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生产法(图文版)
- 格式:pptx
- 大小:7.03 MB
- 文档页数:116
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6)第三章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 (15)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17)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23)第六章法律责任 (26)第七章附则 (37)第一百一十七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37)(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最新版)2022.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最新版)2022.9.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公共利益和私人财产,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的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合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从事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中的安全生产活动。
第三条国家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化、全民化、法制化,鼓励群众参预安全生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安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第四条安全生产是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重要职责,必须纳入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营管理和组织体系,实行综合管理。
第五条国家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设立专门岗位,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人员和设施设备。
第六条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生产措施,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分别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第七条有关生产经营的职能部门应当指定组织对产品、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和消防设施等进行安全技术监督检验。
第八条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不得影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组织,及时查处事故隐患和事故责任,保障事故损失的迅速控制和恢复重建。
第十条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发布,及时通报和处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
第三章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二条进入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职工、访客和协作单位,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定。
第十三条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国家的安全、卫生、环保和防火标准,不得伤害职工、公众和社会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利益。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消除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因素。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5)第三章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 .......................15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17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22第六章法律责任.........................................25第七章附则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年修订)(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自2014年12 月1 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202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综合防护;依法管理、分类施策;责任落实、各负其责。
第一节法律地位第三条国家保障安全生产,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节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第五条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一)安全第一;(二)预防为主;(三)综合治理;(四)责任制。
第六条企业应当确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生产场所、设备、生产工艺、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第三节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第七条国务院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第八条国家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明确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职责和组成。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第四节安全生产的职责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安全部门,并在每个班次聘请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发现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和违章行为时,有权制止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一线员工、外来承包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节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国家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六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进入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其他地点,核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情况,并向被检查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了解有关情况。
安全生产法(最新版) [文档]安全生产法(最新版)[文档作者][日期][目录]1. 引言2. 定义和范围3.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3.1.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核心要义3.2.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具体内容4.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4.1.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的目的4.2.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的要求5. 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5.1. 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5.2. 事故处理的程序和要求6. 监督和执法6.1. 监督的方式和方法6.2. 执法的原则和程序7. 法律责任7.1. 违反安全生产法的行为和处罚7.2. 法律救济的途径8. 附件9. 法律名词及注释10. 执行困难及解决办法1. 引言旨在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身体安全和财产安全。
2. 定义和范围2.1. 安全生产定义: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是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和保护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维护安全和健康的生产环境的活动。
2.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机构。
3.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3.1.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核心要义: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是管理者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义务和责任。
3.2.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具体内容:3.2.1. 安全生产组织和管理3.2.2. 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3.2.3. 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4.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4.1.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的目的:通过采取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4.2.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的要求:4.2.1. 工艺、设备和物料管理4.2.2. 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规范4.2.3. 防火、防爆和防毒措施...5. 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5.1. 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5.1.1. 事前预防原则5.1.2. 事中应急原则5.1.3. 事后救援原则...5.2. 事故处理的程序和要求: 5.2.1. 事故报告和调查5.2.2. 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6. 监督和执法6.1. 监督的方式和方法:6.1.1. 日常监督6.1.2. 定期检查6.1.3. 特别检查...6.2. 执法的原则和程序:6.2.1. 执法原则6.2.2. 执法程序...7. 法律责任7.1. 违反安全生产法的行为和处罚: 7.1.1. 违法行为的分类和认定标准 7.1.2. 相应的法律处罚措施...7.2. 法律救济的途径:7.2.1. 行政救济7.2.2. 诉讼救济...8. 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安全生产责任书附件2:安全生产检查表...9. 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法律名词1:注释法律名词2:注释...10. 执行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 困难1:描述困难1,并提供解决办法。
图解新《安全生产法》2022完整版图解新《安全生产法》2022完整版一、背景介绍2022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草案)》,自2022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法》更加注重严格监管,切实维护公众安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法》,为企业及个人了解《安全生产法》的最新变化和如何在实践中正确执行提供参考及匡助。
二、修订内容1.关于责任压实,新增和修改了多项相关规定,增加了违法行为的罚则。
2.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保障和培训,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规定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和意外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4.增加了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措施的规定。
5.加强了安全风险防控、生产领域信息公开等内容。
三、主要条文1.责任压实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法》加强了责任压实,增加了多项相关规定。
其中,第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十三条规定:“众口一词,安全重于泰山”,所有从业人员都有安全生产责任。
还规定了多个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2.从业人员安全保障第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外,还应当在其经营场所、工作现场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风险。
3.安全生产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第二十九条规定了针对安全生产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者意外事件,应当即将通知相关行政部门,并进行紧急调查,报告最终处理结果。
如果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严重损失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主动赔偿。
4.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措施的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了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措施的规定。
在安全生产方面被违法行为的,将受到行政处罚。
如果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为了人员伤亡或者严重损失,责任方将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被害人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新安全生产法(图文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总则第二节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第二章安全生产组织第一节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第三节安全生产工作机构第四节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第三章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第一节生产安全风险评估第二节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第四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一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第二节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第三节安全生产监督执法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一节法律责任原则第二节法律责任的适用第三节法律责任的追究和裁判附则注释:1、本文档涉及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工作机构、培训和教育、风险评估和控制、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监督管理机构、监督检查和执法、法律责任等方面。
2、本文档所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指中国现行有效的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安全生产责任制:指企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全面、彻底的监管和检查。
(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指企业内部建立起来的,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管理、组织和执行体系,旨在保障企业所有员工的安全健康。
(4)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指企业内部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和检查。
(5)风险评估和控制:指企业对安全生产方面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和管理。
(6)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指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通过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全面、彻底地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进行预测和预防,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7)监督管理机构:指国家相关部门或地方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8)监督检查:指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不定期检查,以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并对其进行整改和管理。
(9)监督执法:指监督管理机构在遇到企业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管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八号主席令)2021版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4年8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三章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