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547.83 KB
- 文档页数:16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秦朝央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2.唐朝王维有诗云:“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该诗体现出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
B.集体耕作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3.古代中国实行的经济政策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是
A.井田制
B.重农抑商
C.均田制
D.闭关锁国
4.古代中国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源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C.土地买卖的盛行
D.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
5.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A.生产不计成本
B.产品开始进入市场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经营规模日益萎缩
6.如图是清乾隆帝颁布的一条谕令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禁绝中外经济交流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鼓励民间对外贸易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7.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8.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自强”“求富”
C.顺应世界潮流
D.实现中国近代化
9.下图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共和政体的架构图。这一架构主要仿效了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10.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部门是
A.冶铁业 B.纺织业
C.采矿业
D.机器制造业
11.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对日军发动大规模战役,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这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2.如表反应了我国1952~1956年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3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3% 54.3% 7.3% 7.1% 接近于0
A.人民政权的巩固
B.苏联的接助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工业化的实现
13.春联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能折射出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总路线大方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14.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15.在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其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16.《十二铜表法》规定:“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这规定体现出它
A.维护平民利益
B.限制贵族权力
C.保护私有财产
D.关注经济发展
17.以欧洲为中心是近代世界市场的典型特征。这一市场开始形成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发生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该规定主要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制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总统制原则
19.《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下列革命最早实践上述思想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20.1918年,苏俄为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政权而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义工业化
21.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确立的标志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B.世界银行的成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2.如图是反映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某政策的漫画。该政策是
A.马歇尔计划
B.建立军事政治同盟
C.分裂德国
D.推进欧美经济互助
23.下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为
A.两极格局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
24.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中,其成员国仅限于欧洲国家的是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亚太经合组织限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根本原因在于
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C.两极格局瓦解
D.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指出图1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当时周王室与地方的关系。
(2)分别指出图2、图3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两者实施的目的,说明材料二中“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的含义。
(3)概括说明上述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意义。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七年战争(1756-1763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英法之间的商业竞争。双方都力求在海外贸易和殖民帝国的发展方面取得优势。英国在争夺殖民地的霸权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的胜利是它争夺海上霸权的里程碑。但是更重要的也许是它在殖民争夺中所取得的胜利为它提供了大量原料,使它在工业革命中领先。
——摘编自(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据统计,英国棉花加工量18世纪70年代初是1100万磅,1840年增至45900万镑,增长了40倍;煤的开采量从1770年600多万吨增加到1861年的5700万吨,增长了8倍多;生铁产量从1740年1700多吨增至1850年的2万吨,即增长了1300多倍。
——摘编自刘世明《新编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该制度下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确殖民霸权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对手。
(3)指出材料三中的经济现象是那一历史事件的结果。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中所述史实与材料三中经济现象的关系。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二所述史实分别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导致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3)说明材料二所述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中央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故C项正确。A项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排除。太尉是掌管军事,排除B。廷尉是九卿之一,是掌管刑狱的官员,排除D。
2.C
【详解】
材料“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反映的是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生活状态,C正确;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A错误;集体耕作是奴隶社会的经营方式,B错误;精耕细作也是古代农业的经济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点睛】
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铁犁牛耕为基本耕作方式,精耕细作为其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B
【解析】
【详解】
重农抑商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开始实行,延续了整个封建社会,故B项正确;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实行,战国时期被逐渐废除,B错误;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C错误;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实行,D错误。
4.B
【解析】
【详解】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又分为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正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才使得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出现材料所述的情况,故B项正确;土地兼并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A错误;土地买卖的盛行不是材料中现象的原因,C错误;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是政策因素,不是材料中现象的根源,D错误。
5.C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