达城区、滨河西区,总长度约52公里,为下一步举行环湖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
滨河二期建筑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以显山露水,使甘德尔山和乌海湖景观互为呼应。
滨河二期作为滨河一期功能的补充,同时承担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因为乌海有55万人口,城市化率为95%。
周边与乌海一路之隔的蒙西、乌斯太、棋盘井工业园区距离滨河二期只有15至30公里,区域总人口约75万人。
)滨河一期规划简介滨河一期规划占地6.73平方公里,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已基本建成。
张掖一区一地建设规划方案简介张掖市位于中国甘肃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为了促进张掖市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特制定《张掖一区一地建设规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推动张掖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一、区域规划1. 总体规划以张掖市区为核心,划分为七个中心区域,分别以文化、商业、旅游、教育、医疗、运动和创新为主题,形成七个独立而相互衔接的区域。
这些区域将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和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发展的多元需求。
2. 区域特色每个区域将根据其特色定位,发展相关产业和优势资源。
比如,将文化区域打造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艺术中心,商业区域建设成现代化购物中心,旅游区域开发为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集散地,教育区域建设成现代化教育基地,医疗区域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运动区域打造成多功能体育休闲场所,创新区域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效平台。
二、地区规划1. 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区域内,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交通路网、水、电、气、通信等设施的完善,确保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城市发展的高效性。
2. 住宅建设根据人口结构和需求,合理规划住宅区。
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生态环保,建设绿化带、公园和小型休闲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3. 商业建设在商业区域建设现代化购物中心,集中各类商业业态,为居民提供便捷的购物和娱乐体验,同时吸引外地游客,推动经济发展。
4. 旅游建设充分利用张掖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开发旅游区域。
建设高标准的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5. 教育建设建设集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基地。
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6. 医疗建设在医疗区域建设现代化医疗设施,引进高品质的医疗资源。
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
7. 运动建设建设多功能体育休闲场所,提供各类运动设施和娱乐项目。
“城市后院”变身张掖全新发展极——张掖市滨河新区新一轮发展规划展望秦伟一、引言滨水是城市的独特环境资源,提供了城市与众不同的形态,更为现代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契机。
随着对于生态资源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滨水日益成为了城市开发追捧的对象。
中国许多城市正进入城市化和经济的扩展期,滨水因为其具有独特引力作用成为了城市扩展和城市结构调整的“福地”。
张掖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从滨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完善、生态环境打造等多个角度出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绘就了滨河新区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将滨河新区定位为“城市后院”,华丽变身为张掖全新的发展极。
二、区域概况张掖市滨河新区位于主城区西北侧,东、南靠主城区,北依湿地。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6.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3.8平方公里。
区域内规划总人口为20万人,平均0.8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较低。
规划区内现有省道213、国道312等过境道路,同时新区依托紧邻黑河和北郊大面积生态湿地等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的资源环境优势,是主城区与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过渡地带,更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后院”。
三、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滨河新区地处张掖市未来发展的主方向,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客运站的规划建设,主城区进一步向西蔓延的趋势更加明显。
伴随交通区位优势的发挥,将进一步带动新区对外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使滨河新区成为张掖市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新区。
2、产业优势:随着滨河新区建设的逐渐深入,主城区与之联动的欲望日益强烈,同时滨河新区地域广阔,有大量的待开发用地,同时新区北片与人工湖景观和国家湿地公园相联结,加之新区西北面紧邻黑河,依托滨河新区景观资源,不仅利于形成优美的城市新形象,而且为滨河新区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全市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简介张掖黄河公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区南侧,河西走廊南部地区,东临黄河,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景观、休闲、文化、教育和科学价值,本规划方案将对公园进行综合规划,以期实现公园的更好发展和更加优秀的公园形象。
规划设施园内景观黄河公园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的景观设施将围绕黄河展开,包括:1.黄河湿地公园:建立生态桥梁,保护区内极为丰富的生态资源,创建一个集观赏、科普、教育和研究于一体的湿地公园;2.全民健身广场:打造黄河畔的全民健身广场,让市民与自然、与运动融为一体,提升公园的健身功能和市民的生活品质;3.区域文化广场:打造和谐的文化广场,集中展现张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同时相对应举办各类文艺、文化活动;4.游园区:设置游步道、观景台、草坪广场等多种游园设施,构建公园休闲区域,满足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
5.绿化带:在公园内部设置一条环形绿化带,便于市民骑行、跑步、散步等健身活动。
建筑设施建筑设施是公园规划的核心之一,本方案将按照公园建设的功能需求和统一的风格进行设计,主要包括:1.海洋馆:建设一座功能齐备、形式美观、开放灵活的海洋馆,带领游客走近大海,探索海洋奥秘;2.植物科技馆:以科技为手段,展示植物的多样性和美丽之处。
3.儿童游乐设施:在公园中央设置中规中矩的儿童乐园,满足年幼儿童的娱乐需求;4.黄河文化馆:以黄河文化为主题,打造一座综合性文化馆,涵盖“人文历史、景观与环境保护、科技和社会进步”等元素。
技术支持为了打造高品质、智能化公园,本规划方案将深入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做好公园各项设施的导航、查询、展示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太阳能的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公园工作设施提供电力支持;2.无线WIFI覆盖系统:利用无线技术覆盖公园范围,在点对点的基础上,实现完善的公共服务;3.三维感知互动系统:采取科技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定位技术和交互技术完善公园内标示和导航系统;4.大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统计和分析技术构建数据中心,进行公园访问量、设施使用和游客动态等数据的分析。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西部国家西部大开发、再造河西战略以及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建设实施,为张掖市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张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合理的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疏通城市水网,适应城市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面对张掖长远发展的历史选择,顺应自然,提高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重塑城市文化,再造城市品牌,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城市魅力,精心打造西部新区,张掖市滨河新区作为张掖市经济发展战略的突破点,以其为中心实现对周围片区经济的辐射与拉动。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张掖市滨河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工程设计要求3、《张掖市总体规划》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住宅设计规范》7、甲方提供的张掖市1:1000的现状地形图三、地理位置及现状概况1、区域位置规划区位于张掖市主城区的西北侧,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的西南侧,西面紧邻黑河,距张掖市中心约4公里,地位位置较为优越,同时城市外环道路和北环路从中间穿过,对外交通十分便捷。
2、现状概况规划区处于城市建设用地边缘地带,西部属于河滩地,由于长期大量开采砂石作为建筑材料,导致河床降低,规划区西面区域形成多个死水坑,整体地形较为复杂,高低不平,景观面貌较差,湖内水面水质较差,生态环境亟待解决;在规划区的北侧和东侧有白塔村,村庄的房舍建筑质量一般,同时在南部还有张掖市发电厂等单位。
四、规划原则及定位1、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水系、构筑物、道路、桥梁的改造和修建必须考虑经济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因地制宜的做出合理的安排。
(2)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区和接待中心的空间尺度应该满足人的行为所需要的安全性、方便性、交流性和属地性,人处处感受到服务的便利及尺度的宜人,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3)生态性原则规划区属于生态敏感区,因此不适宜大规模地安排城市建设,以使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湿地和黑河的生态系统,使规划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维护生态廊道和生物群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张掖市黑河城区段水生态治理工程总体规划布局思考
段疆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7(000)013
【摘要】甘肃省张掖市黑河城区段水生态治理工程采用现代手法进行综合整治,通过防洪工程与景观工程的有机结合,将规划建设的黑河生态城和已建成的滨河新区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介绍了工程总体规划布局和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并对工程规划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其经验可为内陆河地区的河道水生态治理工程提供参考.【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段疆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水务局,734000,张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5
【相关文献】
1.张掖市黑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驳岸型式比选 [J], 胡进环;白妍丽
2.张掖市黑河城区段西河生态治理规划研究 [J], 张世玉
3.社会资本参与张掖市黑河城区段治理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J], 任晓栋
4.浅谈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以张掖黑河城区段生态治理为例 [J], 代学玺
5.黑河中游张掖城区段水生态治理方案研究 [J], 卢小波;吕生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介绍张掖黄河公园是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西北部的一处大型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为70公顷。
公园依托黄河这一天然景观,结合西部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将建设成一个集旅游、文化、休闲、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园。
规划设计总体布局黄河公园整体规划面积约为70公顷,包括主园区和河滩公园两个部分。
主园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为文化广场和中央草坪,北部为休闲娱乐区,同时还包括少儿活动区、花园、运动场等配套设施。
河滩公园则是公园的延伸部分,主要包括河滩休闲步道和湿地自然保护区。
设施建设1.文化广场:公园主入口园区,面积约为2.5公顷,建设有舞台、喷泉和音乐喷泉等文化设施,可以用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2.中央草坪:公园的核心区域,面积约为5公顷,中央设置有一个大型喷泉。
草坪四周种植花卉和乔木,供市民和游客休息和娱乐。
3.休闲娱乐区:北园区重点投资区域,包括游乐场、野餐世界、圆环广场等娱乐设施。
其中野餐世界是公园的特色项目,占地面积约2.5公顷,可以接待百余家庭进行野餐和户外烧烤。
4.少儿活动区:公园为孩子们设计了专门的活动区,建设有休息亭、乐园等多种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活动场所。
5.花园:南园区主要配套设施,占地面积约2.5公顷。
花园内种植了各种花卉和盆景,打造出一片美丽的花海。
6.运动场:公园为运动爱好者们提供了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多种运动场地,可供市民和游客进行运动娱乐。
7.河滩休闲步道:公园的延伸部分,面积约4公顷。
设计河滩休闲步道,供市民和游客感受黄河的壮阔和秀美。
8.湿地自然保护区:公园的环保部分,占地面积5公顷,建设了湿地自然保护区,清引入珍稀濒危动植物,打造一个原生态的生态系统。
总结张掖黄河公园是一个以黄河为自然景观的大型公园,具有旅游、文化、休闲、运动等多功能,可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种需求。
公园规划方案从总体布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体现出公园的整体特色和功能定位。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张掖黄河公园简介张掖黄河公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黄河岸边,总规划面积为5000亩,园内包含了黄河文化、生态保护、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多个主题区域。
公园建设旨在通过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园。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主题区域规划1.黄河文化区黄河文化区以黄河文化为主题,通过展馆、文化广场等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布局来展示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
2.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包含了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展馆等建筑,强调保护和恢复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休闲娱乐区休闲娱乐区重点建设休闲广场、游乐场、运动健身设施、滨水活动区等项目,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以休闲、娱乐、运动为主的活动场所。
4.科普教育区科普教育区包括了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建筑,旨在提供科普教育和普及科技知识的场所,帮助市民和游客了解自然与科学。
建筑物规划1.黄河文化区建筑黄河文化区建筑设置包括了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文化广场等,主要通过文化景观和建筑布局来展示黄河文化的魅力。
2.生态保护区建筑生态保护区建筑包括了生态保护馆、生态公园等,以展示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
3.休闲娱乐区建筑休闲娱乐区建筑包括了休闲广场、游乐场、运动健身场所、滨水活动区等,着重强调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等方面的功能。
4.科普教育区建筑科普教育区建筑包括了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旨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普及科学知识的场所。
绿化规划公园绿化布局主要以自然生态为依托,提倡生态绿化、多样化、节约化,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通过园林景观和水系布局的规划,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公园景观。
设施规划公园内设施建设包括了通道、交通设施、排水系统、照明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消防设施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要加强公园内安全管理、保洁等服务工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结束语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凸显了文化、生态、休闲、娱乐、科普等多重主题,旨在打造一个集文化、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体现绿色山水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引言张掖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也是黄河下游沿线的一个重要城市。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都十分独特。
而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就是利用这一优势,充分展示自然与人文景观,打造张掖新的城市名片。
规划目标1.充分发挥黄河的自然文化景观优势,打造有特色、有品质、有影响的生态公园。
2.结合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打造寓教于乐、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文化公园。
3.打造一个集旅游、文化、观光、休闲、体育、科普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4.加强公园的管理,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规划范围张掖黄河公园规划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东至火车站路,西至环城南路,北至5环线,南至青龙寺镇。
规划布局根据公园的整体定位,规划布局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区、文化景观区、文化活动区、游客服务区。
自然景观区自然景观区主要体现黄河的自然风貌,以滨河景观为主,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1.东部滨河区:秉承“自然、生态、健康、文明”的理念,设置游步道、野生动物栖息区等自然景观设施。
2.中部滨河区:在保护黄河生态的基础上,设置了垂钓、划船、荡秋千等娱乐项目,增加公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西部滨河区:设置了拓展训练、沙滩排球、沙雕等户外体育项目,增加游客的运动体验。
文化景观区文化景观区主要是通过景点、标志建筑、彩灯等形式,展示张掖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1.黄河文化广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设置了宣传栏、文化展厅等。
2.文物展区:建设传承张掖文化的文物展示馆。
3.民俗文化区:设置游艺活动场所、演出广场,开展富有张掖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区文化活动区主要是以文化演出等各种形式,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张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等文化特色。
游客服务区游客服务区是公园的配套服务区,包括停车场、餐饮区、休息区、卫生间、医疗站等设施。
指导思想公园的规划建设必须遵循“先保护,再建设”的原则,坚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展现黄河和张掖的文化特色。
新滨湖公园规划方案引言新滨湖公园位于XX省XX市,是该市最大的公园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新滨湖公园规划方案,包括公园的设计理念、功能区划以及景观设计等方面。
设计理念新滨湖公园的设计理念基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则:1.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将自然与人工景观相结合,创造一个人们可以与自然互动的休闲空间。
2.多功能性:公园将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健身、文化艺术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公园。
3.生态保护:在公园规划中,注重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打造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公园。
4.社区参与:公园规划过程中将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确保公园满足大众的需求。
功能区划新滨湖公园将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 中央花园中央花园是新滨湖公园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
这里将种植各种花卉和草坪,营造出一个花团锦簇、绿草如茵的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的环境。
2. 休闲区休闲区将设置长椅、台阶等设施,供游客休息和观赏风景。
此外,还将设置一些小型游乐设施,如秋千、跷跷板等,供儿童玩耍。
3. 健身区健身区将建设各种运动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器材等,供市民进行健身活动。
此外,还将开设定期的健身培训课程,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
4. 文化艺术区文化艺术区将打造成一个以戏剧、音乐、舞蹈等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公园。
这里将建设演出舞台、音乐喷泉等设施,定期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
5. 湖滨景区湖滨景区将规划成一个观赏湖景的区域,设置景观步道和观景台等设施,供游客欣赏湖景和日落美景。
6.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滨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而设置的区域。
这里将限制游客的进入,确保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同时开展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景观设计新滨湖公园的景观设计将注重自然与人工景观的融合,打造出一个美丽而生态友好的公园。
具体的景观设计包括:1.植物景观:种植各种花卉、乔木和灌木,打造四季皆有花开的景观。
2.水景设计:在公园内设置人工湖泊和小型水池,增加湖景和水景的观赏价值。
滨河二期湿地公园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滨河二期湿地公园位于城市滨河新区的一片闲置土地上,总面积约为50公顷。
公园的规划旨在将这片土地转变成一个生态友好、宜人宜居的城市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健身运动、生态教育等多样化的服务。
二、规划目标滨河二期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如下:1.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境供各类植物和动物栖息繁衍。
2. 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户外健身、社交活动等功能。
3. 强化生态教育功能,通过科普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三、规划内容1. 湿地保护与恢复在公园的核心区域打造湿地保护区,通过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建立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湿地区域内进行湿地植被的种植,种植各类湿地植物,如芦苇、菖蒲、香蒲等,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吸引各类鸟类、鱼类等动物。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公园内设置多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休闲广场、运动场地、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满足市民对休闲和健身的需求。
设立休憩区,提供带棚的长椅、供游客休息和观景的凉亭等设施。
同时,建设配套的卫生设施,方便市民的日常使用。
3. 环境艺术景观设置在公园中设置多样的环境艺术景观,通过绿色植物景观、雕塑、园艺等形式,增添公园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利用地势,设计人工湖泊、人工瀑布等水景,营造富有水乡特色的景观。
4. 生态教育设施建设在公园中设置生态教育区域,建设主题馆、科普展示区等设施,开展有关湿地生态的科普教育活动。
组织生态考察、亲子活动、自然保护讲座等形式,提高市民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关注度。
四、规划实施1. 阶段性建设滨河二期湿地公园规划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建设,首先建设核心湿地保护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艺术景观。
随着公园的不断完善和市民的需求增加,逐步开展生态教育设施的建设。
2. 投资筹措公园的建设可通过政府投资、社会捐赠、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实施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