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最全讲解(教学方案).pdf
- 格式:pdf
- 大小:13.32 MB
- 文档页数:71
词的分类教(学)案高一语文备课组 2008-8-26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2.能够掌握各种词性的定义* 3.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教学重难点: 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Ⅰ、基础知识 : 现代汉语的词类*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实词。
*实词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七类。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虚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
它们是封闭性词类。
*虚词包括: 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特殊词类是叹词和象声词。
Ⅱ、分类讲解实词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的分类(一)名词1.定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的词。
2.分类: 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3、语法特点:(1)名词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来修饰限制。
(2)一般不受副词(如“不”、“很”)修饰, 两种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对举或连说的格式中;表示变化发展的句子。
(3)常做主语、宾语、定语。
(4)一般不能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所用的量词有区别。
(2)专有名词前一般不能加数量词。
(3)时间名词还可以做状语。
(4)方位名词可单用, 也可以构成方位短语。
(二)动词1.定义: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2.分类: 普通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使令动词3、语法特点:(1)能受副词修饰, 但除心理动词、助动词外不能受程度副词(如“很”)修饰。
(2)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3)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4)一些动词可以按或形式重叠。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教案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语文语法知识为核心,通过对语法的系统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语文语法的基本规则,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词法、句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此外,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语文语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运用规则,如词性、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复句关系等;(2)学会运用语法知识分析文本,提高文本解读能力;(3)能够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4)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语法知识;(2)采用问题驱动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语法知识体系;(4)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法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语法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语法知识,认识到语法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5)教育学生尊重语言规律,遵循语言规范,传播正能量,为构建和谐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语法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词性、句子成分、语法结构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语法学习,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词性及句子成分词性的分类及特点句子成分的识别与作用2. 第二课时:语法结构简单句的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的结构3. 第三课时: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用法及修饰限制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4. 第四课时:副词、介词、连词副词的用法及位置介词的搭配及意义连词的连接作用及类型5. 第五课时:句子类型及句式变换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识别句式的变换方法及技巧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系统地传授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
2. 运用举例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语法知识。
3. 开展互动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生在本学期的语法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语法教程》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
3. 练习题:精选练习题,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4.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语法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教学步骤1. 词性及句子成分:引入词性概念,讲解词性的分类及特点。
讲解句子成分的识别与作用,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2. 语法结构:讲解简单句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引入并列句、复合句的概念,讲解其结构及用法。
3. 名词、动词、形容词:讲解名词的用法及修饰限制,如名词的数、格等。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副叹介助连拟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二、实词:名词动词形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初中语文语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阶段的基本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子成分、句型结构等。
2.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分析和修改病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了解语法知识在阅读理解、写作和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句子分析和修改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会运用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把握文章结构和作者观点。
3. 能够自主查找并学习新的语法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分享,尊重他人意见。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语法知识在传承文化、弘扬美德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以讲解、实践和拓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语法知识掌握不够系统,需要通过本课程进行巩固和提升。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词性知识: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词性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各类词性的用法和搭配,结合课本例句进行讲解。
2. 句子成分:分析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作用和位置,通过例句使学生掌握句子成分的识别和运用。
3. 句型结构:讲解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句型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句型进行表达的能力。
4. 病句修改:分析常见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教授修改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语法知识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结合课本阅读文章,分析语法知识在文章理解、写作构思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语法点解析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而语文的学习,又离不开语法的掌握。
初中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语法学习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语法点进行详细的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语法知识。
一、初中语文语法的基本概念语文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的构成、成分的搭配、句子的构造等。
初中语文语法的学习主要包括词法、句法、句型、时态、语态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中语文语法重点解析1. 词法词法是语文语法的基础,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类、词性、词形变化等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不同词类的特点和用法,以及词形变化的原则和规律。
词类词类是词汇的基本分类,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每种词类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仔细区分和理解。
词性词性是指词的语法属性,主要包括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介词性、连词性、助词性、叹词性等。
词性的确定对于句子的构造和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掌握不同词性的特点和用法。
词形变化词形变化是指词在变化形态上的变化,主要包括词尾变化、词缀变化、内部变化等。
词形变化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词形变化的原则和规律,并能够正确运用。
2. 句法句法是语文语法的核心,主要涉及句子的构成、句型、句子成分、句子结构等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句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了解不同句型的特点和用法,以及句子成分的搭配和功能。
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指句子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每个句子成分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仔细区分和理解。
句型句型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不同句型有着不同的语法特点和表达效果,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句型的构造和用法。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实词并灵活应用学习过程:一、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5)表判断的,如:是(6)表相似的,如:象、似(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带宾语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二语法一、语法概述(常识,只作为了解)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2、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主要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主要包括的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3、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4、句法成分(1)主语谓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是陈述关系。
主语可以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2)宾语动语一个句子中谓语里如果有宾语,那就会有动语。
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3)定语状语补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4)中心语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5)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互不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叫做独立语。
它主要包括: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二、基础知识名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一、高中语文语法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词性、句子结构、语法成分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语法学习,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语法基础1.1 词性1.2 句子结构1.3 语法成分2. 第二章:名词和代词2.1 名词的分类和用法2.2 代词的分类和用法3. 第三章:动词和形容词3.1 动词的分类和用法3.2 形容词的分类和用法4. 第四章:副词和介词4.1 副词的分类和用法4.2 介词的分类和用法5. 第五章:句子分类和句型转换5.1 句子分类5.2 句型转换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语法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 采用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本中的语法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第六章:连词和叹词6.1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6.1.1 并列连词6.1.2 从属连词6.2 叹词的分类和用法七、第七章: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7.1 被动语态的构成和用法7.2 虚拟语气的分类和用法八、第八章:句子的并列和从句8.1 并列句的构成和用法8.2 从句的分类和用法九、第九章:标点符号和书写规范9.1 标点符号的分类和用法9.2 书写规范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十、第十章:语法综合练习10.1 语法知识综合运用10.2 错题分析和解答六、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法,讲解连词和叹词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通过实际例句,讲解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的用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3. 采用分类讲解法,讲解并列句和从句的构成和用法,帮助学生清晰理解。
(2011)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全集1.语素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2.词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汉语语法教案(高三教案设计)汉语语法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柯智育基本教学目的要求:本章讲解了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词类,各类词的用法,短语结构的类型,句子分析和句子的类型,句子的复杂化和句式的变化等,使学生系统掌握语法知识,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提高分析语句和识别、改正语法错误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词类之间的区别;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一些常用虚词的用法;句子分析及确定句型;多重复句的分析;识别和改正病句。
具体说来,词类部分,以虚词为重点,以识别同形异类词为难点;短语部分,以短语的结构类型为重点,以复杂短语的分析为难点;单句部分,以句子成分的划分为重点,以句型的识别为难点;复句部分,以复句类型为重点,以多重复句的分析为难点;病句部分,以判别病句类型为重点,以如何修改为难点。
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一)语法是什么讲语法,总要给语法下定义,然而语法的定义却是不大好下的。
好的定义,应该符合准确、完备、简明三个条件。
要做到这三条,是很困难的。
高更生先生在《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中所下的定义:“语法是语言中大小音义结合体的组合、聚合规律。
”(见该书第2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应该说,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定义,它符合“准确、完备、简明”这三个条件。
此定义中所说的“大小音义结合体”即指各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这些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既有组合问题,又有聚合问题。
所以上述定义很准确,又很完备,它排除了“语言结构”这种说法的笼统性,又将聚合现象包括了进来。
同时它也是简明的。
(二)语法学的分类语法学分词法学和句法学两个部分。
词法学的研究范围是词的结构、词形变化和词类。
句法学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词法和句法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1)合成词的组合情况与短语的组合情况基本一致,即两者具有基本相同的组合规律:主谓、偏正、动宾、补充、联合。
这说明汉语在词的构造和句法构造上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结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