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卷连接玻璃纤维纬编间隔织物的工艺和结构性能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3
三维双轴向间隔纬编织物力学性能研究
张明星;胡红
【期刊名称】《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23)002
【摘要】为了研究三维双轴向间隔纬编织物的力学性能,在华龙通用测试系统上对这种织物进行了拉伸、剥离和撕裂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经纱、纬纱和连接纱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维双轴向间隔织物的拉伸、剥离和撕裂性能.
【总页数】7页(P285-291)
【作者】张明星;胡红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系,香港【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1.923.1
【相关文献】
1.新型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的制造及平压性能研究 [J], 乔东;胡红
2.三维管状编织物的制备及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J], 罗冰融;曹海建;钱坤;吴涛;陈红霞;骆冬冬
3.纬编织物增强小口径丝素聚氨酯人造血管的力学性能研究 [J], 祝国成;杨红军;欧阳晨曦;徐卫林;张震;鄢芸
4.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的加工制造及力学性能 [J], 乔东;胡红
5.多层双轴向纬编织物及其性能研究 [J], 姜亚明;刘良森;邱冠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玻璃纤维经编针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化和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抗疲劳、抗腐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体育器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复合材料中的主要增强材料之一,玻璃纤维在结构增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何改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纤维经编针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为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母材的制备:采用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通过预浸两步法制备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母材。
2. 经编针织:采用三维针织机对母材进行经编针织成型。
3. 机械性能测试:测量经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等机械性能。
4. 结构分析: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结构进行分析。
四、研究内容与进度安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母材的制备与性能测试(3月-4月)。
2. 经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试(5月-6月)。
3. 学习和使用结构分析方法(7月)。
4. 结合测试结果和结构分析,对经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讨论(8月-9月)。
5. 撰写毕业论文(10月-11月)。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可以深入探讨玻璃纤维经编针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同时,本研究还可为类似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风电叶片用高性能缝编玻璃纤维织物的性能研究张会丽; 陈发桥; 张华华【期刊名称】《《玻璃纤维》》【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风电叶片; 高性能纱线; 缝编玻璃纤维织物;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作者】张会丽; 陈发桥; 张华华【作者单位】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中山528437;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86.50 前言随着单机风电效率的逐步提高,风电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加,早期作为增强基体的单轴向纤维材料无法充分满足轻质、高强、高模的性能要求。
为顺应大型风机叶片的发展趋势,高性能多轴向织物被开发出来[1-3]。
与传统机织物不同,被广泛应用的多轴经编织物由经纱、纬纱和捆绑纱以一定工艺而成,各层纱线平直,具有准各向同性特征,能与树脂充分浸润,可共同承担载荷;另外同层纱线无屈曲,便于能量的传播,使得纤维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
衬经纬纱与角度可变(30~60°)的斜铺纱,保持了纤维各个方向的尺寸稳定性[4-7]。
通过改变纱线的型号、分层克重与铺设角度,可以根据叶片设计要求对织物进行设计。
近年来,不少学者都相继对多轴向经编织物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陈南梁[8]采用双轴向经编织物与平纹机织物,通过测试拉伸性能,得出多轴经编织物的拉伸强度与模量均优于传统机织纤维材料的结论。
张丽哲[9]对比测试了三轴向(0°/+45°/-45°)经编和机织物与树脂复合前后的拉伸性能,实验表明经编织物与树脂基体具有更好的粘合强度,且比机织物有更高的拉伸强度。
苏丹等[10]研究了织物面密度、层数等参数对多轴向经编织物的性能影响,不同纤维方向的拉伸等力学性能。
梁毓等[11]通过对双轴(0°/90°)、三轴(0/+45°/-45°)与四轴向(0/90°/+45°/-45°)、(0°/90°/+60°/-60°)各轴向的拉伸测试,验证了多轴经编织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玻璃纤维织带织造工艺探讨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对玻璃纤维织带织造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玻璃纤维织带中经位置线的设置及开口时经纱的拉伸变形进行分析。
发现经位置线等张力的梭口配置有助于减小织造中经纱的张力波动;经纱的拉伸变形与梭口长度及梭口高度相关,增大梭口长度和降低梭口高度,可明显降低经纱的拉伸变形,两者的合理配置,对于玻璃纤维织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关键词:玻璃纤维;织带;经位置线;梭口长度;梭口高度引言随着智能材料的兴起,各种具备光、热、电、磁、应力应变等功能响应性的智能材料不断问世,开发功能性玻璃纤维已经成为智能复合材料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制备具有色彩响应性的彩色玻璃纤维,不仅能够使玻璃纤维的颜色变得多样化,并有可能进一步制备出具有智能响应性的传感器或智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1 GFRP编织网制作和材性试验所用玻璃纤维编织网是由耐碱玻璃纤维布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
耐碱编织网的纵筋是由工厂加工将合适长度的玻璃纤维布卷成棒状。
通过两边夹具固定使纵筋绷直后,在表面涂抹环氧树脂使纵筋定型,最终制成的纵筋,与钢筋形状一致。
箍筋是截取适宜长度的耐碱玻璃纤维布并弯曲成矩型,然后沿厚度方向层层叠加而成,层与层之间通过环氧树脂粘结。
为便于施工和网格定型,制作耐碱纤维编织网时,先在箍筋左右侧和下侧粘接一层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作为维护网,将三根纵筋正交放置在箍筋下表面内侧,两者通过环氧树脂进行粘结定型。
耐碱玻璃纤维纵筋材性性能采用筋材两端加圆筒并灌胶固定的单轴拉伸测试方式。
测得耐碱玻璃纤维编织网纵筋的弹性模量为35GPa,抗拉强度为600MPa。
测得箍筋的弹性模量为60GPa,抗拉强度为800MPa。
2玻璃纤维织带织造工艺2.1经位置线的确定当后梁高于胸梁设置时,织带机形成的梭口,其下层经纱张力高于上层经纱张力,下层经纱的变形也将大于上层经纱。
对于玻璃纤维这种抗拉、耐扭性能差的纺织材料,这种张力配置对于其织造性能的影响将是不利的,起毛、断头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相反,当后梁低于胸梁设置时,梭口中上层经纱的张力将增大,同样不利于玻璃纤维的织造。
LI画舾●■__-_—_●第三章全自动电脑横机成圈分析针片总是被放在针槽里,这样可避免织针针踵、挺针片片踵与三角间的摩擦;编织时,根据选针的需要,中间片3被选针片4推到B位置或c位置,此时挺针片2的针踵从针槽内露出,参加编织。
其中,处于B位置时,织针成圈或移圈,处于c位置时,织针集圈或接圈;选针片4把中间片3推到B位置或c位置的选针信号来自选针器11,选针片4和弹簧5镶嵌在一起,由塞铁9压住。
弹簧使选针片经常保持标准位置,选针或不选针由选针器ll是否吸取选针片的头端决定。
图3—1成圈机件与选针机件间的配置关系3.2.2三角座平面结构sTOLL公司生产CMS330TC系列全自动电脑横机的每个三角系统具有相同的平面结构,现以一个三角系统为例,如图3—2所示,图中各部件作用如下:起针三角l固装在三角底板上,其作用是将处于工作状态的织针推到集圈或成圈的高度位置;接圈三角2和起针三角l同属一个整体,是在起针三角块上铣出一个走针轨道而形成的三角,其作用是将接圈的织针推到接圈的高度位置;压针三角3活配于三角底板上,可以平行于三角底板移动,由步进电动机控制,其主要作用有压针作用,同时还可控制弯纱深度,故弯纱深度可无级调节,压针三角除了起压针作用外,还起移圈三角的作用;导向三角4固装于三角底板上,起导向和收针的作用;t、下护针三角孔6属于固定三角,第三章全自动电脑横机成圈分析图3—2三角座平面结构图3.2.3选针工作原理STOLL公司生产CMS330TC系列全自动电脑横机采用双重选针系统,即每个选针器有两个选针点设置,因此,当机头朝一个方向运动时,同一个选针器不仅能完成一次选针,而且还可以进行第二次选针。
现结合下图来说明双重选针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机头沿箭头方向向左运动,位于三角系统左侧的选针器9进行选针,选针开始时,选针片4的尾部受到复位三角13的作用,头端向上摆出针槽,先被选针器9的永久磁铁吸住;选针片的头端被选针器的永久磁铁吸住后,随着机头的向左移动,选针片头端相对选针器向右移动,选针或不选针决定于选针片的头端在经过两个选针点cI和c2时选针片片头是否一直被吸住,如果不选针,选针片的头端经过两个选针点时,仍被选第三章仝自动电脑横机成圈分析针器磁铁吸住,选针片的下片踵一直沉入针槽,不上升,选针片头端仍处于水平位置,此时,挺针片2受中间片的压力作用其片踵沉入针槽,织针不能参加编织;反之,如果选针,选针片的头端在经过两个选针点时,在选针信号的作用下,吸力中断,释放选针片的头端,选针片在选针弹簧的作用下其尾部从针槽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